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评估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屈光参差性弱视诊断的5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26例配戴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B组27例配戴框架眼镜并同时给予遮盖、精细目力等弱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后的疗效。结果在随访1个月、6个月、1年、2年后,A组患者的弱视眼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均能满意接受配戴RGP;1月后100%均感配戴舒适,在随访中未发现角膜上皮脱落、巨乳头性结膜炎、感染、眼部痛、痒等症状及眼镜护理方面的问题。结论高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基于其优质的像质和较小的像差,能安全、有效地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学龄前高度远视和低度远视儿童的屈光发育特点。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 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43例(86眼)。 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球镜度结果将儿童分为高度远视组27例(54眼),低度远视组16例(32眼),分别于 基线和随访1年记录2组儿童的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包括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轴 率比。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进行组内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分析;采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 组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眼生物学参数年变化量的差异分析。结果: 与基线值[(8.37±1.84)D]相比,高度远视组等效球镜度(SE)年降低量为(0.72±0.41)D(t=-9.26, P<0.001)。高度远视组AL年增长量[(0.31±0.18)mm]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21±0.09)mm]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01),2组间角膜曲率半径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远视组 轴率比的年增长量(0.04±0.02)与低度远视组年增长量(0.02±0.0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 P=0.002)。结论:与学龄前低度远视儿童相比,学龄前高度远视儿童的AL和轴率比的年增长幅度更 大,这提示有必要对高度远视儿童进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3.
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并已进行了半年以上正规弱视治疗无效的83例惠者分为两组,A组43例配戴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B组(对照组)40例继续配戴框架眼镜,戴镜后两组同时进行正规弱视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3个月、6个月后的疗效。结果3个月后,RGPCL组有33例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率达76.74%,平均视力提高2.01行;对照组6例矫正视力提高,有效率达15.00%,两组疗效差异具显著性(X^2=31.72,P〈0.01)。6个月后,RGPCL组有40例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效率达93.02%,平均视力提高2.35行;对照组8例矫正视力提高,有效率达20.00%,两组疗效差异具显著性(X^2=45.31,P〈0.01)。RGPCL组全部患者均能满意接受配戴,未发现角膜上皮损伤、结膜明显充血、分泌物增多及眼磨痛、痒、异物感等不适。在配戴过程中未出现眼镜护理方面问题。结论高透氧性硬性角膜接触镜通过提供优秀的像质、屈光全矫,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屈光不正、调节不足等因素对视功能发育的影响,治疗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与框架眼镜、软性角膜接触镜、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相比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RGP)治疗成人高度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2-12在本院眼科中心验配RGP的110例18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屈光不正类型分为高度近视散光组49例92眼、圆锥角膜组36例64眼、特殊屈光不正组25例29眼,观察三组患者行RGP配戴后不同时间的视力、常规框架镜的矫正视力差异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配戴 RGP 后即刻,高度近视散光组的矫正视力为4.94±0.16,圆锥角膜组4.98±0.15,特殊屈光不正组4.87±0.19,均显著优于配戴框架镜时的矫正视力(4.86±0.23,4.79±0.22,4.61±0.27),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RGP后第3,6 mo三组患者的视力复查结果显示优于配戴框架镜时(P<0.05)。视散光组、圆锥角膜组、特殊屈光不正组配戴RGP后的视力分布明显优于配戴框架镜时(P<0.05)。
  结论:RGP配戴矫正成人高度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较普通框架镜均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会增加干燥、异物感、易疲劳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经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并随访3年的屈光参差性弱视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立体视功能变化,评价RGP联合常规弱视治疗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治愈后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科门诊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4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2例.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B组21例.配戴框架眼镜.戴镜后两组同时进行正规弱视综合治疗,总共随访3年。当弱视矫正后行远立体视、近立体视检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组治愈率分别为90.91%(20/22)和61.91%(13/21),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18,P〈0.05)。A组立体视出现平均时间为治疗后(7.00±0.45)个月,B组立体视出现时间为治疗后(13.00±0.53)个月.A组早于B组。经秩和检验,A组具有的远立体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均优于B组(P〈0.01)。结论RGP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安全、有效,有利于弱视矫正后双眼立体视功能的建立,为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gas 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矫正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验配RGPCL的患者61例(98只眼),包括高度近视29例(55只眼)、高度散光9例(18只眼)、无晶状体高度远视20例(20只眼)、屈光参差3例(5只眼).在裂隙灯下进行荧光素染色配戴评估后确定处方,定期复查随访6~12个月.结果 98眼均一次配适成功.高度近视组佩戴框架眼镜和RGPCL后矫正视力≥4.9分别为37眼(67.27%)、47只眼(85.46%),平均最佳矫正视力RGPCL好于框架眼镜(P<0.05);无晶状体眼高度远视组佩戴框架眼镜和RGPCL后矫正视力≥4.9分别为7眼(38.9%)、6只眼(33.3%),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两者间无差异(P>0.05);高度散光组佩戴框架眼镜和RGPCL后矫正视力≥4.9分别为15只眼(75%)、20只眼(100%),平均最佳矫正视力RGPCL好于框架眼镜(P<0.05);屈光参差者佩戴RGP后达到双眼平衡.随访未发现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 对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RGPCL的视觉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并有较高地安全性,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es (RGPCL) for special ametropia. Methods Of 61 patients (98 eyes), including high myopia 29 (55 eyes), high degree of astigmatism 9 (18 eyes), 20 non-lens high hyperopia (20 eyes), anisometropia 3 (5 eyes), were fitted with RGPCLs. They were followed up for 6 to 12 months. Results High myopia to wear spectacles and RGPCLs,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 ≥ 4.9 were 37 eyes (67.27%) and 47 (85.46%)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BCVA RGPCLs better than spectacles (P <0.05). Non-lens high hyperopia group after wearing spectacles and RGPCLs BCVA ≥ 4.9 were 7 eyes (38.9%) and 6 eyes (33.3%)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In the high astigmatism group, BCVA was better than 4.9 in 20 eyes (100%) with RGPCLs and in 15 eyes (75%) with spectacles. The average BCVA, RGPCLs were better than spectacles (P <0.05).Anisometropia patients obtained binocular balance with RGPCL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occurred within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s RGPCL is safe and more effective than with spectacles for special ametropia significantly.  相似文献   

