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在大鼠胃肠道内的分布和释药情况。方法:将大黄结肠靶向微丸通过自制大鼠开口器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将大鼠处死,剖取胃肠道,观察微丸外观性状并计数,计算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微丸在大鼠各胃肠道内的分布率;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剩余微丸中的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和大鼠各胃肠道组织及内容物中大黄素的含量,计算累积释放度,并绘制药物在各胃肠道中的药-时曲线,评价其释药特性。结果:微丸能完整地运动至大鼠结肠,具有明显迟释效应,给药10~12 h后结肠分布率达最高,为52.7%;药物于8~16 h在盲肠和结肠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最终释药量可达88.99%。结论:大黄结肠靶向微丸具有较好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验证pH依赖-时滞型5-氟尿嘧啶(5-FU)微丸结肠定位释放效果。方法 大鼠灌胃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于不同时间取出大鼠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微丸,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丸表面形态,采用UV法测定微丸中5-FU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结肠内容物中5-FU的含量,考察微丸在消化道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释药性。结果 大鼠口服pH依赖-时滞型5-FU微丸后,在进入盲肠之前,从上消化道中解剖得到的微丸含量均大于95%;5~16h在结肠内容物中可检测到5-FU,其含量最高可达到给药剂量的84.26%。结论 pH依赖-时滞型包衣微丸提高了结肠局部的药物浓度,实现了5-FU口服结肠定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制取的具pH依赖型和酶触依赖型的微丸进行模拟体内环境试验,以判断制备复方湿生扁蕾结肠靶向微丸的可行性。方法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以湿生扁蕾中所含木犀草素为评价指标,结合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释放度测定法,评价微丸在模拟胃液、小肠液、结肠液中的释药行为。结果复方湿生扁蕾微丸中木犀草素在模拟胃液和小肠液中2 h后均未见释放;在模拟结肠液中1 h后释放度为85.3%,2 h后达95.3%。结论制备的复方湿生扁蕾结肠靶向微丸释放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工艺可靠,重现好,能达到预期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4.
穿心莲内酯结肠靶向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以穿心莲内酯制备的pH依赖型结肠靶向片的体外释放性能。方法以穿心莲内酯为评价指标,对制剂的包衣处方进行筛选,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包衣液处方。通过溶出曲线的相似性f2因子法评价不同释放曲线的相似性,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考察制剂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以Eudragit S100为包衣材料、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增塑剂,增塑剂用量占聚合物30%的包衣液,使片芯包衣增重达6%。体外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胃液2 h、人工小肠液3 h未检测到穿心莲内酯,而在人工结肠液2 h指标累积溶出率达80%以上。结论制备的穿心莲内酯结肠靶向片能达到结肠定位释药目的 。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并对影响其体外释药的包衣处方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机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药微丸,并通过依次包衣时滞内层(Eudragit RL 30D)和pH依赖外层(Eudragit FS 30D)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以体外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相似因子(f2)法统计分析释药曲线,考察影响大黄素微丸体外释药的处方因素。结果 最佳时滞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RL 30D增重5%,HPMC用量60%,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15%;最佳pH依赖层包衣液处方为:Eudragit FS 30D增重4.6%,滑石粉用量50%,柠檬酸三乙酯用量5%。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 h和人工肠液中3 h的累积释药率小于10%,人工结肠液7 h内基本释放完全,具有明显的结肠定位释药特性。结论 通过调整时滞层及pH依赖层包衣厚度可以制备pH依赖-时滞型大黄素结肠定位微丸。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靶向片剂与普通片剂体内药物组织分布的不同,评价该制剂的结肠定位性。方法:选择大鼠为实验对象,分别给予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剂及普通片剂,不同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HPLC法测定大鼠胃、小肠上段、小肠中段、小肠下段、盲肠及结肠内容物中迷迭香酸的浓度,即采用测定药物组织分布浓度的方法比较结肠定位片剂与普通片剂在大鼠胃肠道各段分布。结果: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组大鼠口服给药后在大鼠胃和近端小肠不释放,进入小肠后,肠溶衣膜逐渐溶解,4 h左右于大鼠远端小肠开始释放药物,4~6 h在盲肠和结肠内大量释药,结肠组织中迷迭香酸的Cmax是普通组的3.6倍。结论:夏枯草有效部位结肠定位片组迷迭香酸在大鼠结肠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分布量,具有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的释药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制备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制备工艺。方法采用离心造粒包衣技术,以粉末层积法制备载姜黄素素丸,再分别包衣EC(时控内层)及Eudragit FS30D(pH依赖外层),得到姜黄素pH依赖-时控型结肠靶向小丸,并优化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时控层包衣液由3.0%EC、0.6%邻苯二甲酸二乙酯、25%滑石粉乙醇溶液组成,包衣增重2.0%;pH依赖层包衣液由Eudragit FS30D、40%滑石粉和3.0%柠檬酸三乙酯组成,包衣增重4.0%。此小丸在人工胃液2、3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15%,在人工结肠液5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85%,有显著的结肠定位及释药特性。结论以EC作为时控内层,Eudragit FS30D作为pH依赖外层,可制备姜黄素结肠靶向释药系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制备扎托布洛芬(ZP)缓释胶囊,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混悬液上药法(流化床底喷装置)制备ZP微丸,并进行ZP微丸质量评价及粉体学性质研究.用乙基纤维素(EC)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作为包衣材料,流化床进行包衣制备ZP缓释微丸,对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进行评价并考察不同热处理时间以及人工胃液对缓释微丸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 制备得到的ZP微丸质量良好,不同热处理时间对于ZP缓释微丸的释药特性影响不大,所以在制备过程中可以不进行热处理,干燥即可.人工胃液会显著地降低ZP缓释微丸的释药速率,所以将其置于肠溶胶囊中.ZP缓释微丸批间及批内重复性较好,在pH6.8磷酸缓冲液中12 h释放符合一级释药模型动力学过程.结论 制备得到的扎托布洛芬缓释胶囊缓释效果好,达到了释药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4-氨基水杨酸钠(4-ASANa)结肠黏附微丸并考查其黏附性能。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和卡波姆934P为黏附性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为赋形剂制备含药微丸;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并将微丸装入结肠溶胶囊,以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查微丸的释放特性。体内评价以黏附聚合物在大鼠肠道内转运速度为指标,考察该微丸的黏附性;体外评价以微丸在离体大鼠结肠组织的滞留率为指标,并采用X线跟踪技术验证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黏附微丸在人体内的黏附性。