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检测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LBC)患者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异黏蛋白基因(MTDH)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BLBC患者癌组织及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TDH和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阳性表达率的相关性。结果: BLBC组织中MTDH和MMP-9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配对正常乳腺组织中MTDH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P<0.05),且其表达与BL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联(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癌组织中MTDH和MMP-9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χ2=6.89,P<0.05;χ2=15.22,P<0.01);Ⅲ+Ⅳ期BLBC患者癌组织中MTDH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者(χ2=6.431,P<0.05;χ2=8.014,P<0.05)。BLBC患者癌组织中MTDH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31,P<0.01)。结论: BLBC患者癌组织中MTDH与MMP-9蛋白表达有相关性,二者在BLBC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维生素B12水平,阐明叶酸、Hcy和维生素B12水平用于NSCLC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例NSCLC患者作为NSCLC组,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排除高血压、贫血和家族病史等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循环酶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受试者血清叶酸、Hcy及维生素B12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2组受试者血清中叶酸、Hcy及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患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NSCLC组患者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2组间维生素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NSCLC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505,P=0.002),与维生素B12水平无关联(r =-0.084,P=0.633),叶酸水平与维生素B12水平无关联(r=-0.039,P=0.826)。结论:NSCLC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其对NSCLC患者诊断及评估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沉默信息调节子(Sirt-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探讨Sirt-1和Hif-1α的表达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肺功能仪对COPD急性加重期组(n=20)、COPD稳定期组(n=22)和对照组(n=20)的研究对象进行肺功能指标测定,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PBMCs中Sirt-1和Hif-1αmRNA和蛋白表达,并分析Sirt-1和Hif-1α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均降低(P<0.05);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FEV1%和FEV1/FVC%降低(P<0.05)。COPD急性加重期组、COPD稳定期组患者PBMCs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PBMCs中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Hif-1α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表达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PBMSCs中Hif-1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Sirt-1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FEV1%(rmRNA=0.61,r蛋白=0.545)和FEV1/FVC% (rmRNA=0.513,r蛋白=0.491)呈正相关关系,Hif-1α mRNA(蛋白)表达水平与FEV1%(rmRNA=-0.812,r蛋白=-0.781)和FEV1/FVC%(rmRNA=-0.661,r蛋白=-0.674)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COPD患者PBMCs中Sirt-1基因表达水平下降,Hif-1α基因表达水平上调,二者的表达变化可能与CO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慢加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重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和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白细胞介素22(IL-22)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33例CHB中度患者(CHB中度组)、21例CHB重度患者(CHB重度组)、16例重型肝炎患者(重型肝炎组)、1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和40例HCC患者(HCC组)的临床资料。RT-PCR半定量分析各组研究对象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IL-22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重要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HB中度、CHB重度和肝硬化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重型肝炎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0);HCC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CHB重度组患者和重型肝炎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总胆红素(T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383,P=0.043;r=-0.619,P=0.028);HCC组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与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64,P=0.000)。结论: 慢性乙肝重症化过程中,患者PBMCs中IL-22mRNA表达水平低下提示肝细胞再生障碍,且IL-22mRNA表达水平与TB一样能够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IL-22可能对HCC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阐明Gli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9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T-qPCR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li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Gli1蛋白表达水平。以人胃癌细胞株MKN28、BGC823和SGC7901为研究对象,胃永生化上皮细胞株GES-1作为对照,RT-qPCR法检测各细胞株中Gli1mRNA表达水平。将Gli1-siRNA转染BGC823细胞后,实验分为对照组、con-siRNA组和Gli1-siRNA组;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Gli1m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P2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中Gli1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t=27.606,P<0.01;χ2=54.782,P<0.01)。在GES-1、MKN28、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Gli1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6.341,P<0.01)。Gli1-siRNA组Gli1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on-siRNA组(F=48.322,P<0.01)。