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陵版《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出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本草》资料多数来源于《大观本划》。用《大观本草》、《政和本草》同《本草纲目》核对,发现《本草纲目》引《孟诜食疗本草》有些资料出处,与《大观本草》、《政和本草》不尽相同。表现为《本草纲目》注“孟诜食疗”文为其他文:《本草纲目》注其他文为“孟诜食疗”文,《本草纲目》所引“孟诜食疗”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可能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本草大观》、《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3.
《神农本草经》中出现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文献说《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在先秦,通过《汉书.艺文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籍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有《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本草”二字到西汉才有。西汉设有方土、本草官。汉成帝曾罢方土、本草等待诏70余人归家,汉平帝又复诏在诏者数千人。被诏的本草人,撰写本草书,并托名神农,扦能取信于上级,从而获得本草待诏的机会。所以《神农本草经》书名的出现,是在西汉本草待诏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金陵版《本草纲目》引《日华子本草》误注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草纲目》是以《政和本草》为蓝本编撰的,所引《日华子本草》资料均来源于《政和本草》。用《大观》、《政和》同《纲目》核对,发现《纲目》所引《日华子本草》很多资料出处均与《大观》、《政和》不相同。表现为《纲目》误注“日华子”文为其他文;《纲目》误注其他文为“日华子”文;《纲目》引“日华子”文脱漏标记;《纲目》所引“日华子”文不见于《证类本草》。这是由于当时李时珍所参考《政和本草》版本不同所致,或因抄录或因刻版所误。这些讹误容易以讹传讹,造成文献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5.
《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文献说《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在先秦,通过《汉书·艺文志》、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古籍命名历史、经书名称出现时代等论证,从而否定先秦有《神农本草经》书名出现。“本草”二字到西汉*才有。西汉设有方士、本草官。汉成帝曾罢方士、本草等待诏70余人归家,汉平帝又复诏之,应诏者数千人。被诏的本草人,撰写本草书,并托名神农,卑能取信于上级,从而获得本草待诏的机会。所以《神农本草经》书名的出现,是在西汉本草待诏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是我国目前进入《世界记忆名录》的两种重要中医古籍之一,是一部伟大的著作,但由于受时代风气与条件的影响,李时珍引书标注很不规范,存在同名异书、同书异称、人书混杂,等等混乱情况,造成对此书的理解及原文追溯方面的困难.因此,考察核准《本草纲目》引用书目是各项研究的基础,有助于该书的阅读及准确追溯原始文献.本文以核准《本草纲目》所引医药古籍为例,指出目前该项研究必须统一计点及标注书目的标准,提出采用“据引解目”工作法,认为将史源学与目录学结合起来的研究法,是核准《本草纲目》引用书目最可靠、最严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医宗神农本草》为著名朝医药学家黄度渊(1808-1884)年所著。通过对《医宗神农本草》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的梳理与研究,探析了该书的主要特点,揭示了作者创作本书的心路历程,阐述了《医宗神农本草》对《寿世保元》《本草纲目》的继承和发挥,阐明了《寿世保元》《本草纲目》在中朝医学交流中的重要影响。《医宗神农本草》是作者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实践,吸收临证施治当中最实用而切要的部分编撰而成,是一部优秀的朝医药著作。  相似文献   

8.
《东医宝鉴》是朝韩最负盛名的传统医籍,由医家许浚采撷中国明以前医籍及其他汉籍文献的精华分类编纂而成.书中引文均标出了所引文献的来源出处,其中标记为“本草”的引文情况比较复杂.从“本草”引文的分布、来源、征引方式、药学特色等几方面入手,对《东医宝鉴》引录的“本草”进行初步考证发现,在全书正文23卷中,每卷均有源于“本草”的引文;许浚所谓“本草”,多数出自《证类本草》,少数混入了其他医书的内容;许氏摘要、化裁引录原书,已经融入了作者追求简洁实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石振铎《本草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补》曾被知史学家范行准先生称之为“西洋传入药物学之嚆矢”。然而该书在国内已经散失,近年来在海外发现了该书。从《本草补》的作者,刻本,内容,以及其与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引述的对比中,可认识《本草补》作为早期西洋传入药物学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民国时期本草类著作著录存在一些差错:《四川省之药材》甲乙种被误认为一种书;《良药与毒药》《本草用法研究》《汉药新觉》《中国药物新字典》等7部书籍的成书或出版时间有误;《食物常识》《中药之科学原理》《药物与验方》等5部书籍的编撰者或出版者有误;《药物要义》《药料注释》等8部书籍遗漏藏书地信息;《药物要义》《应用本草分类辑要》2部书籍的版本有遗漏;《药性辞(字)典》《国药字典》《应用药物辞典》3部著作的书名著录有误;《四川省之药材》《临床药典》《药性辞(字)典》3部书的分类不当;误收《食物须知》等9部西药著作。  相似文献   

