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淤胆型肝炎(CCH)高压氧(HBO)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血流、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组织学结构变化。方法:用纯氧单仓治疗(2.5 MPa,2 h/d,10 d/cyc,6 cyc)30例CCH。治疗前后肝血流图仪和多普勒B超测定肝血流图收缩波和门静脉右支血流量;肝穿刺活检病理观察。取算术均数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肝血流图收缩波和肝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明显升高;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二次肝穿活检的10例的患者中,9例毛细胆管淤胆和肝细胞淤胆减轻;7例患者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炎症减轻(P<0.05)。3例肝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结论:HBO治疗CCH,可增加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肝脏功能,有效地减轻肝细胞、毛细胆管淤胆和肝组织学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慢性淤胆型肝炎高压氧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血流、肝功能、肝组织学、超微结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30例住院的慢性淤胆型肝炎患者,用宁波产高压氧纯氧单仓治疗,剂量为2.5MPa,每天2小时,10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后再行下一疗程,共6个疗程。治疗前后用肝血流图仪和多普勒B超测定肝血流图收缩波和门静脉右支血流量;行肝穿刺活检术,取新鲜肝组织,常规透射电镜病理观察。结果 治疗后肝血流图收缩波和肝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明显升高;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二次肝穿活检的10例患者中,9例患者肝组织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和肝细胞淤胆减轻;8例患者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和Kupffer细胞增生减轻;7例患者肝细胞变性坏死,汇管区炎症、毛细胆管淤胆减轻和溶酶体数量减少;6例患者肝组织内毛细血管增生明显;3例患者肝细胞内内质网增生、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2例患者肝细胞内高尔基体扩张、贮脂细胞增生、间质纤维增生减轻。结论 高压氧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可增加肝动脉及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和临床症状,有效地减轻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及肝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淤胆型肝炎(CCH)高压氧(HBO)治疗前后患者垢肝血流、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组织学结构变化。方法:用纯氧单仓治疗(2.5MPa,2h/d,10d/cyc,6cyc)30例CCH。治疗前后肝血流图仪和多普勒B超测定肝血流图收缩波和门静脉右支血流量;肝穿刺活检病理观察。求算术均数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肝血流图收缩波和肝门静中支血流量明显升高;患者临床主送和肝功能明显改善;治疗前后二次肝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慢性淤胆型肝炎(CCH)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纯氧单仓(2.5MPa,2h/d,10d/cyc,6cyc治疗30例CCH。在治疗前、后用肝血流量。仪和多普勒B超测定患者肝血流收缩波和门静脉右支血流量。取算术均数,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流和肝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明显升高;患者临床太和肝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BO治疗CCH,有较  相似文献   

5.
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10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进行基础护肝治疗,治疗组6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强肝胶囊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肝纤维化谱、肝脏B超、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及肝脏病理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其临床症状缓解,肝功能恢复,肝纤维化谱、肝脏B超、肝脏MR扩散加权成像及肝脏病理均显示出肝脏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肝胶囊不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功能,而且具有明显的改善肝脏纤维化程度的作用,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0年,臭氧治疗病毒性肝炎在欧洲被批准应用于临床,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细胞因子在慢性肝炎发病及转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我们应用医用三氧治疗系统治疗慢性中度乙型肝炎患者,并观察了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4种细胞因子(TNF-α,IFN-γ,IL-8,IL-12)及肝功能的变化,以研究医用三氧治疗对慢性肝炎患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建立扑热息痛致狗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观察了肝脏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外周及内脏血管床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变化。结果为:急性肝功能衰竭时门静脉阻力明显增加,肝动脉血管阻力下降;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减少,总肝血流量亦明显降低,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压力及嵌塞静脉压力均无明显变化;门静脉、肝静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明显增加。后者可能收缩门脉血管床,增加门静脉阻力、参与和/或加重肝循环障碍,本研究支持用酚妥拉明等α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时肝脏血流动力学障碍。  相似文献   

8.
