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角膜屈光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目的 探讨大光斑式切削屈光手术对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观察不同瞳孔区眼波前像差的改变。方法 检查 4 5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患者术前、术后 10d和术后 1个月的裸眼视力 (uncorrectedvisual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等效球镜度 (sphericalequivalent,SE)及波前像差 ,根据术前SE将患者分为高度、中度和低度 3个不同的屈光度数组。使用Allegretto客观式波前像差分析仪检查眼部的波前像差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术前平均BCVA为 4 98± 0 0 7;术后 10d平均UCVA为 4 92± 0 10 ,BCVA为 4 95± 0 0 9;术后 1个月时平均UCVA为 4 96± 0 0 9,BCVA为 4 99± 0 0 9。视力在术后随时间延长而好转 ,术后 1个月时 2 6只眼 (30 6 % )BCVA好于术前。术后 10d各组的SE为轻度远视或正视状态 ,随时间延长向近视方向漂移。各屈光度数组内 ,术后 10d与 1个月时 ,高阶像差为术前的 2倍以上 ,以 5阶二次彗差为最 (P <0 0 5 ) ;术后 1个月 ,高阶像差比术后 10d有减小 (P >0 0 5 ) ,但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总像差术后较术前减小。各组内 ,无论术前术后 ,瞳孔直径为 6 5mm时的像差显著大于瞳孔直径为 4mm时的像差 (P <0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屈光手术方式治疗屈光不正前后的高阶像差的改变。方法近视患者777例(1554眼),按屈光度分为低、中、高三组,各206、950、39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别给予不同的屈光手术治疗。其中,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1136眼,角膜地形图引导的LASIK术(TOGCA)404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WAGCA)14眼。采用iTrace全功能视觉分析仪测量手术前后角膜及晶状体的高阶像差。采用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视眼患者术前角膜与晶状体各像差互为补偿。角膜高阶像差:术前不同屈光度组间角膜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组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加随着屈光矫正度数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增加最大的是球差,TOGCA患者术后球差增加较小。晶状体高阶像差:术前高度近视组较低、中度近视组有更多的总高阶像差和球差,手术前后晶状体高阶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和晶状体高阶像差互为补偿,人眼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影响较小。屈光手术导致人眼高阶像差的增加,而个体化切削术能减少高阶像差的产生,提高屈光手术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三种手术方式术后人眼角膜高阶像差(包括彗差、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方根)的变化。方法:近视患者82 例164 眼,其中行飞秒激光制瓣(FSLASIK)手术者31 例62 眼,B 组行SBK 者31 例62 眼,C 组行LASEK 者20 例40 眼,分别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 15d;1,3mo 彗差(C7,C8)、球差(C12)及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视力:术后各时段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2)角膜像差:三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角膜像差均有显著影响,三组患者角膜彗差(C7,C8)、角膜球差(C12)、高阶相差均方根(RMSh)均于术后1d 开始显著增加(P<0. 05)。术后3mo,患者的C7,C8,C12 和RMSh 均未恢复至术前水平。但FS-LASIK 组患者增幅比其它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与SBK 和LASEK 相比,飞秒做瓣LASIK 在术后早期拥有较好的裸眼视力,且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增幅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轻中度和高度近视患者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术后角膜前后表面和整体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对2018-12/2019-12在我院行FS-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129例129眼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按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轻中度近视组(SE<-6.00D,76眼)和高度近视组(SE≥-6.00D,53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mo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和整体角膜的高阶像差。结果:术后6mo,两组角膜前表面和整体角膜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水平彗差较术前增加,且高度近视组高于轻中度近视组(均P<0.01);两组角膜后表面的水平彗差较术前有差异(均P<0.01),且高度近视组高于轻中度近视组(P<0.01)。两组患者角膜前表面和整体角膜的术源性总高阶像差、球差和水平彗差与术前SE有明显相关性(均P<0.01)。结论:FS-LASIK术后6mo角膜前表面及整体角膜的总高阶像差、球差和水平彗差均较术前增加,且与术前SE明显相关;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除水平彗差外无明显变化,其远期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低度近视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对人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选择中低度近视病例40例,80只眼,行LASIK手术,使用Wavelight的Allegretto波前像差仪观察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时,C7(慧差)、C12(球差)、RMSH(总高阶像差均方根)三个变量。结果 LASIK术后C7、C12、RMSH在术后1月、术后3月均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在术后3个月时达到高峰,C12、RMSH术后6月时稍有下降(P〈0.05),术后6月时趋于稳定(P〉0.05),但均值仍高于术前水平。结论 LASIK术后早期高阶像差明显增加,随时间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与高阶像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高阶像差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而波前引导手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本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高阶像差的变化、高阶像差增加的原因及其对策,以及高阶像差的波前引导矫正等一系列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的主流方法之一,但术后不可避免地会引入高阶像差,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本文通过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对不同角膜屈光手术方式术后高阶像差变化的研究,对比不同手术方式对高阶像差的影响,从而在临床中为手术医师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光学区大小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后眼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将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者236例(461只眼)分为高、中、低度近视组,每组根据激光切削光学区直径不同(5.75、6.00、6.25和6.50mm)分为Ⅰ~Ⅳ亚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用波阵面像差仪测量眼的像差。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分析手术前后各组内不同亚组间在瞳孔直径为4.00、5.00、6.00mm时眼总高阶像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和球差的差异。结果术前各组内不同亚组间眼高阶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各组内不同亚组间眼总高阶像差和球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大光学区亚组低于较小光学区亚组。高度近视组在不同瞳孔直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在瞳孔直径为6.00mm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直径为6.00mm时,高度近视组各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近视组在Ⅰ、Ⅳ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不同亚组间水平彗差和垂直彗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学区大小影响LASIK治疗近视后眼总高阶像差和球差,较大光学区组低于较小光学区组,在治疗高度近视时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波前像差引导飞秒激光辅助LASIK(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IK, FS-LASIK)治疗近视合并中高度散光患者术后高阶像差变化。

