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面积烧伤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近年来一个活跃的研究课题,早期肠内营养可防治肠源性感染,降低烧伤后高代谢,改善内脏功能,因此肠内营养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就早期肠内营养在大面积烧伤救治中的重要作用及可行性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烧伤治疗是一项综合治疗,包括早期抗休克、防治感染、肠内外营养及合理的创面处理等,其中营养支持治疗是确保成功地抢救大面积烧伤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烧伤营养的补充方式不外乎胃肠道及静脉营养。由于胃肠道营养能避免静脉营养所引起的许多并发症,而且早期胃肠营养能保护肠粘膜,减少细菌移位,降低烧伤后高代谢[1,2],因此肠道营养越来越受重视。然而烧伤后,尤其是伤后早期,胃肠道对三大营养要素———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功能明显抑制[3],如何增强胃肠道的吸收功能成为当今烧伤营养支持治疗所面临的问题。随着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胃肠营养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11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被随机分成早期胃肠营养组(58例)与制酸药物组(54例)。早期胃肠营养组在烧伤后48h内用能全力进行胃肠营养,不用制酸药和静脉营养,48h后可加少量静脉营养。制酸药物组在烧伤后48h内仅用制酸药:雷尼替丁0.2g,每12h1次。观察并比较二组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早期胃肠营养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10.34%(6/58),制酸药物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25.93%(14/54),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胃肠营养预防烧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优于制酸药物;早期胃肠营养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胃肠道粘膜有保护作用,对应激性溃疡出血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静脉营养应用于烧伤病人一直受到重视,但随着“肠道是外科应激中心器官以及肠源性感染”的观点的提出,肠道营养,尤其是早期肠道营养又引起重视。1998年我院采用鼻饲营斥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80例,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采用早期恢复复肠道营养治疗13例大面积烧伤,全部治愈烧伤面积达60%-9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营养在大面积烧伤植皮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大面积烧伤后植皮住院患者66例,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早期肠道营养护理,根据其饮食习惯分期制定相应饮食计划.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接受早期肠道营养6个月以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创面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创面愈合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道营养在大面积烧伤后植皮患者综合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方面,指导患者改进以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帮助其建立全新、科学饮食观点与习惯,合理饮食、定时定量、注意营养搭配,对于大面积烧伤后植皮患者的治疗可使创面面避免不良刺激,对药物治疗及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早期胃肠道营养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琢 《中国伤残医学》2008,16(1):107-107
营养支持是大面积烧伤病人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护理效果是关系到大面积烧伤患者救治的关键之一。作者分析了我科近6年来对39例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支持和营养护理经验。现就严重烧伤病人肠内营养护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烧伤后肠功能异常、肠源性感染、脓毒血症3者关系,指导临床大面积烧伤病人胃肠功能的维护及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方法:选择烧伤面积>60%的大面积烧伤11例,在伤后尽早给予胃肠道喂养,喂养质从单一制剂到复合制剂,同时以未早期喂养大面积烧伤1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喂养组较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创面愈合时间缩短,感染发生时间推迟。结论:大面积烧伤后早期胃肠道喂养可有效地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措施进一步在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早期救治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率.方法回顾分析1990~2002年我科收治的大面积烧伤(>50%TBSA)患者84例,以1996年1月1日为界分为两组,两组伤情有可比性,1996年后广泛应用新的治疗措施,主要为有效充分液体复苏、早期胃肠道营养和早期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术.