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久泻、久痢、休息痢、冷痢、下痢、血痢、疳痢、疳湿痢、滞下、肠风下血、脏毒”等,而肠氵辟又是对痢疾的统称。 1 病因病机 1.1 外感六淫《诸病源候论》指出“由脾胃大肠虚弱,风邪乘之,则泄痢虚损不复,遂连滞涉引岁月,则为久痢也”。本条指出脾虚虽为本,但风邪侵袭是本病的病因,久而不愈则为“久痢”,是本病的病机。 1.2 饮食不节《内经》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氵辟”。肠氵辟之主症是便血、下白沫、下脓血、飧泄、身热,与溃疡性结肠炎症状甚相吻合。 1.3 湿热滞肠《血证论》中总结出“是以大肠之病,有由中气虚陷,湿热下著者。有为肺经遗热,传入大肠者。有由肝经血热,渗入肠者”。其所论虽中气虚为本,但湿热下注、肺经遗热、肝经血热渗入肠则为客邪。 1.4 肝气乘脾《内经》云:“厥阴之胜……肠鸣餮泄、少腹痛”。即因抑郁恼怒、情志不遂为病因,肝木克脾土为病机。  相似文献   

2.
朱玉娟  王艳 《河北医学》2000,6(12):1146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 ,多发于夏秋季节 ,其病理关键是邪滞肠中 ,大肠传导失司 ,通降不利 ,脾胃肠腑脂膜血终受损所致 ,其病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早在金元时代就有疫痢之名的记载。如《丹溪心法·痢篇》指出 :“时疫作痢 ,一方一家 ,上下传染相似。”《三指禅·痢症脉论》说 :‘风之所过 ,行于一家 ,则病一家 ,行于一境 ,则病一境。……气之所触 ,染于一人 ,则病一人 ,染于一方 ,则病一方。”等等。本病发生的原因与感受时邪及饮食不节有关。其病位在肠 ,湿热、疫毒、寒湿之邪壅塞肠中 ,气血与之相搏结 ,使肠道传导失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治疗热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白头翁汤的组方以及热痢的病因、病机、辩证施治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白头翁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医圣在<伤寒论·辨厥阴病脉症并治篇>的第371条中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主之".临床运用中药白头翁汤治疗热性痢疾,见效快,不伤胃,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白头翁汤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头翁汤由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组成。此方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为治疗热毒深陷血分、下痢脓血的常用方剂。笔者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 ,以白头翁汤为基本方随证化裁 ,用于治疗孕痢、胃痛、目赤、乳痈等多种疾病获满意疗效。谨举验案数则如下 :1 孕痢陈女 ,2 8岁 ,1988年 9月 17日初诊。刻述 :怀孕已三月余。 3天前不明原因而见下痢赤白 ,里急后重 ,日泄 10余次 ,口渴引饮 ,腰酸坠胀。查 :舌绛 ,苔黄燥少津 ,脉细数 ;血压 12 0 / 80mmHg ;大便常规示 :镜下脓球满布视野 ,红细胞 4~ 8个。证属热毒内陷 ,致肠道传输失职。拟方 :白头翁…  相似文献   

5.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经云:"谓之肠癖,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本病多由于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阐述了中医治痢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提出了中药灌肠治痢以及吹药治痢,还详细论述了痢的护理与调养,为后世治痢奠定了承前启后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痢疾,古称肠澼、滞下、下利。多由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丙伤饮食生冷,损及脾胃与肠而成。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病变部位都有较一致的认识。惟分类繁多,施治各异,有令人无所适从之感。吴瑭《温病条辨》论痢,采历代医家治痢之长,参以亲身治疗经验,分别治痢诸法,比较全面而细致,有裨实用。今于学习《温病条辨》之后,试将其治痢诸法分述于后: 一、清热化湿法:(参见中焦篇89、90、99条) 为治痢最常用之法。适于痢下由于湿热内蕴,肠中气血被阻,传导失职。证见腹胀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相杂、次数频繁、肛门灼热或身热烦渴、溺短赤、苔腻微黄、  相似文献   

