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端粒酶(telomerase)在子宫内膜组织、外周血中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银染色法(PCR-A)检测端粒酶在3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16例正常对照子宫内膜组织及外周血标本中表达情况。结果:3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总阳性率94%。外周血表达阳性率62%。癌组织中端粒酶表达明显高于外周血(P<0.05)。1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标本中,表达总阳性率为50%(8/16)。其外周血表达总阳性率为25%(6/16)。正常对照两种标本端粒酶表达未显著水平(P>0.05)。癌患者两种标本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端粒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受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有可能成为肿瘤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环氧化酶-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4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4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83.72%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仅在14.29%的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P〈0.005)。COX-2表达水平与肿瘤Duke’s分期、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位置、浸润深度及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癌基因Bmi-1在卵巢上皮癌中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①使用Reahime—PCR的方法检测4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mi-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③改良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telomerase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银染技术检测该47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水平;④Western Blot检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端粒酶蛋白表达量。结果①Bmi-1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较正常组织有明显表达(P〈0.05),并且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G3级阳性表达率(93.10%)高于G2级(61.11%),Ⅱ期、Ⅲ期阳性表达率(66.67%)低于Ⅳ期(92.31%),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检测率为87.23%(41/47),正常组织中阴性表达;③端粒酶活性阳性标本中Bmi-1蛋白高表达,占90.24%,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Bmi-1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Bmi-1基因和蛋白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期别相关;Bmi-1阳性率与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密切相关,其在卵巢癌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基因在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Song M  Mi X  Li B  Zhu J  Gao Y  Cui S  Song 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1):30-33
目的:探讨端粒酶基因与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恶性转化的关系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50例乳腺导管增生组织(其中单纯性增生6例,轻度不典型增生9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23例)及2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组织hTR、hTRT、mRNA呈弱表达(1/6)和阴性。在乳腺导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织hTR、hTRT、mRNA呈弱表达(2/9、1/9;4/12、3/12),在乳腺导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TR、hTRT、mRNA表达增强(14/23,60.9%,12/23,52.1%),在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RT、mRNA呈较强阳性表达(23/26,88.5%;21/25,80.8%)。乳腺导管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基因表达与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导管内癌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表达与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细胞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可能在乳腺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成因子-C(VEGF—C)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直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的表达特征和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 plus法检测96例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直肠组织中VEGF—C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C和MMP-2在正常直肠组织表达率分别为2.1%和1.0%,在癌旁组织中表达为18.7%和21.8%,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为81.3%和79.2%。两者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增高(P〈0.05),且表达率的高低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VEGF—C和MMP-2在直肠癌中高表达且两者呈正相关,并与直肠癌侵袭和转移性有关,可作为预测直肠癌转移潜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DCC、P53及VEGF在结直肠腺癌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检测DCC、P53及VEGF在41例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三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结果41例结直肠癌的组织中,DCC表达阳性10例,阳性率为24.4%,而P53与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63.4%及65.9%。DCC基因表达与P53、VEGF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53与VEGF表达存在明显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中端粒酶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端粒酶RNA(hTR)表达在大肠癌发生、发展的意义以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26例大肠癌、18例大肠腺癌、18例大肠息肉及5例炎症病变中端粒酶hTR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Ki-67抗原的表达,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结果:26例大肠癌tTR以强阳性表达为主(21/26,80.8%);18例大肠腺癌hTR大部分呈弱阳性表达(12/18,66.7%),少数呈强阳性(5/18,27.8%);息肉、炎症hTR为弱表达。