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检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表达,探讨血清抗PLA2R抗体的表达与免疫抑制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经肾活检诊断为IMN患者50例,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给予小剂量环孢素A(CsA)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观察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及其与免疫抑制治疗的关系。结果 50例IMN患者中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37例,占74%。治疗6个月时,抗PLA2R抗体阴性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缓解情况明显优于抗PLA2R抗体阳性组(P<0.05),累计缓解率为84.7%,抗PLA2R抗体阳性组累计缓解率为45.9%。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的检测可用于协助诊断IMN,采用小剂量Cs A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抗PLA2R抗体阴性患者效果优于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肾脏内科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52例IMN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将其分为抗PLA2R抗体阳性组(n=37)与抗PLA2R抗体阴性组(n=15),比较两组肾活检病理特点及治疗3、6、12个月后抗PLA2R抗体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肌酐(Scr)水平等]。采用ROC曲线评估抗PLA2R抗体在IMN的诊断价值,并利用K-M曲线分析抗PLA2R抗体水平与IMN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抗PLA2R抗体阴性组比较,抗PLA2R抗体阳性组24 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硬化发生率较高,而ALB水平及在不同治疗时间点(3、6、12个月)的临床总缓解率较低(P<0.05)。抗PLA2R抗体诊断IMN的敏感性为84.6%,特异性为98.1%。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在病理上存在一定差异,抗PLA2R抗体检测对IMN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  相似文献   

3.
纪春阳  边学燕  包斯增 《浙江医学》2019,41(18):2017-2018
目的探讨血清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不需要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新发IMN患者为研究对象,予ARB类药物治疗,半年后评价疗效。比较缓解患者与无效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及血清PLA2R抗体水平。结果经半年治疗后,缓解12例,无效18例。入院时,缓解组与无效组患者24h尿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PLA2R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治疗半年后,缓解组24h尿蛋白及血清PLA2R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效组(均P<0.05)。结论血清PLA2R抗体水平能早期预测IMN的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成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阳性滴度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抗PLA2R抗体对IMN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作用。方法  选取B超引导下肾穿刺活检证实为IMN患者55例,追踪观察6个月,同时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PLA2R抗体,同时对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血清肌酐进行检测。结果  经过3和6个月治疗后,血清抗PLA2R抗体较治疗前降低(P <0.05)。55例IMN患者治疗前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47例,阳性率为85.45%;治疗3个月后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36例,阳性率为65.45%,治疗6个月后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患者25例,阳性率45.45%。且治疗前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呈负相关;治疗6个月后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抗PLA2R抗体可作为IMN血清学诊断的指标之一,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下降与尿蛋白的减少密切相关,与疾病预后、病情转归也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serum anti-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antibod,抗PLA2R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滴度与IMN患者蛋白尿水平、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病理分期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8年10月经肾活检确诊并有血清抗PLA2R抗体检测结果的79例IMN患者的完整临床及实验室检测指标。 结果 IMN患者抗PLA2R抗体阳性49例(62.0%);与抗PLA2R抗体阴性IMN相比,阳性患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与低滴度抗PLA2R抗体组相比,高滴度组患者年纪更大,24 h尿蛋白量多,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低;与轻度尿蛋白组相比,重度组高滴度抗PLA2R抗体比率高,血清肌酐、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总蛋白和白蛋白低;与青年IMN患者相比,中老年IMN患者女性比率高,血清高滴度抗PLA2R抗体比率高,尿素氮高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及其他实验室指标与病理分期无相关性。 结论 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与年龄、尿蛋白、肾功能、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密切相关,在IMN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定量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患者肾组织中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的表达及血清抗PLA2R 抗体滴度,分析其在诊断IMN中的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肾活检患者73例, 分为IMN组(n=48)、SMN组(n=17)和微小病变性肾病组(n=8)。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肾组织PLA2R及血清抗 PLA2R抗体的表达。结果:IMN组肾组织PLA2R阳性率为91.7%,SMN组阳性率为29.4%,IMN组阳性率、荧光强度明 显高于SMN组(均P<0.05);IMN组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为85.4%,SMN组阳性率为29.4%,IMN组抗体阳性率及滴度 明显高于SMN组(均P<0.05);微小病变性肾病组肾组织PLA2R抗原及血清抗体均呈阴性。IMN组血清PLA2R抗体滴度 与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r=0.432,P<0.0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07,P<0.05)。结论:检测肾组织PLA2R和血 清PLA2R抗体的表达有助于IM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血清PLA2R抗体滴度有助于评估疾病活跃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82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分成对症治疗组、单用激素组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联合治疗组),比较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仅对症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P〈0.05)。