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高效方法。方法采取贴壁细胞分离法分离和纯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检测m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及显微镜分别检测mMSCs纯度和形态特征。结果mMSCs贴壁生长后形态较均一,细胞形态呈成纤维细胞样,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CD11b、CD44及CD29分别为(3.34)%、(2.41)%、(98.46)%及(99.36)%。第4代mMSCs经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论通过贴壁培养可以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高纯度mMSCs,该方法效率高,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和培养条件,并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无恶性血液病的32~65岁的成人骨髓7例,经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将细胞的密度调整到1×106个/mL,接种到12孔培养板中(1 mL/孔)进行培养,48 h后更换新鲜培养液,以后每3 d换液1次。当细胞铺满培养板底90%以上时,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传代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的CD29、CD44、CD166、CD105、CD34、CD45、HLA-DR表达情况。并且使用脂肪细胞诱导培养液诱导培养MSCs,油红O染色检测其能否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果成人骨髓接种后24 h内细胞开始聚集成细胞集落,并从集落中长出少许长梭形细胞,6~15 d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一般培养20~25 d后细胞汇合成片铺满培养板底;而传代培养的细胞每代约需10~15 d即可铺满瓶底。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此次培养的骨髓来源细胞高表达CD29、CD44、CD166、CD105,不表达CD34、CD45、HLA-DR,符合骨髓MSCs细胞的特性。油红O染色显示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结论用密度为1.077 g/mL淋巴细胞分离液作为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人骨髓MSCs增殖力强,操作简单,是一种较好的分离和培养MSCs的方法。MSCs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成年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的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成年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股骨、胫骨中分离、纯化和培养 ,用形态学鉴定培养的MSC ,用台盼蓝染色法及在光镜下观察分离培养的细胞和摄像纪录。结果 经培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 ,似成纤维样细胞 ,长宽比约为 2~ 3:1。结论 该方法是比较理想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法  相似文献   

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us,BMSCs)是骨髓中除了造血干细胞之外的另一类干细胞,目前常用的培养方法有全骨髓培养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但是还没有特异性的鉴定指标。BMSCs具有成骨、软骨、神经细胞等多种组织系统分化的潜能,即具有可塑性,但这种可塑性仍存在很多争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和培养扩增的方法。研究MSCs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MSCs作为种子细胞治疗多种疾病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测定其接种贴壁率;在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利用MTT法测定MSCs生长曲线;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和表面标记物。结果MSCs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接种10h后贴壁率为96%以上;细胞周期显示有91.4%处于G0/Gl期;培养的MSCs阳性表达CD29、CD44,阴性表达CD34、CD45。结论在实验条件下,体外培养8代以前的MSCs生长稳定,增殖较快,细胞周期表现出较早期细胞特点,可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贴壁筛选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骨髓中分离纯化并加以鉴定,观察该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其用于组织工程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提取骨髓,通过离心和贴壁筛选培养获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位杂交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4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测定其生长曲线和贴壁率。结果 通过体外培养和贴壁筛选可获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在短时间内贴壁生长,增殖速度迅速,适应性强,长期传代不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结论 体外细胞培养和贴壁筛选能有效分离纯化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扩增稳定。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提供优势靶细胞。方法:全骨髓细胞贴壁法进行BMSCs的原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抗原,MTT法检测BMSCs增殖能力,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原代培养24h后看见少量贴壁细胞,初起为小圆形,3d后可见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呈漩涡样生长,传3~6代细胞均一性良好,10代以后细胞逐渐有宽大梭形样变,增殖减慢,偶有细胞漂浮、死亡。流式细胞仪检测传3代细胞CD29表达率为92%,CD34几乎无表达。生长曲线显示,传3、6代BMSCs有较强的增殖能力,其中传6代细胞更为明显,传10代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前有所减弱。结论:成功从大鼠骨髓组织分离、培养BMSCs,纯度高,生物学特性符合正常干细胞生长规律,是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理想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最佳条件,观察其生物学活性及诱导分化,初步探索MSC在生物材料支架内的增殖情况。方法采用Percoll(比重1.073)或Ficoll(比重1.007g/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以含10%的胎牛血清DMEM/F12作为培养体系,用体外贴壁培养的方法筛选MSC。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以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其倍增时间,检测MSC的细胞化学特征,体外观察MSC在特定的诱导体系下向成骨和脂肪细胞分化,并用电镜观察了MSC在生物材料支架内的生长情况。结果用此方法分离培养的MSC经9天左右的淘汰培养即可得到第一代的细胞。细胞化学染色碱性磷酸酶、苏丹黑B、过氧化物酶阴性,非特异性酯酶、糖原呈阳性。培养扩增的细胞形态呈梭状,具有较快的增殖能力,细胞倍增时间在19.4h。2~8代的细胞呈均质状,且具有较好的多向分化的能力。