Gli1-siRNA组胃癌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con-siRNA组(F=54.428,P<0.01)。Gli1-siRNA组胃癌细胞的迁移数低于对照组和con-siRNA组(F=257.788,P<0.01)。与对照组比较,con-siRNA组细胞中P27、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siRNA组比较,Gli1-siRNA组细胞中P2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3.776,P=0.020),MMP-2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t=3.479,P=0.025;t=5.487,P=0.005)。结论:Gli1在胃癌组织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抑制Gli1基因的表达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调理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76例65岁以上的老年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包括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n=38)和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1.6 mg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治疗15 d,n=38);另选20例65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作为正常组。分别在用药前后测定各组研究对象淋巴细胞亚群比率。结果: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h)、CD4+Th亚群1(Th1)、B淋巴细胞(CD19+)、自然杀伤细胞(NK)比率、辅助性T淋巴细胞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比值(CD4+/CD8+)明显降低(P<0.01);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CD8+比率升高(P<0.05或P<0.01),CD4+Th亚群2(Th2)比率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浆CD3+、CD4+Th和Th1比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D4+/CD8+比值、CD19+和NK细胞比率有升高趋势(P>0.05);CD8+细胞比率下降(P<0.05),Th2和Treg细胞比率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与健康老年人比较,老年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胸腺肽α1能增加老年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总数,改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有关节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水平,探讨TSLP在RA及SLE病程进展中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RA患者40例作为RA组,有关节症状的SLE患者20例作为SLE组,另选健康体检者20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TSLP水平,检测RA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水平、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水平,记录及触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和VAS评分,并计算28个关节的疾病活动评分(DAS28-ESR、DAS28-CRP);统计SLE患者关节炎、新发皮疹和黏膜溃疡等临床症状及血常规、24h尿蛋白等相关指标,计算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RA组和SLE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评分与血清TSL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RA组患者血清TSL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73,P<0.05),并与CRP、ESR及抗CCP抗体呈正相关关系(r=0.504,P=0.001;r=0.550,P<0.0001;r=0.895,P<0.0001),与DAS28-ESR、DAS28-CRP评分无相关关系(r=0.213,P=0.187;r=0.170,P=0.293)。抗CCP抗体阳性患者血清TSLP水平高于CCP阴性患者(F=16.99,P<0.05)。SLE组患者血清TSL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LE组患者血清TSLP水平与SLEDAI无相关关系(r=0.079,P=0.749)。结论: RA患者血清TSLP水平明显升高,TSLP参与RA的发病过程并具有促炎作用;TSLP可能对CCP抗体的产生具有调控影响,血清TSLP水平变化对于判断RA治疗效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5例MS患者(MS组)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7、IL-23水平.结果 MS组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1.94±0.32)%]显著高于对照组[(0.6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组患者外周血IL-17、IL-23水平亦明显高于对照组[IL-17:MS组(69.01±19.29)ng/L、对照组(25.94±15.61)ng/L;IL-23:MS组(550.80±112.06)ng/L、对照组(158.78±33.19)ng/L,(P<0.01)].患者外周血IL-17水平与IL-23水平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MS患者外周血Th17/CD4+T细胞比例增加,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水平升高,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M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Th9细胞及IL-9在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ITP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新诊断的成人ITP患者25例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患者25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9、TGF-β、PU.1和IRF4的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IL-9的表达情况,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小板(PLT)计数.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增高,且PLT≤30×109/L的患者Th9细胞比例高于PLT>30× 109/L的患者(P<0.05).ITP患者IL-9 mRNA及蛋白水平均增高,且PLT≤30×109/L的患者IL-9 mRNA及蛋白水平高于PLT>30×109/L的患者(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Th9细胞发育的主要调控因子TGF-β、PU.1和IRF4水平增高(P<0.05).ITP患者Th9细胞比例和IL-9蛋白水平均与PLT负相关(r=-0.428 1,P=0.032 8;r=-0.537 5,P=0.005 6).随访11例患者,发现经有效治疗后,Th9和IL-9与治疗前相比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Th9的异常活化可能参与了成人ITP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这为进一步理解IT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选择免疫调节治疗潜在靶点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患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9(Th9)的含量及其效应分子白细胞介素(IL-9)的表达情况,探讨Th9及IL-9与PNS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可能的免疫学机制。方法收集35例PN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NS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的Th9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NS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浆中IL-9的水平。采用t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NS患者外周血中Th9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6±0.20)%,(0.26±0.07)%,P<0.05]。 PNS患者外周血IL-9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0.02±13.66) pg/mL,(18.77±5.35) pg/ml,P<0.05]。 