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一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48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乳牙拔除畏惧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口腔科因拔除乳牙而产生畏惧症的患儿130例,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直接接受治疗;研究组在治疗的同时加以心理干预。对比2组患儿的评分。结果研究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其评分出现了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变化不够明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儿童因乳牙拔除而产生的畏惧症,牙科门诊应将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程告知在牙科畏惧症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在西安电力中心医院自2002年3月∽2006年7月口腔门诊收治的患者中发放DAS表格,筛选出具有明显牙科畏惧症特征的患者120例,采用双盲实验,由统计人员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之前,加入治疗过程简介,即过程告知。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并用牙科焦虑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2组治疗前牙科焦虑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治疗后干预组牙科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在现代口腔门诊诊疗工作中,医师应充分重视过程告知在牙科畏惧症患者诊疗中的意义,提高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谈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 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50名并用行为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里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简单劝说.结果 干预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里干预可以减少或者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A)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筛选出316例DA儿童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为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DA程度明显降低,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牙科治疗后干预组脉搏减慢例数多于对照组,脉搏加快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后男性比女性疗效要好(P<0.05)。结论心理干预方法治疗儿童DA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A)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筛选出316例DA儿童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为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DA程度明显降低,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牙科治疗后干预组脉搏减慢例数多于对照组,脉博加快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后男性比女性疗效要好(P<0.05),结论:心理干预方法治疗儿童DA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我院就诊患儿进行心理调查,筛选出伴有焦虑症状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分别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和一般治疗,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患儿的焦虑水平比非心理干预组显著下降,患儿的就诊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第一次看牙行为的调查,找出与看牙经验无关的既存因素与牙科畏惧症(dental fear,DF)发病情况的关系。方法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表对160例未看过牙医的患儿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间及不同性别患者间D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居住地儿童DF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Х^2=3.976,P〈0.05),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患儿DF发生率比较,大学及以上组与初中及以下组间差异有显著性(Х^2=6.518P〈0.05),口腔卫生状况不同的患儿DF发生率比较,口腔卫生状况良好组低于一般和较差组,差异有显著性(Х^2=7.476,P〈0.05).结论口腔卫生,居住地及照顾人文化程度与DF发病有关。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于学龄前儿童初次看牙行为具有极其正面的影响力,因此做好儿童口腔保健及宣传教育,对缓解学龄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82名接受窝沟封闭治疗的6~8岁儿童,随机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采用Veerkamp牙科畏惧症评价标准评价初诊和复诊时心理诱导效果,比较两组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诱导组与对照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诱导组在两次就诊过程中畏惧程度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医疗活动中心理诱导对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儿童患者拔牙术前的焦虑状况。方法采用改良的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CFSS-DS)和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对150例患儿拔牙术前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者,既往看牙或拔牙经历痛苦者,拔牙当天精神状态较差者或母亲文化程度较低者的患儿CFSS-DS的评分值和Venham评定级别明显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口腔卫生状况与两量表评定的相关关系均最显著(P<0.01)。两量表的相关性显著(r=0.67)。结论儿童拔牙术前的焦虑状况与其口腔卫生状况、看牙经历、拔牙经历、精神状态及其母亲的文化程度密切相关。口腔卫生状况是影响儿童拔牙术前焦虑水平及术中行为级别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笑气镇静麻醉在儿童牙科畏惧症(D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DF患儿23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16例)和对照组(115例)。实验组在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下进行治疗,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DF发生率、CFSS-DS评分变化等。结果:术后实验组DF发生率为31.03%,对照组DF发生率为85.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601,P=0.000);实验组治疗后CFSS-D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使用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可缓解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降低DF发生率,对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异位妊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2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心理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干预组患者在术后的生活信心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生活质量的信心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9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6周。于入院时及治疗6周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及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及症状自评量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敌对、恐惧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研究组显效率75.55%,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显效率62.22%,总有效率80.00%,两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866、1.353,P〉0.05)。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酒精中毒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住院及急诊留观酒精中毒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疗法。心理干预采用集中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行为疗法;心理疏导及要求家属协助治疗等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测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情况和自拟生活质量量表4周后测定生活质量情况,并计算复饮率。结果:80份问卷均完整合格。(1)抑郁、焦虑评分干预组4周后与清醒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4周后与清醒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分,情感得分、健康指数、生活满意度及客观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4周后干预组为17.5%(7/40),对照组为92.5%(37/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酒精中毒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功能障碍。进行药物及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对饮酒的拒绝程度,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72例,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73例,给予家庭随访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定期体检、按时服药、定期化验、门诊复诊、保持稳定情绪、做力所能及的事、参加社会活动)高于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QOL-100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85%,对照组患者为2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家庭随访及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并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心理伦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理伦理干预对^131I治疗甲亢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对124例甲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在治疗前、干预后3个月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的测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焦虑程度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伦理干预对行^131I治疗的甲亢患者焦虑情绪和甲状腺功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心脏介入患者失眠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本科行心脏介入治疗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方案;干预组采取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情志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干预组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情志护理对心脏介入患者失眠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提高心脏介入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采用统计盲法抽取如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初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自愿进行剖宫产手术,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采取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评分(SAS、SDS),手术以及术后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恐惧情况为轻度24例,占80%(24/30),重度1例,占3.3%(1/3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7%(17/30)和23.3%(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前焦虑、抑郁、自信心评分分别为(10.6±1.3)、(8.2±1.7)、(7.7±1.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改善,但是观察组患者3项评分改善幅度较大,明显优于手术前和对照组手术后评分(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产妇在剖宫产孕程中的消极情绪,增强对剖宫产分娩的信心,提升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将我院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接受系统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仅限于一般健康教育。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在心理干预前及心理干预后第4、8、12周末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在实行干预后第4周末,两组间HAMD-17及HAMA评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实行干预后第8、12周末,两组间HAMD-17及HAM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实施适宜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治疗的脑卒中抑郁患者80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脑卒中治疗、抗抑郁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以及常规临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6周的生存质量(QOL)、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神经功能缺陷(ND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治疗16周后,治疗组QOL得分及SDS明显较对照组好转(P〈0.05);NDS明显低于对照组,AD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5%(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4/40)。结论: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整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