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出自《素问·宝命全形论篇》,它强调治神是针刺的关键所在,其基本含义是指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应注重观察患者之神,同时调整医生之神,力求达到形神合一,便于得神取气,从而提高针刺疗效,揭示了治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形、气、神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经络、腧穴均具有形气神多层面特点.在针灸诊疗过程中,形气神之辨的本质为病位层面之辨,再结合形气神之间的动态变化,可以用识病、察神、揣形等方法对疾病进行全方位辨析.形气神之辨在针灸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若形病为先,以治形为主,兼治气、神;若气病为先,以理气为要,兼调神、形;若神病为先,以调...  相似文献   

3.
"形与神俱""形神兼养"作为中医药学原创优势,体现了国学原理的整体观.身心医学或心身医学倡导国学崇仁德、尚和合、重教化的形神兼养理念与医疗实践,展现其实践美学.本文阐述气聚成形,形立而神生."仁"既为神与形的关联,也是天地人神贯通之理.身心医学或心身医学相应于中医药学形神共俱与形神兼养的医学实践,体现出形与神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形神合一理论是中医学的生命观,强调人是形、神的统一体。在形神合一理论的基础上,去理解《内经》对脑与神明关系的论述。脑与神明之间的关系是形神合一,二者相互依存,并相互影响,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用,形神相依,共同完成了生命中枢的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报》2018,(4):598-603
中医学是包含哲学与科学思维的独特学科,若想确实掌握其内涵,绝不能忽视其哲学属性。形神观乃中医原创思维之一,认为人是形神协调统一的整体。《黄帝内经》中已具备形神理论之雏型,其哲学内涵主要有:(1)天地之气,形神相合成人;(2)形神(魂魄)可离,并具相守以长生;(3)神为精气,神可化分入五脏(五神脏理论);(4)形具神生,形体为神之基础;(5)神居于心,神为形体之主宰。因此,若能深入探究《黄帝内经》形神理论的哲学内涵,对提升理论高度与临床疗效,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是包含哲学与科学思维的独特学科,若想确实掌握其内涵,绝不能忽视其哲学属性。形神观乃中医原创思维之一,认为人是形神协调统一的整体。《黄帝内经》中已具备形神理论之雏型,其哲学内涵主要有:(1)天地之气,形神相合成人;(2)形神(魂魄)可离,并具相守以长生;(3)神为精气,神可化分入五脏(五神脏理论);(4)形具神生,形体为神之基础;(5)神居于心,神为形体之主宰。因此,若能深入探究《黄帝内经》形神理论的哲学内涵,对提升理论高度与临床疗效,促进心身医学的发展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形气神"是中医认识人体的思想理论之一,是意象思维的重要体现,三者相合构成人体,三者相互关联.从形、气、神3个方面探讨对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指导作用:治"形"是核心,为针对有形肿物所做的治疗;治"气"是基础,为针对无形功能所做的治疗;治"神"是关键,为针对心理情志所做的治疗,从而将国学原理、中医意象思维指导下的中医临床思想融入到西医临床诊疗中,以此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心主血脉、主藏神,为形神并重之脏.《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心悸的证治体现了形神同调的思想.从调形的角度而言,仲景以调形为先,将心悸的主要病理因素归为水饮和痰浊,治疗上以蠲饮涤痰为法,形和则神昌;从调神的角度而言,仲景以调神为上,善用桂枝配甘草以辛甘化阳、养心安神,因其既可平冲悸以调神,亦可通血脉以调形,神安则形全.从形神同...  相似文献   

9.
形神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说而受到哲学与医学的广泛重视,它不仅包括形与神何者为先,何者为主的世界观问题,也是医学中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思想重要的理论依据.神与形是生命机体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从本质上说,神生于形,神依附于形;但从作用上说,神又是形的统率,是人体生命活动最高主宰.这一形神思想广泛地体现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与治疗中,成为中医学重要的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形神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神是人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黄帝内经》对其做了系统的论述 ,并应用于医疗实践。探讨中医学的形神理论 ,对于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 ,都有重要意义。综观《内经》 ,“形”是指人的形体 ,包括脏腑经络、肢体官窍 ,气血津液等一切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 ,是指一切生命活动 ,包括肢体活动、言语声音、面色眼神、应答反应等 ;狭义的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 形神生理上的关系1 1 形者神之体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曰 :“五脏者 ,中之守也。”人体的生命活动以…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感冒归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热病内连肾"首见于《素问·刺热》,提示肾与热病的相关性.结合"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理论,指出精为人身根本,精可化气发挥卫外防御功用;根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出肾精亏虚为流感发病之本.当今暖冬、雾霾为自然界"冬不藏精"之象,认为能源过耗、水土失德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是造成时下"不藏精"而引发流行性感冒的重要因素.因此,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合理养生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纪青山教授从脏腑辨证出发,通过针刺与痛经相关的肝、脾、肾三脏原气留止部位,即: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足太阴脾经原穴太白,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3穴配合以疏理气机,调养气血,滋补肝肾,使气血化生有源,经血充足,运行畅通。缓解及根治由肝、脾、肾三脏病变所导致“不荣则痛”及其经络病变所引起“不通则痛”的痛经,加之配合局部取穴,使周围经络气血运行通畅。二者相合,治疗原发性痛经,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医学的认知,脑具有感觉、思维、记忆、调控躯体及内脏活动等功能,为人体神机之主。然而《黄帝内经》却明确提出"心主神明",现学界多认为其为哲学模式思维推演下的结果。本团队通过梳理相关内容,发现《黄帝内经》对脑的解剖位置、组织特征以及主司神明的功能已有清晰的认识,而部分篇章之所以将神归属于心,是源于古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气血的充盈及通畅与否对脑功能影响较大,基于解剖学心主血脉的认识,即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对气血是否通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将神配属于心,心主血脉为心主神明的理论基础。客观阐释"心主神明"的临床内涵,对于治疗"神"的病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运用中医防治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的不良情绪的经验。强调此不良情绪的病理基础是人体的精、气、神受损,正气不足、气血郁滞是疾病的基础,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治疗重在益气养精安神,通过疏肝健脾补肾、理气活血,维持人体机能平衡,临床治疗颇具疗效。  相似文献   

