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丙沙星生物黏附微球的制备及黏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环内沙星生物黏附微球的最佳处方,制备环丙沙星生物黏附微球并评价其黏附性能.方法:应用正交试验没计方法,以收率和包封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环丙沙星生物黏附微球最佳处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球中环内沙星含量,并以滞留率为指标考察微球的黏附特性.结果:正交试验设计筛选最佳处方为:环丙沙星投药量为25%,分散相与连续相比为0.70.乳化剂Span-80用量为8.5 g.离体法与在体法测得微球胃黏膜七的滞留率分别为(91.4±4.8)%和(70.1±10.4)%.结论:该处方设计合理,制备工艺可靠,环丙沙星生物黏附微球在离体与在体模型中黏附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复方丹参微丸中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含量测定方法,并对比不同工艺制备的3种复方丹参微丸(冰片包合复方丹参黏附微丸、冰片不包合复方丹参黏附微丸、普通微丸)中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体外溶出度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3种复方丹参微丸中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的含量,计算溶出度,并绘制溶出度曲线,采用相似因子对比不同微丸中这两种成分的体外溶出差异性。[结果]丹参类的脂溶性成分累积溶出度均较低。其中,两种黏附微丸隐丹参酮溶出行为较为相似,24 h的累积溶出度均在40%左右,普通微丸中隐丹参酮的溶出行为与黏附微丸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累积溶出度为64.05%。两种黏附微丸的隐丹参酮溶出更符合Higuchi方程,普通微丸更符合Peppas模型,n<0.43,均符合Fickian扩散。3种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溶出过程均较缓慢,3个制剂的溶出行为比较相似,累积溶出曲线接近重合,3种制剂的累积溶出度基本一致,均在40%左右。3种微丸更符合Higuchi方程,同样属于Fickian扩散。[结论]黏附微丸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丹参类脂溶性成分中,由于溶出度的限制,体外溶出实验评价隐丹参酮缓释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制备载左金丸总生物碱的壳聚糖包裹明胶海藻酸钠载药微球,并考察其释放和胃黏附特性。[方法] 制备胃黏附微球,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微球载药量与包封率,通过转篮法测定微球体外释药性能,将微球黏附于大鼠胃黏膜上测其体外生物黏附性。[结果] 微球载药量测定结果:盐酸药根碱2.768 mg/g,盐酸巴马汀3.986 mg/g,盐酸小檗碱21.920 mg/g,吴茱萸碱1.449 mg/g,吴茱萸次碱0.954 mg/g。5种生物碱在8 h内持续释放,微球的胃黏附百分率为89.33%。 [结论] 壳聚糖交联的载左金丸总生物碱微球具有较好的释药性及胃黏附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4-氨基水杨酸钠(4-ASANa)结肠黏附微丸并考查其黏附性能。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和卡波姆934P为黏附性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为赋形剂制备含药微丸;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包衣,并将微丸装入结肠溶胶囊,以pH 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查微丸的释放特性。体内评价以黏附聚合物在大鼠肠道内转运速度为指标,考察该微丸的黏附性;体外评价以微丸在离体大鼠结肠组织的滞留率为指标,并采用X线跟踪技术验证4-氨基水杨酸钠结肠黏附微丸在人体内的黏附性。结果: 制备的微丸圆整度较好,且粒度均匀,硬度适宜,有较强的结肠黏附性和较好的缓释特性。结论: 该制剂工艺简单,经济实用,结肠黏附性、靶向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辛芷口腔黏附片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辛芷口腔黏附片,并评价其体外性能.方法 利用生物黏附技术,以卡波姆(C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黏附材料制备不同处方配比的辛芷口腔黏附片,测定其黏附力、黏附时间、溶胀百分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CP∶HPMC质量比为1∶2、处方含药量在25%左右是较适宜处方,体外黏附力(203.7±6.4) g·cm-2,黏附时间2.6 h,溶胀百分率(1.8±0.1)%~(9.2±1.2)%,体外溶出度:T50为(283±5.60) min,Td为(364±2.54) min.结论 本制备工艺可行,黏附力和黏附时间适宜,同时不影响药用成分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使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各成分达到同步释放。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以丹酚酸B、三七总皂苷和冰片为体外溶出考察的指标性成分,对微丸中加入的崩解剂种类、用量,黏合剂和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进行了筛选,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处方进行了优化。结果在处方中加入20%泡腾崩解剂、5%羧甲基淀粉钠(CMS-Na)和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后,复方丹参速释微丸中冰片的溶出效率增加,且3种指标成分基本达到了同步快速释放。结论通过加入复合崩解剂,可以使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微丸迅速崩解,从而使复方中药中理化性质差异较大的各成分达到同步释放。  相似文献   

7.
