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52例报告)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对爆裂性眶壁骨折手术治疗进行评价、研究,以改进手术,提高疗效。方法:对352例眶壁骨折术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352例眶壁骨折整复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观察平均6.5个月,复视改善率100%,手术距受伤时间越短,复视消失越快,眼球内陷治愈率92.8%,人造骨无一例排异。结论:眶壁骨折整复术安全有效,手术应及早进行。人造骨作为修复充填材料,优于医用硅胶。严重的眼球内陷,术中应过桥2mm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辅助下经结膜切口联合Medpor Titan植入行眼眶壁骨折整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16例16眼外伤导致的眼眶内壁、下壁、内下壁骨折患者,鼻内镜辅助下经泪阜结膜切口、下穹窿结膜切口、泪阜联合下穹窿结膜切口径路分离暴露骨折区,将嵌入副鼻窦的直肌、眶脂肪还纳眶内,Medpor Titan材料修补骨折缺损区。观察术后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复视情况、眼眶CT。

结果:患者16例16眼中,术后观察3mo,所有患眼视力无下降,眼球内陷矫正,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复视消失,眼眶CT 植入物位置满意,未见植入物移位脱出。

结论:鼻内镜下经结膜切口联合Medpor Titan植入行眼眶壁骨折整复术,具有直视操作、骨折范围暴露清晰且手术安全可靠等优点,既恢复了患者的视功能和外观,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避免术后遗留面部瘢痕,是临床上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孙熠  曹虹  燕振国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10):1901-1903
目的:观察高密度多孔聚乙烯( Medpor )板在眼眶骨折合并眼球内陷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因眼眶骨折致眼球内陷患者17例17眼,采用Medpor板进行眶壁骨折修复手术。术后随访6mo,观察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及复视等变化。
  结果:术前患眼较对侧平均内陷(3.4±1.5) mm,术后6mo有2例残存眼球内陷1mm,其余15例眼球突出度与健眼差值小于1 mm。术前17例均存在眼球运动受限并伴有不同程度复视,术后6mo,16例患者眼球运动受限治愈,复视消失,1例患眼轻度外展受限并残存外侧水平复视。术后随访期间未见Medpor板的脱出、排斥、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Medpor板可有效补充眼眶容积,修复眼球内陷等眼眶骨折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在复合性眼眶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4-01/2018-03收治的19例19眼复合性眼眶骨折患者施行计算机导航辅助骨折整复术。分析手术进程、术后患者骨折复位情况、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复视、眶下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填充物位置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随访6~18mo。术前所有患者均有眼球内陷,术后14眼完全矫正,5眼残存轻度内陷。术前10眼存在眼球运动障碍,术后7眼恢复正常,3眼好转。术前13眼存在不同程度复视,术后10眼完全矫正,2眼改善,1眼无明显变化。4眼术前存在眶下神经支配区感觉障碍,均于术后6mo内恢复。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骨折复位满意,填充物位置及深度理想。结论: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复合性眼眶骨折整复术,可提高手术精确性,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经结膜入路行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婷  王丽杰  曹业宏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132-2134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行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手术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眶内壁、下壁骨折患者经结膜入路行眶壁骨折整复的手术方法和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视力无明显下降;在31例复视患者中,术后12mo,3例存在向上方及颞侧极度转动时复视;23例眼球内陷患者中,术后3~12mo,15例患者双眼眼突度相差≤2.0mm,8例患者术眼低于健眼2.0mm以上;所有患者外观均无可见的手术瘢痕及外眦畸形。结论:经结膜入路行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手术,方法安全可靠,入路简单,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患者面部没有瘢痕。  相似文献   

