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黎军  何国祥 《重庆医学》2004,33(9):1421-142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但术后再狭窄仍是影响其远期疗效的最主要临床问题.据统计PCI术后再狭窄多发生在术后3个月到半年间,其发生率已由起初的30%~40%降至10%以内.尽管目前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再狭窄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89例接受PCI治疗并于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18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的患者71例(无再狭窄组),测定入选患者PCI术前和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并分析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较无再狭窄组高(P<0.01),且术后PAPP-A,hs-CRP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成功率.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青年人(≤40岁)AMI患者25例,年龄25~40岁,其中8例术前曾接受早期(≤3 h)静脉溶栓治疗.全部患者均在发病8 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相关动脉(IRA),示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0~1级或虽达到2级但残余狭窄重,仍表现胸痛者(IRA未再通),立即给予直接或补救性PCI.术后随访6~12个月,若有心绞痛复发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IRA有无再狭窄.结果:25例AMI患者中IRA 27支,PCI使24例患者的26支IRA获得完全再通,血流达TIMI 3级,成功率96.3%(26/27),住院期间无死亡发生.随访PCI成功的患者6~12个月,未发生心肌缺血,其中2例发生再狭窄(8.0%),10例未接受及1例未成功PCI患者再梗死率27.3%.结论:青年人AMI患者PCI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78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后12个月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中远期支架内狭窄及心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总结2007年1~3月行PCI治疗并于术后12个月行冠脉造影复查的患者78例,对其心绞痛复发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8例患者完全性血运重建率100%,术后按冠心病PCI术后治疗指南进行规范药物治疗,住院及随访期间无心源性及非心源性死亡病例,术后12个月造影随访结果 提示6例(7.7%)共16个靶病变(10.6%)发生再狭窄,其中5例共9个靶病变血管需行血运重建治疗.PCI治疗后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性明显减少.结论 患者PCI术后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其再狭窄发生较低,患者中远期随访心功能及心绞痛发生均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且闭塞超过3个月的病变[1].CTO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术后再闭塞和再狭窄发生率高,故被认为是目前PCI领域未被攻克的堡垒.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死455例PCI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评价不同时期心肌梗死(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即刻疗效及远期疗效. 方法:对1988-04/2001-12住西京医院的455例经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或(和)支架术并在术前已明确诊断的MI患者进行1 mo~8 a的随访. 其中69例为急性MI(AMI)后直接PCI或溶栓后补救性PCI;263例为AMI后2 mo内择期PCI和123例陈旧性MI(OMI,MI时间大于2 mo)后的PCI. 结果:在66例单纯球囊扩张术及389例结合支架术或直接支架术中,手术成功率98.5%,2例术中死亡,3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382例随访1 mo,无症状存活率87.7%,死亡12例. 129例随访2~8 a,无症状存活52.7%,死亡10例. 71例有症状复查冠脉造影中,30例发生再狭窄. 结论:MI患者PCI即刻疗效好,远期无事件存活率52.7%,AMI伴多支病变或心源性休克是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于2 mo以上的MI患者也能在PCI中获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诊断及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检查,并于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接受PCI治疗的38例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时行MSCT冠状动脉检查及CAG检查。以CAG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诊断冠心病及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MSCT评估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6.30%、97.23%、90.00%、96.09%、94.78%,MSCT评估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为80.00%、94.73%、88.89%、90.00%、89.65%;MSCT与CAG在冠脉狭窄及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诊断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MSCT能较好的显示出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也可对冠脉PCI术后支架再狭窄情况进行诊断,在临床上可用于冠心病的筛查及冠脉PCI术后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支架植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2003-2009年我院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经造影复查证实支架内再狭窄者(再狭窄组)41例,再选取经造影复查无支架内再狭窄者(非再狭窄组)5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Trp64Ar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有无差异.结果 非再狭窄组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再狭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偏回归系数为-1.452(P<0.05),相对危险度为0.234[95%可信区间(0.06,0.99)].结论 β3-肾上腺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无关,HDL-C是冠状动脉再狭窄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然而介入治疗尚有许多问题需解决.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的成功率可达95%以上,但是术后3~6个月有30%~50%的患者出现再狭窄,影响冠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冠状动脉内支架是降低PTCA术后再狭窄的有效手段,但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20%~40%[1].  相似文献   

10.
