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系统的定量感觉测试初步建立健康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口颌面部躯体感觉功能数据,研究性别、年龄和位点对口颌面部的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德国神经疼痛研究网络建立的定量感觉测试程序,包括7项机械、温度感觉测试,13个测试指标。7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两组:年轻组(女性16名,男性16名,年龄24~40岁)和年长组(女性20名,男性18名,年龄41~69岁)。通过对70名志愿者6个位点的测试(双侧眶下、颏部和手部),评价性别,年龄,位点和左、右侧对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结果:70名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11项定量感觉测试数据表明,女性在大多数测试项目上比男性敏感(P<0.05)。年轻组与年长组相比,在大多数感觉参数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组较年长组更敏感(P<0.01)的感觉参数有:热痛阈值:年轻组(38.07±2.94) ℃、年长组(39.85±3.52) ℃,温感知阈值:年轻组(1.40±0.74) ℃、年长组(1.89±1.14) ℃,触觉阈值:年轻组(0.73±1.66) mN、年长组(1.41±2.82) mN,压痛阈值:年轻组(171.71±92.51) kPa、年长组(196.36±73.73) kPa,冷痛阈值:年轻组(25.90±5.38) ℃、年长组(21.64±6.78) ℃,冷感知阈值:年轻组(-0.97±0.55)℃、年长组(-1.36±0.90) ℃,叠加效应:年轻组3.33±2.20、年长组2.67±1.68。然而两组相比,年长组较年轻组更敏感(P<0.05)的感觉参数有:力疼痛阈值:年轻组(111.50±88.93) mN、年长组(104.49±94.94) mN,力刺激评分:年轻组6.96±5.61、年长组8.93±6.53,振动阈值:年轻组(7.44±0.52) scale、年长组(7.55±0.48) scale。身体不同部位的感觉功能有差异,对于冷感知阈值、热痛阈值、温感知阈值、温度感觉阈、触觉阈值、力疼痛阈值、力疼痛敏感性评分、压痛阈值测试指标来说,面部的感觉敏感性高于手部(P<0.001),而对于振动感知阈值来说,手部较面部敏感(P<0.001)。结论:通过对健康汉族人系统的定量感觉测试,初步建立了汉族人性别、年龄、位点分层的躯体感觉功能数据,评价了性别、年龄、位点对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正常人不同部位行定量感觉测试(QST),并研究温度觉阈值与年龄、部位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检测230名正常人左手大鱼际、小鱼际、左侧外踝、左侧足背四个部位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结果:与足背比较,大小鱼际冷觉、热觉、热痛觉敏感,大鱼际冷痛觉敏感性差。外踝热觉、热痛觉敏感性差,冷痛觉敏感。年龄是重要相关因素,随年龄增加,热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增加。结论:温度觉阈值与检查部位高度相关,不同部位适宜应用不同参考值,年龄对定量感觉检查影响显著,应按年龄段制定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部位和年龄的正常人神经感觉定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正常人不同部位行定量感觉测试(QST),并研究温度觉阈值与年龄、部位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检测230名正常人左手大鱼际、小鱼际、左侧外踝、左侧足背四个部位的冷觉、温觉、冷痛觉、热痛觉。结果:与足背比较,大小鱼际冷觉、热觉、热痛觉敏感,大鱼际冷痛觉敏感性差。外踝热觉、热痛觉敏感性差,冷痛觉敏感。年龄是重要相关因素,随年龄增加,热觉、冷觉、热痛觉、冷痛觉阈值增加。结论:温度觉阈值与检查部位高度相关,不同部位适宜应用不同参考值,年龄对定量感觉检查影响显著,应按年龄段制定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用2种不同定量感觉检查(QST)法了解焦虑症的感觉改变。方法 用定量感觉检测仪检测有主观感觉障碍的21名焦虑症和20名正常对照组的感觉阈值,分别用包括反应时间在内的Limit法和不包括反应时间在内Level法测定四肢的冷觉(CS)、温觉(WS)、热痛觉(HP)、冷痛觉(CP)阈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种方法所测CS、WS、HP、CP阈值,正常人食指、小鱼际、小腿差异无显著性(P〉0.05);焦虑症组食指、小鱼际、小腿、足背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Limit法所测定的阈值,焦虑症组四个部位的WS、HP及食指、小腿、足背cs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QST阳性率为71%;Level法焦虑症组四个部位的WS及食指、小腿、足背CS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ST阳性发现率为78%,Limits法和Levels法的阳性发现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焦虑症用两种QST检查法均出现感觉阈值下降,焦虑所产生的感觉障碍可能与周围和中枢神经敏感性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用2种不同定量感觉检查(QST)法了解焦虑症的感觉改变.方法 用定量感觉检测仪检测有主观感觉障碍的21名焦虑症和20名正常对照组的感觉阈值,分别用包括反应时间在内的Limit法和不包括反应时间在内Level法测定四肢的冷觉(CS)、温觉(WS)、热痛觉(HP)、冷痛觉(CP)阈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种方法所测CS、WS、HP、CP阈值,正常人食指、小鱼际、小腿差异无显著性(P>0.05);焦虑症组食指、小鱼际、小腿、足背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Limit法所测定的阈值,焦虑症组四个部位的WS、HP及食指、小腿、足背CS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QST阳性率为71%;Level法焦虑症组四个部位的WS及食指、小腿、足背CS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QST阳性发现率为78%,Limits法和Levels法的阳性发现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焦虑症用两种QST检查法均出现感觉阈值下降,焦虑所产生的感觉障碍可能与周围和中枢神经敏感性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焦虑症患者主诉繁多,以焦虑、失眠、多梦、心烦、潮热、肢体感觉异常、乏力为主要表现,其中肢体麻木、疼痛、蚁走感等躯体症状在临床上较多见,查体往往无神经系统受损的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检查也无异常发现,这些异样的感觉困扰着焦虑症患者.