8.
范清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02-103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多发于夏秋季节。经云:“谓之肠癖,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本病多由于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与阳腑而形成,其发病多与季节有关,称为殆泄、肠癖,滞下者谓气食滞于下焦,肠癖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之痢疾也,故日:“无积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又日:“生冷油腻留滞于内,湿蒸热瘀伏而不作,偶为调摄失宜,风寒暑湿干触秽浊,故为此疾。”[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备急千金要方》对冷痢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处方用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本文通过分析冷痢篇的用药规律,总结了孙思邈治疗冷痢的证治特点。孙思邈认为,该病“多寒”“多虚”,临床治疗多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以“寒者热之”,用人参、甘草、当归、阿胶等“虚者补之”;同时痢多积滞,宜少加大黄、黄连清利积滞,使其“滞者通之”;久泻滑脱,宜加乌梅、赤石脂涩肠止泻;另外,冷痢多虚劳,必要时应酌加血肉有情之品。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冷痢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孙思邈治疗冷痢的用药规律,探讨其证治特色,以期为临床治疗腹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薄层扫描法测定白头翁止痢片黄柏中盐酸小檗碱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头翁止痢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能,用于热毒血痢,久痢不止等,黄柏为方中君药,用于湿热泻痢,测定其含量可达到控制制剂质量的目的。黄柏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其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重现性较好,精密度较高,现将方法学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痢疾的主要原因是外受寒湿、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之物、损伤脾胃,气血阻滞,络伤血败,以致脓血下痢。临床上有寒痢、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虚寒痢之分,在治疗上,有“痢无补法”之说,使用清热利湿,导滞通下的方法治疗。笔者根据30多年临床经验,用加减白头翁汤治疗痢疾多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气的失常与阴阳失调,都属病机中第一层次的基本病机,而按“气分阴阳”理论,阴阳失调可与气的失常中的气量失常统合于同一个平面之上,而气机速度失常则是垂直于该平面的第三条轴,由此构成了一个三维的立体病机展示模式。根据气所处位置不同,又可将气分为五脏之气,每一脏的气的失常及阴阳失调病机都可以此三维模式较好地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3.
古病名“让”之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之病名,最早出典于汉代史游《急就篇》“消渴欧逆咳懑让”句,指“大便节蕴,积而利”之痢疾,后世衍化出“曩痢”、“酿痢”“酿(酿)肚痢”、“(rang)泻”“(rang)肚”、“(rang)泻”“瀼痢”等病名.“曩痢”有久痢之意,“酿痢”“酿(酿)肚痢”指有积滞酿聚,“(rang)泻,“(rang)肚”指肚大积聚,“瀼泻”“瀼痢”有食积伤食的情况。各种病名统言之其义则同,皆为“让”之后世沿革,指痢疾;析言之,其义略殊。但是后世诸病名之间的界分并不十分严格,他们之间存在交叉互用的情况,或可通用。  相似文献   