(2)对症治疗组、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分别为57.9%、42.9%和73.8%,对症治疗组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用激素组比联合治疗组疗效差(P〈0.05)。(3)将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对于中危和高危患者,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P〈0.05)。(4)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治疗前缓解组血肌酐明显低于未缓解组,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较单用激素治疗可明显提高IMN患者的疗效,尤其是对于中危和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前患者的肾功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中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初始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9例经肾活检穿刺诊断为IMN的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PLA2R抗体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采用足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总胆固醇及血尿酸的水平,每2个月重复检测,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PLA2R抗体低浓度组疗效分布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低浓度组24 h尿蛋白下降程度和时间及血清白蛋白上升程度和时间均优于高浓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LA2R抗体的初始浓度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预测患者临床缓解时间及缓解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丽  汪洪  戴红英  任婷婷  易锐 《西部医学》2020,32(5):762-764+768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免疫球蛋白G(IgG)联合检测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抽取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肾内科收治的96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行前瞻性研究,包括52例IMN患者、24例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患者与20例不典型膜性肾病(AMN)患者,分别纳入IMN组、SMN组、AMN组,比较3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蛋白定量、血清PLA2R1、IgG],并分析血清PLA2R1、IgG对IMN的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 结果 3组血清PLA2R1比较,IMN组>AMN组>SMN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MN组血清IgG水平明显高于SMN组(P<0.05);血清PLA2R1对IMN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77.36%、89.85%,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1;血清IgG分别为60.37%、71.25%,AUC为0.713;血清PLA2R1、IgG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为80.14%、93.78%,AUC为0.912。 结论 IMN患者血清PLA2R1、IgG水平异常升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IMN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6):59-62+66
目的 观察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免疫治疗中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 antibody,anti-PLA2R)抗体的表达情况及与疗效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100例经肾活检确诊IMN患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对患者血清抗antiPLA2R抗体进行检测,依据血清抗anti-PLA2R抗体的检测结果分为抗anti-PLA2R抗体阳性组(研究组,n=68)、抗anti-PLA2R抗体阴性组(对照组,n=32),患者均予以激素结合环磷酰胺方案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抗anti-PLA2R抗体转阴情况。结果 治疗3~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24 h尿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更高(t=2.563、2.581、7.990、8.982,P=0.012、0.000、0.000、0.000);治疗3~12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t=9.248、12.001、13.410、16.226,P=0.000、0.000、0.000、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缓解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χ2=9.224,P=0.002);研究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缓解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χ2=18.301,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复查抗antiPLA2R抗体提示阳性35例,阳性率51.47%;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 血清抗anti-PLA2R抗体检测阳性患者的免疫治疗效果相比检测阴性者更差,血清抗anti-PLA2R抗体检测有助于判断IMN患者病情与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滴度是否可以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结局.方法 收集肾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50例初发患者进行开放前瞻性研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并随访至2016年6月.结果 39例(78%)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抗体阳性患者中,高滴度组患者入组时尿蛋白定量明显比低滴度组高(P<0.05);抗体滴度与初始尿蛋白定量之间呈正相关(r=0.558,P<0.001).在仅支持治疗的前6个月,低滴度组患者自发缓解率明显比高滴度组高(57.1% vs 9.1%,P<0.05).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低滴度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改善均比高滴度组快;治疗12个月末,低滴度组完全缓解率明显比高滴度组高(85.7% vs 21.4%,P<0.05).远期随访,抗体低滴度组患者到达临床缓解的时间明显比高滴度组短(P=0.001);而高滴度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值持续大于133 μmol/L)明显比低滴度组要早(P<0.05).结论 血清抗PLA2R抗体滴度不仅能反映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和疾病活动度,而且能预测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肾病综合征36个月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疗法相比较。方法 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0~68岁,中位年龄为43岁。随机平均分为2组:CTX联合泼尼松治疗组(C组)和MMF联合泼尼松治疗组(M组)。泼尼松初始剂量均为1 mg/(kg·d)早上一次顿服,后逐渐减量,两组维持治疗方案基本一致。用药前及用药后3、12、24、36个月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常规。总疗程平均为(36.1±7.8)个月。结果 C组和M组患者尿蛋白排泄量的减少和血浆白蛋白的升高在治疗后3、12、24、36个月程度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M组肾病综合征总体缓解率在治疗后36个月分别为69.2%、77.0%,两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肾功能均保持稳定,两组白细胞减少症、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较多。结论 MMF联合激素对IMN肾病综合征的36个月疗效与CTX联合激素相近,MMF安全性较好。