近来研究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早期的肢体麻木、疼痛等异样感觉是小神经纤维受损的结果[1~3].定量感觉检查是早期发现小的神经纤维受损的较敏感的方法[4].伴有主观感觉异常的焦虑症患者是否客观上也存在类似的躯体感觉功能障碍,作者使用定量感觉检查法对此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定量感觉检查的方法了解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感觉改变.方法 用定量感觉仪对27名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别用Limit法和Level法测定四肢的冷觉(CS)、温觉(WS)、热痛觉(HP)、冷痛觉(CP)、振动觉(WT)阈值,并与19名正常人的CS、WS、HP、CP、WT阈值进行对比.结果 Limits法显示躯体形式障碍组与对照组间除左上肢的冷痛觉、振动觉、右上肢的冷痛觉、右下肢的冷觉、冷痛觉阈值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15项定量感觉值均差异有显著性[左上肢的热痛觉分别为(39.79±1.29)℃,(43.17±1.10)℃],t=9.2835,P<0.01,左下肢的热痛觉分别为[(16.46±3.41)℃,(14.72±1.10)℃,t=2.1410,P<0.05].其中11个定量感觉阈值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仅4个定量感觉阈值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躯体形式障碍组的阈值降低率为55%,高于20%的升高率,差异有显著性(x2=5.2267,P<0.05).Levels法显示2组间除右下肢的冷觉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定量感觉阈值亦差异有显著性[右下肢的振动觉分别为(1.07±0.13)Hz,(1.33±0.03)Hz,t=8.5327,P<0.01]左下肢的冷觉分别为[(28.73±0.69)Hz,(28.08±0.63)Hz,t=3.2587,P<0.01].且其中8个定量感觉阈值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仅3个定量感觉阈值为躯体形式障碍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躯体形式障碍组的阈值降低率为67%,高于25%的升高率,差异有显著性(x2=4.1958,P<0.05).Limits法和Levels法阈值降低或升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imits和Level法的定量感觉检查均提示躯体形式障碍出现感觉阈值下降、感觉敏感性增加的可能性较大;躯体形式障碍所产生的感觉障碍可能与周围和中枢神经敏感性均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定量感觉检查(QST)是一种对感觉进行定量判断的心理物理学技术,通过测定引起某种特定感觉所需要的刺激强度,对感觉障碍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价。本文就定量感觉检查的临床应用与局限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的定量感觉检查(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QST)特点,分析定量感觉的异常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关系,探讨能否把QST异常作为判断内科保守治疗的预后和选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指标之一。方法选择20例腰椎间盘突出所致坐骨神经痛发作的患者,分别测定患者左右两侧小腿外侧和足背外缘的皮区的温度觉和外踝的振动觉,并同时测定患侧的胫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和H反射,按QST异常的范围和损伤类型、数量的多少将患者分成3组,分析每组内科保守治疗预后的差异。结果坐骨神经痛患者患侧和健侧足背外缘、小腿外侧缘的冷觉、热觉和热痛觉阈值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侧足背外缘热觉、小腿外缘冷痛觉阈值较健侧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QST异常的部位、损伤的类型越多,内科保守治疗效果越差。结论QST异常可作为判断内科保守治疗预后及选择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感觉定量检测(QST)在血液透析(HD)患者周神经病变诊断方面的应用.方法 对40例维持性HD患者(无症状组18例;有症状组22例)和40例正常人,分别对手指、小鱼际、足背、小腿四个部位进行QST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对照组、无症状组,有症状组的四个部位的四个温度觉阈值、振动觉阈值有依次增大趋势,无症状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有症状组手指的温觉、振动觉阈值,小鱼际的热痛觉阈值,足背的热痛觉、振动觉阈值,小腿的冷痛觉、振动觉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比较,手指的冷觉、温觉阈值,足背的热痛觉阈值,小腿的温觉、冷痛觉、热痛觉及4个部位的振动觉阈值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患者与对照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SCV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患者QST总异常率为65%,有症状组异常率77.27%;SCV总异常率为55.0%,有症状组68.18%;QST的总异常率明显高于SC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ST在诊断维持性HD患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方面较敏感,可作为疗效及预后观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定量感觉检查联合交感皮肤反应对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4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症状组(有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者)13例,无症状组29例,进行定量感觉检查(QST)[包括温度觉阈值检查(QTT)和振动觉阈值检查(QVT)]及交感皮肤反应(SSR)检测,同时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无论是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糖尿病患者QTT的异常率(分别为92.30%、72.41%及78.57%)均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异常率(分别为76.92%、37.93%及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 