15.
通过辨析"外"之概念,进一步探讨"肾为之主外"的含义,从肾与体表的关系、肾与一身之气的关系和肾与神的关系阐述"肾为之主外"的意义。肾与体表的关系体现在肾主体表官窍,即肾主一身之"表"与"窍";肾主一身之气体现为肾主生发元气、肾为诸气之根本,以及肾主正气、卫气生于肾;肾与神的关系表现为肾主神智、肾主情志,肾作为神化生于内的根本和彰显于外的动力成为情志发生和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肾藏志、应惊恐”理论的发生学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形与神俱”观念的发生乃“肾藏志、应惊恐”发生学研究的起点,“形与神俱”这一命题实际上是中医学向传统文化回归和求合的众多体现之一,其发生依据骨“以表知里”以及对“生长壮老已”这一生命过程的观念,“志”具广、狭二义,《内经》“肾藏志”之“志”所指系狭义之志,即意志及记忆,“肾藏志”理论的发生以“肾藏精”理论为基础,有赖于“主体思维”方法对意志与行为关系的把握,同时,对健康忘的治疗反证亦是归纳“肾藏志”的依据之一,惊恐并属于肾,对惊恐太过致病明的观察,以及情志相用于胜法实践对肾-恐(惊)配式合理性、科学性的证实,是“肾应惊恐”理论赖以发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唐铭  谭丽  冯兴中 《中医学报》2021,36(3):486-489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消渴"首载于《素问·奇病论》,辨证论治则始于《金匮要略》。糖尿病早期患者常有热盛津伤的表现,治疗当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法,常用白虎汤类方;糖尿病肾功能失代偿期及尿毒症期患者常因肾气虚弱、气化不畅而致开阖失司、湿浊停聚,治疗当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法,常用五苓散类方;糖尿病引发各种并发症多由气机失调、痰热瘀滞引起,治疗当从肝入手,缓肝调中、滋阴泻热,常用乌梅丸类方;糖尿病肾病合并血管病变或神经病变多因久病伤津耗气而致气阴两虚,气虚则无力推血运行,治疗当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常用桃核承气汤类方。  相似文献   

18.
华庭芳教授认为,中风一证无论由“内风”“外风”何者引起,都归根于“正虚邪实”的基本辨证思路。临证应首先辨明标本缓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若伴有气滞血瘀、痰瘀脉络者用自拟方温胆四物汤或涤痰汤以治标;若正虚肾精不足者用地黄饮子加减方填补肾精以治本;若属于虚实夹杂、气虚血瘀者用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标本兼治。灵活运用“急则治其标,实则泻之”“缓则治其本,虚则补之”“虚实夹杂,标本兼治”3法,处方用药不离扶正固本。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医学认为复发性流产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滑胎""胎数落"。但我们在探究复发性流产的中医学病名起源中发现,"滑胎"一词最早的含义与当今所指的复发性流产不同,"滑胎"在清乾隆四年以前实为临产催生的方法,而"数堕胎""胎数落"才更接近复发性流产的含义。历代中医对"胎数落"在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方面的认识上有寒热之分、虚实之别,各有千秋,自成体系,尤其对自然流产频率的连续性即"应期而落"这一特点的认识相当精确。针灸在治疗"胎数落"时须做到明辨虚实,虚则益气血、补脾肾、调冲任,实则活血化瘀兼以理气通经。  相似文献   

20.
龙江韩氏妇科流派是全国首批64家中医流派传承建设单位,至今已历时180年之久,现已五世相传,具有深远学术影响,在诊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上具有丰富临床经验,韩氏主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以肝脏功能失调为主,与脾、肾密切相关,病变累及气、血、痰、湿、瘀互结,阻滞经脉,最终导致“离经之瘀血”内阻冲任、胞宫,留滞日久而渐成癥瘕积聚。韩氏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中医痛经、癥瘕、不孕、月经不调等多种妇科病症的综合表现,由于潜伏期较长,一般明确诊断较晚,多以痛经、月经不调、不孕前来就诊。多年以来,韩氏临证主要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与现代检查方法,“病症结合”,从整体和局部出发,采用疏肝活血祛瘀止痛法,创立“内异止痛汤”,同时针对不同个体辨证施治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