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勤 《针刺研究》1989,14(1):257-258
本阐述了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十种痛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十种痛证取穴:1.头痛,取百会、大椎和阳陵泉。2.颈痛,取风池、增生和大椎。3.背痛,取募穴,内关和气海。4.腰痛,取肾俞、腰阳关和秩边。5.胸痛,取背俞穴、外关、支沟和绝骨。6.腹痛,取背俞穴、足三里和条口。7.肩痛,取凤池、肩腢和肩贞。8.膝痛,取血海、阳陵泉和合阳。9.肘痛,取曲池和阿氏穴。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络穴位选择,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截止至2016年3月的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文献质量评价的方法筛选,穴位出现采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描述,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7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十四经筛选统计总共出现34个穴位(前11位穴位依次为: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气海、关元、大横、中脘、支沟、肾俞、中极),分属8条经脉(膀胱经胃经任脉脾经大肠经三焦经、肝经、督脉);辨证经络取穴筛选出现23个穴位(前11位穴位依次为:曲池、气海、膈俞、阳陵泉、支沟、上巨虚、脾俞、胃俞、肾俞、关元、中脘),分属10条经脉(大肠经任脉膀胱经肝经胆经胃经脾经三焦经肾经),辨证方法以虚实及八纲辨证为主,虚证常用脾俞、气海,实证用上巨虚、支沟;热证取合谷、曲池,寒证取脾俞、胃俞、肾俞、关元;气滞取阳陵泉、行间、中脘、支沟、太冲,气虚取脾俞、气海、足三里、神阚,血虚取血海、膈俞;阴虚取太溪,阳虚取气海、关元。结论:功能性便秘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多选用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常用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辨证取穴经络以大肠经、任脉经穴为主,其次为膀胱经背俞穴、肝胆经、脾胃经。  相似文献   

3.
火针法:郑学良用火针治疗带状疱疹105例。取穴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常用肺俞、肝俞、胆俞、脾俞,腰以上配支沟,以下配阳陵泉,采用自控弹簧火针,调节针刺深度1~3mm,将针置于酒精灯上烧灼至针尖红而发亮时取针刺人穴位,快刺疾出,3日1次,1~3次后105例痊愈。许昌松用此法治疗30例,用新洁尔灭局部消毒后,26号1.5寸毫针或特别火针烧红后,  相似文献   

4.
胆俞膏配合针刺对照治疗胆绞痛1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3月~1995年12月,笔者应用胆俞膏外敷配合针刺阳陵泉与阿托品、异丙嗪复合注射液肌注治疗胆绞痛,并与以针刺胆俞穴、阳陵泉治疗者相对照,进行了临床观察,共总结病例170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根据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胆道疾病协作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将经B超等明确诊断为胆石症、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的患者中所发生的剧烈胆绞痛,但无急诊手术指征者,列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即胆俞膏外敷配合针刺阳陵泉组(简称外敷针刺治疗组),阿托品、异丙嗪复合液注射组(简称西药注射组)及针刺胆俞穴、阳陵泉组(简称针刺治疗组),进行对…  相似文献   

5.
麻木病位在筋脉,风、虚、瘀、痰为主要致病因素,基本病机表现为气血失衡,筋脉失养。将麻木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证为风、寒、湿、痰、瘀、气滞,虚证为气虚、血虚、营卫虚弱、液少、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治疗麻木常用穴位有:膈俞穴、风市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十宣穴、阿是穴。常用治疗穴位作用:膈俞穴从"血"而治,既可活血化瘀治麻,又可补血养血祛麻;风市穴从"风"而治;阳陵泉从"筋"而治;太冲穴行气化痰治麻,取治痰先治气之意;十宣穴可有效解决手指部麻木;阿是穴针对性较强,主治局部病变。  相似文献   

6.
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计算机对62种古籍中采用针灸治疗腰痛的内容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共涉及文献433条,穴位175条,总计756穴次。常用穴位及其次数如下:委中66,肾俞38,昆仑38,腰俞20,环跳19,足三里16,申脉15,水沟15,膀胱俞10,束骨10,太溪10,复溜10,阳陵泉10,行间10,命门10。常用经络及其次数如下:膀胱298,胆99,督66,肾53,肝43,胃39,脾26。常用部位及其次数如下:下背181,腿阳179,足阳96,足阴57,小腹40,腿阴35,头面30。各种针灸方法的穴次为:灸85…  相似文献   

7.
取穴:皮损局部、支沟、阳陵泉、血海、三阴交、阴陵泉、行间、太冲、夹脊穴.  相似文献   

8.
穴位注射对胆色素结石模型豚鼠肝脏部分酶类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雌性豚鼠4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每日只喂正常颗粒饲料;造模对照组,每日喂成石饲料,连续喂养60日;针刺治疗组,造模后,每日电针“膈俞”“肝俞”“阳陵泉”穴;肌肉注射组,造模后隔日非穴位肌肉注复方当归注射液0.2ml;穴位注射组,造模后隔日在“膈俞”“肝俞”“阳陵泉”穴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 。结果:造模组成石率大于正常组、穴注组,穴注组成石率最低;肝总酶各组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只有穴  相似文献   