7.
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光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艳玲  施明光 《眼科研究》2004,22(4):409-411
目的 应用角膜地形图仪研究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的角膜前表面光学特征。方法 对正视和远视儿童共 90例 15 4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及检影验光 ,对所得的角膜地形图参数 :模拟角膜曲率 (Simk)、角膜不规则指数 (CIM)、形状系数(SF) ,角膜形状参数 :SF、离心率 (e2 )、曲率半径的规律变化常量 (p)及屈光不正值 (Refractiveerror)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间SF、CIM、Simk 1、Simk 2值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SF、CIM、Simk 1、Simk 2与SE均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 (P >0 0 5 )。各组间角膜形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SF >0 ;1>e2 >0 ;1>P >0。结论 角膜前表面在儿童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主导作用。儿童远视眼角膜前表面呈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坦的扁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疗效的影响。方法对82例164只眼经散瞳验光球镜度数为 3.00~ 4.50D,散光度数为 0.75 ̄ 2.00D的5~6岁中度弱视儿童,按配镜度数比散瞳验光度数减少不同的量分为三组,组Ⅰ(54只眼)和组Ⅱ(56只眼)球镜度数减少1/3,但组Ⅰ的戴镜视力比散瞳验光时少1行;组Ⅲ(54只眼)球镜度数减少1/2~3/5,以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配镜;三组同时行弱视治疗,一年后观察各组的疗效。结果组Ⅰ的基本治愈率为62.96%,组Ⅱ、组Ⅲ的基本治愈率为83.93%和85.18%,组Ⅱ、组Ⅲ的疗效明显高于组Ⅰ(p<0.05);基本治愈时间组Ⅱ、组Ⅲ也比组Ⅰ短(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远视性弱视儿童疗效有较大的影响,最佳矫正视力的最高度数配镜,有利于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透氧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高度与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4年7月-2006年11月验配高透氧性RGPCL的患者94例(154眼),观察各组(高度近视散光组,圆锥角膜组,特殊屈光不正组)验配RGPCL后的矫正视力,并与框架镜的矫正视力比较。通过患者的评分评估配戴舒适度及清晰度。定期复诊,观察有无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结果高度近视散光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镜后视力≥4.9的分别为56眼(83.58%)、35眼(52.24%),圆锥角膜屈光不正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镜后视力≥4.9的分别为63眼(88.73%)、33眼(46.48%);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组配戴RGPCL和配戴框架镜后视力≥4.9的分别为11眼(68.75%)、10眼(62.50%)。配戴高透氧性RGPCL后舒适度评分为80-95,而戴原RGPCL的评分为60-85。戴镜1年后有4例出现结膜充血,1例角膜上皮擦伤。结论对于高度近视散光、圆锥角膜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度屈光不正,高透氧性RGPCL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镜,并有较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讨3~6岁早产儿屈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对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眼科就诊的3~6岁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早产儿进行屈光检查,共170例(340只眼)纳入研究。按矫正胎龄进行分组:≥3岁且<4岁(84只眼),≥4岁且<5岁(114只眼),≥5岁且<6岁(142只眼)。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采用相干光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测量眼轴和角膜曲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相关性分析;吸氧与屈光的关系采用两独立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 170例(340只眼)中,远视243只眼(71.5%),以远视多见。眼轴与出生体重、年龄相关;角膜曲率K1、K2与年龄相关;等效球镜与出生体重、年龄、眼轴长度相关,与胎龄无显著相关性。按有无吸氧史分组,平均等效球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随年龄增长,3~6岁早产儿屈光状态有由远视向近视方向发展的趋势。眼轴是早产儿屈光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单眼视概念,双眼植入不同度数单焦点人工晶状体(IOL)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选取双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单焦点IOL植入术后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80眼),做2种矫正处理:以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一眼矫正为正视,一眼矫正为-2.0 D近视,即屈光参差状态或双眼矫正为正视,即全矫状态。分别检测其远方三级视功能、近立体视及远、近对比敏感度,并对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估。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立体视检查显示:矫正状态远融合功能、立体视优于屈光参差状态(χ2=9.03、16.88,P<0.01),屈光参差状态的近立体视优于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30,P<0.01)。但屈光参差状态仍有相当数量患者存在远立体视,矫正状态有近立体视患者数量较少。对比敏感度检查显示:在低频段,无论明亮还是昏暗条件,2种状态下远近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高频段,矫正状态远对比敏感度优于屈光参差状态(t=0.37、0.51、0.35、0.46、0.44、0.46、0.51、0.40,P<0.01),而屈光参差状态近对比敏感度优于矫正状态(t=0.18、0.34、0.49、0.38、0.20、0.34、0.24、0.38,P<0.01)。