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故本文对46例剖宫产术中新生儿窒息原因加以分析,以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台山市新生儿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死亡原因,为今后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统计,分析新生疾病的构成和死亡原因。结果 5年来我院新生儿疾病谱以新生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要疾病,1778例新生儿中死亡86例,主要死因为早产儿,新生儿窒息。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防止早产和窒息,对减少围产儿死亡和预防伤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郭松芹  都鹏飞 《安徽医药》2006,10(11):865-865
目的:探讨新生儿住院死亡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方法对155例新生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新生儿住院死亡前三位死因分别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结论加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防治、降低窒息发生、预防早产是减少新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住死亡新生儿170例,原发病以新生儿吸入综合征占首位,依次为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核黄疸、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内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先天性心脏病,生胃破裂。本组病例主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其中来自农村152例,这些疾病与宫内窘迫、出生时窒息等因素有关,而转院途中没有保暖及抢救设备而使病情加重。提高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技术有加强围产期保健、防止早产儿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加强围产保健,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在NICU中死亡的新生儿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并予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顺序为:窒息及其并发症,早产儿或/和低体重儿,感染性疾病及其它原因。其中男性及农村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结论加强围产保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围产保健,预防窒息、早产,加强高危儿的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加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死亡率,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2004年6月来发生的109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893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率的变化,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统计,分析了新生儿疾病的构成及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文统计资料显示6年来我院新生儿疾病谱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要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1.1%,明显低于国内的有关报道。1893例新生儿中死亡32例(1.7%)。主要死因是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早产儿病死率高,出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结论 针对新生儿疾病的特点,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中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新生儿神经发育异常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寻找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对我院111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时我院收治新生儿的病因、死因做临床分析,提出新生儿疾病的防治意见。方法统计5年中住院新生儿的病因、诊断、干预措施、预后及死因,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8162例住院新生儿占前三位的疾病是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并发症、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生活能力低下,死亡原因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早产并发症。结论提高产科技术、实行新生儿科医师下产房、正确应用新法复苏、时危重新生儿实行分级监护、治疗和转运,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内早产儿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疾病的发病,减少因窒息、早产、低体重等原因造成的新生儿伤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临床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与孕期保健、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密切关系。对174例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求找出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死亡原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我院产科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69%,死因顺位为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畸形、其他。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预防早产,注重早产儿的监护,积极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疾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胡娅  陈静 《重庆医药》2009,38(16):2122-2123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脑损伤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活产婴儿的质量,现对本院妇产科出生的598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新生儿窒息相关的各种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新生儿窒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降低汕头市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2000~2004年全市按要求上报的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期间活产数共283797例,新生儿死亡2136例,新生儿死亡率7.6‰;死亡的前四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出生缺陷。结论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儿科协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加强围产期及新生儿期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建立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1996年1~12月间76例新生儿窒息进行临床分析,以期找出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及危险因素,从而有效地加强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260例早产儿的早产原因、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加强早产儿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出生的早产儿26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60例早产儿经综合治疗符合出院标准248例,好转自动出院8例,死亡4例,死因为肺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结论提高产科、儿科医技水平和加强产科、儿科的协作,是降低早产儿的出生和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研究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48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新生儿窒息原因中,胎儿宫内窘迫、脐带因素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其次为羊水过少、胎膜早破、胎位异常、高龄初产、早产儿.结论 做好产前保健,加强产时监护,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加强对基层产科、儿科医护人员技术培训,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7.
58例早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早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采取该院5年间死亡早产儿完整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呼吸衰竭和严重感染是早产儿死亡最主要的原因。结论:早产儿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首先加强母亲孕期保健工作,预防产时窒息,早产儿出生后要精心护理,避免过多的操作,防止院内感染,也可运用某些药物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或混合性酸中毒。国内发病率为5%~10%,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和儿童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提高产科质量和我国人口素质,必须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新生儿危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发生率与孕期保健,分娩时产科和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通过188列新生儿窒息产科原因分析,发现脐带因素,胎盘功能不全,产程异常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力求找出预防措施,提高产科质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我院1994-01~1994-12共计分娩2245例,发生新生儿窒息188例,发生率为8.37%,其中轻度窒息156例,重度窒息3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可由单一病因引起,但常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本文以最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转运新生儿的发病情况,了解基层医院新生儿的救治水平,为指导新生儿转运网络的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7年12月成功转运的1325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转运病种排列前5位分别是: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以胎龄32周的小早产儿为主;新生儿肺炎以及新生儿窒息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早产低出生体重仍是新生儿主要的死亡原因。结论建设区域性的新生儿转运网络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新生儿的救治水平和降低本地区新生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