9.
实验共用家兔85只,观察激光针心包经内关和部门穴、胃经足三里穴、胆经阳陵泉穴、肺经尺泽穴、膀胱经心俞穴以及非经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光针内关和部门穴能促使缺血心肌的恢复加快,而激光针足三里、阳陵泉、尺泽、心俞和非经穴的促恢复作用不明显,提示心包经穴位与心脏的联系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1资料 患某,女性,42岁,某中日合作医院日方院长。1个月前因车祸左侧9根肋骨骨折引起左侧胁肋痛,曾服日产止痛药(具体用药及药量不详),未见明显效果,主动要求针灸治疗。就诊时症见:左侧胁肋痛,深呼吸则痛甚,右侧偏头及颈项痛,右侧上下肢痛,身体不能转侧,翻身需人扶持,神疲懒言,纳呆,舌质紫黯,苔薄白,脉沉弦。结合x光片诊断为肋间神经痛急性发作。取穴支沟(双)、阳陵泉(右)。取坐位,俞穴常规消毒,毫针刺。操作用呼吸泻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重在支沟穴施手法的同时让患者适当的深呼吸,每穴操作1min。由于伴颈项、肩部疼痛,同时配用一些穴位,如风池(双)、肩贞(右)、臂嚅(右),操作亦用泻法。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瘰疬48例:治疗方法:体针分三组取穴.每日一组,针三日休息两日。第一组:百劳(奇)、合谷、支沟、肝俞、足三里、颈项穴(手针)。第二组:患门(奇)、膈俞、太冲、天井、手三里、颈穴(耳针)。第三组:骑竹马(奇)、巨骨、风、足临泣、肘尖(奇、灸)、...  相似文献   

12.
一、针捌治疗法(一)治疗方法采用循经取穴和交经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除了取患侧足少阳胆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外,同时取对侧相应部位的经穴。常用穴有:环跳、风市、阳陵泉、殷门、承山、昆仑、支沟、中渚等。一般每次取3~5穴。患侧穴位为主,健侧穴位为辅。如取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相关背俞穴的体表温度,观察肺脏病变状态下,相关背俞穴体表温度的特异性变化。方法:选取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和健康受试者各4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BK-MT02A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两组受试者双侧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双侧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较对照组同侧腧穴体表温度升高(P<0.01,P<0.05);两组受试者双侧肺俞、膈俞穴体表温度高于同侧脾俞、肾俞穴(P<0.01,P<0.05),同侧肺俞与膈俞、脾俞与肾俞之间体表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肺俞、膈俞、脾俞及肾俞穴体表温度病理性升高,说明以上背俞穴具有反映肺脏疾患的特异性;体表温度显著升高的肺俞、膈俞穴,不仅为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本虚标实”的病机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体现了相同经络不同腧穴对肺脏疾患反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慢性胆囊炎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温度,探究特定穴是否能够反映脏腑病症。方法:收集慢性胆囊炎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受试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热成像仪自带系统对受试者左右双侧胆的募穴(日月)、背俞穴(胆俞)、下合穴(阳陵泉)进行测温,分别进行组内自身左右两侧温度及组间温度的比较。结果:1对照组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自身左右温度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试验组的日月穴自身左右温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试验组左右两侧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温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胆囊炎患者胆的俞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温度与胆囊疾病相关,其特定穴具有反映脏腑病症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采用足少阳胆经合穴阳陵泉配手少阳三焦经支沟穴,治疗胁痛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数据库中收录的针灸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针灸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结果纳入51篇文献,提取出75条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处方,复杂网络分析拓扑结构发现以阿是穴、夹脊穴、阳陵泉、足三里、太冲、外关、三阴交、曲池、支沟、合谷穴为核心穴位。其中主穴多选取阿是穴、夹脊穴,肝胆湿热证多配太冲、阳陵泉、外关、支沟穴,脾虚湿盛证多配足三里、三阴交穴,实热证多配合谷、曲池穴。且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中的五输穴。结论针刺治疗带状疱疹腧穴配伍规律为以局远配穴、辨证配穴为主要的配穴方法,主穴多选取阿是穴、夹脊穴,辨证选取四肢穴位作为常用腧穴。腧穴多选用特定穴,以五输穴为主。  相似文献   

17.
巨刺阳陵泉穴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阳陵泉穴对胆道系统运动的效果与机理。方法:将6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左阳陵泉(左穴组)、右阳陵泉(右穴组)和双阳陵泉组(双穴组),每组各20例,在B超下观察3组对胆囊收缩和胆总管扩张的影响。结果:左穴组、右穴组和双穴组对胆囊收缩和胆总管扩张均有明显作用(P<0.05),但3组间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左阳陵泉与右阳陵泉对胆道系统有同样的效应,故临床不宜只取右穴,而忽略左穴,也不必左右双穴同时取。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目前针刺治疗胆绞痛的选穴方法,总结针刺治疗本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40年来有关针刺治疗胆绞痛的文献,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现代研究治疗本病的选穴规律。结果:根据分析发现,目前临床研究选取腧穴最常用的穴位为阳陵泉、胆囊穴、胆俞、日月、足三里;选取穴位所属经脉主要为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选取的特定穴主要为五腧穴、下合穴、八会穴。结论:针刺治疗胆绞痛的核心穴位为阳陵泉、胆囊穴、胆俞、日月、足三里,可作为临床基础穴位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9.
膈俞穴按摩治疗胆绞痛疗效总结刘文泰,李丽华,吴红刘庆海(050091)关键词:胆绞痛,膈俞,按摩胆道蛔虫病、胆石症和胆系感染,常引起剧烈胆绞痛。发作时,病人辗转哭闹、全身出汗、痛苦异常,西医治疗多用解痉药和镇痛药,但往往收效不佳。笔者用膈俞穴按摩法治...  相似文献   

20.
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6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组30例,取主穴:1.心俞、巨阙、心平(肘横纹尺侧端凹陷中,少海穴下3寸);2.厥阴俞、膻中、内关。两组穴位交替使用。血瘀型配隔俞;痰浊型配丰隆(或肺俞);气滞型配阳陵泉;阴虚型配太溪、三阴交;阳虚配大椎、关元;气虚型配气海,足三里。留针20分钟;背俞穴得气后,刮针柄1分钟,不留针。每日15,16时针1次,15日为1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