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惠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8,6(2):32-33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因冠状动脉病变所致而不伴有胸痛的心肌供血不足。通常只表现为心电图的变化,且心电图改变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近年来由于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临床应用和对SMI与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相关性的研究,SMI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1 分 型 根据有无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塞病史,Cohn将SMI分为三型。Ⅰ型:完全无症状者。有SMI发作,但无症状,亦无心肌梗塞或心绞痛史。Ⅱ型: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3.
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传统方法是减轻心绞痛症状,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常无症状。老年人可能无缺血症状,或因未能达到足够运动量以检验心血管系统功能诱发心肌缺血,因此老年医学工作者需高度警惕无痛性心肌缺血。本文简略综述适用于老年人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无痛性心肌缺血的内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4.
徐振岐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1995,3(4):38-39
我们将近两年内对932名干部(其中包括离退休人员)体检中发现35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做如下分析。 一般资料 总受检932例均为单次受检人员,男725例,女207例,年龄在45岁以下218例,46~55岁432例,56岁以上282例,其中已确诊为冠心病24例,糖尿病7例,高血压病31例,其它心脏疾患2例。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岚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0,17(3):129-13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十分常见,其发生可能与缺血时间和程度有关,能引起心电图等改变的缺血不一定能诱发心绞痛;慢性缺血后局部缺血心肌持续调节,使其代谢、功能降低,结果影响了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另外,SMI 患者存在痛阈上移和痛耐受性增加,内源性镇痛物质也许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日益受到重视 ,冠心病中SMI的发作远较心绞痛发作多见 ,可能是猝死或急性心梗的先兆 ,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本文分析 2 0 0例冠心病患者DCG检测结果 ,评价及讨论DCG对冠心病患者SMI的检出率 ,对比有症状及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DCG表现 ,SMI与心率、心律失常关系、昼夜节律的变化、临床意义及预后。1 资料与方法1996年 10月~ 2 0 0 1年 6月经我院DCG室检查 ,诊断为冠心病者 2 0 0例 (符合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WHO诊断标准 ) ;其中男性 15 0例 ,女性 5 0例 ,年龄3 7~ 80 (平均 65 )岁 ;… 相似文献
8.
研究证明,心钠素(AtrialNatriureticFactorANF)是一种由心脏(主要是心房)分泌的循环激素,具有强大的利尿、利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调节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因而引起广泛关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SMI)血浆ANF浓度变化尚未见报道。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60例SMI患者血浆ANF进行测定,对其临床意义作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1.试验组缺血性ST段的诊断标准: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1mm(J点后80ms)、持续时间≥1分钟、两阵缺血发作间歇≥1分钟。在记录生活日记时,缺血性ST段改变同时不伴有心绞痛… 相似文献
9.
10.
对468例冠心病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162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共出现心肌缺血发作443例阵次,大多数在6~18时发作,与运动量大小有关,发作时快频率依赖者79.6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时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所有研究对象(SMI组73例,正常对照组32例)均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时间均>23小时,测定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SMI时HRV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分别<0.001、0.001、0.05和0.001),差异显,同时SMI组患在体重指数、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空腹血糖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分别<0.001,<0.001,<0.001,<0.05)。结论:SMI患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其原因与肥胖、高血压、左室肥厚、糖尿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分类。方法对123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老年患者的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78例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老年患者合并心律失常,并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导异常较少;心律失常最常见为室性早搏,24h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次数>10次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老年患者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其中室性早搏最常见,多次发生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加重心肌损伤可能是导致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237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乾。结果室主律失常者比无室性心律失睹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增多(P〈0.05)。缺血伴有室性心律失常死于心衰者明显高于单纯缺血者(P〈0.001)。无症状性心肌血发作次数与心昼夜时相变化相关。结论无症性心肌血伴室性心律失常同时合并有心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约43%~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较非糖尿病高2~3倍。而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以无症状性常见,且AMI、猝死等发生率高。故对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进行全面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研究,设有SMI者为观察组,共216例,无SMI者为对照组,共136例。结果表明:SMI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MI组:SMI组白天心律失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夜间,与SMI发生呈一致;60岁以上SMI组男性患者恶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最高;总SMI时间越长,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频率越高。提示:及时掌握SMI并发心律失常情况及其规律,对于预防冠心病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冠心病病人进行早诊断及有效防治。方法 对126例冠心病病人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同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126例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79例,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5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次数是有症状的4.2倍。结论 并非每一位冠心病病人都有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有一部分病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但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我们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75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部分健康成人,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病与某些因素密切相关,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753例受检者,男性512例,女性241例,年龄40~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岁。其中,高血压病287例,高 相似文献
19.
用Holter检测了50例伴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并与60例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及4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对比分析。由此提示,糖尿病患者并发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时心血管并发症的预后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林永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15,13(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8月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90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90例冠心病患者中检出心肌缺血75例(83.33%),48小时内发生缺血性ST段下移1075阵次。其中有症状性心肌缺血27例(36.00%),ST段下移155阵次(14.42%),平均ST段下移(0.17±0.03) 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48例(64.00%),ST段下移920阵次(85.58%),平均ST段下移(0.16±0.02) mV。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主要分布在6:00~18:00,其中6:00~12:00最多,白天发作时夜间发作的2.48倍。4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平均心率为65/min,发作时心率>65/min者36例(75.00%),≤65/min者12例(25.00%),伴有心律失常者41例(85.42%)。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