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具有实体结构的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例具有实体结构的OPRCC进行临床、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文献.另外选取10例经典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和10例嗜酸细胞瘤作为对照.结果 3例OPRCC均为老年女性,年龄78~79岁.临床上均因体检发现.巨检:瘤组织边界清楚,2例可见包膜,切面灰褐色或棕色.镜检:瘤组织主要呈弥漫实性生长,局部可见管状、裂隙样结构和发育不全的乳头状结构;瘤细胞体积较大,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强嗜酸性颗粒状,核圆形或不规则,核分裂象罕见或无.2例可见局灶性坏死,1例可见泡沫状巨噬细胞,2例可见砂砾体.免疫组化:瘤细胞均呈vimentin和AMACR弥漫强(+);表达CD10和CK18不同程度(+),CK7、RCC和E-cadherin各有1例(+);所有肿瘤CD117和EMA均(-).结论 具有实体结构的OPRC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细胞癌,形态学上与嗜酸细胞瘤有重叠,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Wolffian管来源的女性附件肿瘤(FATW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例恶性FATWO病例进行组织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68岁,B超发现左卵巢实性肿物。镜下见肿瘤细胞大部分呈密集拥挤的小管状,部分为管状裂隙、条索状及筛状结构,瘤细胞均匀一致,核分裂象少见;少部分区域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生长,局部乳头密集、融合成片,瘤细胞异型明显,核空泡状,核分裂象约15个/10HPF,伴较多坏死;肿瘤局灶侵及输卵管外膜。免疫组化:vimentin、CD99(+),CK7、CKpan、EMA、p16部分(+);Ki-67阳性指数50%;ER、PR、inhibin-α、WT-1均(-)。结论FATWO是一种来源于中肾管残留的罕见肿瘤,恶性者更为少见,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不同分子质量细胞角蛋白的表达模式.方法 运用光镜、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罕见的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 瘤细胞弥漫分布呈浆细胞样特征,细胞胞质透亮或嗜酸性,核增大、偏位、深染.瘤细胞弥漫浸润黏膜固有层及浅肌层,可见伴随的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成分.特殊染色:瘤细胞AB/PAS(+).免疫组化:CK20和CK7(++),CK5/6(-/+),CK8/18、CK18、CEA、CD138、EMA和AE1/AE3(+),E-cadherin、p63、CD38、ICA和vimentin(-).结论 浆细胞样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罕见,其不同分子质量角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因其具有浆细胞样特征需与其他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肾管附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以提高对中肾管附件肿瘤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方法对1例中肾管附件肿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巨检:卵巢附壁及输卵管系膜处见一大小12 cm×12 cm×12 cm肿块,切面灰白色、质中,局部有黏液感,包膜完整。镜检:肿瘤有纤维包膜,肿瘤组织中见实性片状、小管及小梁状结构,局部区域呈囊性结构,小管周围有基底膜。瘤细胞为低柱状或立方状,部分细胞胞质透明,细胞排列密集,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AE1/AE3、CAM5.2、CK7、WT1和CD99均(+),Ki-67(5%)、CA125、α-inhibin、calretinin、desmin、α-SMA、ER、PR、CD10和EMA均(-)。结论中肾管附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肿瘤全切加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以及术后长时间的密切随访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师杰  钟定荣  崔全才  陈杰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25-328,i0002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方法对12例SPTP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观察并随访2~44个月。结果12例SPTP占同期胰腺肿瘤4.7%;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年龄29岁;仅6例有临床症状;其中6例大体呈囊实性,6例呈实性;7例有肉眼可见的完整包膜。镜下11例肿瘤见纤维性包膜;肿瘤由形态相对一致的中等大小细胞构成;部分细胞可见核沟;肿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片状、假乳头状,伴发囊性变,并可见灶性及成片的出血坏死,另见多种其他结构,包括嗜酸性小球、瘤细胞黄瘤样变、间质黏液样变、伴有异物巨细胞反应的胆固醇性针样结晶,部分有浸润周围胰腺的现象。瘤细胞vimentin、AAT弥漫( ),部分病例Syn、CD56、CD10、AE1/AE3、PR局部( ),CgA均(-);嗜酸性小球PAS( ),且可抗淀粉酶消化;12例术后随访2~44个月,所有患者均术后无瘤生存,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于年轻女性,具有多种组织学结构、细胞形态及多向分化的免疫组化表型。该肿瘤发展缓慢,生存时间长,但少数可复发、转移,为低度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子宫性索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组织发生学特点.方法 对1例子宫性索样肿瘤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 肿瘤上皮样细胞呈巢状、索状、梁状等排列.部分肿瘤未见子宫内膜间质.免疫组化:CD99、抑制素、vimentin、CD10和CK弥漫(+),EMA、间皮素局灶(+),ER、CA125、CEA和SMA(-).结论 子宫性索样肿瘤是少见的含性索成分的多表型肿瘤,具有不确定的潜在复发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结合文献探讨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EH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患者的左锁骨上区肿物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瘤细胞的CK、EMA、vimentin、SMA、myoglobin、desmin、S-100、CD99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有完整包膜,由梭形细胞、脂肪细胞灶和上皮细胞巢构成。