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岭南温病学说形成和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岭南地区因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特殊性,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性,人群体质对疾病的反应性与其他地区也有所不同。因此岭南温病的发病、证候表现与防治方法亦有其特色和经验。总结与研究岭南温病学说,不但有力地说明温病具有地域性特点,而且有利揭示温病的本质。岭南温病的防治措施,对该地区及地理气候环境类同的国家和地区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岭南温病学说产生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基于其因时、固地、因人制宜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为岭南温病学术体系的形成作出了很欠贡献。1978年以来,对岭南温病历代著作、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的资料整理,总结出了岭南常见温病,发病季节、内外病因、诊治方法以及药物运用等特点,对继承与发扬温病学说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清季乾嘉年间,考据学成为学术研究的主流方式。《医宗金鉴》是乾嘉考据学在医史上的代表作。以《医宗金鉴》对《伤寒论》的汀正为例,探究乾嘉考据学对医学研究的利弊。整体而言,《医宗金鉴》对《伤寒论》的订正,提供医学新的思路,且利于阅读。但教条的遵循理论、未临床验证、在非关键处吹毛求疵、无新的重大发现等等,说明了乾嘉考据学研究法对于医学研究而言,有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兴起,多用寒凉,重视养阴,改变了援易说医、贵阳贱阴的风气,而阴阳学说的基本特征仍体现在温病学派诸家的辨治特色中。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进一步发展了阴阳学说,并将阴阳平衡观体现在其"存津液""养阴血""通阳气"等辨治特色中。  相似文献   

6.
试论陆九芝的温病学术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懋修(1811~1886年)字九芝,又名勉旃,号江左下工,又号林屋山人.清代元和县(今江苏吴县)人.他家世以儒显,亦为科举显赫之门第,且都能医.九芝初为诸生,以文学著名.咸丰(1851~1861年)中转徙上海,致力于医而以医名.晚年其子陆润庠登第,就养京邸,即定居北京.  相似文献   

7.
8.
从医学地理学角度试论岭南温病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结合医学地理学知识,讨论了岭南温病学的概念内涵,研究对象和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认为其研究对象主要为岭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温病特点;人体体质特点,温病的防治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向为:(1)研究岭南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2)研究岭南地区地理环境因素对温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3)研究岭南地理环境与人体体质的关系;(4)研究岭南地理环境对病原体及其宿主和传媒的影响;(5)研究岭南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 ,字寿甫。河北省盐山县人。生于 186 0年 ,卒于1933年。自幼随父读书 ,后因两试秋闱不第 ,遂专攻医学十余年 ,早年即蜚声乡里 ,为人治病得心应手。辛亥革命后被德州驻军统领聘为军医正 ,随军转赴武汉。 1918年在奉天(今沈阳 )创办立达中医院 ,委以院长 ,开中医医院之始。192 6年在天津设立中西汇通学社 ,晚年设国医函授学校 ,日间诊病 ,夜间写作 ,积劳成疾而病故。张锡纯自入医林 ,即以济世活人、救死扶伤为己任 ,从而激发了刻苦钻研中医的热情。其在学术上善于思考 ,勇于创新 ,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在医学界独树一帜。他自创了近 2 0 …  相似文献   

10.
<温病辨症>集中体现了清代医家马宗元对温病诊治方面诸多的精辟学术理论及丰富的临证经验,对其原文分上下卷进行整理,并将温病与伤寒、时邪与伏邪、温病之寒热虚实表现等分析鉴别,以及对温病常见症状的辨证论治、预知生死等马氏的独到见解进行探讨,旨在将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1.
叶天士是我国清代最杰出的临床医学家,他究心于医术,不拘泥于成说,推陈出新,创立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是温病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几乎于医圣张仲景齐名。叶氏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学术成就,除了他的禀赋颖绝,沉潜力学而外,还得益于《...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末,温病学并入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更加突出了温病学的基础属性。我们思索着从温病联系临床各科的角度改革温病教学,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提出归纳温病常见病机病理、调整教材中篇各病教学内容和增补用温病理法方药治疗各科疾病的内容的三大做法[1]。现已在我院2000级中医本科专业和2001级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温病教学中试行,受到一定的好评。在此作一小结。1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1·1归纳温病常见病机病理温病学作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如何体现其基础属性?怎样应用于临床各科?这是学科转化后直接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充分认识温病的病…  相似文献   

13.
李鹏飞  吴竞 《西部医学》2017,48(6):42-44
<正>陈扬荣,男,1942年9月生,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福建省重点学科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创建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曾获福建省优秀教师等称号。陈教授曾任福建省中医基础理论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顾问、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研究会顾问,现任福建省中医药学会传承研究分会顾问。 陈教授1966年于福建中医学院本科六年制医疗专业毕业,同年8月开始中医临床工作,1977年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全国中医研究班,该班由岳美中任班主任,任应秋、董建华、刘渡舟、姜春华、方药中、王文鼎、赵锡武等知名专家担任教学工作,为全国培养唯——批高级中医人才。毕业后他专心研究中医,坚持读经典名著、名家医案,博采众长,注重古为今用,宗古而不泥古,创新探索,成为一个精中医、懂西医的临床优秀人才。陈老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深得病人的赞赏。  相似文献   

14.
马宝璋教授对于中医妇科学的基本理论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其"冲任学说"理论的构建了完整的中医妇科理论框架,并且使之不断充实及完善,统一中医妇科界对于女性基本生理病理的认识。其在治疗妇科疾病方面具有独到见解,尤其"冲任学说"在妇科临床辨证方面的应用,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找出妇科疾病病机的关键所在,正确的做出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伤寒和温病学说形成的气候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王好古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阴证略例》和《此事难知》的研究 ,阐发王好古的阴证学说和运用五输穴的学术精华 ,认为王好古重视脾肾 ,在选用输穴上很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明末袁班《证治心传》中“治病必审四时用药说”和“温热瘟疫辨”篇蕴含丰富的温病学术思想。袁氏认为温病病因为人体感受天地戾气,温病异于瘟疫;感邪途径为目(口)鼻吸入,首先侵犯上焦肺卫;传变有逆传、顺传之候,久延失治则转入营分;宜大剂使用攻下方法治疗,并应时时注意舌脉变化。这种关于四时温病病因特点以及治法和用药的学术思想,是四时温病学派的先声。  相似文献   

18.
专科升本科自考生的生源构成有别 ,基础参差不齐 ,年龄悬殊 ,居住分散。《温病学》的助学方式多采用集中辅导法 ,其讲授方式与全日制本科生有较大差异。应因人而异 ,灵活助学 ;采用表格、歌诀等形式突出重点 ,比较疑似点 ,以加深理解记忆 ;用内容“移植”,详略统筹的方法避免内容重复。探索出一套在有限的辅导时间内达到较好助学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温疫论》对温病学说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是孟河医派的发祥地,以清代名医费伯雄、马培之为中坚,近代名医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是我国晚清后中医流派中的一枝奇葩,其学术思想为当今中医理论的开拓创新,注上浓重的一笔.孟河医派的传人秦伯末、程门雪、王文东、张伯臾等当代名老中医,为沪派中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就上述医家的部分医著、论述及医案中的一些医理精华,治法和用药中的一些特色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