无论是有症状组、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糖尿病患者QTT的异常率(分别为78.57%、92.30%及72.41%)均高于QVT的异常率(分别为42.86%、46.15%及41.4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3)无论是无症状组,还是全部病例组,QST联合SSR对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96.55%及92.85%)明显高于单独使用QST(分别为72.14%及78.57%)、SSR(分别为48.27%及51.72%)或SNCV(分别为37.93%及50.0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QST联合SSR技术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最高,可用于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1604例跟骨定量超声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南宁市成人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方法:采用UBIS5000型超声跟骨质量测定仪对南宁市1604例成人跟骨定量超声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跟骨超声振幅衰减(BUA)的峰值男女性均在40-49岁年龄组,男性在60岁以后BUA明显下降,女性在50岁后BUA明显下降。超声声速(SOS)的峰值男女性均在20-29岁年龄组,50岁后男女性均明显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男性于60岁以后明显增加,女性于50岁后明显增加且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女性患病率高较且较男性早10年左右,多出现于绝经后5-10年;男性主要发生于60岁以后特别是70岁以后;20-50岁人群骨量减少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城市居民跟骨超声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成都市城区正常人群跟骨超声随年龄的变化,以及体重指数、绝经等对骨强度的影响。方法用定量超声仪对749例20岁及以上的不同年龄段人群行跟骨振幅的超声衰减(BUA)及超声声速(SOS)等参数的测定。结果女性峰值骨量跟骨振幅超声衰减(BUA)出现在40~49岁,超声声速(SOS)出现在20~29岁,而男性峰值骨量跟骨振幅超声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出现在30~39岁,各年龄组男性的BUA、SOS均高于女性:BUA、SOS在绝经后妇女明显低于绝经前妇女,正常体重和超重组跟骨超声参数均高于低体重组。结论跟骨超声指标随年龄而变化;BMI高者可延缓骨强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念珠菌作为院内感染的常见机会性致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已应用于念珠菌临床快速诊断、基因分型、耐药等研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以灵敏、快速、安全、准确、高通量等特性,不仅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作为常规的分析检测方法,而且在医院临床标本病原体的检测、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检疫、法医学标本的鉴定等领域也逐步得到了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6.
感觉功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估10g单尼龙丝、128Hz分级音叉、振动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VPT)测定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其中有症状组116例,无症状组64例。所有对象用上述检查方法进行感觉功能评价,同时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的阳性检出率,以神经传导速度(NCV)作为标准,比较3种简易方法与NCV检查的相关性,并计算各种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在有症状和无症状糖尿病患者中,各种检查方法都出现了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尤其是VPT在无症状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47.7%);3种简易方法都与NCV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且与NCV阳性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感觉功能评价在早期发现糖尿病病人周围神经损害方面具有很好的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缺乏统一,其患病率差异较大。文章就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多伦多临床评分等评分以及无创的定量感觉检查系统在中医药诊治DPN应用中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了解各诊断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后期可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个性化的评估手段,或合理的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在明确糖尿病病史的基础上,提高DPN的诊断率,以期早期发现,并应用中药、针灸、刮痧等早期干预,提高治疗效果,体现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