上皮细胞呈网格状,实体性或腺管样排列;梭形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呈编织状、车辐状分布,细胞具有较长的梭形细胞核及较空亮的胞质,少数梭形细胞呈肌细胞样具有嗜酸性胞质,类似纤维细胞或平滑肌细胞;脂肪细胞分化良好,呈灶状分布于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岛之间。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均无明显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示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CK弥漫强(+),大部分梭形细胞SMA(+)、myoglobin弱(+),少数梭形细胞vimentin(+),上皮细胞vimentin、desmin、S-100、CD34和CD99(-)。结论 异位性错构瘤性胸腺瘤是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应与双向性滑膜肉瘤、恶性神经鞘瘤、皮肤附件或涎腺起源的混合瘤、胸腺脂肪瘤以及梭形细胞胸腺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中肾管残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中肾管残件肿瘤进行常规病理检查、HE、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显微镜下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女,40岁,体检发现盆腔包块一周。巨检:肿瘤位于右侧输卵管系膜,大小为7.0cm×5.0cm×5.0cm,包膜完整,切面淡黄色,局部呈囊性,囊内少量淡黄色清亮液体。显微镜下肿瘤细胞呈4种不同方式排列:紧密排列的小管状、弥漫实性、筛状或多囊性,细胞形态较温和,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vimentin、AE1、α-in-hibin、CK19和CD99弥漫阳性,CK和CK7部分阳性,Ki-67核阳性指数<5%,CK5/6、CK20、calretinin、CD10、EMA、PR和ER均阴性。结论女性中肾管残件肿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并应与支持-间质细胞肿瘤、子宫内膜样腺癌、粒层细胞瘤和腺瘤样瘤等其他妇科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伴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的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由支持细胞瘤样结构和经典型子宫内膜样癌组成,部分肿瘤细胞成巢状或索状排列,其间可见中空的小管状结构,类似卵巢支持细胞肿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ER和PR(+),CD99灶状(+),Ki-67阳性细胞数5%,而a-Inhibin、Cg A、Syn和CD56均呈(-)。结论伴有支持细胞样结构的子宫内膜样癌是罕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亚型,与卵巢的支持细胞瘤易混淆,应充分取材,仔细寻找镜下经典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结构,并结合免疫组化与子宫性索样肿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S-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通过HE切片、免疫组化观察1例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主要病理学形态表现为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或巢状分布,瘤细胞圆形或略呈梭形、多角形,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可见空泡或血管腔形成。免疫组化示CK、vimentin、FLI-1和CD31均(+),而CD34和FⅧ(-)。结论 ES-H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具有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潜能,诊断需要依赖免疫组化,治疗及预后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1例卵巢网状型Sertoli-Leydig细胞瘤伴异源成分并复习文献。方法 研究此瘤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网状型Sertoli-Leydig细胞瘤是该瘤4种亚型中的一种,可伴有异源成分。网状型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并且少有男性化表现。肉眼特征性改变是囊壁有息肉状突起,镜下特征性改变是出现网状结构。inhibin和CD99均( ),性索区inhibin中度( )、网状区弱( )。结论 卵巢网状型Sertoh-Leydig细胞瘤是除畸胎瘤外形态学表现最为多样化的少见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LCTs)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并研究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02—2020?0613例卵巢SLCTs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进行病理形态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基因突变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患者年龄28~83岁,平均年龄(50.6±16.1)岁,12例阴道异常出血、1例闭经,3例血清AFP升高,均发生于单侧卵巢,肿瘤最大径2~17 cm,平均最大径(8.61±4.66)cm。肿瘤切面实性或囊实性,质中,鱼肉样,色淡黄、灰粉,偶见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组织由不同比例的Sertoli细胞和Leydig细胞组成,中分化者10例,低分化者3例,均未见异源性成分及网状结构。免疫组化显示CK、Vimentin、CD99、SF?1、Calretinin、α?Inhibin、WT?1、CD56、PR、MSH2、MSH6、MLH1、PMS2、MelanA、AR呈不同程度阳性,CgA、Syn、AFP、ER、SMA阴性,Ki?67增殖指数5~40%。网状纤维染色显示Sertoli细胞巢周围阳性。1例标本检测出DICER1基因点突变(c.5113 G>A))。11例患者实施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FIGO分期均为Ⅰa期,2例患者实施单侧附件切除术,10例术后实施辅助化疗,随访患者2~78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SLCTs是较罕见的卵巢性索?