端粒酶hTR表达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存在差异(P<0.01),并且随肿瘤分化程度的下降、浸润深度的增加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hTR表达增强(P<0.05)。此外,在细胞增殖活跃区域,显示出高水平hTR的表达。结论:在大肠肿瘤发生早期就有端粒酶hTR表达的上调,而且hT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等呈正相关。hTR表达也与细胞增殖活性相关。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端粒酶hTR的表达,有助于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生物学行为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和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658例连续的结直肠癌病例,患者中男性409例,女性249例;年龄20-92岁,平均年龄(63±5)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表达缺失的情况,和MLH1蛋白表达缺失的结肠癌病例中的BRAF突变,分析MMR蛋白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658例结直肠癌有44例(6.7%)发生MMR蛋白表达缺失,MLH1、MSH2、MSH6、PMS2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1%(27/658)、2.3%(15/658)、2.4%(16/658)、4.3%(28/658)。MMR蛋白表达缺失以MLH1与PMS2表达联合缺失(61.4%,27/44)、MSH2与MSH6表达联合缺失(34.1%,15/44)为主;PMS2和MSH6蛋白表达单独缺失的各有1例(2.3%,1/44)。进行BRAF V600E检测的27例MLH1蛋白缺失的病例中有7例(25.9%)为BRAF阳性,提示该7例患者可能存在因BRAF基因突变导致的MLH1蛋白表达缺失,属于散发型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组织中MMR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血行转移无关(P〉0.05),与更低程度的肿瘤组织分化、组织学类型和发病部位以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目增加显著相关(P〈0.01):其中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与组织学类型相关(P=0.049,P=0.013),常伴黏液腺癌分化;MLH1、PMS2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右半结肠(P=0.006,P=0.002);MSH2与MSH6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小(P=0.014,P=0.023);MSH2与PMS2蛋白表达缺失与性别相关,MSH2蛋白缺失多发生于女性(P=0.048),PMS2蛋白表达缺失多发生于男性(P=0.031)。结论MMR蛋白缺失结直肠癌患者发病年龄低,组织分化程度低,发生部位多位于右半结肠,癌组织常伴有黏液腺癌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TEN和分化相关基因(NDRG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91例结直肠腺癌、30例结直肠腺瘤和21名正常肠黏膜组织标本及其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和NDRG1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PTEN和NDRG1在结直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50/91)和76.9%(70/91),与正常肠黏膜组和结直肠腺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表达下调和NDRG1过度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TEN和NDRG1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rs'=0.251,P=0.016)。PTEN蛋白阴性表达组的结直肠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明显低于PTEN蛋白阳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N失表达有可能成为结直肠腺癌癌变早期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并可作为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NDRG1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不能作为临床评估结直肠腺癌患者预后的指标。联合检测PTEN和NDRG1,可作为疑难病例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与p53蛋白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石蜡包埋的67例大肠癌组织中17号染色体数目异常情况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7号染色体发生异倍体31例,其中多倍体者29例,单倍体2例,17号染色体异倍体与大肠癌Dukes分期(P0.05)有关,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p53阳性表达率为55.2%,与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分化各参数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17号染色体异倍体与p53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大肠癌中存在17号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其异倍体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53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17号染色体异倍体与p53蛋白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测Dact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各50例及正常对照组织20例Dact1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Dact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结直肠癌组中,9例Dact1基因mRNA失表达(18%),20例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40%);癌旁组织组中,1例Dact1基因mRNA失表达(2%),3例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6%);正常对照组中,1例Dact1基因mRNA低表达(5%).Dact1基因在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对照组织中的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6%、12%、5%,癌组织组与癌旁组织组及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癌旁组织组和正常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ct1基因mRNA的失表达(低表达)与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相关性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act1基因mRNA的失表达(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失表达可能与Dact1启动子区甲基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钼靶X线钙化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86例乳腺癌钼靶X线片,将其分为有钙化组(46例)和无钙化组(40例);将切除的肿瘤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并比较两组ER、PR和c-erbB-2的表达率.结果:乳腺癌钼靶X线有钙化组ER和PR的表达率均略高于无钙化组(56.5% vs 55.0%,45.6% vs 42.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有钙化组c-erbB-2表达率高于无钙化组(65.2% 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乳腺癌钼靶X线钙化与ER、PR表达无相关性,但与c-erbB-2表达密切相关;钼靶X线钙化可以粗略反映c-erbB-2表达情况,可为乳腺癌治疗策略的制定和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HAS-2沉默前后对大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分别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AS-2 siRNA转染前后E-cadherin、Vimentin、Slug、Snail mRNA、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用免疫荧光法观察HAS-2 siRNA转染前后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变化。