方法:纳入我院于2016-07/2017-02收治的近视合并中度至高度散光患者50例88眼。术前51眼散光≥-1.50D且<-3.00D(中度散光),37眼散光≥-3.00D(高度散光),所有患者均接受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手术。术前和术后3mo评估未矫正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UDVA)、矫正视力(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CDVA)、角膜曲率、角膜中心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和部分高阶像差(higher order aberrations, HOAs)。

结果:术后3mo所有术眼的UDVA均达到20/20以上,均较术前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CDVA和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术后85眼(97%)散光在-1.00D以下,70眼(80%)散光在-0.50D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相比,术后平均角膜曲率降低约为3.81±1.97D,CCT减少约78.66±37.22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彗差与三叶草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78、0.065); 而球面像差、二次散光及高阶像差均方根(HOA-root mean square, HOA-RMS)术后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分别从术前的0.19±0.06、0.05±0.02 和0.42±0.12增加至术后的0.32±0.17、0.26±0.08 和0.78±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波前像差引导FS-LASIK术后虽然产生部分高阶像,但依然是中高度散光患者进行角膜屈光手术的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近视LASIK术后角膜高阶像差的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视LASIK手术患者75例145只眼,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角膜非球面系数(Q值)、总体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h)、3~7阶像差均方根值(RMS3-RMS7)、球差、慧差、三叶草像差等数值,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引起术后角膜高阶像差改变的因素.结果 术前角膜高阶像差与年龄无相关关系;术后各观察值的大小主要受术前相应各数值的大小、预矫屈光度数、切削区大小等因素的影响,术前值越大、预矫屈光度越大以及切削区越小,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值越大;术后Q值、RMSh以及球差的增加量主要受预矫屈光度数和切削区大小的影响;慧差以及三叶草像差的增加与切削区大小无关.使用较小切削区(5.25mm)时的单位屈光度矫正引起的高阶像差增加值以及角膜前表而非球面系数改变值高于使用较大切削区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ASIK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大,预矫屈光度数高和切削区小是引起术后角膜高阶像差增加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WF-LASIK)术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治疗屈光不正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03/2021-03本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患者97例194眼,依据手术方式分为LASIK组28例56眼、WF-LASIK组3...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方式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对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玉珍  魏锐利  蔡季平  朱煌  马晓晔 《眼科》2006,15(3):191-194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的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LASIK、LASEK)对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行LASIK及LASEK患者各22例(各43眼)。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进行波前像差检查。主要指标视力、屈光、波前像差的变化。结果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视力与等效球镜度相近。6mm瞳孔直径下,术后1个月时,总波前像差的RMS值比术前减少61%,高阶像差增加110%。术后高阶像差的主要成分大部分增加;其中,球差增加最大,1个月时比术前增加285%。术后1、3个月,LASIK术式组高阶像差RMS值稍低于LASEK术式组;术后6个月,LASIK术式组高阶像差RMS值稍高于LASEK术式组(P>0.05)。其中,两组的三阶彗差、三叶草、球差RMS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与LASEK患者术后视力与屈光结果相近。术后总波前像差和低阶像差降低,高阶像差增加。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高阶像差无显著性影响。(眼科,2006,15:191-194)  相似文献   

13.
宋建军  张慧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837-1840
目的:研究不同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及散光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干眼和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6-07在本院眼科接受治疗的近视和散光患者986例,根据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将986例研究对象分为SMILE组、FS-LASIK组、SBK组和LASIK组,通过对比各组患者术后25、90 d的屈光度、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高阶影像差各项指标来判定术后视觉质量;通过对比四组患者术后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FS)评分数值来判定患者术后干眼情况;通过对比四组患者术后的高信号强度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和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以判定患者术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FS-LASIK组、SBK组、LASIK组患者手术前后其屈光度、UCVA、BCVA和高阶像差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LE组患者手术前后屈光度、UCVA、BCVA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阶像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BUT时间、FS数值明显下降,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患者术后SⅠt数值明显降低,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CH和CRF值均降低,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FS-LASIK、SBK及LASIK对治疗近视及散光有同样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评价经角膜地形图引导与波前像差优化的FS-LASIK术后屈光度与高阶像差的增幅。