制备5-氨基水杨酸结肠定位黏附微丸。以CP 940和HPC为黏附性材料,挤出滚圆工艺制备载药丸芯。考察丸芯最大载药量、赋形剂以及挤出滚圆工艺对成型性的影响。采用体外黏附性实验考察两种黏附性材料的比例对黏附性的影响。制备好的黏附性丸芯采用流化床包衣,乙基纤维素作为缓释防水内层,Eudragit® S100作为pH敏感外层,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进行溶出研究,评价微丸在结肠环境的释药性能。实验表明:丸芯最大载药量为70%,使用PH301作为赋形剂,CP 940与HPC质量比为1∶1时,黏附效果最佳;EC增重为16%~20%,S100增重为28%时,在盐酸溶液中有良好的耐酸性,在pH 6.0磷酸盐缓冲液中5 h的释放量小于10%,而在pH 7.4结肠液中迅速释放药物和发挥黏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5-氨基水杨结肠定位黏附微丸是一种良好的结肠定位黏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8.
青黄珠口腔生物黏附贴片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青黄珠口腔生物黏附贴片并考察其体外生物黏附性及释药性能。方法以青黛、黄连提取物、珍珠为药物,白芨胶、HPMC和卡波姆为黏附材料,通过生物黏附力和体外溶胀速率测定,优化青黄珠口腔黏附贴片处方。并对所制备的生物黏附贴片进行体外释放度和释药机制探讨。结果所筛选最优处方为白芨胶:Carbopol:HPMC=1.5:1:0.5,药粉所占比例为25%;体外释放度试验证明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释药机制。结论制备的口腔黏附片表现出一定的黏附性和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化双氯芬酸钾口腔黏附片处方。方法采用32满因子设计试验考察因素A(卡波姆和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总量在处方中所占的比例)和因素B(卡波姆与羟丙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对黏附时间和体外30、180、480 m in的累积释放度的影响,试验数据分别采用线性方程和二次多项式拟合,根据最佳数学模型绘制效应面和等高线图,通过重叠等高线图确定最优处方。结果2个影响因素和4个评价指标之间存在定量关系,最优处方:卡波姆和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总量在处方中占30%,卡波姆与羟丙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为0.75∶1。优化处方各指标的预测值和目标值较接近。结论采用因子设计-重叠等高线图法完成了双氯芬酸钾口腔黏附片的多目标同步优化。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口腔黏附片的制备及体外药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选胰岛素口腔黏附片处方组成,并探讨黏附材料对胰岛素口腔黏附片体外药学特性的影响。以苹果果胶、壳聚糖、卡波姆934P、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和海藻酸钠为生物黏附材料,设计处方F1~F12,冻干法制备胰岛素口腔黏附双层片,以黏附片性状特点、体外黏附力、溶胀率、溶胀速率和体外释放度为指标,综合评价各处方的优劣。所制胰岛素口腔黏附片有多孔海绵状结构,利于胰岛素释放,具有疏水的保护层,可保证药物单向释放,避免药物损失;F5、F7和F12成形性差,未作进一步检测。F6和F8黏附力过大,F1和F11溶胀速率过快,均不理想。而F2、F9和F10具有优良的释药能力,适宜的体外黏附力[分别为(66.1±6.65)、(75.62±4.53)和(69.39±8.03) g/cm2]和溶胀率(2 h时溶胀率均小于4%)。因此F2、F9和F10处方制备的胰岛素口腔黏附双层片,体外药学特性优良,可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四种黏结方法在离体氟斑牙上正畸托槽黏结强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一种与氟斑牙有较高黏结强度的临床可行的正畸黏结系统。方法:本研究分4组,A组:在干性环境下以京津化学固化型釉质黏合剂黏结托槽,作为对照组。B组:在干性环境下以日本可乐丽公司的化学固化型釉质黏合剂黏结托槽。C、D组:分别在干性、湿性环境下以日本可乐丽公司的SE-BOND光聚合型牙科树脂黏合剂 可乐丽AP-X光固化复合树脂黏结托槽。黏结后置于37℃温箱中,30min后进行剪切强度测试及ARI计分。结果:A、B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2.212MPa和2.233MPac,C、D组的剪切强度分别为4.268MPa和4.253MPa,C、D组与A、B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C组与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组样本在去除托槽时牙面残留黏结剂情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可乐丽菲露^TMSE-BOND牙质粘合用处理剂与氟斑牙界面所达到剪切黏结强度与临床要求有差距,但与传统方法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其中60例用丹参滴丸治疗作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用消心痛治疗。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两组分别为88%和90%(P>0.05),心电图疗效为80%和78%(P>0.05)。