生活质量调查显示,屈光参差状态总体视力满意度较全矫状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1)。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双眼诱导屈光参差,视远视觉质量下降,但仍有相当数量患者存在远立体视,视近视觉质量明显提高,生活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个体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控制青少年近视眼的进展。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近视患者90例180眼,屈光度-0.75~-6.00DS。随机分为三组:A组(框架眼镜组),B组(普通RGP组),C组(个性化RGP组),对三组患者戴镜1,3,6mo;1,2a的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进行观察。结果:三组在戴镜前屈光度、角膜曲率及眼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屈光度在戴镜1,2a后,A组(4.46±1.98,5.18±2.09D)与B(3.44±2.41D,3.41±2.01D),C组(3.43±2.43D,3.39±2.32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曲率半径在戴镜1,2a后,A组(7.58±0.17mm,7.60±0.21mm),C(8.12±0.20mm,8.27±0.19mm)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戴镜1,2a后,B组(7.91±0.22mm,7.94±0.27mm),与A,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眼轴长度分别在戴镜1,2a,A组(26.03±1.07mm,26.09±1.11mm)与C(25.82±1.20mm,25.97±1.29mm)及A组与B组(25.71±1.07mm,25.83±1.09mm)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更符合角膜生理,从远期效果看可以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Menicon-Z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18岁以下近视患者76例(148眼),按近视度分为4组(-0.50~-3.00 D,-3.25~-6.00 D,-6.25~-9.00 D,9.25~-20.00 D),分析配戴RGPCL(15.2±5.2)个月后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参数、年近视增长幅度及眼轴长度等项目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效果.结果 配戴RGPCL后平曲率(FK)、陡曲率(SK)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1;t=7.76,P<0.01);而球镜度、散光度、眼轴长度变化不明显;同原近视增长幅度[(-1.10±0.53)D/年]比较,配戴RGPCL后近视增幅[(-0.00±0.47)D/年]显著降低(t=-13.9S,P<0.01).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配戴RGPCL前后近视增长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1),较高近视度患者配戴RGPCL后近视增长幅度较小.结论 长期配戴Menicon-Z RGPCL安全性高,并能有效地延缓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近视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尤其是对较高近视度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Menicon-Z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选取18岁以下近视患者76例(148跟),按近视度分为4组(-0.50~-3.00 D,-3.25~-6.00 D,-6.25~-9.00 D,9.25~-20.00 D),分析配戴RGPCL(15.2±5.2)个月后的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参数、年近视增长幅度及眼轴长度等项目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RGPCL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的效果.结果 配戴RGPCL后平曲率(FK)、陡曲率(SK)值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0,P<0.01;t=7.76,P<0.01);面球镜度、散光、眼轴长度变化不明显;同原近视增长幅度[(-1.10±0.53)D/年]比较,配戴RGPCL后近视增幅[(-0.00±0.47)D/年]显著降低(t=-13.95,P<0.01).不同近视程度组间比较,配戴RGPCL前后近视增长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4,P<0.01),较高近视度患者配戴RGPCL近视增长幅度最小.结论 长期配戴Menicon-Z RGPCL安全性高,并能有效地延缓青少年不断增长的近视度、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尤其是对较高近视度者控制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30天连续配戴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评价Menicon Z硬性接触镜30 d连续配戴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了两个为期一年的临床比较试验.方法分别选用了可以7 d连续配戴的Hydrogel材料的Acuvue(1)及可以30 d连续配戴的Si H材料的Focus Night & Day(2)软性接触镜作为对照镜片.结果临床试验(Ⅰ)中,317人参加了Menicon Z组群,313人参加了Acuvue组群.Menicon Z组群有258人(占81.4%)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试验,而Acuvue组群仅有210人(占67.1%).Acuvue组群中比较常见的副作用为浸润性角膜炎与细菌性结膜炎.相比之下,Menicon Z组群常见的不适症状是由异物飞入角膜造成角膜上皮擦伤所致的.各有50人参加了临床试验(Ⅱ)的Menicon Z组群与Night & Day组群.Menicon Z组群有35人(占70.0%)完成了为期一年的试验,Night & Day组群有33人(占66.0%).Menicon Z组群中常见的副作用表现为3~9点角膜染色,Night & Day组群为接触镜相关性充血、接触镜性角膜周边溃疡、乳头性结膜炎、角膜上方弓状损伤与细菌性角膜炎.结论Menicon Z 30 d连续配戴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侯爱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6):1157-1159

