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频消融心动过速时合并孤立性左位心、先天性下腔静脉肝段缺如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侧显性旁道经下腔静脉腹腔段-奇静脉(azygos vena)途径消融成功.患者女性,43岁,反复心动过速发作5年,体查: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脏位于左上腹部,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食道调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胸片正常,B超检查心脏未见异常、肝脏和脾脏反位.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1岁。因"发作性心悸2月余"入院,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穿刺右股静脉送入冠状窦电极困难,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通过扩张的奇静脉连接于上腔静脉。电生理检查证实该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逆行消融未成功,改穿刺右锁骨下静脉顺行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1岁,阵发性心悸2年。当地医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行射频消融术未成功,但未说明治疗失败原因,此次入我院为行再次射频消融术。体格检查: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无肿大,双下肢无水肿。体表心电图为B型预激综合征,心悸发作时心电图为PSVT。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常规穿刺右侧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经右侧颈内静脉不能将导引钢丝送达下腔静脉,但可送入右心室,常规放置冠状静脉窦电极导管。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9岁。诊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行电生理检查,穿刺右侧股静脉送入电生理标测导管的过程中,肝下段不能通过,行下腔静脉造影发现下腔静脉下段缺如。行左锁骨下静脉造影不能显现下腔静脉。电生理标测证实该例为左侧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经右股动脉穿刺逆行消融旁道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途径建立方法,评价经该途径行右侧房室旁路消融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解放军第89医院2008—2012年26例临床诊断为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采用穿刺右颈内静脉、双侧锁骨下静脉,安放动脉鞘,经三个静脉通路分别插入电极导管至右心室心尖部、冠状静脉窦、希氏束,用于心房和心室局部记录和刺激途径,8F加硬消融电极导管亦经过右侧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途径送入,用于标测和消融。结果 26例患者中2例经上腔静脉途径射频消融失败,均改为下腔静脉途径成功,余24例均成功地经上腔静脉途径完成了射频消融术,平均随访(6.0±1.2)个月,两例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上腔静脉途径可安全有效地消融右侧房室旁路。  相似文献   

6.
经特殊途径封堵动脉导管未闭3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特殊途径放置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方法:3例PDA患者,均并发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奇静脉开放,1例同时并发镜像右位心,经股静脉不能直接到达右心房而采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降主动脉3种不同的途径封堵PDA。结果:3例均封堵成功,术后5min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显示封堵完全,术后1d、3个月、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残余分流。结论:可通过特殊途径经心导管封堵并发下腔静脉肝下段缺如的PDA患者。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8岁。阵发性心慌、胸闷2年。发作时不伴血流动力学障碍。发作时心电图表现为2∶1心房扑动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电图独特的P波表现提示心房激动顺序从上至下、从右至左。在上腔静脉口部记录到高频腔静脉电位,其异常电活动频率快而不规则,在上腔静脉口部行节段消融,电隔离上腔静脉与右房达到双相阻滞。结论:上腔静脉电隔离可治疗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8.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亮  杜洪印  李津源 《山东医药》2008,48(19):87-88
选择26例行经典式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于开腹前(T0)、无肝期前5 min(T1)、新肝期前5 min(T2)、新肝期15 min(T3)、新肝期30 min(T4)分别经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导管测量上、下腔静脉压力,并抽血测定肾功能,同时记录无肝期尿量.发现与T0比较,T2时上腔静脉压力下降而下腔静脉压力升高;血清肌酐(Cr)自无肝期明显上升,新肝开放后继续维持较高水平.认为Cr自无肝期开始显著上升,结合尿量和阻断远端下腔静脉压力变化,提示存在肾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9.
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为一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现将 5例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5例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 ,男性 3例 ,女性 2例。入院后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 5个半衰期 ,术前行食管心房起搏诱发心动过速。常规穿刺右颈内 ,左、右股静脉 ,置入冠状静脉窦、希氏束、右心室心尖部及高位右心房标测电极导线。进行高位右心房分级递增 (S1S1)及程序期前刺激 (S1S2 、S1S2 S3 、S1S2 S3 S4 )诱发心动过速 ,记录心内电图。送入 7FWebster大头导管至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前…  相似文献   

10.