结论分离培养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多向细胞分化的能力,具有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Long-Evan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进行分离培养,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0.85%NH4Cl分离培养Long-Evans大鼠股骨来源BMSCs,检测生长曲线和生长周期,并进行细胞表面抗原和成骨能力鉴定。结果BMSCs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第5代细胞生长速度较第3代略减慢。细胞周期显示93.79%细胞处于G0~G1期。表面抗原检测绝大多数细胞阳性表达CD29和CD90,几乎不表达CD45。在体外能够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Long-Evans大鼠股骨来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0.85%NH4Cl分离培养后,纯度高,具有良好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金勇  林艳娟 《医学综述》2008,14(15):2241-224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是一种来自中胚层发育的早期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细胞和脂肪细胞等。近年来研究发现,BM-MSC不仅具有多向分化和支持造血的功能,而且具有免疫抑制和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潜能。撰文就BM-MSC的分离、表面标志、鉴定及多向分化潜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探讨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观察细胞的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四甲基谷氮唑盐(MTT)实验来研究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代谢活性。结果: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呈梭形,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和代谢活性。结论:本实验方法取材方便,能较容易地获得大量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大鼠MSC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分离5~8周龄的大鼠股骨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取5代以后的MSCs观察形态特征,绘制生长曲线,进行细胞化学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和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大鼠MSCs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多边形,细胞生长曲线呈S形,群体倍增时间为30h,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碱性磷酸酶(ALP)、过氧化物酶(POX)、苏丹黑B(SB)阴性,而*醋酸萘酚醋酶(α-NAE)与糖原(PAS)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CD90表达阳性,而CD34、CD38、CD45表达阴性;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0/G1期:79.48%,G2/M期:6.10%,S期:14.42%。结论:本方法分离纯化出的是MSCs,其在体外具有生长稳定,增殖较快的特点,是组织工程研究中良好的细胞来源,也是转基因研究优良的载体细胞。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群均一的细胞,具有自身的增殖特征及组织化学特征.它在适宜的微环境中能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肌腱细胞、脂肪细胞和星状神经细胞等,它易于分离、扩增,易于外源基因导入表达,有望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新型靶细胞,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李大伟  高广周  李欣  孙涛 《医学综述》2012,18(17):2869-2872
目的探讨一种易操作、高效的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采取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和纯化大鼠MSCs,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MSCs纯度和形态特征,观察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全骨髓培养法培养的MSCs具有良好的贴壁性,形态均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CD90分别为1.3%、98.6%。第3代MSCs经适当诱导后可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结论全骨髓培养法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出的MSCs纯度较高,稳定性好,且操作相对简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并进行形态学观察、表面分子标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检测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45,并诱导大鼠BMSCs向成骨和成脂分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呈漩涡状生长。 CD29、CD44均呈阳性表达,而CD45呈阴性。成脂成骨诱导后,油红O和茜素红S染色均呈阳性。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的细胞具有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质干细胞多向分化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而关于其分化机制,目前认为是微环境因素诱导,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传递,转录因子抑制或激活,启动关键基因表达的结果,本文综述了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多向分化及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雪旺细胞环境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分离和体外培养新生大鼠MSCs和雪旺细胞;实验组MSCs经DAPI标记后与雪旺细胞按1∶2比例共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在第1,3,6天时使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SCs中Nestin,GFAP及S-100表达。对照组MSCs单独培养,其余处理与实验组相同。结果:共培养1 d后部分MSCs出现雪旺细胞样形态,Nestin表达率为(83.4±3.5)%,随时间增加而降低。GFAP及S-100表达率随时间而增加。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不同时间点均有少量MSCs表达Nestin,而GFAP和S-100未见表达。结论:MSCs可通过体外共培养向雪旺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离、培养和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扩增兔BMSCs,通过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鉴定证实得到的细胞为BMSCs.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可观察到大量梭形、漩涡状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可见所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其表面标记物CD44,低表达CD14和CD45造血细胞表面标志物,初步证实所培养的细胞为兔BMSCs.结论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培养方式.此种细胞培养方法能够得到较纯化的BM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