杨蕾  王丽娟 《沈阳医学院学报》2012,14(3):141-142,157
目的:了解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的原因,为预防再狭窄发生提供根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PCI术200例(分为再狭窄组100例,无再狭窄组100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冠心病易患因素,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 minimal luminal diameter,MLD)、支架长度等因素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的男性、吸烟、PCI术后MLD< 3.5 mm、支架的长度>40 mm、糖尿病和高血压比例都显著增加.结论:男性、吸烟、MLD< 3.5 mm、长度>40 mm、高血压、糖尿病与PCI后冠状动脉再狭窄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介入治疗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PCI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4~36h。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地减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患者的血浆中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水平及PCI术后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血浆survivin的影响.方法 29 例PCI术后6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13例)、无再狭窄组(16例),并以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完全正常者作为对照组(20例).20例择期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用药组术后当天即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连用7 d,两组其余治疗方案相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survivin水平.结果 再狭窄组的血浆surviv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无再狭窄组(P值均<0.01),无再狭窄组的血浆survivin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CI术后患者血浆survivin水平于术后6 h即急剧增高,未用药组在术后3 d达最高峰,术后7 d仍处于高水平;用药组于术后24 h达最高峰;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浆survivin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值均<0.01).用药组术后3、7 d的血浆survivin水平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P值均<0.01).结论 PCI术后血浆survivin持续增高与PCI术后再狭窄有关,而阿托伐他汀可降低PCI术后血浆survivin的升高幅度.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支架的问世减少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急性、亚急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成功率,同时也降低了PTCA远期再狭窄率.然而,支架本身作为一种异物有致血栓形成和异物反应性,经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再狭窄率仍达22%~32%[1,2],预防和治疗支架再狭窄(Stent Restenosis,SRS)成为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的临床应用成为PCI的又一个里程碑.本文简要叙述了支架再狭窄的机制并就CypherTM支架[Sirolimus包被BX Velocity支架(Cordis,Wazzen,美国)]防治SRS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康复运动疗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数据库收录的中、英文文献,收集康复运动疗法对PCI术后患者冠状动脉再狭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年4月1日。由2名研究员根据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严格进行评价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509例,其中对照组262例,术后随访6个月发生冠状动脉再狭窄71例(27.10%);康复运动组247例,发生再狭窄33例(13.36%)。经异质性检验,P=0.54,I2=0%,各研究之间存在同质性;经敏感性检验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稳定性好,数据可靠;合并OR=0.40,95%可信区间为(0.25,0.64);随访6个月PCI术后康复运动组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结论适当的康复运动可以减少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支架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引起的急性闭塞及再狭窄率,但支架同样面临着再狭窄的问题,尤其是复杂病变及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变血管,更易发生再狭窄[1].药物洗脱支架(DES)的临床应用大大降低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再狭窄率,和裸支架相比,DES使6个月的再狭窄率降至0%~9%[2、3].2003年8月至2006年5月,我院共为186例病人行PCI术,80%植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普伐他汀抑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细胞外基质降解及对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 6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普伐他汀组(32例),普伐他汀用量为10 mg/d,测定2组PCI前(用药前),治疗7、21 d MMP-1、MMP-9水平变化.随访术后6个月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PCI术后血流均达到TIMI3级,残余狭窄20%以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①PCI后应用普伐他汀可明显降低MMP-1、MMP-9水平(P<0.01).②到随访终点,普伐他汀组有1例患者,对照组有8例患者复发心绞痛(P<0.05);所有患者术后半年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普伐他汀组有1例患者,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再狭窄(P<0.05);两组之间,冠脉内径下降幅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需冠状动脉搭桥术.结论 在PCI术后患者中,早期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可减少基质成分的降解,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飞利浦Brilliance i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评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89名患者(共112枚支架),均因心慌、气短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先后分别接受了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computed tomographicangiography,C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检查,收集CCTA与CAG的诊断数据,以CAG诊断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计算CCTA诊断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112枚支架中4枚支架因管腔内伪影较大,无法评估,余108枚支架均可评估。CCTA显示支架腔内通畅的为92枚,支架腔内再狭窄的为16枚。CAG显示支架腔内通畅的为90枚,支架腔内再狭窄的为18枚,CCTA诊断支架腔内再狭窄的敏感性为88.9%(16/18),特异性为100%(90/90),阳性预测值为100%(16/16),阴性预测值为9 7. 8%(9 0/9 2),诊断准确率为9 8. 1%(1 0 6/1 0 8)。结论飞利浦Brilliance i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架腔内情况,并准确地评估支架内腔再狭窄程度,是一种有效评价PCI术后支架再狭窄的无创检查方法,对PCI术后患者的随访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当前临床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对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速进行术前准备及救治,术中密切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迅速地进行有效的处理,加强术后护理,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6例AMI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救治成功率为100%.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诊PCI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的问世开辟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新纪元.DES植入后,释放一种或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至血流和周围组织,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延缓血管内皮化,使PCI术后的支架再狭窄率从普通支架的15%~20%降至10%以下,为人类带来了福音.本文综述有关DES研究领域的一些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小血管复杂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观察已行PCI治疗实现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的16例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心功能、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改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6例患者行PCI治疗即刻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1±5)d.患者行PCI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功能由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由术前25%~45%[(29±8)%]提高到32%~48%[(37±7)%],LVDd由术前52~79(66±11)mm缩短至49~68(58 ±8)mm.术后12个月1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