6.
内壁合并下壁眼眶爆裂性骨折Medpor修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Medpor植入术治疗内壁合并下壁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对确诊为内壁合并下壁眼眶爆裂性骨折12例(12眼)行眼眶整复及骨折区骨膜下Medpor植入术,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眼球突出度、眼外肌运动、复视及视力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眼眼球内陷矫正,眼球活动良好,复视消失,手术未影响视力,术后随访期间无植入物脱出或排斥反应。结论有并发症的内壁合并下壁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应及早行眼眶整复术治疗,应用Medpor作植入物安全有效,是重建眶壁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7.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对24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复位手术,将嵌顿眶内容物复位,以钛板钛钉铆合或植入Medpor植片修补骨折缺损区,术后观察患者眼眶外观、眼球运动、视力、复视等情况。结果:术后眼球内陷改善、眼球运动改善、视力良好、复视基本消失。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致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及时手术可获得良好眼位及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中应用Medpor的疗效。方法对13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眶内壁骨折患者采用内眦皮肤切口及结膜切口入路,眼眶下壁骨折,及下壁合并内壁骨折术中采用下睑缘或下穹隆手术切口入眶,将嵌顿于眼眶骨折处的下直肌、内直肌及其他软组织游离至眶内,插入修剪塑形后的Medpor板。结果术后眼球突出度较术前提高1.5~5.0mm,同对侧正常眼相比为-2~+2mm(即内陷或突出2mm之间),外观上基本同受伤前相似,术后1月后复视消除103例(76.30%),术后3月复视消除128例(94.81%)。结论及时实施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合并Medpor板植入可有效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  相似文献   

9.
宋维贤  孙华 《眼科》2005,14(6):380-382
目的分析儿童眶壁爆裂性骨折的特点,寻求有效的治疗措施。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12岁以下儿童眶壁爆裂性骨折患者59例(59眼)。方法观察患儿眼位、眼球内陷程度、眼球运动、复视情况,通过眼眶CT观察骨折位置、大小、肌肉嵌顿情况等。59眼中牵拉治疗5眼,行眶壁骨折整复术治疗54眼。主要指标骨折位置,眼位,眼球内陷程度,眼球运动,复视情况。结果59例患者治疗前均有复视,眼球运动受限,1例眼球轻微内陷。59例眼眶CT均显示眶壁骨折,其中眶底骨折57例,眶内壁骨折2例,眶底与眶内壁均骨折1例。牵拉治疗1-3次5例患者复视消失。整复手术治疗者于术后8个月内复视消失,伤后1周内手术者,术后1个月内复视消失。结论儿童眶壁骨折多发生于眶底,眼球内陷少且轻微。重度眼球运动障碍,有直肌嵌塞者,应及早手术;手术越早(〈1周),复视消失越迅速。牵拉治疗对儿童某些轻型骨折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羊膜包裹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复爆裂性眼眶壁骨折的手术效果及软组织损伤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选自我院2008-10/2012-10收治爆裂性眼眶壁骨折32例,用羊膜包裹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修复眶壁骨折治疗复视和眼球内陷。结果:术后随访6mo~1a,复视改善率95%,眼球内陷治愈率91%,植入物无一例排斥。结论:眼眶壁骨折所致复视、眼球内陷采用羊膜包裹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手术治疗,愈合快、无粘连、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常规钛网手术植入相较,3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眼眶骨折修复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5-06/2016-03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眼眶骨折患者72例7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分为两组,其中预塑形钛网植入组(观察组)40例40眼,常规钛网植入组(对照组)32例32眼。对照组由医师根据经验手工弯制和塑形衬垫钛网植入患侧眼眶; 观察组由医师直接在患侧眼眶植入3D打印的预塑形钛网。在术后1、3、6mo复查眼球内陷、复视、眼球运动恢复情况,比较两种方法各观察指标在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组内差异,及同一时间点两种材料间各指标的组间差异。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眼球内陷治愈率分别为84%、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观察组和对照组复视治愈率分别为80%和7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观察组眼球运动受限治愈率为73%,对照组治愈率为66%,两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感染,无钛网移位、脱出、变形及排斥等并发症。