结果1996年以后患者脓毒症、MODS明显减少(P<0.05).1996年以后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日明显少于1996年以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充分液体复苏、早期胃肠营养和早期大面积切痂微粒皮移植术能降低烧伤后并发症发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一批26例烧伤病人的救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成批烧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2002年3月14日收治的一批共26例烧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救治中及时启动成批烧伤预案、实施“四早”(即早期气管切开、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早期切削痂植皮和早期胃肠道营养)方案。结果 25例治愈,1例于烧伤后10h死于MODS。结论 有必要建立“成批烧伤救治应急预案”;大面积烧伤休克期应强调“个体化液体复苏”;应用综合治疗方案;重视复合伤的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液体复苏至关重要,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建立有效静脉通路是输血输液和抢救时用药的重要保障,但大面积烧伤患者由于皮肤广泛烧伤、水肿和脱水,可供选择穿刺的血管少而且穿刺难度大。若不能及时地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会错过早期抢救时机。我院ICU在抢救一例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果断从大隐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确保了休克早期液体的输注,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近三年使用MEBT/MERO治疗大面积烧伤,并结合胃肠内外营养治疗的68例病人的资料分析认为,大面积烧伤因创面组织液渗出,热量消耗,氮离子失衡等因素造成体内营养丢失,同时降低有效血液的循环量,加重休克,导致水电解质失衡,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多种并发症。从大面积烧伤病人治疗的归转过程认识到,使用MEBT/MERO法治疗大面积烧伤病人,结合胃肠内外营养疗法是主要的辅助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 10例特重烧伤营养补充及营养疗法分析 ,我们得出一些初浅体会。1 营养需要摄入量与烧伤面积大小成正比。随着烧伤面积增加 ,营养需要量将随之增加 ,只有这样才能使大面积烧伤抢救成功。2 在同等烧伤面积的病人 ,营养摄入多比营养摄入少的存活时间长。3 营养的摄入和需要在同一大面积烧伤病人 ,其摄入需要量也随病人病情发展而有变化。其中在烧伤抢救中期 ,即伤后 15~ 50天 ,其营养需要量最高 ,每天需要 6 0 0 0卡以上。在进入恢复期 ,营养摄入量要求开始减少。4 单靠静脉补充营养不能满足大面积烧伤的营养需要。长期静脉营养可带来…  相似文献   

14.
大面积烧伤治疗关键是控制感染、创面覆盖、全身营养,三度烧伤无上皮存在,靠自身无法修复创面,以往有多种植皮方法、邮票法、拉网法、贝克法因大面积烧伤自体皮不足在短期内不能用自体皮全部覆盖创面.我们采用积水潭医院张明良的微粒皮移植技术,节约了自体皮,可早期修复创面,缩短病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烧伤患者,体表静脉往往被烧毁,而烧伤治疗的各种措施,如输液、输血、营养供给、给药及治疗过程中的化验检查,都要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近年来,我们选用不同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穿刺,对早期抢救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方法及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大面积烧伤患,体表静脉往往被烧毁,而烧伤治疗的各种措施,如输液、输血、营养供给、给药及治疗过程中的化验检查,都要通过静脉途径进行。近年来,我们选用不同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穿刺,对早期抢救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其方法及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大面积烧伤病人的营养支持疗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病人营养疗法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30例病人的营养护理疗法,休克纠正过后,实行早期胃肠道营养,4—7d静脉营养液以能量为主,此后注意加强蛋白质、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的补充。结果:30例病人均未出现体重明显下降及营养不良,治疗中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治愈。创面愈合时间为28—70d。结论:严重烧伤的营养支持宜采用胃肠道与静脉营养相结合的原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金英花   《中国医学工程》2013,(3):136-137
目的总结我院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时吸氧、雾化吸入,有效纠正低血容量和低氧血症;早期切痂,植皮;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除2例死亡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大面积烧伤患者,通过给予合理复苏补液、加强创面的护理和营养支持及净化病室环境等,可以有效救治大面积烧伤患者。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早期行切削痂自体皮移植、异体(种)皮覆盖术是目前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常用的手术方法,可减少创面感染,缩短疗程,降低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病死  相似文献   

20.
28例大面积烧伤并暴发性败血症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面积烧伤并暴发性败血症来势凶猛,病死率高。本组28例大面积烧伤并暴发性败血症,通过检测发现主要来自肠源性感染。只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特别是及时大面积切(削)痂等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