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入院时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近期(30d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AMI收住的32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eGFR水平ml/(min·1.73m2)分为4组:肾功能正常组(eGFR≥80),轻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60~79),中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30~59)及重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30)。统计分析30d心源性病死和心脏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及影响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4组患者30d病死率分别为3.7%、12.1%、23.6%和28.6%,心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5.4%、37.4%、59.7%和64.3%(均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脑卒中病史,贫血,首发症状呼吸困难,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速/室颤及入院时eGFR减低是30d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eGFR减低、年龄、伴糖尿病者30d病死率均增高,比值比(OR)分别为1.6095%可信区间(CI)1.08~2.36、1.07(95%CI1.02~1.13)和3.34(95%CI1.34~8.34);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室速/室颤者同样也增加30d病死率,OR分别为16.18(95%CI4.68~55.97)、5.33(95%CI2.26~12.56)和3.99(95%CI1.29~12.33)。结论老年AMI患者入院时eGFR降低是急性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出血早期患者160例,按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正常组和增高组,在增高组中又分为10.1~12×109/L组、12.1~15×109/L组和15×109/L组。所有患者发病24h内静脉抽取外周血,比较各组在预后和出血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正常组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增高组(P0.05);在白细胞增高组中,白细胞计数15×109/L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治疗显效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增高组与正常组患者在出血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白细胞计数高的患者出血量较多。结论脑出血早期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之间存在显著关系,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早期血钠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血钠浓度〉135mmoL/L和〈145mmol/L作为A组,血钠浓度在120—135mmol/L为B组,血钠浓度〈120mmol/L为C组,分别计算各组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百分率及住院病死率。两组间比较用协方差分析。结果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加,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急性心梗中早期出现的低钠血症与患者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HT)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疾病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82例有HT史和94例无高血压(NHT)史的老年人AMI临床资料。结果 HT组有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慢性心肌缺血史者及女性患者的比例均较NHT组高(P<0.05~0.01);AMI于饱餐后发病者,HT组多于NHT组(P<0.01),因劳累诱发者,HT组少于NHT组(P<0.05);HT组无痛性AMI者较NHT组多(P<0.05),出现脑卒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室速与室颤等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NHT组(P<0.05~0.01)。结论 合并HT的老年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严重心脏并发症较多,近期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死率的关系,为AMI预后提供预测。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4年6月226例AMI患者进行随访(平均417d)以确定其转归,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总数,有关病史及治疗措施。结果白细胞总数与AMI病死率相关,随着白细胞数的增加,AMI病死率持续增加(P<0.01)。当白细胞数>1.10×1010/L时,AMI病死率是≤8.0×109/L时的2.5倍(P<0.01),0.81~1.10×1010/L时的1.8倍(P<0.05)。结论白细胞总数与AMI病死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3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动态观察,发现AMI后血清FFA显著升高,且其峰值≥1000μEq/L者,严重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增加。作者认为血清FFA对预测病情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应激性高血糖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老年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101例不伴糖尿病的老年AMI患者根据入院早期空腹血糖水平分成3组.A组55例,血糖正常(≤6.1mmol/L).(2)B组21例,血糖介于6.1与8.0mmol/L之间.(3)C组25例,血糖≥8.0mmol/L.对3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组梗死部位无差异,P>0.05.B组,C组心衰发生率较A组高,P<0.05.C组心源性休克,死亡率较A组高,P<0.05.死亡组血糖水平高于存活组(8.1±3.1mmol/L vs6.6±2 1mmol/L,P<0.01).结论老年AMI伴应激性高血糖心衰发生率高,当血糖≥8.0mmol/L时,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亦增加,AMI后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良,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力衰竭(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近期和中期疗效。方法206例ST抬高AMI患者,伴心衰和(或)休克90例。对心衰和(或)心源性休克患者行PCI58例、药物溶栓20例、一般治疗12例(未行再灌注组);比较PCI组和溶栓组的住院时间、住院及随访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恢复情况,观察PCI组血管开通时间、TIMI血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PCI组、溶栓组血管开通率分别为98.3%和65.0%(P<0.01),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3天±3.5天和20.5天±4.4天,住院及随访期间死亡率PCI组6.9%,溶栓组25%(P<0.05)。PCI组两亚组术后心功能恢复均好于溶栓组(P<0.01和P<0.05)。结论PCI与溶栓相比,能及时开通血管且开通率高,术后心功能恢复较好,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自1989年9月~1998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906例分别以溶栓冠脉再通、未再通与未溶栓三组的住院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作比较。结果 溶栓再通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5.2%,15.5%,P<0.01)。AMI合并室颤、室速、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的病人,再通组的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未再通组(P<0.01)。而溶栓组死亡率与溶栓未再通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溶栓再通对降低住院病死率具有独立的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入院即刻影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30 d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AMI收住的327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死亡组(41例)与存活组(286例)患者的既往病史、临床特征、化验指标、心血管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的特点,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MI患者近期死亡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及脑梗死病史,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首发症状呼吸困难,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血清肌酐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清蛋白、血红蛋白降低与老年AMI患者30 d病死率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并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室速/室颤,入院时eGFR水平为影响老年AMI患者近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比数比(OR)和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1.069,1.015~1.126;3.337,1.336~8.340;16.178,4.676~55.970;5.334,2.264~12.564;3.988,1.290~12.325;1.597,1.081~2.360(均P<0.01).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入院时eGFR水平是影响老年AMI患者近期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与近期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130例老年人AMI中合并AVB的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显示老年人AMI合并AVB者下壁组发生率高于前壁组,老年人AMI合并AVB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率均高于不合并AVB者(P<0.05或P相似文献   

12.
