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内皮移植术(endothelium keratoplasty,EK)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总医院眼科行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内皮移植的BK20例患者,分析并总结患者术前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眼科检查、术中如何配合医生、术后特殊体位、高眼压的护理及如何正确用药和出院健康教育等。结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术后视力均有所提高,内皮贴伏好,无排斥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简化的后弹力层撕除角膜内皮移植术(Descemet’s stripping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SEK)治疗复杂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5年12月至2017年8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例(11眼)复杂性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方法所有患者接受了DSEK,术中所有供体植片采用手工剖切制作,平均直径(8.05±0.57)mm,植片均采用滑板法植入。主要指标术后早期植片贴附情况及并发症;随访1年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植片透明度和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和手术并发症。结果11眼中8眼术后植片与植床贴附良好;3眼术后植片半脱位,经再次前房注气后植片贴附良好。1眼术后4个月继发开角型青光眼。术后1年BCVA 7例患者≥0.3;平均角膜散光度数为(1.83±0.46)D;11眼植片均透明,平均植片厚度(126±19)μm;平均内皮细胞密度(954±218)个/mm2;11眼均无排斥反应发生。结论复杂性大泡性角膜病变行简化DSEK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80岁。因左眼视力逐渐下降伴疼痛和异物感半年,于2007年2月13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两年前在外院行双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部检查:右眼视力为0.09,左眼视力为眼前指数;眼压正常;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有眼为1874个/mm^2,左眼〈400个/mm^2:左眼角膜混浊(精粹图片1);双眼前房清,瞳孑L网,人工晶状体位置正。  相似文献   

4.
角膜内皮移植已逐渐用于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是撕除病变的后弹力层和内皮,然后植入带有小于100μm厚度的供体角膜内皮片,通过前房注气使其贴附于后表面。这种方式被称为后弹力层撕除自动内皮移植(Descemet stripping automated endothelial keratoplasty,DSAEK)。尽管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眼部角膜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但是很多情况下除了做常规角巩膜切口供内皮植入外,还要在角膜做切口以便撕除后弹力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程燕  吴洁  朱海峰  惠玲  李波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8):1456-1459

目的:观察改良的角膜后弹力层剥除联合自动角膜刀取材内皮移植术(DSAEK)手术技巧在大泡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12/2019-1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10例10眼,均行DSAEK术,除常规手术步骤,术中在前房灌注管设置、切口设计及角膜周边穿刺等手术技术上进行改进。术后随访6mo,观察角膜植片恢复情况和植片脱位、前房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中央厚度(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后未见植片脱位和层间积液发生。术后眼压正常,BCVA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角膜畏光、眼磨等刺激症状自术后 1d开始逐渐减轻,术后2wk完全缓解。术后1mo角膜基质水肿消退,CCT(596.8±19.11μm)较术前(874.0±58.64μm)明显变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病情稳定,角膜植片保持透明,但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衰减。

结论: DSAEK术中手术技巧的改进可以明显减少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吴护平  洪荣照等 《眼科》2001,10(2):81-82
目的:研究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5例(15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采用羊膜移植治疗。其中无晶状体眼5例,人工晶状体眼5例,有晶状体眼者3例,角膜移植片失败者2例,结果:随访期3-12个月,治疗后1-3天内症状解除者13例(86.67%),症状减轻者2例,氖患者角膜上皮缺损在3-4周内愈合。结论:羊膜移植能有效地控制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症状,促进上皮愈合,且安全、简便,易行,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7.
角膜层间烧灼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眼手术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 ,临床上处理起来较为棘手。我们对两例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 ,同时行角膜层间烧灼及羊膜移植术 ,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例 1] 女 ,6 7岁 ,双眼由同一术者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  相似文献   

8.
角膜层间植入羊膜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角膜层间植入羊膜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BK患者进行角膜层间植入羊膜手术治疗,术中先用8.8~9.0mm的环钻在角膜上环切1/2角膜最度,做一以5~6~7点为蒂的1/2厚的角膜瓣,将制好的与角膜瓣相同大小的羊膜置于角膜层间铺平,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瓣。结果 21例患者疼痛等刺激症状消失,术后3~6天羊膜呈灰白色水肿,随后逐渐透明。经3~12个月的随访观察,均未发现BK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角膜层间植入羊膜可有效地控制BK的症状,防止BK复发。是治疗BK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由于各种原因损害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不能维持正常的泵功能,产生角膜基质水肿、上皮下水肿,并使角膜上皮形成水泡状隆起.常继发于某些内眼手术、眼外伤、眼内炎症等,治疗比较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尽管该手术安全有效,能减轻症状,改善视力,但仍受供体角膜缺乏、供体老龄化、术后并发症多等现状的制约.近年来,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已在临床上进行实践,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它将取代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来治疗角膜内皮功能损伤的疾病.本文就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角膜的层间分离并进行层间冷冻后再行羊膜移植术。结果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眼部症状减轻或消失,无不良反应。随访6~24mo,临床疗效稳定。结论角膜层间冷冻联合羊膜移植术能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症状。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12例,半透明3例,植片混浊2例。其中4例在术后2周~2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术后视力无变化外,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提高视力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飞秒激光有高精度的切削特点,使其在角膜移植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它可以替代机械角膜刀,根据临床需要制作不同形状的角膜植片和植床,适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层角膜移植和角膜内皮细胞移植等手术。飞秒激光的出现为改进和优化各种角膜移植手术方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就飞秒激光在角膜移植方面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角膜内皮移植(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9例(19只眼)飞秒激光辅助的EK手术进行术前访视,充分的术前准备,各种仪器调试及器械的准备,术中熟悉手术过程,指导患者配合手术并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患者术中、术后的体位管理,仪器及器械的处理.结果:1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意外发生,患者积极配合,术后视力89.5%(17/19)明显提高,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植片角膜内皮细胞数丢失不多.结论:飞秒激光辅助EK作为一种全新的手术技术,完善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特殊体位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eeplamellarendothelialkeratoplasty,DLEK)治疗角膜内皮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6眼因角膜内皮病变导致角膜水肿或大泡性角膜病变眼行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1眼供、受体角膜和植片均用微型角膜刀制备,另5眼供体深板层内皮植片用微型角膜刀制作,受体带蒂角膜瓣以虹膜恢复器分离制作;其中1例2眼为先天性角膜内皮营养不良,4例4眼为白内障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结果4眼随访12个月以上,2眼随访4个月。所有病例角膜持续透明,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患者术后1个月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189/mm2(1594~2641),角膜厚度平均为568μm(510~675)。结论与传统的PKP比较,DLEK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高度散光机率小、排斥反应风险小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角膜内皮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1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18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其中9例单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8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术,1例取出前房植入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后行穿透性角膜移植,随访时间为4mo~2a。结果:术后随访13例植片透明,3例植片半透明,2例植片混浊。16例矫正视力在0.04~0.6,疼痛症状全部解除。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术是目前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大泡性角膜病较合理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婴儿供体角膜穿透移植治疗无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4个月至10个月的婴儿供体,行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无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22例22眼,随访1~3年。裸眼视力平均达0.2,矫正视力提高者17例,矫正视力平均为0.5,屈光不正中,近视7例(41.2%),均为3.0D以内的轻度近视;远视10例(58.8%),除1例为中度(4.50D)外,其余均为轻度;散光者11例(64.7%),均在3.0D以内。植片透明成功率达91%。婴儿供体角膜具有屈光力强及内皮细胞密度高的特点,用于无晶体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达到增视和治疗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2以上17例(0.2以上7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2例,内皮型排斥反应1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