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国学哲理贯穿于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首先,正纲明道是国学哲理融入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根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通过象思维,即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将气运与病候类属及药性类属相关联以诠释辨证论治原则.其次,大成智慧是守正创新的生命力.《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以太极阴阳符号系统为基础,论述六气胜复与邪气反胜的症证病状治法,阐明中医辨证论治的整体动态过程.此外,守正创新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展开的.本团队以《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六气病机为基础,通过国学哲理取象分类与归纳综合法,提出中风病"毒损脑络"的核心病机并归纳其证候要素,进一步丰富完善了中风病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医药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遵循国学哲理,形成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在当今数字化文明新纪元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践行国学原理,弘扬中华医药的原创思维、原创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医药学,为人类大健康大卫生作出新奉献是当代中医学人的职责.  相似文献   

2.
"取象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方法,其应用形式有从个象到个象的推理方式、从"意象"到个象的推理方式以及以类比思维建构医学体系等几个方面。这一思维方式在形成并丰富中医药学理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一思维方式也存在很多局限与不足,由于"取象思维"难以形成对事物全面、系统的认识,未充分论证事物"类"的同质性以及某些"意象"作为客观规律的不确定性,导致以这一方法为主导形成的中医学学科自身存在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相似文献   

3.
"形气神"是中医认识人体的思想理论之一,是意象思维的重要体现,三者相合构成人体,三者相互关联.从形、气、神3个方面探讨对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指导作用:治"形"是核心,为针对有形肿物所做的治疗;治"气"是基础,为针对无形功能所做的治疗;治"神"是关键,为针对心理情志所做的治疗,从而将国学原理、中医意象思维指导下的中医临床思想融入到西医临床诊疗中,以此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蕴含的中医原创思维方法是其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其在辨病审证方面的原创性思维主要有8个方面:辨病求本,本在阴阳,把阴阳作为辨识病证的第一要务;病证结合,辨证析机,首开病证结合论治之先河;四诊合参,动态分析,脉症从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意义深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挖掘提取可以代表病证实质的脉症;同中见异,异中求同,同一病证病机不同采用不同方药,不同病证病机相同采用同一方药;以常衡变,知常达变,是中医辨证思维的基本特征之一;重视主症,甚则"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若主症与病机不符,应以病机为本;掌握规律,见微知著,预判病势。因此,《伤寒论》是中医学临床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医学原创思维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名老中医群体基于中医原创思维“形神一体”观的临床认知和应用方法。[方法] 利用半结构式访谈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收集14位名老中医有关“形神一体”的认识应用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分析。[结果] 围绕主题,共归纳出“中医思维方法”“生理病理阐释”“疾病治疗原则”“临证应用”四个核心类别。名老中医认为,“形神一体”以“五神脏”为中医思维方法,并基于“形”“神”互为因果的病理机制,提出了“形神同调、补虚逐邪”的治疗原则和“药食针灸”与“疏导乐动”相结合的临证方法。[结论] 老中医群体将“形神一体”观视为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合不同疾病类型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和应用角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医原创思维须明中医学之义理,明中医学之义理先须读懂中医之古籍,然而读中医秦汉之古籍则当借助于训诂学方法,以《伤寒论·辨脉法》"目重脸内际黄"考释为例论述训诂学方法对于中医原创思维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思维是象思维。象思维是根植于古代哲学、传统文化的重要思维方式。中医临床辨治也是以象思维为指导,病为形徵,症为表象,证为意象,"司外揣内"治未病和治已病。以传承中医象思维为切入点,从物象、意象、道象,表观、内观、因观,构象、比象、抽象等角度分析中医象思维,在唯象辨证、唯象论治等方面分析中医象思维的具体应用,在发展中医象思维上提出要形成现代中医思维模式,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  相似文献   