1例双结病变患者安装双腔起搏器,造影显示左上腔静脉连接粗大冠状窦至右房,双上腔静脉间交通支较细不能同时容纳两根电极,心室电极由左腋静脉-交通支-右上腔静脉-右室间隔部,心房电极钢丝塑型后由左腋静脉-左上腔静脉-冠状窦-右房。术后随访6个月,起搏器感知和起搏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射频消融策略。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6月在我科行射频消融的SVT患者1 460例, 17例并发PLSVC。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左侧隐匿性旁路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例,阵发性房颤(PAF)3例。结果: 17例患者均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并放置冠状窦电极,8例AVNRT患者经房室结改良成功;6例左侧隐匿性旁路,4例经主动脉逆行途径消融,2例经房间隔穿刺,在二尖瓣心房侧进行旁路消融;3例PAF患者行房间隔穿刺后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成功率10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PLSVC并发SVT,导管消融治疗仍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和较低的手术并发症,但在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的识别、导管消融的技巧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仍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70岁。永存左侧上腔静脉,合并脊柱侧凸和后凸畸形导致的心脏逆钟向转位,经右锁骨下静脉植入双腔起搏器。在术中将导丝塑形,同时依靠心房壁的张力可以将心室电极在心房内形成8字型转折跨过三尖瓣环,送入右室心尖部。心房电极采用螺旋电极固定在右心耳的前端,以保证良好的起搏和感知功能。术中所有的参数符合要求,术后随访起搏器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3.
气囊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总结 36例经右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及右股静脉三种不同的途径穿刺插管 ,行气囊电极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的经验。按Seldiger方法行静脉穿刺置管 ,按Swan Ganz球囊导管操作方法推送气囊电极导管 ,在无X线透视条件下 ,根据心腔内心电图、室性早搏出现或体表起搏心电图判断电极进入右室 ,行右室心内膜临时起搏。结果 :36例全获成功 ,其中右颈内静脉 (中位法 ) 16例、左锁骨下静脉 (下位法 ) 12例、右股静脉 8例。前两者开始穿刺至起搏成功时间为 3~ 10min ,后者为 10~ 2 5min。起搏效果肯定 ,起搏时间 2~ 2 0天。经股静脉插管者 2例误入下腔静脉分支 ,1例导管扭曲受阻 ,此 3例重新插管起搏成功。经左锁骨下静脉插管 1例误入左颈内静脉 ,改右颈内静脉起搏成功。全组除 11例腔内心电图和 5例边起搏边送管方法确定导管头位置外 ,余 2 0例在边送管边观察室性早搏出现的方法判断电极进入右室。术后胸片证实导管头位置与体表起搏图形定位的部位完全一致。除 3例电极移位和 2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外 ,全部病例未发生心脏穿孔、气胸、血胸及感染等并发症 ,除 2例死于原发病外 ,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本法创伤小、方便快速、安全有效、无需X线引导 ,值得急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起源于右房下部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AT)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的疗效。方法:对3例起源于下腔静脉口及1例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AT病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AT时心房激动顺序,寻找心房激动最早起源点标测与消融,临床随诊评价疗效。结果:3例下腔静脉口部AT患者心电图Ⅱ、Ⅲ、aVF、V1导联P'为负,I、aVL为正;1例冠状窦口部AT患者心电图Ⅱ、Ⅲ、aVF及V1导联P'波为负、正双向,Ⅰa、VL P'低平,不易区别。成功消融靶点双极电图A-P间期(40±15)ms,单极电图心房或冠状窦口部起源的AT心电图有一定特征,可大致区分AT起源部位。结论:单极电图与双极电图对AT的消融有较高的特异性,射频消融是治疗起源于心房下部局灶性A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2岁,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需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中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导丝后发现静脉走行异常,行左锁骨下静脉造影提示永存左上腔静脉;再次穿刺右锁骨下静脉,行右锁骨下静脉造影提示右上腔静脉缺如,再次经左锁骨下静脉置入心室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将电极固定在右室心尖部,起搏阈值正常。  相似文献   

16.
