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脑钠素(BNP)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 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2周.结果 治疗32周治疗组血清IL-6、 GMP-140和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可以使血清IL-6、GMP-140和BNP水平显著下降,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活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浆脑钠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脑钠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法,对3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后第2d清晨及32例ACS患者症状发作后平均(24.5±5.3)h的血浆BNP水平。同时以32例冠脉造影正常、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电话随访患者3个月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再发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①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其血浆BNP水平分别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1)。②随访ACS患者3个月的MACE发生率为15.6%,而SAP组为5.6%(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家族史等临床因素后,白细胞计数和BNP可以评估ACS患者的总体预后。白细胞相对危险度2.083(95%CI:1.167—2.843),而BNP相对危险度1.216(95%CI:1.203—1.229)。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并可对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MMP-9水平。方法选取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浆MMP-9水平。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MMP-9水平分别是(192.2±13.2)ng/mL、(236.6±14.5)ng/mL、(296.7±13.6)ng/mL,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变支数越多,血浆MMP-9水平越高,这提示血浆MMP-9水平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oinocysteine,Hcy)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67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0例,对照组20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比较在急性冠脉综合症与稳定性心绞痛中的变化。结果ACS组血清Hcy水平较对照组与SA组显著增高(P均〈0.05)。结论Hcy升高可作为ACS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血清Apelin和一氧化氮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Apelin和一氧化氮(NO)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60例(ACS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体检正常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和ACS组PCI术前及术后第5d血清Apelin、NO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Apelin、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PCI术后血清Apelin、NO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elin和NO在AC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Apelin有望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6.
C反应蛋白含量测定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含量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共4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组(B组)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C组)15例,正常对照组(A组)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液相免疫沉淀散射比浊终点测定法检测60例入选对象的血清CRP浓度,并记录4周内所有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结果:ACS两组中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CRP水平高于UAP组(P<0.05);同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CRP水平相对高者病情转归及预后差,相对低者病情转归及预后良好。结论:CRP是ACS发生的一种危险因子,并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病情转归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活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9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SAP)111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88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91例。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T淋巴细胞活化情况,并与10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对照。结果与SAP组比较,USAP、NSTEMI及STEMI组Th细胞百分比及Th/Ts细胞比值均升高(P〈0.05),Ts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Th细胞激活百分比显著升高(P〈0.001)。结论 ACS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异常,T淋巴细胞激活,这可能是导致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又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一系列临床病征。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和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62例ACS患者(包括32例UAP和30例AMI患者)和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的血浆hs-CRP、BNP和SAA水平;以2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MI组患者血浆Hs-CRP、BNP和SAA的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SAP及对照组(P<0101);UAP组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对照组比较,P<0.01;SAP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血浆Hs-CRP、BNP和SA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三者在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有明显的相关性,均可作为冠心病临床危险分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谢爵隆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1):1574-1575
目的探讨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改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ACS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行常规检查和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检测。比较两组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2.28±0.21)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4±0.09)mg/L(P〈0.05);观察组血浆NT—proBNP水平为(537.13±197.28)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54±23.35)μg/L(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和NT—proBNP水平可有效提高ACS的检出率,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13,(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TnT)水平在冠状动脉循环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和比较ACS患者与对照组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血与外周血清中hs-TnT浓度。结果 ACS患者冠状静脉窦、冠状动脉与外周静脉血清中hs-TnT浓度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ACS患者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较冠状动脉血清hs-TnT明显升高(P<0.01)。结论 ACS患者外周静脉、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浓度明显升高,以冠状静脉窦血清hs-TnT升高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计数(BPC)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2例和不稳定心绞痛26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BPC和MPV检测,同时以同期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PC明显减少,MPV明显增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BPC、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BPC和MPV变化明显,临床上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病情,为诊治该疾病提供一定的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变化.并探讨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检测46例ACS患者、3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和30例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77例冠心病患者按动脉粥样斑块进行形态学分型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结果 ACS组的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Ⅱ型斑块的CRP水平显著高于Ⅰ型和Ⅲ型(P〈0.01)。结论 血清CRP水平可反映斑块稳定性,可作为检测斑块破裂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异常的意义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做标准75g葡萄糖口服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组)、餐后血糖异常组(IGT组)和糖尿病(DM)组.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DM组DM检出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大面积心肌缺血/梗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IFG组,且DM组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病死率高于前3组(P<0.05),且IFG组和IGT组病死率亦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水平增高及DM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糖异常的意义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对151例住院的老年ACS患者做标准75g葡萄糖口服试验。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异常组(IFG组)、餐后血糖异常组(IGT组)和糖尿病(DM)组。利用心电图和B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中大面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率、心力衰竭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以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DM组DM检出率均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及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大面积心肌缺血/梗死率高于血糖正常组和IFG组,且DM组高于血糖正常组、IFG组和IG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M组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均高于前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组病死率高于前3组(P〈0.05),且IFG组和IGT组病死率亦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结论老年ACS患者血糖异常水平与心肌梗死及(或)心肌缺血范围、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餐后血糖水平增高及DM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住院的105例患者作为ACS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心内科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60例作为SA组,再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的血清Hey水平。结果ACS组105例患者血清Hey为(44.56±3.58)μmol/L,SA组60例患者Hey为(26.85±4.17)μmol/L,对照组60例患者Hey为(13.67±3.91)μmol/L。ACS组Hey水平较SA组高,SA组Hey水平较对照组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同犁半胱氡酸水平较正常要高.可作为该疾病预测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6,(7):76-79
目的观察清心饮加减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血浆GMP-140、PA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加清心饮加减治疗。两组均治疗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变化。观察3个月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P-140水平分别为(19.94±5.89)μg/L和(24.56±9.34)μg/L,血浆PAF水平分别为(88.45±10.32)ng/m L和(100.23±12.34)ng/m L.两组治疗后GMP-140、PAF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GMP-140、PA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3个月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心饮加减能够降低血浆PAF、GMP-140水平,有效促使脑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