14.
寒湿痢咽痛二则治验王胜强,张稚1寒湿痢患者,男,76岁。初诊1982年7月23日,患者下痢白色粘冻半月余,日10多次,曾经多方医治无效,考前医所用西药消炎止痢不效,打针输液亦不见好转,中药所用亦泻火清热之剂,服后痢下更剧,其子请余诊治,现症见下痢如前...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秦皮属木犀科,为山野自生的落叶乔木,多产于寒冷地带,每年二月八月采取其皮,阴干后,渍水,水色碧青者较佳,有瀉热、明目、濇肠、止痢等效能。元王好古氏湯液本草论秦皮主热痢下重。清黄宫綉氏本草求真论秦皮味苦气寒色青,性濇,可用于下痢之症。千金方上说,治血痢连年,秦皮、鼠尾草、蔷薇根等分以水煎汁饮用。张仲景白头翁湯以黄蘖、黄連、秦皮、白头翁四味中药组成治下痢。1957年见于顧宗保氏的临床报告后,在党提出西医学月中医的号召下,我们也初步试用并作了疗效观察,现介绍如下,尚希同道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我院中药制剂室于1980年初, 以中西医药理论为基础,成功的研制了"速效止痢片"并于当年应用于临床、经临床300例菌痢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至今以根据临床观察先后2次修改工艺规程,由半浸膏片发展到现在的糖衣片. 1 速效止痢片的主要成分 黄连、白头翁、秦皮、白芍、榔片、木香、苦参、654-2片、白糖等. 2 组方原则及药理作用 2.1 以清热解毒消炎止痢药为主药,因黄连所含的有效成分小蘖硷具有广谱及较强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尤强.苦参的有效成分苦参硷、金雀花硷和秦皮所含的有效成份的分秦皮甙对痢疾菌杆均有抑制作用外,还能治疗阿米巴痢疾. 2.2 以消除腹痛和里急后重的药为辅药,因槟榔所含的有效成分槟榔硷能祛除泻痢所致的里急后重,再配以木香所含的挥发油对小肠平滑肌解痉作用,即可消除下痢所致的腹痛又能缓解里急后重之症.  相似文献   

17.
中医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症。本病在《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中,称为肠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中有"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故以下利称之。《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中又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槟榔扁豆汤治疗痢疾1例,治愈者1例,疗效满意。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徐光星教授依主次病机从燥热伤肺、气阴不足论治肺癌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诊学习,整理相关医案,查阅历代中医文献及国医大师何任教授辨治肿瘤的相关论述与治疗肺癌验案,从病因病机、辨治思路两方面,分析徐教授依主次病机,从燥热伤肺、气阴不足辨治肺癌的临床经验,并佐以两则医案验证。[结果] 徐教授认为,肺癌的形成是由于正气内虚、邪毒侵袭、燥热伤肺、痰瘀互结所致,提出以燥热伤肺、气阴不足为主次病机治疗肺癌,并传承何任教授从益气养阴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基本大法,治疗或以燥热伤肺、气阴不足为主病机,清热润燥、益气养阴为主法;或以燥热伤肺、气阴不足为次病机,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法,兼以清热润燥、益气养阴。所附医案一辨为肺癌后期,以燥热伤肺、气阴不足为主病机,治拟益气养阴、清热润燥、化痰散结;医案二辨为肺癌中期,以痰热壅肺为主病机,燥热伤肺、气阴不足为次病机,治拟清热化痰、养阴润燥,均药治稳好。[结论] 徐光星教授以燥热伤肺、气阴不足为主次病机论治肺癌,疗效确切,临床实用,值得学习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唐容川的痢疾诊治特色,可归纳为"肝迫注,肺收摄"的病因病机解释;便脓有病在水分与血分的区别,治以肝肺为主;师法仲景提出治痢泻实清热法与温涩填补法;治噤口痢以"和中"为主;治噤口不食,以攻逆生津、开胃进食法;治休息痢采分经用药;治久痢调补肺气;三焦在痢证的病机角色等。  相似文献   

20.
远在二千年前后祖国医学对痢疾就有了认识,在黄帝内经素间中就有“民病注泄赤白腹痛、溺赤、甚至便血”“肠辟便血”“肠辟下白沫”等记载,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也说过“热痢下重”“下痢便脓血”等话可见祖国很早对痢疾就有了认识,其病名先后曾有“肠澼”“下痢”“疾病”“赤白痢”“赤痢”“血痢”“滞下”等。痢病是夏秋季最常见的传染病,其传染性很普遍,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每年三四月间开始逐渐增多,以八九月达最高峰,尤其在群众团体如学校工厂等地易造成流行。治疗痢疾的药物应用较普遍的如磺胺药、抗生素(如氯霉素)中药中治疗痢疾的药物亦众多,为了更好地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故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