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CNKI、CBM、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中的RCT与CT研究,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语言限定为中文或英文。对纳入的RCT与CT文献分别采用《Cochrane干预措施系统评价手册》中偏倚风险评价工具与《NO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 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采用Egger检验进行检测; 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有8篇文献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包含987例研究对象(角膜地形图引导组482例,波前像差优化组5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地形图引导组术后等效屈光度高于波前优化组〖WMD=0.11,95%CI(0.07,0.14),P<0.00001〗; 与波前优化组相比,地形图引导组术后能够获得更低的HOAs〖WMD=-0.09,95%CI(-0.13,-0.05),P<0.0001〗、球差〖WMD=-0.05,95%CI(-0.09,-0.01),P=0.008〗、彗差〖WMD=-0.08,95%CI(-0.12,-0.05),P<0.00001〗增幅。

结论:经角膜地形图引导的FS-LASIK手术方式能使患者获得更高的屈光度,并有效降低术后HOAs、球差、彗差增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角膜地形图引导LASIK(TG-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屈光不正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高阶像差的效果。

方法:纳入2019-12/2020-02本院屈光中心收治的296例586眼单纯近视或近视散光患者。在明确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患者自行选择接受FS-LASIK、TG-LASIK、SMILE手术,其中FS-LASIK组95例189眼,TG-LASIK组104例205眼,SMILE组97例192眼。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6、12mo时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高阶像差及对比敏感度。

结果:术后6、12mo各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效球镜度数均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术后6、12mo TG-LASIK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表面非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SMILE组、FS-LASIK组(P<0.05); SMILE组、FS-LASIK组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mo时FS-LASIK组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及术后6mo时三叶草像差高于TG-LASIK组、SMILE组(P<0.05); 术后6、12mo时SMILE组球差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6、12mo时TG-LASIK组在无眩光及有眩光时12.0、18.0c/d频率下对比敏感度显著高于SMILE组、FS-LASIK组(P<0.05)。

结论:FS-LASIK、TG-LASIK、SMILE三种手术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TG-LASIK术后像差增加较小,角膜形态更规则,视觉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16.
方薇  孙冉  张伟  陈旭 《国际眼科杂志》2024,24(6):870-875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屈光力及视觉质量。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1/2022-12在我院择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232例464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ASEK组70例140眼、TransPRK组76例152眼、FS-LASIK组86例172眼。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术后1、3 mo时裸眼视力(UCVA)、视觉质量、生物力学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1、3 mo 三组患者裸眼视力较术前均改善,全角膜总高阶像差、球差、水平彗差、垂直彗差均升高,生物学稳定性均降低(均P<0.05)。术后3 mo,TransPRK组、LASEK组生物学稳定性均高于FS-LASIK组(均P<0.05),TransPRK组生活质量评分较LASEK组及FS-LASIK组高(P<0.05)。手术前后三组患者BUT、SⅠt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

结论:LASEK、TransPRK、FS-LASIK三种角膜屈光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疗效确切,在改善裸眼视力和提高视觉质量方面结果相似,但TransPRK、LASEK较FS-LASIK具有更稳定的生物力学性能,且TransPRK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90μm和110μm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眼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选取2015-01/2018-12在我院行飞秒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FS-LASIK)的患者118例236眼。非高度近视组60例120眼,其中30例60眼用90μm角膜瓣,30例60眼为110μm角膜瓣;高度近视组58例116眼,其中29例58眼为90μm角膜瓣,29例58眼为110μm角膜瓣,使用WaveLight准分子激光仪行基质切削,记录术前矫正远视力(CDVA)、屈光状态和眼压、术后1、3mo裸眼远视力(UDVA)、屈光状态和眼压。结果:非高度近视患者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术后3mo UDVA不差于术前CDVA者均有57眼(95%),高度近视患者90μm角膜瓣组有53眼(91.4%)和110μm角膜瓣组有56眼(96.6%)(P=0.438);非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等效球镜(SE)在±0.50D范围内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均有51眼(85%),高度近视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均有48眼(82.8%);非高度近视术后3mo与1mo的SE差值在±0.50D范围内90μm角膜瓣组57眼(95%)和110μm角膜瓣组55眼(91.7%)(P=0.717),高度近视90μm角膜瓣组44眼(75.9%)和110μm角膜瓣组50眼(86.2%)(P=0.464)。结论:飞秒激光制作的90μm和110μm角膜瓣的LASIK手术矫正近视眼具有相似良好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剩余基质床无差异的前提下,眼压波动没有因为角膜瓣厚度的差异表现出特异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