提示MMF为难治性IMN选用免疫抑制剂的可靠选择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霉酚酸酯(MMF)联合小剂量泼尼松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52例诊断IMN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CTX组,予以CTX2.5mg/(kg·d);MMF组,予以MMF1.5g/(kg·d),两组均26例,且予以口服强的松(0.8~1.0)mg/(kg·d),晨起顿服,6~8周后减量5mg,后每4周减5mg至停药,疗程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的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和甘油三酯(TG)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TX组相比,MMF组的临床疗效指标:完全缓解率与部分缓解率高;24h尿蛋白定量、Scr和TG水平降低,Alb水平升高;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MMF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IMN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并和环磷酰胺联合激素治疗组对比.方法 入组40例肾病综合征的患者,经肾穿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分为两组,治疗组为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对照组为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测量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血白蛋白、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缓解率以及副作用的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均有下降,第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均有上升,第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率方面,MMF组为55%,CTX组为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F联合激素治疗膜性肾病与环磷酰胺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常用方案,但糖皮质激素对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有影响,而采用短疗程、长效激素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糖尿病合并IMN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CTX冲击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及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 选择2014-2016年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1例及对照组45例,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退出试验,最终纳入43例患者。治疗组每月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3 d;注射用CTX 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续2 d,每月用量0.8 g,总量达到8 g停药。对照组给予泼尼松1 mg•kg-1•d-1+他克莫司胶囊 0.05 mg•kg-1•d-1,维持他克莫司血液浓度在3~5 μg/L,8周后泼尼松逐渐减量,每2周减少5 mg,至0.5 mg•kg-1•d-1时维持4周,至10 mg/d 停止减量,维持时间不少于6个月。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者肝功能、血常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血清肌酐(Scr)、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比较两组间是否有差异,并对两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2%(5/41)〕低于对照组〔44.2%(19/43)〕(χ2=10.525,P=0.001)。治疗组治疗1、3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对照组,血浆清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血浆清蛋白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1、3、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低于治疗前,血浆清蛋白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1、3个月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1、3个月后血糖、HbA1c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低于对照组,无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成本-效果比(164.75)高于治疗组(30.51)。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CTX治疗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IMN患者临床疗效与激素联合他克莫司相当,成本-效果比明显下降,对血糖影响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肾组织M型磷脂酶A2受体1(PLA2R1)抗原及其抗体在膜性肾病(MN)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经肾活检证实的特发性MN(IMN)58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MN(HBV-MN) 15例、V型狼疮性肾炎(V-LN) 1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PLA2R1抗原,并与IgG4共定位.同时检测上述MN患者血清抗PLA2R1抗体.分析肾组织PLA2R1抗原及其抗体在MN中的表达差异,以及PLA2R1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 VLN及HBV-MN患者肾组织及血清中均未发现PLA2R1抗体;在81.03% IMN患者肾组织检测到PLA2R1抗原,70.69% IMN患者血清中检测到PLA2R1抗体,PLA2R1抗原与IgG4共定位,均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呈细颗粒状沉积.PLA2R1抗原阳性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患者(P<0.05),并且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肾组织PLA2R1抗原在IMN的诊断中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且表达与临床病情严重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低谷值浓度他克莫司(FK506)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移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行尸肾移植的患者64例,随机分成小剂量低谷值浓度FK506组33例和环孢霉素(CsA)组31例2组,术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的变化及对血压、血脂代谢和肝功能的影响。结果FK506组1年人/肾存活率为96.97%/93.94%,CsA组为96.77%/90.32%。FK506组4例患者(12.1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CsA组11例(35.48%)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差异显著(P<0.05)。术后1个月内,FK506组胰岛素平均用量34.35 U/d,CsA组胰岛素平均用量28.15 U/d;术后1年,FK506组胰岛素平均用量14.09 U/d,CsA组胰岛素平均用量13.05 U/d,同期两组胰岛素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FK506组中有21例(63.63%)患者需要降压治疗,5例(15.15%)患者需要降血脂治疗,3例(9.09%)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需要护肝治疗;CsA组有28例(90.32%)患者需要降压治疗(P<0.05),13例(41.94%)患者需要降血脂治疗(P<0.05),11例(35.48%)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需要护肝治疗(P<0.05), 均差异显著。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肾移植患者,小剂量低谷值浓度FK506疗效好,副作用小,对糖代谢的影响与CsA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