结果: 制备的微丸圆整度较好,且粒度均匀,硬度适宜,有较强的结肠黏附性和较好的缓释特性。结论: 该制剂工艺简单,经济实用,结肠黏附性、靶向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pH依赖-时滞型肠康宁结肠靶向片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探讨制备中药结肠靶向制剂的可行性。方法:以盐酸小檗碱为指标,采用体外释放度测定法和硫酸钡造影技术对该制剂的体内外释放性能进行评价。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盐酸小糪碱在人工胃液2 h后未见释放,在人工小肠液4 h后累积释放百分率小于14%,在人工结肠液4h后大于90%;体内试验表明,在4名志愿者体内均能完整到达回盲部或升结肠,并在上述部位崩解释放药物。结论:该制剂能在结肠定位释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阿魏酸、藁本内酯、丹酚酸B及丹参酮ⅡA四种有效成分为指标,优选活络效灵丹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及丹参中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含量,用正交试验方法综合评分优选复方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建立了同时测定当归中的两种有效成分阿魏酸、藁本内酯的方法,以及同时测定丹参中的两种有效成分丹酚酸B、丹参酮ⅡA的方法。经正交试验方法综合评分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提取时间0.5 h、提取3次。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50%乙醇、提取时间0.5 h、提取3次,按上述工艺将当归及丹参合并提取,该工艺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四种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鲜当归分别采用热风和传统熏干2种方法进行干燥,采用性状、薄层色谱进行定性鉴别,以挥发油、阿魏酸、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观察指标,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分别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阿魏酸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醇溶性浸出物的差异不明显。综合评价热风干燥优于传统熏干法。结论 当归的产地加工干燥以热风干燥为佳,既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干燥时间,又可减少有效成分含量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酒制当归的微波炮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阿魏酸及总挥发油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的微波炮制工艺。【结果】酒制当归最佳炮制工艺为:每100 kg药材黄酒的用量为20 kg,闷润60 min,微波强度(中火)60%,微波时间为2 min。【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且易于控制,可作为当归炮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当归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穗华  林海  高妮 《当代医学》2011,17(22):140-141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当归有效成分的含量,为当归的质量标准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和藁本内酯的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其总挥发油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在0.2752~0.7094mg/g;藁本内酯的含量在0.8186~6.8832mg/g;总挥发油的含量在2.0517~16.2316mg/g。结论不同产地的当归中阿魏酸、藁本内酯和总挥发油的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当归不同配比对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芒柄花素、阿魏酸及洋川芎内酯I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黄芪、当归及黄芪-当归不同配比(5∶1、1∶1、1∶5)的药液,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6种主要成分分别进行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检测。结果6种对照样品线性关系良好,仪器的精密度、样品的重复性及回收率均满足标准。黄芪-当归5∶1配伍时,6种成分的溶出量均未达90%;当配伍为1∶1和1∶5时,6种成分的溶出大多高于或接近100%。结论黄芪-当归以1∶1和1∶5配伍时可促进两者主要成分的溶出,且1∶1配伍时溶出效果最好,说明在1∶1配伍时当归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当归酒洗前后的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定量分析及出膏率对当归酒洗前后做比较分析,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以InertSustainSwiftTM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乙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量15μL,分别建立当归酒洗前后指纹图谱,并且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定量分析及出膏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分别建立了当归和酒洗当归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30批次16个共有峰;15批酒洗前后的当归分别与对照图谱比较,相似度均大于0.9,当归和酒洗炮制品的对照图谱相似度也大于0.9;主成分分析中当归酒洗前后样品都聚集一起;对15批当归酒洗前后指标性成分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酒洗后阿魏酸含量较生品降低;同时该15批生当归的出膏率高于酒洗当归。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行,为比较当归酒洗前后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同时结合多种方法,更有助于当归酒洗前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胃祺饮全方挥发油对AGS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胃祺饮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临床疗效的中药复方。本实验研究胃祺饮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对AGS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胃祺饮全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细胞活性,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分布,使用Hoechst33342和碘化丙啶双染法测定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化学分析显示胃祺饮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冰片烯和3-正丁基苯酞。当归的有效成分藁本内酯在胃祺饮挥发油中没有检测到。胃祺饮挥发油能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并能够诱导细胞的凋亡和坏死。结论:胃祺饮挥发油含有多种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疗效的化学成分,具有显著的抗AGS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细胞凋亡实现。因此在胃祺饮的煎煮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挥发油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定性分析中药复方当归芍药散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采用高相液相-二极管阵列检测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array detector,HPLC-DAD),色谱柱为Welchrom X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扫描范围:200~400nm。结果通过实验并与已有文献的比较,利用HPLC-DAD检测后的三维图谱可找出中药复方当归芍药散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川芎嗪、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阿魏酸、白术内酯Ⅰ、藁本内酯、23-乙酰泽泻醇B醋酸酯等。结论 HPLC-DAD可以对当归芍药散中主要化学成分做出准确定性,为其药效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