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证,又称胃痛。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经.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兰室秘藏》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  相似文献   

2.
慢性胃炎是以上腹胀满或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的范畴。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古方记载之心痛常指胃痛而言,如《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不在于心”。就是很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胃痛,又称胃脘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痛者,腹真胀,胃脘当心而痛”。并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现代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属于中医“胃痛”范畴。  相似文献   

4.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是常见的临床病证.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  相似文献   

5.
胃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溃疡的黏膜缺损超过粘膜肌层,不同于糜烂。胃溃疡中医又称胃痛,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素问·五常政大论》中云: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区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为胃痛。胃脘痛在临床症状很常见,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均可引起胃脘痛。唐宋前多称胃脘痛为心痛,到金元时期的《兰室秘藏》第一次出现"胃脘痛"一词,并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与心痛明确区分开来,使胃脘痛成为有别于心痛的独立的病证。后代医家在其基础上不断的研究发展,使胃痛内容得以极大的丰富。中医在治疗胃脘痛的疗效很好,现将近几年来的祖国医学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的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痛停汤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用自拟胃痛停汤治疗胃脘痛100例,疗程30天。结果:治愈率71%,总有效率92%。结论:胃痛停汤治疗胃脘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在胃脘痛的治疗中,合理的饮食调护,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饮食调护在胃脘痛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祖国医学非常重视饮食调理,有“食治胜于药治”之说。《金匮要略》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说明了饮食得当,则有利于胃病治疗,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尽快恢复健康,但饮食不当,如饥饱无度,寒温失调,恣食肥甘,偏嗜五昧,又可使脾胃运化失常,伤及脏腑而成疾或加重胃痛。  相似文献   

9.
正胃痛又称胃脘痛,《黄帝内经》最早明确记载了"胃脘痛"的症状。中医认为胃痛是由脏腑功能失调、内伤饮食、情志及外感邪气等致使胃失所养,气机郁滞,胃脘部疼痛,同时伴有腹胀、纳差、呕恶、呃逆等症状,甚至出现黑便、呕血等,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脾胃虚弱型胃痛多于空腹或饥饿时发生,喜按则舒,进食痛缓,舌淡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弱或沉细。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胃黏膜表面反复受损导致  相似文献   

10.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胃脘部或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所以民间俗称"心口痛"。常兼有脘胀不适,恶心呕吐,食纳不佳,吞酸,嗳气,大便不调等症。如《类证治裁·胃脘痛》曰:"胃脘痛必见胃经本病,如胀满,呕逆,不食,便难,面浮,肢倦,与心痛专在包络者自别。"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的方法,且副作用较小,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胃脘痛的病因不一,但其发病机理均为“不通则痛”。本文收集中医辨证属于火郁胃痛、血瘀胃痛的难治性胃痛32例,采用清热解毒、祛瘀通络为主要治法,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于下: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中虽无"胃脘痛"一词,但原文中多处论及"心下痛"、"心下急"、"胸下结硬"、"心中疼热"等,均可指代胃痛,并随证治之。考古今医家胃痛多从脏腑八纲辨治,鲜有从六经辨治者。1笔者则根据《伤寒论》原著之性质、六经辨证之内涵、杂病之概念,分析胃痛六经辨治之可行性;2立足《内经》"五脏六腑咳"理论,提出"六经胃痛"之名;3基于《伤寒论》之典型条文,总结胃痛六经辨治之方法;4针对临床医学之复杂性,提出将六经辨证与脏腑八纲辨证互参,强调中医疾病辨治之极大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中医对胃痛亦称胃脘痛,包括了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窦炎,胃神经官能症等。这些病的特点,临床上共同的都有胃脘部疼痛,所以统称为胃痛。胃痛从肝论治者,临床上极为多见。检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在“胃脘痛”案中共计49案,其中就有16案(未包括用一、二味疏肝行气药者)是从肝论治,或肝胃同治的病  相似文献   

14.
关幼波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简介北京中医医院(100010)徐春军,陈勇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老中医经验胃脘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证候,古代文献中所称“心痛”也多指胃痛而言,此病名始见于《素...  相似文献   

15.
气滞胃痛冲剂为主治疗胃脘痛642例李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医院李永昌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人民医院(克山161600)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3年来,笔者应用本溪第三制药厂、大连长白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气滞胃痛冲剂,辨证治疗以胃脘痛为主证的胃脘痛...  相似文献   

16.
浅论胃痛从肝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英 《中医研究》1996,9(5):6-8
浅论胃痛从肝论治上海200137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唐英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肝病辨证胃痛发病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脏腑病变,有本脏自病,有他脏影响,胃痛亦莫不如此。脾胃气机失调是本病的基础,“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相似文献   

17.
丁喜艳  刘顺益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11):1793-1793
1病名沿革胃痛,又名"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此病名最早记载于《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云"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唐宋以前文献多把胃脘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胆维他治疗胃阴亏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胆维他,25mg/次,3次/d,口服,连服1w,通过临床观察,进一步证实胆维他是否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胃阴亏虚型胃痛的胃脘痛和胃脘发热感等症状。结果胆维他能迅速改善胃阴亏虚型胃痛的胃脘痛和胃脘发热感,并能改善食欲。结论胆维他是治疗胃阴亏虚型胃脘痛的一种良药。  相似文献   

19.
龚文松 《陕西中医》1998,19(7):335-335
胃脘痛又称胃痛,与情志刺激、饮食失节、劳逸失度有关。忧思恼怒,肝气犯胃,气滞中脘则胃脘痛;肝郁化火,胃热气滞则胃脘灼痛;寒积中焦,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湿潴留,则脘痞腹胀,泛吐清水;偏嗜辛、辣、煎炸油腻,邪热蕴中,脾胃损伤,胃痛日久,郁热耗损胃阴,则胃阴不足;劳倦伤脾,脾胃损伤,则中气不足;久病不愈,损伤胃络,则呕血便血。根据临床实践,分为肝胃不和、肝郁化热、脾胃虚寒、胃阴不足、瘀血内着诸型论治,分述如下。 1 肝胃不和型 《沈氏尊生书》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本性暴,且正克也”。胃脘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用药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璇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122
通过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医案中的用药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胃脘痛的用药特点。叶天士对胃脘痛的治疗注重温通胃阳,以通为补,以降为顺,用药多为辛温之品;治胃不忘疏肝是叶氏治疗胃痛又一特点,常投金铃子散或伍用郁金、香附、柴胡;对久痛入络者,法当祛瘀通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