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草名物训诂,亦称本草释名,是探究中药命名的方法之一。中药的名称蕴藏着丰富的信息,但人们在学习、研究中,对名称的来由往往缺乏关注,正如东汉末年《释名》作者刘熙所言,“夫名之于实,各有义类,百姓日称而不知其所以之意。”因此,分析研究这些药名,可以追寻古人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事物的认知方式及命名事物的思维方式。 中药大都是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其形态、色泽、气味千差万别,产地有东西南北、山泽燥湿之殊,性能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之异,再加以古代传统文化的熏染、渗透,使中药命名的途径、方法呈多元化,以下试…  相似文献   

2.
〈本草纲目〉是明代中后期出现的本草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明代以前的药物学知识,"博而不繁,详而有要",内容之丰富、体例之完备,在中国古代药学史上绝无而仅有.就本草文献而言,"释名"项是〈本草纲目〉所首创,为其他本草著作所无,且意义非凡,所谓"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各药物的"释名"项不仅包含了历代书籍所载的相应的各种异名,并多附有李时珍自己的考证分析,使人知其古今名称之变化、异名产生之原因,集本草释名之大成,也是对我国释名学的发展与总结.近年来,对李时珍释名的研究不乏其文,然尚缺少系统的总结报道,现将其研究概况综述于下.…… 作者单位:李绍林(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  相似文献   

3.
《本草纲目》释名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李时珍《本草纲目》释名的方式方法 ,说明中药名称命名的原由和规律。方法 :从训诂学的角度分析《本草纲目》释名的方式方法。 (1)运用训诂学解释词义的方法。 (2 )引据训诂学专著。 (3)引用历代经史百家著作和医家著作。 (4 )揭示中药名称命名与人们对药物的认识和运用。结果 :通过对《本草纲目》释名方式的分析得知中药名称的命名与汉字字形、字义和药物的形、色、味、产地、功用等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研究及训诂学方法等,参考《释名》、《说文解字》、《本草纲目》、《本草释名考订》等文献资料,对岭南名药橘红的各种称谓进行了释名考证。结果发现,橘红异名甚多,其得名主要与颜色、质地、产地、中药加工与炮制、地方方言相关。橘红药名的考证有利于其性味、功效和毒副作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 名物之训释,乃训诂之重要方面发。《本草纲目》虽为方技之书,然其“释名”一项,实为名物训诂之属。取证群书,博采异名,郭璞注《尔雅》之绪余也,推本求源,训释名义,刘熙撰((释名》之遗意也;广访南北,备列方言,杨雄著《方言》之流亚也。全书五十二卷,载药1892种,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凡17类。涉及面之广,所举物之众,皆为可观。训诂之旨,在于求通。所谓通,一则沟通古今,使古今如旦暮也;一则沟通方俗,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开展本草名物训诂研究的重要意义,在大量本草名物训诂实践基础上,例举若干常用中药名称,借助古今文献记载,从考察药物形态特征,阐解字词古义,以及考察其它用途等方面,对命名缘由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推求,弄清了部分药名的命名来源。  相似文献   

7.
积雪草始载《本经》,历代本草多有记述。《纲目》草部十四卷积雪草《本经中品》条下有详述。[释名]有;胡薄荷(《天宝方》),地钱草(《唐本》),连钱草(《药图》)。在《纲目抬遗》中载记有金钱草。并云“纲目有积雪草,即此”。本草记述的积雪草,其原植物曾在现代一些中药学著作中论述过,但尚有不同结论,本文对此,加以补遗考证。  相似文献   

8.
艾作为一味中药,其名称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其后又在本草古籍中称为艾蒿、灸草、蕲艾、黄草、医草、家艾、甜艾、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艾叶等等,其功用和主治也发生了变化,文章试就艾的发展演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宋代苏颂是我国伟大的博物学家,一生对人类的贡献颇多。本文仅就其著作《本草图经》在引用《尔雅》对本草名物训诂的贡献做一粗略论述。  相似文献   

10.
荆达  李华荣 《中医学报》2021,36(2):450-452
通过分析《易筋经》有关释名、成书年代、作者及版本流传等内容发现,《易筋经》释名为通过变易经络,强壮体质的一种方式;《易筋经》现存最早的文献为明天启四年,故成书时间应不晚于1624年;《易筋经》的作者暂无定论,目前有3种假说:达摩说、紫凝道人说、新说;《易筋经》的版本分两类罗列,一类为抄本("西谛本"和"述古堂本"最为古...  相似文献   

11.
豆科决明属(C assia L.)曾称番泻属或山扁豆属,该属在我国约有十多种植物供药用,其中常见的为决明子、望江南和番泻叶,这3类中草药均含有蒽醌类成分。1决明子首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明代李明珍释名曰:“此马蹄决明也,以明目之功而名。”五代吴越时的《日华子本草》认为“  相似文献   

