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泡蝶鞍综合征是由于鞍隔缺损或垂体萎缩,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腔内致蝶鞍扩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儿童发生本病报道较少见,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6月治疗了1例空泡蝶鞍综合征患儿.  相似文献   

2.
MRI对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有头颅MRI检查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原发性空蝶鞍患者36例进行研究.采用矢状面T1WI、冠状面T1WI,横断面T1WI、T2WI,9例行钆对比增强扫描.结果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患者蝶鞍的MRI表现主要有鞍区增大、鞍底下陷、鞍内为典型的长T1、长T2脑脊液信号;垂体受压变扁紧贴于鞍底,受压垂体信号无异常改变,垂体柄延长直达鞍底.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顽固性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等症状.结论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具有典型的MRI表现,MRI可清晰显示空蝶鞍,MRI应作为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垂体柄中断综合征(PSIS)的鞍区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选取2001年2月至2010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31例PSIS患者,采集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垂体的高径、横径、前后径,计算垂体体积和冠状面面积,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16.5±3.8)岁(6~25岁).MRI图像显示16例患者为垂体柄断裂伴垂体后叶异位,15例为垂体柄明显变细或者显示不清,其中7例为空泡蝶鞍.所有31例PSIS患者均显示垂体体积缩小,临床上均出现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的症状.结论 PSIS的MRI图像特征为垂体柄断裂并伴有垂体后叶异位或者垂体柄明显变细或显示不清,并有垂体前叶多种激素缺乏.  相似文献   

4.
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发生率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多系良性,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垂体分泌功能障碍、视力减退、视野缺损,闭经溢乳.  相似文献   

5.
迈过回顾性地分析经MRI诊断为空蝶鞍的65例患者影像学改变,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先天性鞍隔缺损、脑脊液压力增高、垂体肥大继之萎缩有关。垂体压扁至鞍底,冠状位呈锚形,鞍内充满脑脊液,是空蝶鞍综合征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患者的病因。方法对34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内分泌功能、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男4例,女30例患者;席汉综合征23例,4例Houssay综合征。垂体瘤1例,特发性垂体功能减退3例,空泡蝶鞍2例,生殖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都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80%以上患者有性腺功能低下表现,甲状腺功能低下占65%。结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在临床是少见病、疑难病,在临床中要提高认识,对高危患者应予筛查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性地分析经MRI诊断为空蝶鞍的65例患者影像学改变,认为其发病机理与先天性鞍隔缺损、脑脊液压力增高、垂体肥大继之萎缩有关。垂体压扁至鞍底,冠状位呈锚形,鞍内充满脑脊液,是空蝶鞍综合征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7例空蝶鞍综合征,其中原发性2例,继发性5例。经蝶窦进路充填法手术治疗5例,经额进路治疗2例。除1例因有原发性脑积水未愈外,余6例治愈。本病与鞍隔缺损、良性颅内高压、长期服用嗅隐亭、垂体手术或放疗后有关。临床以头痛、视力视野损害和垂体功能低下为主要特点。经蝶窦充填法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许思祥  杨珊珊  吴彬彬  叶军 《安徽医学》2016,37(8):1019-1021
目的 分析总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磁共振(MRI)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海军安庆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MRI影像资料。结果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MRI征象有: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被长T1长T2脑脊液信号充填;垂体高度<2 mm或垂体受压变扁平并紧贴鞍底;垂体柄延长,伸向鞍底。结论 低场MRI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无辐射等优点,可以早期、准确、无创发现空泡蝶鞍综合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枢性甲状腺功能减退(CH)的病因.方法 选取77例CH患者,逐一记录患者所出现的各种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CH的病因.结果 下丘脑-垂体处(鞍上或鞍区)占位性病变占70.1%(54/77),鞍区手术和放疗损伤占24.7%(19/77),Sheehan综合征是女性CH患者主要的发病原因(14/35,占40.0%).多数患者除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外,尚有原发疾病的表现或有继发性性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的表现.结论 下丘脑-垂体处占位性病变是本病最多见的病因,其次是鞍区手术和放疗损伤;Sheehan综合征是女性CH最多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鞍区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鞍区动脉瘤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术前均考虑为垂体腺瘤,于术中发现为动脉瘤,术后DSA确诊。3例患者均有内分泌障碍,主要表现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2例有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1例既往有SAH病史;CT均显示鞍区类圆形占位,MRI无特异;1例手术治疗,另2例介入治疗。结论鞍区动脉瘤术前诊断困难,易于垂体腺瘤混淆。对于鞍区占位,如有下列情况,应考虑动脉瘤的可能:病史中有SAH史;单侧视野缺损;一侧Ⅲ、Ⅳ或Ⅵ颅神经麻痹;影像学表现鞍区类圆形病变,CT有钙化,MRI有流空现象;内分泌紊乱呈垂体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者。确诊依靠DSA。治疗以手术和介入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垂体瘤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雪松  罗云平 《广西医学》2005,27(8):1198-1199
垂体瘤是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10%左右。近年随着医学检查技术发展,垂体瘤的发现率明显增加,有报道约15%~20%。垂体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30~50岁者居多。除了催乳素瘤妇女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外,其他各型垂体瘤并无明显性别差异。垂体瘤患者可于起病后不同时期有轻重不等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瘤向鞍外、鞍上扩展压迫邻近组织出现头痛,以两颞部、额部、眼球后或鼻根部胀痛为主。视神经通路受压,引起不同类型的视野缺损,视力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在儿童期表现为身材矮小和性发育不全。成年人3/4的患者性腺功能减退,由于垂体ACTH储备不足,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衰减。如肿瘤影响到下丘脑及垂体后叶可引起尿崩症。约5%~10%患者发生卒中,部分病人出现急性垂体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3.
26例空蝶鞍综合征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6例空蝶鞍综合征的临床及MRI表现,认为发病机理与先天性鞍隔缺损、脑脊液压力增高、垂体肥大继之萎缩有关,多为中年女性肥胖者。垂体受压扁平至鞍底,鞍内充满脑脊液为空蝶鞍综合征的MRI特征。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ESS)的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学价值。②方法对空蝶鞍综合征患者3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30例ESS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头痛、视功能障碍和内分泌功能紊乱。空蝶鞍综合征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示鞍区增大(90%).鞍内脑脊液充填(50%),垂体柄受压变扁且紧贴鞍底(50%)。④结论MRI是诊断ESS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报告8例合并严重并发症的原发性空蝶鞍患者的外科治疗。经蝶窦入路手术,行蝶鞍内硬脑膜外硅橡胶颗粒填塞。消除了陷入鞍内的扩大的视交叉池,解除了鞍内脑脊液对垂体及周围结构的搏动性压迫,改善了症状。对原发性空蝶鞍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手术指征及治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董松申  田峰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136-136
目的:提高对空泡蝶鞍综合征(ESS)的临床表现及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ESS的临床表现及MRI所见,进一步为ESS在诊断方面提出建议。结果:ESS临床表现复杂;经产妇,中年妇女多见,应引起临床重视。MRI对ESS诊断准确,以垂体腺被压扁到鞍底,鞍内充满脑脊液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难治性低钠血症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对2007~2011年反复恶心、呕吐并难治低钠血症在我院就诊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患者中原发甲减4例,垂体功能减退9例,其中席汉氏综合征3例,垂体瘤压迫垂体1例,垂体瘤术后2例,空泡蝶鞍并脑出血1例,合并神经垂体功能减退导致尿崩症2例,经补充甲状腺片、强的松等替代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甲减、垂体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导致恶心、呕吐及低钠血症,遇到此类患者注意查甲状腺功能、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及时补充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空蝶鞍综合征是指既往无垂体照射和手术病史,由于鞍膈缺损,蛛网膜下腔在脑脊液压力冲击下突入鞍内,致蝶鞍扩大,垂体腺被压扁平。1951年,Busch 在尸检时发现,这种蝶鞍似乎是空的,故称为“空蝶鞍”。本病因蝶鞍扩大,极易误诊为鞍内肿瘤,给予不必要的放射治疗或外科治疗。气脑造影是区别二者唯一的可靠方法。本文报道一例因蝶鞍扩大,视野缩小,诊断为垂体瘤而行经蝶入路手术,进入鞍内后试验性抽取,从鞍内抽出脑脊液8ml,考虑为空鞍征,而终止手术。因经验不足,术前未行气脑造影,为吸取教训,特此报道。  相似文献   