结果 E-Cadherin蛋白和mRNA在大肠癌细胞的表达水平在HAS-2 siRNA转染组比阴性对照组明显上调(0.05),而Vimentin蛋白和mRNA,Snail mRNA and Slug蛋白在大肠癌细胞的表达水平在HAS-2 siRNA转染组表达水平比阴性对照组明显下调(0.05)。结论 HAS-2沉默对大肠癌细胞EMT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和拓扑异构酶II(Topo-Ⅱ)在大肠癌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S和Topo-II在135例大肠癌和60例淋巴结转移灶的表达情况。结果 TS在135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1%和4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TS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60例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灶中TS阳性表达率为41.67%,与原发灶TS阳性表达率(5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及无相关性(r=0.045,P=0.732)。Topo-II在135例大肠癌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和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opo-Ⅱ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有关,中分化腺癌高于高分化腺癌(P〈0.05),60例大肠癌原发灶中Topo-Ⅱ阳性表达率(56.67%)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灶(31.67%,P〈0.05)且呈正相关(r=0.261,P=0.044)。结论大肠癌原发灶与淋巴结转移灶TS和Topo-Ⅱ蛋白表达存在一定的差异,淋巴结转移灶耐药蛋白表达的检测对术后体内残存肿瘤细胞耐药性评估可能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中Beclin、LC3-Ⅱ及P6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上皮性卵巢癌标本50例为实验组,同期手术切除正常卵巢组织20例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标本中Beclin1、LC3.Ⅱ及P6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 1、LC3-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00%(23/50)和42.00%(21/50),低于正常卵巢组织的95.00%(19/20)和85.00%(17/20);而P6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2.00%(36/50),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0.00%(2/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1、LC3-Ⅱ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病理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而P62蛋白的表达与FIGO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Beclinl蛋白和LC3-Ⅱ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P62蛋白的表达与Beclin1、LC3-Ⅱ蛋白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eclin1、LC3-Ⅱ和P62蛋白的异常表达,可导致自噬体形成减少和自噬功能减弱;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选取同期开腹手术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210min±56minvs160min±32min,P〈0.05);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分别为(2.3±0.8)d、(1.7±0.7)d、(8.8±1.1)d,开腹组分别为(3.4±0.9)d、(2.4±0.6)d、(10.2±1.2)d,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穿刺孔或切口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微创、疗效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c-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PV-6000二步法,对40例乳腺癌蜡块中ER、uPA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乳腺腺瘤、腺病和乳腺癌中ER阳性率分别为85.O%、82.5%和60.6%,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ER表达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33.33%)低于ER表达阴性者(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uPA在乳腺纤维腺瘤、腺病均呈阴性表达,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为60.0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PA表达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88.5%)显著高于阴性者(50.O%),两者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uPA的高表达和ER的缺失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ER和uPA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Syk与VEGF-C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乳腺癌病理、临床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vsion法检测64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Syk和VEGF-C的表达情况.结果:Syk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90%,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9.37%;VEGF-C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56%;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yk与VEGF-C表达水平均与乳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癌中Syk和VEGF-C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l)、CDl3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鼻咽癌干细胞标志物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2例鼻咽癌及20例正常组织中ALDHl和CDl33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ALDHl和CDl33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ALDHl表达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原发癌和转移癌、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Dl33表达在鼻咽部原发癌与淋巴结转移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以及是否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等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LDHl作为鼻咽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有待进一步研究。CDl33可作为鼻咽癌干细胞较特异的表面标志物,在鼻咽癌转移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