卡托普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49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选择发病 36h内的AMI住院患者 2 494例 ,随机口服卡托普利或相匹配的安慰剂 ,治疗 4周。治疗组 (n =12 6 8例 )与安慰剂组 (n =12 2 6例 )患者基本临床特征相似。结果 治疗组 4周病死率(9 5 4% )低于对照组 (12 15 % ) (P =0 0 36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心衰发生率减少 (15 38%对 18 76 % ,P =0 0 2 5 )。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 (13 96 % )高于对照组 (10 77% ) (P =0 0 16 ) ,但休克发生率两组差异不明显(5 5 2 %对 5 46 % ,P =0 95 1)。治疗组休克者病死率 (5 1 43% )低于对照组 (73 13% ) (P =0 0 0 9)。结论 口服卡托普利有降低AMI 4周病死率的作用 ,主要是减少了心衰的发生并减少了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钾血症的发病率以及高钾血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196例AMI住院患者的资料,评价其住院期间血钾水平与院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以及纠正血钾异常是否有利于AMI患者的预后。根据血钾水平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5.0mmol/L、5.0~5.5mmol/L,5.5~6.0mmol/L,≥6.0mmol/L 4组,分别分析其院内病死率。结果:196例AMI患者中高钾血症发病率为22.4%,中、重度高钾血症发病率为8.2%。高钾血症患者住院6~12d,平均7.5d;非高钾血症患者住院4.0~7.0d,平均5.0d。与非高钾血症患者相比,高钾血症患者院内病死率较高[优势比(OR)=6.57,95%可信区间(CI):2.37~18.24,P0.01]。未纠正血钾异常增加AMI患者院内病死率(OR=4.67,95%CI:1.10~19.85,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肾损伤是导致高钾血症的高风险因素。结论:AMI患者中高钾血症较常见,随着血钾水平升高,院内病死率也逐渐增高。临床上积极处理高钾血症可能有利于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既往研究显示与药物保守治疗相比,紧急血管重建术(PICA或CABG)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的预后,但也有不一致报道。该文研究紧急冠脉血管重建术这一有创性治疗对早期合并心源性休克的AMI病人住院病死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低钠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预后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入院时低钠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心脏科1980年1月至2007年8月2465例资料完整的心衰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按入院时血钠浓度分为低钠组(血钠<135 mmol/L)和非低钠组(血钠≥135 mmol/L),对并存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低钠对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 结果 2465例中,伴低钠血症者618例(25.1%),与非低钠组比较.低钠组人院时收缩压、左心窀射血分数均较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浓度及醛固酮浓度均较高.低钠血症患者较非低钠血症患者住院天数长(Z=-4.026,P<0.01),住院病死率亦高(χ2=76.935,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低钠血症是影响心衰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t=-4.135和χ2=25.473,均P<0.01),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血钠与住院天数呈负相关(r=-0.132,P<0.01),入院时血钠每下降3 mmol/L,住院病死率增加24.7%χ2=25.065,P<0.01). 结论低钠血症在心衰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并存低钠血症的患者心功能差、神经激素活性高、住院天数长、住院病死率高.积极预防低钠血症发生对缩短心衰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改善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时血尿素氮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76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入院后血尿素氮(BUN)水平.结果表明,在AMI患者中BUN水平增高者占33.8%、该组患者与BUN正常组比较,年龄较大.入院时血压较低,梗塞面积较大·心律失常、心衰和心源性休克并发症较多,住院期间的病死率较高(21.8%对9.0%,P<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BUN是预测AMI患者住院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宋丽琴 《山东医药》2008,48(16):61-62
8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C反应蛋白(CRP)及血糖水平的检测结果分为CRP及血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组和明显增高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 血糖及CRP明显增高组再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高于CRP及血糖水平正常或轻度增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应激性高血糖及CRP增高可作为判断AM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特征,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危险判定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8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及心电图资料,对有无多导联病理性Q波、多导联ST段抬高、心房颤动和束支传导阻滞等10项异常心电图指标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有多导联病理性Q波患者较无异常患者心源性休克(58.1%vs 21.4%)、心力衰竭(54.3%vs 23.2%)和病死率(40.0%vs6.5%)明显升高(P<0.05),有多导联ST段抬高、心房颤动等8项异常指标较无异常患者的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P<0.01)。仅有无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导联病理性Q波等异常心电图指标能够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判定及预后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近期疗效,并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与发病至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时间的关系.方法 AMI合并CS患93例,按照是否行PCI治疗分为PCI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住院病死率及IRA开通时间.结果 PCI组住院死亡40例(75.0%),对照组为48例(81.0%),两组相比,P>0.05.PCI组IRA开通时间<6h患者和≥6 h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4.55% (6/11)及85.71%(36/42),IRA开通时间<6h患者的病死率较低(P<0.01).结论 早期行PCI可缩短AMI合并CS患者发病至IRA开通时间,降低PCI治疗AMI合并CS患者近期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吴晓秋 《内科》2007,2(6):919-920
目的分析和总结糖尿病伴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0年至2006年我院住院内科收治的DM伴发AMI患者30例(DM组)与同期住院的单纯冠心病AMI患者30例(非DM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胸痛、胃肠道症状、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以及梗死部位、死亡例数及血脂、血糖等指标。结果DM组胸痛发生率显著低于非DM组(P<0.05),DM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及病死率及血脂、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非DM组(P<0.05)。结论糖尿病伴发AMI具有起病急、胸痛不典型、易发生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特点,应加强观察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