空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的先天心脏畸形.经导管封堵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已经在临床广泛开展.VSD封堵通常要建立股静脉轨道,但下腔静脉中断或阻塞时,通过股静脉轨道则无法完成手术.需要选择其他路径。我们对1例VSD并下腔静脉畸形阳患成功实施了经颈内静脉途径的导管封堵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总结左上腔静脉、巨大冠状窦口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特点 ,以提高射频消融的成功率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1 999~ 2 0 0 1年在 96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中 ,1 1例存在左上腔静脉并合并冠状窦口异常扩张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2例 ;3例患者术前心脏超声检查发现左上腔静脉畸形。所有患者均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 ,送入冠状窦电极游离于巨大的冠状窦口 ,给予右心房S1 S2 程序刺激 ,A2 H2 均出现跳跃现象并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1 0例患者通过左锁骨下鞘管行左上腔静脉 冠状窦左、右前斜位造影 ,并应用R 0型Swartz鞘支持大头导管消融改良房室结。结果 在靶点电图波形稳定处 ,消融改良房室结慢径 ,1 1例患者全部成功。输出功率为 30~ 40W ,平均放电次数 (1 9± 0 8)次 ,平均消融时间 2 3h,X线曝光时间 (2 8± 1 6)min。未发生并发症 ,随访 1~ 5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左上腔静脉、巨大冠状窦口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应先进行左上腔静脉及冠状窦造影 ,明确冠状窦口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 ,应用R 0型Swartz鞘支持大头电极稳定地贴靠在靶点 ,可提高消融成功率 ,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阐明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 (PLSVC)的快速心律失常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方法学和特殊性。自 1 997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共对 1 3例合并PLSVC的快速心律失常进行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7例、左侧旁道 3例 ;右侧旁道、房性心动过速 (简称房速 )和室性心动过速 (简称室速 )各 1例。冠状静脉窦标测电极均常规经左锁骨下静脉放置 ,其中 9例进行了冠状静脉窦造影 ,3例左侧旁道中的 2例采用了经主动脉逆行法消融、1例采用穿间隔法在二尖瓣环心房侧消融 ,7例AVNRT中的 5例采用Swartz鞘管支持消融导管实现稳定贴靠。消融成功率 1 0 0 % ,无并发症。结论 :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可合并PLSVC ,经导管射频消融仍有较高的成功率 ,但是在冠状静脉窦电极放置、冠状静脉窦标测和AVNRT消融的方法学上有一定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射频消融术(RFCA)采用的它种导管径路与消融结果:1例因双髂动脉迂曲改由右腋动脉穿刺送入大头导管至左室消融左侧壁旁道(AP)成功;1例为伴永存左上腔静脉的房室结双径路(DAVNP),导管由左锁骨下静脉送入不成,改由右颈内静脉送入冠状窦(CS)标测电极消融成功;1例为中间隔主AP和右游离壁次AP,两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分别经右股静脉和右颈内静脉径路消融无复发;CS内消融2例,1例为CS近端消融左后间隔隐匿性AP(CAP),即刻成功,术后复发,再于左室侧消融阻断AP;1例于左室侧行RFCA二次未成,第三次先后于左室侧,导管逆行推进入左房和经房间隔穿刺于左房侧消融亦未成,最后将大头导管送入CS内一次成功阻断左侧壁AP。提示:对于特殊患者采用它种导管径路可提高RFCA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8岁,因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无效而要求行介入治疗。体表心电图定位室性期前收缩位于左室流出道。常规穿刺右颈内静脉置入冠状窦电极,穿刺右股静脉置入右室电极,穿刺右股动脉置入大头电极于左室流出道主动脉瓣上标测消融。在主动脉瓣上左冠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