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川产兔耳风质量标准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川产兔耳风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通过组织学研究建立兔耳风药材显微鉴别方法;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浸出物含量并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川产兔耳风显微鉴别特征性较强,易于鉴别.水分不得过9.68%,总灰分不得过21.7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4.23%,浸出物不得少于6.31%.薄层色谱鉴定专属性强,重现性较好.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初步评价川产兔耳风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瑶药水石榴的质量标准.方法 建立瑶药水石榴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四部通则中的方法对瑶药水石榴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浸出物等项目进行测定.结果 瑶药水石榴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药材水分含量为7.38%?12.25%,灰分含量为5.8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苍耳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常规方法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建立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按《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方法,检查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浸出物的含量.结果找到了苍耳草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重复性好;暂定苍耳草水分不得过14%,总灰分不得过17%,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  相似文献   

4.
黑水缬草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黑水缬草Valeriana amurensis Smir.ex Kom.进行鉴定.方法: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结果:描述了黑水缬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结论:研究结果可作为黑水缬草的鏊别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山枝仁的质量标准.方法:按照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药材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研究,测定了10批山枝仁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结果:对山枝仁药材的性状和粉末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初步拟定了山枝仁药材常规检查项下的限量标准: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5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6.0%.结论:初步建立了山枝仁药材的质量标准规范,为山枝仁的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产维药材欧绵马的质量标准,为该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新疆不同产地的10批欧绵马药材进行研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和总间苯三酚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新疆产欧绵马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TLC定性鉴别方法,制订了维药材欧绵马的质量标准:水分、灰分、酸不溶灰分分别不得超过12.0%,15.0%和6.0%;醇溶性浸出物、总间苯三酚含量分别不少于20.0%和5.0%。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欧绵马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缬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为进一步制定缬草的质量标准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性状与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其进行药材性状的组织构造及粉末的鉴别。结果:制订和建立了缬草的性状鉴别与显微鉴别的标准。结论:本文章建立的鉴别指标可有效控制缬草的药用质量。  相似文献   

8.
阳桃根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阳桃根的生药学鉴定研究,为该药的开发利用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描述及薄层鉴别方法。结果:描述了该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结论:其性状和显微特征及薄层鉴别薄层方法均可为该药的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开展蜀漆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方法:采用中国药典附录的方法对蜀漆药材的性状、显微、鉴别、浸出物含量及杂质限度进行研究.结果:确定了蜀漆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建立了薄层色谱法鉴别的方法;根据测定结果拟定蜀漆药材浸出物不得少于7.0%、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3.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结论:完善了蜀漆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并建立该药材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莫建霞 《海峡药学》2011,23(2):25-27
目的 鉴别比较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其同科伪品未防己Coeculus trilobus(Thunb.)DC.及金线吊乌龟Stephania cephalantha Hayata.方法 采用来源、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法对三者进行鉴别比较.结果 三者在植物形态、性状、显微、化学成分上...  相似文献   

11.
民族药昆明山海棠的生药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昆明山海棠进行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鉴别方法。结果昆明山海棠在原植物、性状、显微等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所用方法能很好地鉴定昆明山海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药用红树植物桐花树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桐花树的根坚韧,具皮孔,根皮层具木栓孔结构;茎横断面有木质部棕色同心环,中柱鞘有石细胞群和纤维束组成的厚壁细胞环,髓部有分泌腔散在;叶上、下表面有盐腺分布;粉末中可见石细胞、盐腺、气孔及导管等特征.紫外扫描有明显的吸收峰;薄层色谱展开良好.结论 上述特征可作为桐花树药材鉴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大籽猕猴桃、对萼猕猴桃、软枣猕猴桃、中华猕猴桃4种猕猴桃属基植物的根进行显微鉴定研究,为准确鉴定生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鉴定法对4种猕猴桃药用植物根的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研究。结果 以草酸钙簇晶、淀粉粒、导管之形态特征为主要差异点,编制检索表,可用于鉴定此4种药用植物根之间的鉴别。结论 4种猕猴桃属植物根粉末显微特征可用于鉴定此4种生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民族药蟛蜞菊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定等方法.结果 几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鉴定原植物.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易操作,可作为该药材的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15.
重楼属药用植物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为评价DNA条形码候选序列对重楼属药用植物的鉴定作用, 探讨重楼属药用植物鉴定新方法, 本研究对重楼属11个物种17份样品的psbA-trnH、rpoB、rpoC1、rbcL、matK和核ITS2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 比较各序列扩增和测序效率、种内和种间变异, 进行barcoding gap分析, 采用BLAST1和Nearest Distance方法评价不同序列的鉴定能力。结果显示, ITS2序列在所研究的重楼属药用植物中的扩增和测序效率均为100%, 其种内种间变异、barcoding gap与其他DNA条形码候选序列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ITS2序列在重楼属中的鉴定成功率达到100%, 而生物条形码协会 (CBOL) 植物工作组推荐的matK和rbcL序列的鉴定成功率分别为52.9% 和5.9%, 二者联合鉴定能力没有提高, 对于ITS2序列扩大至29个物种67份样品依然具有100%的鉴定成功率。实验结果表明, ITS2序列能够准确鉴定重楼属药用植物, 可以作为潜在的药用植物通用条形码序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藏药川赤芍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 采用原植物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的方法.结果 川赤芍的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组的特征明显.结论 可为川赤芍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冬虫夏草是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 (Berk.) Sacc.寄生在蝙蝠娥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作为一味传统的名贵中药,冬虫夏草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药理作用.冬虫夏草的掺伪现象严重,综述冬虫夏草的鉴别方法,为快速、准确地对其进行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近年来报道的药品微生物鉴定文献,从表型鉴定和基因型鉴定两方面阐述各种技术的优势和缺陷。结果显示,文献重点研究的种群包括葡萄球菌属、伯克霍尔德菌属、肠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等:约65%的研究报道采用2种及以上鉴定技术,表型鉴定中生化鉴定系统VITEK的应用较广泛,基因型鉴定中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rRNA)核酸测序的应用较广泛:鉴定技术在环境菌库建设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多。实践中,应针对药品微生物控制和鉴定需求,合理选择不同原理的鉴定技术,形成各自实验室独特的多相鉴定方案,以提高药品质量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原药材性状、显微、理化、薄层鉴别等方法对安徽地产重楼的质量进行了研究,为其更好地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通过对药材性状描述、显微、理化、薄层鉴别,能够很好地鉴定此药材。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构建数字标本馆中的种子鉴定与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我国植物种子鉴定与分类研究进展,探讨植物种子鉴定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我国种子鉴定研究有形态鉴定、显微鉴定、微形态鉴定,以及微性状鉴定4种方法。因为植物种子的鉴定特征在各个科属中存在的变异,单靠某一种鉴定方法有时较难达到鉴定种子的目的。结论:种子鉴定研究成果之间缺乏系统性的联系,在具体的种子鉴定过程中由于缺乏鉴定系统而困难重重。建议对种子进行规范化的系统研究,以此建立种子鉴定与分类系统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