结论:预塑形钛网植入眼眶骨折患者手术术中无需塑形,可缩短手术时间,重建眶壁确切,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眼联合手术入路治疗爆裂性眶底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1例(31眼)爆裂性眶底骨折,采用下睑睫毛下切口入路和经上颌窦柯-陆氏入路,分别在直视下和鼻内窥镜下联合修复眶底骨折,解除粘连和嵌顿,还纳眶内容物。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眼球突出度、复视程度、眼球牵拉试验及眼外肌功能的改善情况,分析手术疗效。结果 31例(31眼)爆裂性眶底骨折手术前均存在眼球凹陷,患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相差4.0~8.0(5.0±1.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98,P=0.000);正前方及前下方视野内均有垂直复视;31眼眼球牵拉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眼球向上被动牵引时存在阻力),眼球向上和向下运动均明显受限。手术后3个月,31眼眼球凹陷均得到满意恢复,患眼与健眼眼球突出度相差0~1.0(0.3±0.5)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9,P=0.200)。手术前后自身患眼眼球突出度比较,相差2.0~5.0(3.0±0.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956,P=0.000);31眼中28眼正前方复视消失,16眼前下方复视消失;31眼眼球牵拉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眼球向上被动牵引时不存在阻力),眼球上转均恢复正常,15眼仍有下转受限。结论鼻眼联合手术入路修复爆裂性眶底骨折,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损伤相对较轻,临床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严重的大范围眶底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13.
胡绍柱  陈珍  董万江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63-1965
目的:探讨眼眶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Graves眼病患者55例77眼,均行眼眶减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6 mo视力、眼球突出度及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6 mo最佳矫正视力(0.23±0.09)明显较术前(0.46±0.07)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 mo眼球突出度(16.20±1.99 mm)明显较术前(20.13±1.87mm)有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AS评分≤3分眼数为56眼(73%),明显较术前15眼(19%)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共有50眼(65%)存在色觉障碍,术后有42眼(55%)视觉障碍明显改善,8眼(10%)无变化;77眼术后6 mo眼球突出度平均下降3.87±1.03 mm;术后出现新复视患者5例8眼,新发复视率10%,随访3 mo后,复视消失.结论:眼眶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是一种有效方法,但应注意术后复视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被动牵拉试验在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复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分析28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手术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应用被动牵拉试验,观察术前、术后3,6 mo的复视情况。 结果:患者28例术后复视明显好转,术前、术后3,6 mo复视程度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被动牵拉试验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术前诊断和判断预后上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术中和术后应用可改善眼球运动,减轻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治疗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分析。
  方法:选择2013-03/2014-04我院收治的眼眶骨折患者57例60眼,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30眼和对照组28例30眼。观察组给予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板的内固定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1、3mo 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视分级、眼球运动障碍分级情况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脱出、移位、感染)。
  结果:两组患眼均为Ⅰ期愈合,均无瘢痕形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mo 的复视分级为0级的比例分别为63%与40%,观察组在术后1,3mo 的复视分级,术后1、3mo 的眼球运动障碍分级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与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型钛板塑形内固定整复术治疗眼眶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良好,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孔聚乙烯(Medpor)板在眶壁爆裂性骨折修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7例(67只眼)眼眶爆裂性骨折,应用Medpor板进行修复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及复视等指标。结果术前眼球突出度检查,患眼与对侧眼眼球突出度相差1.0—8.0平均(3.6±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884,P=0.000);手术后3个月,患眼手术前后眼球突出度比较,相差0.0~7.0(3.2±1.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92,P=0.000);术前65只眼眼球运动受限牵引试验阳性并伴有不同程度复视,手术后3个月,眼球运动受限者中有60例(92.3%)治愈,复视完全消失;5例(7.7%)30°视野范围外仍有复视,但对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Medpor板修复眶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可吸收眶底板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眼眶骨折患者48例4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可吸收眶底板进行眼眶骨折修复,术中充分暴露骨折缺损范围后还纳疝出的眶内组织,根据缺损范围塑形可吸收眶底板,植入眶内并以可吸收螺钉固定。手术前后通过眼部检查和眼眶CT扫描评价可吸收眶底板在眼眶骨折修复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精确性。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CT扫描可见眼眶骨折均得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术后1a复查,术前18眼眼球运动障碍患者中1眼好转(6%),17眼治愈(94%);术前30例复视患者中12例好转(40%),18例治愈(60%);术前32眼眼球凹陷患者中10眼好转(31%),22眼治愈(69%);术前40眼眶下神经分布区麻木患者中33眼好转(82%),7眼治愈(18%)。本组患者中1眼术前出现下睑内翻、倒睫,术后得以恢复。结论:可吸收眶底板在眶壁骨折修复术中应用效果良好,是一种较好的眼眶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8.
王茜  宋峰伟 《国际眼科》2017,10(11):2183-2186

目的:评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onset comitant esotropia,ACE)双眼复视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前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双眼视功能。

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03/2017-03于湖州市中心医院因双眼复视就诊并诊断为ACE的患者16例,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中文版评估三棱镜矫正前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同时记录ACE双眼复视患者三棱镜矫正前及矫正后1mo的Worth 4点灯检查、立体视检查等临床资料。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

结果:(1)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后1mo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社交功能、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独立性和驾驶等方面评分较矫正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周边视野、色彩视觉和眼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前后的远距离融合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压贴三棱镜能够改善ACE双眼复视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