8.
中医原创思维“意象”的心理实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意象思维是最具特色与优势的中医原创思维,深入挖掘“意象”的心理实质有助于促进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中医原创思维,“意象”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为基础,以宇宙大生命观为认知主体,既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更是一种独特而深奥的思维策略.以心理学方法论去阐发“意象”,结果表明,“意象”是一种内源性的、客观主观化的思维路径,是一种人文取向的认知心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形神理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神理论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言论宏远,文义精深,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坚持整体恒动观系统思维的原则。它运用直觉思维模式,经过意象思维的程序,辨证论治指导临床选方用药,使主观认识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辩证过程。对后世中医临证,养生等诸多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最具原始创新的领域,具有独特的、自成体系的原创思维。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中国传统医学认识自然生命现象及解决医疗实践问题的开拓性的、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首次提出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并从为什么要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如何研究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内涵的构建,中医原创思维的特征以及局限与路向等方面作了阐述。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研究是中医学术与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体自身整体论的思维图景,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肾藏志、应惊恐”理论的发生学剖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形与神俱”观念的发生乃“肾藏志、应惊恐”发生学研究的起点,“形与神俱”这一命题实际上是中医学向传统文化回归和求合的众多体现之一,其发生依据骨“以表知里”以及对“生长壮老已”这一生命过程的观念,“志”具广、狭二义,《内经》“肾藏志”之“志”所指系狭义之志,即意志及记忆,“肾藏志”理论的发生以“肾藏精”理论为基础,有赖于“主体思维”方法对意志与行为关系的把握,同时,对健康忘的治疗反证亦是归纳“肾藏志”的依据之一,惊恐并属于肾,对惊恐太过致病明的观察,以及情志相用于胜法实践对肾-恐(惊)配式合理性、科学性的证实,是“肾应惊恐”理论赖以发生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和法"作为中医临床常用治法,源自《内经》,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思想在中医学上的发挥。历代医家对"和法"的认识颇有分歧,究其原因,在于解析"和法"所运用的方法论不一致。运用科学的辩证法对中医"和法"从抽象的治则、具体的治法及疗效这3个层面分别从广义及狭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可得出相应结论:"和法"在不同的层面及角度各有其特殊的内涵。同时,"和法"之争也应辩证看待,不可在不顾层面或无前提的情况下将"和法"限定为某一具体方法。运用辩证法指导中医基础理论,或可为现代临床提供新思路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心象"在中医临床的应用体现在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基于"心象"概念中的意象范畴展开的。整个辨证施治的"心象"过程可以概括为知象、取象、立象、审象、拟象等5个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医“象思维”的文化梳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象思维”是中医学最具代表性的思维方式之一,其形成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象”的语义扩展和思想演变与古人早期的“通天”实践紧密相连。随着西周末期人文理性的逐渐觉醒,“象”的涵义从宗教神学背景下的“龟象”、“易象”实现了向自然之“道象”、“气象”的理性超越,“象”最终获得了作为“气”的显露萌兆的变化状态的本质内涵,并受秦汉系统宇宙模式的规范而具有了系统类化的特点。“象”作为认知中介的符号模式,在整个演变过程中保持着特有的连续性。成熟于这一时期的中医学正是基于这些人文领域的思想成果才建立起以“象”为理论特点和思维特点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象”的内涵分层及与脉诊的关系、单要素“位数形势”属性脉象的取象、多要素脉象的组合取象 3个方面探讨象数思维对脉象、脉象属性、脉象组合的影响。中医脉象是位数形势各属性多要素不同程度的排列组合,也是对各属性不断取象的过程。通过从象数思维角度对脉象属性和脉象组合的探讨,增强了对中医脉诊的认识,为临证辨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更好地为临床辨证服务。  相似文献   

16.
基于西医学的认知,脑具有感觉、思维、记忆、调控躯体及内脏活动等功能,为人体神机之主。然而《黄帝内经》却明确提出"心主神明",现学界多认为其为哲学模式思维推演下的结果。本团队通过梳理相关内容,发现《黄帝内经》对脑的解剖位置、组织特征以及主司神明的功能已有清晰的认识,而部分篇章之所以将神归属于心,是源于古人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认识到气血的充盈及通畅与否对脑功能影响较大,基于解剖学心主血脉的认识,即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对气血是否通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将神配属于心,心主血脉为心主神明的理论基础。客观阐释"心主神明"的临床内涵,对于治疗"神"的病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心理之教育治疗学临床研究过程中不断锤炼形成思维病机。从思维方式与思维压力病机的分类切入,探讨其主要相互关系,并从评估与防治层面阐述研究意义,为中医心理病机理论、临床心理和教育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社会,有必要研讨如何于变化的环境中认知中医药学的科学性。从科学与人文的融合、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互动,分析了中医药学所具有的科学与人文的双重属性,及其独特的象思维理念。认为中医学理论不是唯唯物的而是以唯象为主体的,是非线性不确定的,强调人类本体学实体本体与关系本体整合,注重能量与信息的时空转换,谋求在复杂系统科学领域里开展中医中药科学问题与方法学的研究。提出在后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医学价值观将引导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整体论与还原论的整合,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的整合,系统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整合,循证医学与叙事医学的整合,最终朝向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汇通,中医西医和合共进,实现统一的新医药学。  相似文献   

19.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运用“平脉辨证”思辨体系指导临床,效如桴鼓。“泻南补北”法原为《难经》论针法中的一种特殊补泻针法,李老认为其在临床中运用广泛,基于阴阳脉诊,不仅用以泻心火,补肾水,还可用以泻肝实,补肺虚,治疗水亏火旺,心肾不交;心火亢盛,命门火衰;肾阳不足,水气凌心等证。以医案举隅阐释李老“泻南补北”一法的圆机活法,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以方测证综合实验方法入门”课程建设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方测证综合实验方法人门”课程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涵盖中医证候发展史、证候模型建立方法、证候模型应用概况、方证相应理论与应用,以及方证相应的经典实验。课程设置贴近中医经典理论、体现中医研究思路、融汇药学基础知识与中药制备技术,对培育学生辨证技能与科研思维、实现“医药互通”有积极的作用,可望成为一门完善综合实验教学体系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