《肝脏》2016,(1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脐静脉开放及分流程度对肝脏门静脉右支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5年我院就诊临床诊断的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125例,其中脐静脉开放患者78例,依据脐静脉分流量分为轻度分流组38例和重度分流组40例,无脐静脉开放形成患者47例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技术对3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右支及脐静脉的内径和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进行检测,并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重度分流组的门静脉左支血流量大,门静脉右支血流量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肝右叶萎缩发生率明显增大(P0.05)。结论脐静脉开放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主要的侧支循环之一,其分流程度直接影响门静脉右支对于肝右叶的营养血流灌注,使肝右叶血流灌注不足,加剧肝右叶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确诊的62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1例,分别采用大黄蛰虫丸和常规治疗,疗程均为5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大黄蛰虫丸治疗组患者治疗52周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肝纤维化指标及B超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黄蛰虫丸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探讨脂微球前列腺素E1(凯时,lipo-PGE1)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及血清NO、NOS和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11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均给予综合内科治疗.治疗组62例,加用lipo-PGE1(10-20)μ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共30天.观察所有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血清NO、NOS以及用药前后肝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对照组相比,lipo-PGE1能明显改善肝脏血流量,血清NO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黄疸下降更明显.lipo-PGE1对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不同浓度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32例,均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周,同时分别给予20、30μg/mL医用三氧自体血回输治疗,隔日1次.治疗20 d后评价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CRP),并行视觉模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医用三氧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肾血流量和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医用三氧治疗重型肝炎对肝肾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将9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医用三氧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为基础治疗加医用三氧治疗系统进行治疗,采用基本自血疗法,抽出患者静脉血100ml,然后与100ml(35μg/ml)的医用三氧混合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隔天一次,疗程20d。对照组用基础治疗。用美国GELOGIQ-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作肾血流量的检测,找出肾动脉,电脑自动计算出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血流量V=π·(D/2)2·V(平均)·HIR(心率)。用放射免疫竞争抑制法检测PRA、AngⅡ、ALD。结果治疗后20d,治疗组PRA、AngⅡ、ALD较治前下降(P〈0.01),也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0d(P〈0.01),肾血流量较治前升高,也多于对照组治疗后20d(P〈0.01),肾功能损害(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础治疗加医用三氧治疗慢性重型肝炎,能使PRA、AngⅡ、ALD下降,肾血流量增加,一定程度的防止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并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1988~1994年我们行肝癌肝叶切除180例,其中合并门静脉主干癌栓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3~61岁)。均经B超和CT确诊断,AFP定量正常者4例,52~260000μg/L者17例。癌肿位于左肝者13例,右肝8例;癌肿直径6~20cm。癌栓位于门静脉主干3例,门静脉主干及右支6例,门静脉主干及左主支10例,左右门静脉主支2例。病理诊断均为肝细胞性肝癌并门静脉内癌栓形成,癌肿均侵穿肝包膜,合并肝硬化。行左外叶切除6例,左半肝切除7例,右肝部分切除4例,右半肝切除4例。切肝前常规术中B超检测定位及用细橡胶导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观察了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结扎加栓塞前后的入肝血流量、肝功能和血中AFP浓度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固有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肝固有动脉结扎加栓塞后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肝功能变化和AFP下降显著;一侧肝动脉结扎加栓塞后肝固有动脉血流量仅减少四分之一,门静脉血流量有所增加,对肝功能的影响不明显,AFP的下降也明显差于上组。提示了肝癌的血供特点和肝动脉阻断后经门静脉化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门静脉右支与右肝静脉交通畸形致肝硬化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0岁。因反复浮肿6年,腹泻伴面色灰暗2年,乏力1年入院。10余年前B超体检发现肝脏门静脉右支与右肝静脉交通畸形,以往多次查肝功能均正常,直至2年前出现白蛋白降低,为33g/L。无肝炎病史,无嗜酒史,无肝毒性药物服用史。入院体检:面色灰暗,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巩膜轻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肝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  相似文献   

16.