11.
《本草纲目》收录宋代以前的本草资料,大都转引自《证类本草》。李时珍为了将这些材料纳入《本草纲目》体系,引用时多加割裂或改动,因而错误较多。刘衡如、刘山永父子先后对《本草纲目》进行了两次系统的校注,但仍有一些条目,或失校,或存疑,或虽校正但尚存疏证的必要,需对之进行补注。  相似文献   

12.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晦明轩本)所列的"证类本草所出经史方书"为我们统计《证类本草》引述的文献资料提供了方便。但这个书目存在缺漏现象,据笔者考察,有47条之多。通过补遗,我们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宋代本草及以后《本草纲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历代医家对本草歌赋的价值褒贬不一。根据被引频次和现存版本数量两个判断指标,列出流行的本草歌赋主要有《药性赋》、《本草蒙筌》、《本草便读》,得出本草歌赋价值的三条评估标准:适合初学记诵、切合临床实用、记录中药新知。  相似文献   

14.
各种教材皆谓《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作者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认为1892种只是《本草纲目》的“纲”数,实际收载药物应为3440种。  相似文献   

15.
《证类本草》“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讨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证类本草》“墨盖”下所引“唐本”、“唐本注”文,不见于《新修本草》目录及残卷中,而见于掌禹锡所引“蜀本注”中。从而证实《证卷》“墨盖”下引“唐本”、“唐本注”文,实出于《蜀本草》。《蜀本草》原名《重广英公本草》,所谓英公即奉Su修《唐本草》的李Ji。李Ji在唐高宗时封为英国公,故称英公。《重广英公本草》也是重修的《唐本草》之义。唐慎微在《证类本草》中,将《蜀本草》迳称为《唐本草》,盖原于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本草纲目》中毒解救思想内容、作用机理以及应用。方法:以全面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成就的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为研究范畴,对其中毒解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研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中毒解救思想。结果:《本草纲目》中毒解救的内容包括解金石毒、解药毒、解酒毒和解食毒;中毒解救的机理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作用相抵、导毒外出、振奋阳明和以毒攻毒;《本草纲目》中毒解救的思想应用在中毒后解救;药物的炮制以及中毒的预防等方面。结论:中毒解救思想是中药药物警戒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纲目》中有关中毒解救的内容十分丰富,经验十分宝贵,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挖掘和继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体例、文字综合考究的角度,将朱墨分书的《本草经集注》和《新修本草》残卷与有关传本作了比较研究,指出朱墨分书的残卷对甄别《本草经》佚文、确定《本草经集注》的编写凡例、研究《本草经集注》与《新修本草》及《证类本草》的异同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为准确地辑复,进而研究和利用宋以前诸家重要本草开辟了新视野。  相似文献   

18.
《本草纲目》原是一部医药学专著 ,其博大精深早已得到古今中外有识之士的认可。但李时珍在其中大量引用古代诗赋的现象 ,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于是收集了大量例证 ,撰写了“《本草纲目》与诗词艺术”一文。试图以新的视角开辟一个研究《本草纲目》的新领域 ,即古代诗赋与中医药学的关系。笔者认为古代诗赋在《本草纲目》中的频繁出现 ,绝非偶然。李时珍的匠心独运 ,为《本草纲目》这一医药巨著增添了不小的艺术魅力 ,必将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