19.
空蝶鞍综合征 (ESS)简称空鞍症 ,系蛛网膜下腔疝入蝶鞍或蝶鞍内为变性囊泡所占 ,致蝶鞍扩大 ,垂体受压缩小 ,而致占位性症状及内分泌改变的一组综合征。磁共振 (MRI)成像广泛应用前 ,该病确诊较少 ,为提高诊治水平 ,笔者对我院近 2 0年的空鞍症患者作一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30例ESS患者中 ,男 11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 (40 .0± 3.8)岁 ,病程 2~ 2 0年 ,平均病程 (7.0± 4 .0 )年。二、临床症状 头痛、头晕 2 4例 ,月经不规则5例 ,闭经 (或 )溢乳 9例 ,性功能减退 3例 ,肥胖 8例 ,视力下降 4例 ,高血压 12例 ,糖尿…  相似文献   

20.
康传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2,(2):128+133-128,133
目的分析空蝶鞍的临床表现、CT及MRI征象、病因机理及临床应用,评价CT及MRI诊断SAH的意义。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37例空蝶鞍的CT及MRI征象和临床表现,并进行交互对比式归纳和总结,其中采用颅底薄层螺旋CT扫描、轴矢状位T1WI/T2WI、FLAIR、冠状位T1WI扫描。结果空蝶鞍的CT表现主要有蝶鞍扩大,垂体窝壁骨质变薄,垂体窝内为脑脊液样低密度影填充,且与鞍上池沟通,增强扫描无强化。空蝶鞍的MRI表现主要有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脑脊样信号,垂体受压变扁紧贴于鞍底,垂体柄后移。结论 CT诊断空蝶鞍有一定局限性,但经过薄层螺旋CT扫描后二维重建后处理亦可明确诊断;MRI因其检查的多方位性、多成像方法性,故可以准确诊断空蝶鞍。因而CT为临床检查的主要筛查手段,MRI应成为其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