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CT影像诊断及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CT影像在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与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6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单发病灶30例,病灶尺寸0.5×1.1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椭圆影,CT值在19-26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多发病灶20例,病灶尺寸0.5-1.0cm,圆形,CT影像显示为低密度圆形影,CT值在21-27HU之间,不存在占位效应;混合病灶10例,呈圆形与梭形,CT值在20-25HU之间,占位效应不清晰。病灶分布如下:35例患者位于基底节,15例位于顶叶、颞叶、额叶,6例位于丘脑,4例位于脑干。结论 CT影像是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使用较为普遍的诊断方式,不仅能够缩短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诊断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很高的诊断率,成为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首选选择。但是受到患者发病时间的和病灶大小的影响,因此如果医院条件允许的话,患者还可以使用MRI辅助检查,以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塞是指脑深穿支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的大脑深部小灶性缺血性梗塞,直径一般为0.2~1.5cm,最大径一般不超过2.0cm。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及桥脑。CT扫描应用后,国内外的报道越来越多。我院于1989年1月至1990年3月检查了30~92岁3626例颅脑CT,检出腔隙性脑梗塞77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塞117例临床与CT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结果经过CT检验发现腔隙灶159个,腔隙灶径线测量,最短2 mm,最长20 mm,径线测量情况为:病灶径线小于5 mm的患者16例,5~10 mm的患者74例,47例患者11~15 mm,21例16~20 mm患者;临床表现为:82例(70.1%)患者单纯运动性偏瘫,24例单纯感觉性卒中,3例共济失调性轻偏瘫,7例患者并未出临床症状体征。总结:具有高血压病的患者较易发生腔隙性脑梗塞,易发部位为基底节。腔隙性病灶多数为圆形和椭圆形,直径在5~10 mm,单纯运动偏瘫为腔隙性梗塞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相似文献   

4.
由于CT扫描广泛应用,腔隙性脑梗塞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发病率占脑梗塞19%,现将3所医院经CT证实脑梗塞404例中,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106例(占26%)摘要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36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常规行脑CT扫描,结果示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为64.9%。年龄大、病程长、分期重和平均动脉压高者,其发病率增加。提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它的发生和高血压的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关。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越严重,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率越高,表明小动脉病损的程度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腔隙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敏感度的脑成象技术如CT、MRI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现有所增多。我院自1995年9月至1999年7月期间共发现收治腔隙性脑梗塞43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发病因素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25例,女18例,年龄53岁~87岁,平均年龄65.32岁,其中60岁以上37例。全部经颅CT或MRI证实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其中无症状性脑梗塞8例,在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28例,活动时发病7例,有高血压病史38例  相似文献   