观察组血流变检查示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比,血浆粘度均显著下降,且其血流变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后两种抗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 43例宫腔镜下宫腔III度及以上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组(22例)和几丁糖组(21例),术后1个月宫腔镜下观察两组宫腔内粘连情况。结果 IUD组宫腔再粘连率54.55%,明显高于几丁糖组的再粘连率19.05%(P〈0.05);且IUD组肌性及结缔组织性粘连比例40.91%,明显高于几丁糖组4.76%(P〈0.01)。结论宫腔镜下III度及以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几丁糖能显著减少术后宫腔再粘连的发生,较之常规术后置器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粘连性肠梗阻主要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男性病人,阑尾炎术后引起占首位.手术指征:①阵发性腹部绞痛转变为持续性腹痛.②脉搏>100次/分,出现发热或早期休克或腹膜炎的体征.③腹部出现不对称性包块.④病人呕血或便血及腹腔血性液体.⑤腹部x线见胀大肠袢、假肿瘤征或咖啡豆征.⑥血磷升高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升高.⑦腹腔内有固定的震水音.非手术方法:胃肠减压、回流洗肠、解痉镇静、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加用抗生素.作者提出了小肠排列术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箫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88-89
目的比较复方丹参滴丸与消心痛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其中50例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作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服用消心痛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两组分别为94%和88%(P〈0.05),心电图疗效为88%和74%(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与消心痛相似,但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优于消心痛组(P〈0.05)。  相似文献   

16.
孔婵 《西部医学》2009,21(9):1540-1541
目的比较复方硝酸甘油软膏争九华育治疗早期肛裂的疗效。方法采用复方硝酸甘油膏治疗早期肛裂45例,并与九华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方硝酸甘油膏治疗早期肛裂有效率(95.5%)优于九华膏(77.7%)。结论复方硝酸甘油软膏能显著缓解内括约肌痉挛,具有止痛、止血、促进创面愈合作用,且用药安全,可长期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主治范围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与复方丹参片进行对照,共观察病人80例,其中治疗组60例,对照组20例。[结果]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治疗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1.67%;心电图疗效为51.67%;中医症状总有效率88.33%;复方丹参片对照组疗效分别为90.00%、55.00%、90.00%。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0∶80∶0.5),检测波长为281 nm。结果:丹参素在0.0298 g/L~0.2681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101.28%,RSD为0.471%(n=5)。结论:此法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素的含量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实时电子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based assay, RTCA), 探讨以细胞生物效应评价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度的可行性。方法  依据大鼠心肌细胞(H9C2)对复方丹参片不同时间的溶出液呈现浓度梯度依赖, 利用RTCA技术监测不同时间溶出药液的细胞动态变化, 建立一种以细胞指数(Cell index, CI)为指标的溶出动力学模型。同时计算溶出度, 与传统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溶出曲线进行相关性与一致性评价, 利用DDSolver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所得到的溶出曲线作为参比, 3个不同厂家的复方丹参片溶出曲线差异因子f1均小于15, 相似因子f2均大于50。并且2种评价方法下, 同一厂家复方丹参片的溶出曲线最佳拟合模型均一致。结论  基于RTCA细胞生物效应评价方法可以基本反映复方丹参片体外溶出度的特征。以细胞指数为指标的溶出度评价方法有望成为中药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