PN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表达与24 h尿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及IL-9的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IgG水平呈负相关;PNS患者IL-9的水平与24 h尿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的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IgG、C3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PNS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及血浆中lL-9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相关临床指标明显相关,提示Th9及IL-9可能在PN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中性粒细胞亚型哮喘(NA)患者痰上清中辅助性T细胞17(Th17)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B细胞转录激活因子(BATF)及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2(IL-22)表达水平,探讨其在N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5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4.5%生理盐水雾化诱导痰,经细胞MGG染色进行哮喘的炎症亚型分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亚型哮喘(EA)组(26例)和NA组(30例),以常规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28人)。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痰上清中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空腹抽取各组研究对象肘静脉血1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8、IL-17和IL-22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Th17细胞(CD4+IL-17+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和IL-22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NC组比较,EA组患者血清中IL-8、IL-17和IL-2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痰上清中BATF和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NC组和EA组比较,NA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NC组比较,EA组患者PBMC中Th17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转录因子RORγt和BATF参与了NA患者气道炎症发生过程,且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的异常表达与NA的全身反应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产生白细胞介素22(IL-22)的辅助性T 细胞(Th)亚型Th22、Th17和Th1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治疗SLE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例初发SLE患者(SLE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h22、Th17 (IL-22+Th17和IL-22-Th17)、Th1(IL-22+Th1和IL-22-Th1)细胞表达比率;ELISA法检测2组研究对象血浆中IL-22、IL-17和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细胞比率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LE组患者外周血中IL-22+Th1、Th17和Th22细胞的比率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血浆中IL-17和IL-22的表达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SLE患者Th22细胞比率与Th17(IL-22+和IL-22-)细胞比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721,P<0.0001;r=0.222,P=0.0132),Th22细胞比率与血浆中IL-22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0326,P<0.0001)。SLE患者IL-22+CD4+T和IL-22-Th17细胞的比率随着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升高而升高(r=0.549,P=0.0003;r=0.231,P=0.028)。有颜面部红斑或脱发、抗核抗体(ANA)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的比率均显著升高(P<0.05);光过敏或抗dsDNA阳性的SLE患者Th17(包括IL-22+和IL-22-Th17)细胞的比率上升(P<0.05)。结论:以Th22为主的IL-22+ CD4+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IL-22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致病性作用,并可作为监测疾病严重程度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可溶性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sTim-3)在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对Th1/Th2细胞分化的调节,探讨sTim-3在URSA病理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选择52例URSA患者作为URSA组,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20人作为正常妊娠组,育龄非孕者20人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sTim-3和半乳糖结合蛋白9(Galectin-9)水平;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价素2(IL-2)、Th2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URSA组患者血清sTim-3(t=7.34,P<0.05)及Galectin-9水平(t=4.86,P<0.05)均升高;URSA组患者血清sTim-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5.63,P<0.05),而Galectin-9水平则低于正常妊娠组(t=2.76,P<0.05)。正常妊娠组(t=2.81,P<0.05;t=2.84,P<0.05)和URSA组(t=3.66,P<0.05;t=2.91,P<0.05)研究对象血清IFN-γ及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URSA组患者血清IFN-γ和IL-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t=6.11,P<0.05;t=5.95,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正常妊娠组和URSA组研究对象血清IL-4和IL-10水平升高(t=2.53,P<0.05;t=2.52,P<0.05;t=2.69,P<0.05;t=2.33,P<0.05);URSA组患者血清IL-4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t=6.48,P<0.05;t=7.76,P<0.05)。结论:sTim-3表达增加和Th1/Th2稳态调节失衡可能是导致URSA患者反复流产的关键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外周血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脊柱炎组),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7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2组外周血Th1、Th17细胞比例,血清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IL-17、IL-23、IL-6水平;分析影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脊柱炎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前血清IL-17、IL-6、IL-23水平均升高(t/P=5.711/0.000、45.567/0.000、58.709/0.000、17.221/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34.024/0.000、8.991/0.000、5.948/0.000);与未复发亚组比较,复发亚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h17细胞比例及术后血清IL-17、IL-6、IL-23水平升高(t/P=5.509/0.000、37.286/0.000、46.074/0.000、18.982/0.000),外周血单核细胞Th1细胞比例及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P=15.960/0.000、3.450/0.001、2.712/0.000)。