DSG-Ⅰ型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对肝炎肝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DSG-Ⅰ型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择肝炎肝硬化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SG-Ⅰ型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照射肝区,观察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肝纤维化指标HA、LN、PC-Ⅲ、Ⅳ-C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ALT、TBil明显降低,A和A/G升高,肝纤维化指标显著降低,同时B超显示门静脉内径变窄、血流量增多、血流速度变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结论:DSG-Ⅰ型生物信息肝病治疗仪治疗肝炎肝硬化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及门静脉压力,具有保肝降酶和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拉米夫定治疗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使用拉米夫定治疗3~5年、治疗后肝功能持续稳定、HBVDNA持续阴性的33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测量患者在拉米夫定治疗前后的脾脏厚度、门静脉(PV)和脾静脉(SV)的内径(D)、最大流速(V),计算PV的血流量(Qpv)和SV的血流量(Qsv),并比较其前后变化。结果拉米夫定治疗前后患者的脾脏厚度分别为(5.3±1.6)cm和(4.5±1.3)cm(t=2.699,P<0.01);脾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596.13±277.71)ml/min和(587.88±214.26)ml/min(t=2.137,P<0.05);肝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1271.33±321.65)ml/min和(1207.14±296.77)ml/min(t=14.828,P<0.01)。结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长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中药鳖甲煎丸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中药鳖甲煎丸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用肝穿或RIA法测定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如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层粘蛋白(LN)等,筛选出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异常的慢性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鳖甲煎丸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用普通保肝药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血清HA、PCⅢ及LN水平治疗前,鳖甲煎丸组为465.3±121.5(ng/ml)、190.5±77.1(μg/L)及164.7±41.9(ng/ml),对照组为479.9士198.3(ng/ml)、206.4±87.2(μg/L)及175.2±67.5(ng/ml),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鳖甲煎丸组为87.2±41.7(ng/ml)、126.7±53.6(μg/L)及43.4±20.7(ng/ml),对照组为261.7±105.3(ng/ml)、191.2±61.3(μg/L)及89.4±45.3(ng/ml),两组差异显著(P<0.05).鳖甲煎丸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后其肝纤维化指标接近正常组(P>0.05),其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纤维化组织增生程度显著减轻.结论中药鳖甲煎丸具抗纤维化作用,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门静脉左支分流降低术后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检测和分析家兔门静脉及其分支的血氨浓度差异从而指导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中对门静脉分支的选择,降低分流引起的肝性脑病的发病率。评价选择性门静脉左支作为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分流道的临床意义,分析门静脉左、右支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重要液递物质浓度差异对术后预防肝性脑病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家兔门静脉系统各分支分别取血测定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341例有目的地选择肝内门静脉左支作为穿刺靶点,行经颈静脉肝内门静脉左支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leftbranch of portal vein portosystemicshunt,TILPS)建立门腔分流道,避开富含营养、毒素的门静脉右支血液。肝实质通道用8mm直径球囊扩张,限制分流口径。结果 所测得血氨浓度,肠系膜上静脉高于门静脉左、右主支,(19.3±19.3)μmol/L与(156.5±20.9)μmol/L、(176.3±22.5)μmol/L,t值为2.35、2.25,P<0.05;高于脾静脉与腔静脉;门静脉右支高于左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发生肝性脑病。随访期间(术后1年),TILPS术后341例患者仅5例 (1.47%)出现肝性脑病,19例(5.57%)出现支架内狭窄。结论 家兔门静脉系统各分支的血氨浓度存在差异,提示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中门静脉左右支的选择可能会影响术后肝性脑病的发病率。选  相似文献   

20.
肝脏炎性假瘤伴血清甲胎蛋白强阳性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体检B超发现右肝占位。CT:肝右后叶低密度占位,肝癌可能,局灶性增生有待排出;MRI:肝右后叶占位,肝癌可能;血清甲胎蛋白(AFP)16709.14μg/L,于2002年12月入院。患者无不适症状及其它阳性体征,有乙型肝炎病史30年。入院检查HBsAg( )、HBcAb( );B超显示肝右叶包膜下见一个略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边界不清,大小24.1mm×29.9mm。于2002年12月27日手术治疗。术中见肝脏Ⅶ段表面有一绿豆大小灰白色结节,质中,未能触及明确肿瘤,应用B超反复探查,历时90min,未见明显肿瘤影像。根据CT、MRI片,确认肿瘤解剖位置,行肝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