间质来源的肿瘤,预后大都良好,免疫组化染色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显示胸腺样分化癌(CASTLE)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甲状腺CASTLE进行临床资料分析、随访、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2例CASTLE均为女性,分别为27岁和40岁,肿块位于甲状腺下极.巨检:肿瘤灰白色,实性.镜检:肿瘤细胞呈多边形或鳞状上皮样,具有空泡状核,核仁清楚,排列成片块状、巢状或条索状,常见丰富的小淋巴细胞浸润以及纤维组织间质. 例1肿瘤侵犯至甲状腺外软组织.肿瘤细胞CD5、HCK和CD117(+),部分CEA(+),TTF-1、TG、CT和CD21(-);间质淋巴细胞TdT(-).原位杂交EBV(-).分别于术后4个月、9个月对2例进行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CASTLE是发生于甲状腺或颈部软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多数病例预后良好.需要与转移性鼻咽癌或淋巴上皮样癌、甲状腺鳞状细胞癌和间变性癌、异位胸腺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检测CD5、CD117、EMA和CD21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壁Askin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复习2例胸壁Askin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男女患者各1例,年龄分别为22岁和3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胸壁肿块。影像学特征为胸壁软组织致密影。镜检见肿瘤细胞为形态单一的小圆细胞,弥漫或巢状分布,1例可见典型的Homer_Wright菊形团结构,另1例局部区域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分化。免疫组化:2例患者Syn、NSE和CD99均( );其中1例同时伴NF、vimentin和CK( ),EMA局灶性( )。结论Askin瘤是发生在胸肺区的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的、原始小圆细胞肉瘤,免疫组化Syn、NSE和CD99的阳性表达对Askin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肺透明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肺透明细胞肿瘤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67岁和53岁,因查体胸透和体检时偶然发现,无临床症状.肿瘤均靠近于肺周边部,肿瘤直径3.5 cm和1.5 cm,均在胸腔镜下做肺叶切除术及纵隔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原发性恶性上皮样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骨原发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和2例上皮样血管肉瘤(EA)进行临床、光镜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4例EHE中3例行刮除术,1例行化学治疗,均存活。2例EA分别行单纯化疗和手术治疗,1例失访,1例2个月后死亡。镜检:EHE的肿瘤细胞呈巢状、片状或条索状排列,间质常黏液样变性或透明变性,瘤细胞轻度异型,常见胞质内空泡。EA主要由呈实性片状、巢状排列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瘤细胞异型性大,核呈空泡状,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瘤细胞CD31和vimentin(+)。结论 EHE低度恶性,EA高度恶性,两者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学特征,治疗和预后均差异较大,准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卵巢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为36岁和37岁,平均年龄36.5岁;临床以腹胀、腹部肿块为主要症状。镜下肿瘤组织由上皮样及梭形细胞组成,轻到中度核异型性,瘤细胞呈实片状或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小腔隙中含有红细胞。免疫组化:CD31、CD34和vimentin呈广泛强(+),上皮标记物CK(AE1/AE3)为(-)。结论卵巢原发性血管肉瘤罕见,预后差,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OPRCC病人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7岁和53岁,均因体检发现,均行手术治疗。OPRCC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体观察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褐色。镜下观察:1例病人肾肿瘤完全由发育较好的纤细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被覆单层立方状胞浆丰富的强嗜酸细胞,核圆形、规则,核仁不明显,FUHRMAN核分级Ⅰ级,局部区域瘤组织出血、囊性变。另1例病人瘤组织主要由密集、大小不等的管状结构组成,部分管腔内可见有或无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突起;管壁及乳头结构表面均衬覆单层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强嗜酸性的瘤细胞,其中散在胞浆透明空泡状的瘤细胞,瘤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粗、可见核仁及核内包涵体,FU-HRMAN核分级Ⅳ级。免疫组化染色:2例瘤细胞均呈EMA、CK7和CK18弥漫强阳性;vimentin、AMACR和E-cadherin表达不一;CD10、RCC、CD117和CD68均阴性。结论 OPRCC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罕见组织学亚型,诊断时需与其他具有嗜酸细胞形态的肾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9.
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因影像学检查示脾占位就诊。大体观察均为局限单个边界清楚肿物。镜下均可见大量血管内皮泡沫样细胞、血管增生及扩张。免疫组化:CD31和CD34(+),CD68局部(+),SMA(■),CK(-)。结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具有细胞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呈血管内皮标记物阳性是该病病理诊断的两个重要特征。需同脾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