术后Th1、Th17细胞百分比及IL-17、IL-6、IL-23、IL-2、IFN-γ均是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95%CI)=2.375(1.657~3.405)、2.454(1.737~3.472)、2.273(1.661~3.109)、2.219(1.619~3.043)、2.278(1.684~3.082)、2.261(1.546~3.308)、2.337(1.624~3.364)]。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复发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升高、Th1细胞比例降低,Th1、Th17细胞表达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术后恢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细胞)及血清铁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在MS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MS患者为MS组,另选择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相匹配的46名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Th17细胞和Tr细胞水平,并计算Th17细胞与Tr细胞的比值(Th17/Tr);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NF-α、IL-6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 MS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显著高于对照组,Tr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发进展期M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及Th17/Tr显著高于缓解期患者,Tr细胞水平显著低于缓解期患者(P<0.05);缓解期MS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r细胞水平及Th17/Tr与对照组受试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浓度变化及与相关指标的关 系,探讨其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分为 单纯高血压组(n=45)和高血压肾损害组(n=52),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IL-22 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22细胞亚群比例,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 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血清IL-22水平升高,外周血Th22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均P<0.01);高血压肾 损害组血清IL-22较单纯单纯高血压组升高(P<0.01),外周血Th22细胞亚群比例也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直线相 关分析显示:单纯高血压组血清IL-22与收缩压、舒张压及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367,P<0.01;r=0.402,P<0.01; r=0.329,P<0.05),与Th 22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78,P<0.01)。高血压肾损害组血清IL-22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 相关(r=0.318,P<0.05)。结论:高血压肾损害患者血清IL-22水平及外周血Th 22细胞比例均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升高,血 清IL-22水平和血压水平与高血压肾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h)9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表达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采集15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15例RA患者外周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9、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分析这些因子在Th9分化中的作用。结果 RA患者血清IL-9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TGF-β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A患者血清IL-4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在5例RA患者外周血中可以检出,其余低于可检出浓度,健康对照组均低于可检出浓度。结论 RA患者外周血Th9细胞的促分化因子降低,抑分化因子升高,导致Th9细胞缺乏分化的微环境,由此推测循环血Th9细胞不参与RA的发病环节。  相似文献   

18.
孙强  汤伟  汪晓莺 《重庆医学》2012,41(7):658-66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及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9例CHB患者(CHB组)及1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及HBV标志物;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同时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 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HB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频率与其血清ALT水平正相关(r=0.582,P<0.01),而与血清HBV DNA载量无明显相关(r=-0.213,P>0.05)。结论 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CHB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Th17细胞的变化,探讨该细胞亚群在RA免疫炎症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5例RA患者外周血、关节液及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分析RA患者关节液Th17细胞比例与临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和关节液淋巴细胞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白细胞介素(IL)-17基因表达。结果 ①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Th17细胞比例〔(1.89±0.88)%〕高于配对外周血〔(1.03±0.57)%〕和健康对照组〔(0.3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0.519,P=0.047);③活动期RA患者关节液淋巴细胞RORγt、IL-17基因表达水平均高于配对外周血和健康对照组(P<0. 01)。结论 RA患者关节液中Th17细胞的变化反映了RA关节炎症和系统炎症的差异,揭示了关节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宫颈癌外周血中Th22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取34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为宫颈癌组、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的外周血为CIN组、19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为对照组,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22、Th17细胞的表达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方法检测血浆中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Th22、Th17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百分比)CIN组(P<0.01, P<0.05) 及宫颈癌组(P<0.01, P<0.01)均明显升高。Th22细胞比例宫颈癌组又明显高于CIN组(P<0.01)。CIN组中Th22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1, P<0.05 ), 宫颈癌组Th22细胞与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9, P<0.01)。与对照组相比, IL-22在宫颈癌组外周血中明显升高(P<0.05)。结论 Th22、Th17细胞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高, 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