12.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n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n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根茎[1],主要分布于中南及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四川、贵州等地[2].《名医别录》、《唐本草》、《食疗本草》等涉及黄精的书籍,都没有黄精道地产区的记载,仅见《图经本草》[3]有载:"黄精,旧不载所出州郡,但云生山谷,今南北皆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本草蒙筌》[4]载"黄精,味甘,气平.无毒.  相似文献   

13.
《滇南本草》的作者,从现已发现的各种刊本和抄本来看,均署名为明代云南嵩明杨林兰茂编撰。但长期以来,一些学者根据某些文献资料,提出异议,其中一种观点就是否定兰茂与《滇南本草》的关系。其理由主要有四:其一,在明·正德《云南志》①、清《嵩明州志》②、《兰先生祠堂记》③等文献中,虽然记述了兰茂的多种著作名称,但均未提及《滇南本草》其书。其二、  相似文献   

14.
金银花名称本草考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有关记载最早见于《肘后备急方》。因历史变革及地区习惯的不同,金银花的有关名称多且混乱,给本草学研究及临床应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将金银花各种名称进行本草学考证,以正本清源、澄清混乱,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金银花各种名称出现的朝代与...  相似文献   

15.
血竭为一种较贵重的常用中药,始载于唐本草。原名麒麟竭,《本草纲目》释名血竭。李时珍在其《本草纳目》中称“‘麒麟竭’是树脂,……血竭树略如没药树……。采法亦于树下掘坎,斧伐其树,脂流于坎,旬日取之。”但据《中药志》记载及外商提供的情况,血竭是由棕榈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dracoBI)的果实表面鳞片所分泌的一种红色树脂,与《本草纲目》记载不同。血竭在国内已有少量载培及加工,但还未见有商品市售。目前药用商品主要依靠进口。进口血竭通常分为加工血竭和原装血竭两类。我国市场上销售的血竭多为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鬼针草属植物的基源、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其产品开发提供依据.方法:以"鬼针草属、金盏银盘、婆婆针、鬼针草、狼杷草"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植物志》全文电子版网站、药智数据网、专利检索平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中国知网,查阅《本草拾遗》《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植物名实图考》,并进行概况分析.结果:自唐代《本草拾遗》起,鬼针草属植物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在《中国植物志》、地方药材标准、地方中药材炮制规范、中国药典、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其提取物收载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名称目录(2015版)》中.部颁标准收载了20个复方中成药产品;发明专利申请达1840个,有效专利127项,涉及除草剂、环境污染的修复、药品、食品、日用品、饲料及兽药等.常出现同名异物的现象.结论:鬼针草野生资源储量丰富且易采收,有广泛的开发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地黄是一味常用的大宗药材, 历代经典名方中常收录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干熟地黄、生干地黄等多个品种。为理清经典名方中不同地黄炮制品的来源及品种演变关系, 本文对历代本草著作进行了梳理。古今地黄均来源于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天目地黄R.chingii Li曾作为地方品种。南北朝时期地黄已有栽培, 唐宋时期栽培技术成熟;河南怀庆府自明代被认为是地黄的道地产区。《神农本草经》所载"干地黄"包括了今天的生地黄和熟地黄;《名医别录》将"生地黄"和"干地黄"相应分条描述, 此时所载的生地黄为今之鲜地黄;宋代《本草图经》将"生地黄"与"熟地黄"相应描述, 所载生地黄与今之生地黄相近, 生地黄在宋代发生了含义的转变;"熟地黄"在秦汉时期的药方中已有记载, 宋代单列并独立描述, 明代熟地黄的加工方法多样, 近代熟地黄加工方式趋于简化。"生干地黄"与"干熟地黄"在本草中独立成条见于明代本草, 分别为今之生地黄和熟地黄, 两者名称现今基本不用。通过梳理, 为经典名方中地黄类药材的基原及加工提供本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沙参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方家和诸家本草大多记载了沙参。我们对南沙参、北沙参名称的来源、历代本草中沙参、杏叶沙参、细叶沙参、荠苨的原植物进  相似文献   

19.
《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文献说《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在先秦,通过《汉书·艺文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籍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有《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本草”二字到西汉*才有。西汉设有方士、本草官。汉成帝曾罢方士、本草等待诏70余人归家,汉平帝又复诏之,应诏者数千人。被诏的本草人,撰写本草书,并托名神农,卑能取信于上级,从而获得本草待诏的机会。所以《神农本草经》书名的出现,是在西汉本草待诏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滇南本草》所载地丁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地区本草专著《滇南本草》为依据,对云南不同品种地丁的名称不来源,分布、性味、功效等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