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本院自1998年8月采用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 MED)行腰椎间盘摘除术,取得了较好的远期疗效.本文对8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5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根据手术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A组(2000年6月以前手术组)52例,B组(2000年6月以后手术组)153例,对两组的临床效果做回顾对照分析。结果 20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按Macnnab标准评定疗效,A组优良率为84.61%,B组优良率为96.07%;A组术后并发椎间盘炎2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周围软组织坏死1例,B组无并发症。结论 手术技巧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术者需接受内镜电视下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3.
胡小晓  朱家骏  黄维运 《中国骨伤》2002,15(11):686-687
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Mcroedoscopy discectomgy,MED)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发明的新技术,国内1997年引进并应用于临床[1].我院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共开展此项手术72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畅  林定坤  王羽丰  黄刚 《中国骨伤》2004,17(12):753-754
我院自2001年购人美国枢法模第2代后路显微髓核摘除系统(micro-endoscopical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52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至2008年1月椎间盘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82例192个椎间隙。结果单间隙单侧突出者165例,单间隙双侧突出者7例,双间隙突出者10例,合并侧隐窝狭窄者70例。突出间隙和突出位置以L4/5节段(109个)和后外侧型间隙176例为最多。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25个月。疗效优良率92.3%。术后发生椎间盘炎1例,硬膜囊撕裂2例,因静脉丛出血中转为开放手术3例,无神经根损伤发生。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9例。发生率为8.84%。其中术中椎管内血管破裂出血6例,单纯硬脊膜破裂4例。硬脊膜破裂合并神经根束损伤1例,合并马尾神经束损伤1例,神经根牵拉伤1例,突出椎间盘摘除和/或侧隐窝扩展不足3例。原节段对侧突出遗漏1例。遗漏另一节段突出2例。全组无术后椎间隙感染及死亡。结论:术者经验和适应证的选择与MED围手术期并发症有关;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对照术前、术后情况,根据功能评价(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和Maenab腰椎评价标准,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创口大小等指标。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结果33例术后第6小时开始直腿抬高锻炼,术后平均6d下地活动,平均住院时间8d,平均14d生活自理,平均25d恢复工作;优19例(57.6%),良12例(36.3%),优良率占93.9%。结论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补充,创伤小,康复快,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总体变化特点及疗效影响因素,并比较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与传统开放术式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其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为42岁。采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者36例,传统开窗手术治疗者28例。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传统开窗手术组比较,两者近期手术效果近似,但MED组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结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2010年5月~2012年3月,我科应用椎间盘镜系统(METRx)开展后路椎间盘(MED)手术,临床应用于42例腰椎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2例,男31例,女11例,年龄22~65岁。病程为2个月~6年。均为单一节段:L4~529例,L5~S113例。椎间盘突出类型:后外侧型40例,中央型2例,合并侧隐窝狭窄4例。术前均摄腰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  相似文献   

10.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 评价椎间盘镜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椎间盘镜行椎间盘摘除术188例,其中38例行侧隐窝减压术。结果 平均随访6.9个月,手术优良率为97.4%(Macnab’s标准)。结 论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镜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是近五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它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探查精细、并发症少,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我院自2001年9月至2003年12月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61个间隙)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的应用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微创外科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解剖学基础,并提高其手术效果.[方法]3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椎板下缘骨嵴到同位椎体下缘、黄韧带附着点、棘突下缘、棘间韧带外缘的距离.临床应用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8例.[结果]椎板下缘骨嵴位于棘突的头侧,L3、4椎板遮挡相应的椎间盘,L5椎板没有遮挡L5~S1椎间盘.临床随访368例,根据Nakai分级:优287例;良57例:可21例:差3例;优良率93.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微创手术中,切口应以棘突下缘头侧椎板下缘骨嵴为中心.要显露L3~4或L4~5椎间盘,需切除L3或L4椎板下缘少部分;显露L5~S1椎间盘,不需咬除L5椎板下缘,同时只需切除少部分黄韧带,即可显露椎间盘与神经根,完成髓核摘除手术.对单节段旁中央型、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MED才能达到微创手术,要提高MED手术效果,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具有丰富的开放式手术经验以及熟练的镜下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43例疗效,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膨出型及突出型两类,所有病例均经CT和(或)MRI检查确诊。结果治疗43例,7例失访,其余36例,随访1—12个月,下肢放射痛症状缓解率95%,腰背部疼痛症状缓解率54%,总有效率81.4%,术后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确切,关键在于恰当的病例选择和正确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14.
经后路椎管内椎间盘镜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目的:介绍经后路椎管内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手术系统(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999年6月-8月用M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详细介绍了手术过程、操作技巧及手术适应证。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平均随访16.1个月,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属优14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娴熟操作技巧是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MED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窥镜手术的优点是 :小切口、有限的组织牵拉、出血少、增强的视野范围和照明 ,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和更快的身体恢复。我院自 2 0 0 0年 10月引进SOFAMOR DANEK公司生产的脊柱后路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 MED)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取得了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青壮年,其中20~50岁患者占80%,男性多于女性[1].近年来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发展,椎间盘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MED)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满意效果.我院2008年至2011年间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环钻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环钻替代带鞘尖刀。方法:应用MED系统暴露突出物后,环钻沿通道插入,在监视器下对准突出物垂直旋转向下,切割突出物。结果:本组82例,随访6-12个月,按Nakal疗效评定分级,优58例,良19例,可4例,差1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应用环钻使该手术简便易操作,突出物摘除时间缩短,出血少,安全系数高,对骨化后纵韧带及钙化椎间盘切割彻底,值得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行椎间盘切除术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Smith等在1995年首先报道内窥镜辅助下进行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而MED是显微外科技术和内窥镜技术的完美结合,镜下的操作与开放性椎间盘切除术相似,我科自2002年8月至今开展的MED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6例,除1例术中改用开放手术外.余5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报道后路椎问盘镜微创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 方法 总结分析开展MED治疗的3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资料,早期于术后5.5个月、中期于术后66个月对全部病例进行随访.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分优、良、可、差4级,比较全部病例的早期及中期随访时的疗效优良率.结果 早期随访疗效:优21例,良14例(优良率94.6%);中期随访疗效:优18例,良15例(优良率89.2%). 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早、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改良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摘除术(APLD)和后中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2月~2002年12月采用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5例(750个间隙)和1999年2月~2003年12月应用第二代NED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63例(634个间隙)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APLD手术组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24.6个月,疗效优263例,良305例,差87例,优良率86.7%;NED手术组随访6~64个月,平均28.6个月,疗效优311例,良218例,差34例,优良率94.0%。结论 APLD和NED椎间盘镜手术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技术,而NED技术总体上优于APLD技术。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和仔细的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