7.
腔隙性脑梗塞120例临床资料与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20例腔隙性瞄梗塞的临床与CT特点。方法对一组病例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腔隙性脑梗塞颇为常见,占脑梗塞住院病例的7317%.60岁以上占80.83%。长期高血压是主要原因(75.85%)。病灶主要位于底节和侧室旁(85%)。随年龄递增腔隙灶数目增加。同一病灶部位可有不问的临床类型。约70%病例是无症状性。结论长期高血压是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原因。临床类型难以确定病灶部位a老年病人的无盛状性腔隙性梗塞须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院于1986年收住急性脑血管病142例,其中12例经CT 扫描证实为腔隙性脑梗塞,另3例有轻偏瘫,但CT 检查阴性,亦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5例中11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58~75岁,其中65岁以上者共11例。起病符合急性脑血管病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塞CT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探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诊治65例T2DM合并脑梗塞作为研究组,以同期65例非T2DM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行颅脑CT检查,对比分成两组临床表现,并剖析CT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通常测定,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甘油三脂(TG)及总胆固醇(T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诊断显示,研究组主要是腔隙性脑梗塞,占比58.5%,且为多发性,对照组主要是单发性脑梗塞,占比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脑梗塞发生部位包括基底节区(69.2%)、皮层下(15.4%)、脑干(9.2%)、小脑(6.2%);病灶形态以圆形或者卵圆形为主(65.0%),其次是扇形或者不规则形(35.4%)。结论 T2DM合并脑梗塞主要是腔隙性,有其CT影像学特征,能够为早期确诊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高血压病与腔隙性脑梗塞形成的关系看法不一。Fisher等人认为几乎所有的腔隙性梗塞都是高血压病所致。另有些人则指出腔隙性梗塞患者中患高血压的比例差异很大,从不足50%至97%。有关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塞的关系也尚有待于研究。 作者分析了1983~1986年间国立神经病学与语言功能障碍及卒中研究所的脑卒中资料库中的1805例脑卒中患者资料中有637例发病前具有详细的血压及糖尿病症状记载并经头颅CT扫描和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以2017年1—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CT及MRI检查,记录诊断结果,总结其影响学特征。结果 CT及MRI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诊断中,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0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死41例,占比82.00%,病灶组织位于基底节区者35例,占比70.00%,多性病灶38例,占比76.00%。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以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为主要影像学表现,但考虑到临床特殊性,应加强CT及MRI影像学特征研究,以提升临床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性质发生异常,血液粘滞度的增高,是该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降低血液粘滞度、改善异常血液流变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我们对50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在高压氧(HBO)治疗前后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变化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1.腔隙性脑梗塞组:选择经脑CT或脑核磁共振(MRI)检查确诊的腔隙性脑梗塞患者5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经详细体检,有关器械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210例临床分析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200137)金玲香唐岚近年来随着CT的广泛应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塞(腔梗)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对腔梗理论的研究也更为深入。我院自1993年7月至1995年7月经CT证实的老年人腔梗210例,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后遗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20例的临床与CT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CT特点:多发性脑梗死60%,两侧大脑同时梗死20%;腔隙性梗死55%,大面积梗死20%;基底核区梗死55%,其中两侧基底核区同时梗死30%。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性脑梗死病情重,后遗症及病死率高。梗死部位广泛,尤多见于多发性脑梗死及基底核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5.
1998年5月至2000年8月,我院应用降纤酶加脑复康治疗脑梗塞患者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60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4.5岁。脑CT检查示单灶性脑梗塞22例,多灶性脑梗塞6例,腔隙性脑梗塞2例。  相似文献   

16.
1985~1990年,作者经磁共振(MR)证实的腔隙性脑梗塞160例,其中5例并发脑内血肿,兹报告如下:男4例,女1例。年龄56~84岁。4例有高血压史,1例血压正常、有房性阵发性期外收缩。神经系统检查,左侧共济失调性轻偏瘫、单纯运动性偏瘫、面下部轻瘫及构音困难、左偏瘫、左轻偏瘫及小脑型运动各1例。CT 及 MR 检查发现:例1入院第8日 CT 显示右放射冠有腔隙性梗塞影像,第40日MR 显示左放射冠及左豆状核有一血肿影像。例2入院当日 CT 未显示病变,第8日 MR 显示右放射冠及右豆状核有血肿影像,右枕叶有新近的腔隙性梗塞影像。例3 CT 显示幕上下有腔隙性梗塞影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分型、治疗预后。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38例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出血性腔隙综合征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依据头颅CT检查按出血部位分为四型,即内囊出血、壳核出血、丘脑出血、桥脑出血,临床以局灶性运动、感觉障碍为主,无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内科综合治疗38例均在15d~60d内基本恢复,预后良好。结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临床表现酷似腔隙性脑梗死,头颅CT检查前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特征和螺旋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螺旋CT检查证实的209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发病部位占前三位是基底核、放射冠和丘脑区,病灶单发86例,占41.1%;多发123例,占58.9%,病灶呈圆形或不规则之斑点状低密度影,直径为0.2~2.0cm,临床症状多样,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79例,为37.8%。结论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螺旋CT扫描检查是确诊的首选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CT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218例,对照组选择同期住我院治疗的成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分析入选对象的首次颅脑CT检查的下列指标: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数目和是否腔隙。结果老年急性脑梗死组的大面积病灶例数、多发性病灶例数和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前者中小面积病灶例数、单发性病灶例数和非腔隙性病灶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1)。结论病灶面积大、数目多和腔隙性病灶多是鞍山地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首次颅脑CT检查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20.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与血脂变化的观察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226001)戴宝珠,朱秉武我们对32例腔隙性脑梗塞(腔梗)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象①32例患者系选自我院神经科住院病例,均按1986年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