目的:探讨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观察硬性角膜接触镜长期配戴的安全性。

方法:本组观察对象为2014-10/2016-01于我院进行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的近视患者60例120眼以及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将白天配戴RGP的患者26例52眼设为白天配戴组,只在夜间配戴OK镜的患者34例68眼设为夜间配戴组,无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史的低度近视患者30例60眼设为对照组。戴镜前、戴镜1、6mo,1、2a 进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Ⅰt)、泪膜羊齿状试验以及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检测。

结果: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戴镜后各时间点BUT、SⅠt均较戴镜前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6mo,1、2a白天配戴组BUT、SⅠt显著低于夜间配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组患者配镜前、配镜1、6mo后泪液羊齿状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配镜1、2a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Ⅲ级眼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白天配戴组与夜间配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长期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可使泪液分泌量降低,泪膜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焦点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对近视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近视学生15例(30眼),分别定制单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SVRGP)与多焦点硬性角膜接触镜(MFRGP)。受试者先配戴SVRGP,停戴一周后配戴MFRGP,每种镜片配戴两周后分别进行视力、对比敏感度、波前像差、光学函数和散射检查,并完成主观视觉质量调查问卷。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受试者配戴两种镜片两周后视觉质量的差异。结果 配戴两种镜片后受试者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8)。在3 cpd、6 cpd、12 cpd空间频率下,配戴两种镜片后受试者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18 cpd空间频率下,配戴MFRGP后对比敏感度较配戴SVRGP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配戴MFRGP后受试者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三叶草像差均较配戴SVRGP后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配戴MFRGP后受试者客观散射指数较配戴SVRGP后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配戴两种镜片后受试者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斯特列尔比和3种模拟对比度视力(OV100%、OV20%、OV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主观视觉质量问卷调查中,配戴两种镜片后受试者视觉清晰度、白天视力波动、近视力、远视力、对矫正视力的满意度5个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配戴MFRGP后受试者眩光、症状2个项目评分较配戴SVRGP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FRGP可以为近视患者提供良好的矫正视力、对比敏感度和光学函数,但患者的高阶像差、散射和眩光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OK)镜片的偏心度对眼轴和视力质量的影响。

方法:根据OK镜片偏心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低偏心度组(偏心度≤0.5 mm),中偏心度组(0.5<偏心度≤1.0 mm)和高偏心度组(1<偏心度≤1.5 mm)。分析配戴OK镜后OK镜偏心程度、球面等效球镜度(SE)、未矫正视力(UCVA)、配戴OK镜前后眼轴长度(AL)、3 mm瞳孔下的总高阶像差(HOA)、彗差和球面像差(SA)。三组间各指标差异使用Kruskal-WallisH Rank分析。

结果:回顾性分析75例139眼。在低偏心组(53眼)中,平均年龄为(11.4±2.4)a,SE为(-3.24±1.48)D,AL为(24.85±1.01)mm; 中偏心组(53眼),平均年龄(11.4±2.2)a,SE为(-3.22±1.29)D,AL为(25.15±0.92)mm; 在高偏心组(31眼)中,平均年龄为(11.5±1.9)a,SE为(-3.54±1.43)D,AL为(24.95±0.84)mm。2a后,三组间眼轴的变化无显着性差异(P=0.089)。高偏心组HOA、SA、彗差明显高于中偏心组、低偏心组(P<0.05)。

结论:OK镜配戴过程中没有必要严格要求镜片位置的绝对居中。镜片不必要的调整可能会延迟眼轴控制。另外,眼轴控制与视觉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应进一步探讨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