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国明  张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33-2034
箍围药,在古代中医外科中应用颇为普遍,经过历代医家的继承发展,开发出了不少临床疗效确切的方剂,其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展.从痈疽疔疮肿毒,肿瘤痣疣虫兽伤,目疾等方面论述了箍围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箍围药,古称围药.在古代应用颇为广泛,深受历代医家推崇.现代主要外用于感染性皮肤病及一些内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的对症治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箍围药,古称敷贴,是一种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药粉,其能促使肿疡初期得以消散,即使毒已结聚,也能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达到早日成熟和破溃;溃后余肿未消者,也可用之消肿,以化余毒。箍围药的代表方剂有金黄散、玉露散等。做为粉剂的箍围药在外用中一般敷贴于病灶皮肤上,而不是用于创面上,如何使药粉有效地作用于病灶并便于应用,就涉及到箍围药的调制。  相似文献   

4.
金黄散、玉露散均系治疗阳证疮疡之良方 ,外敷运用至今 ,其疗效甚佳 ,颇受疮疡外科临床医生欢迎。但在运用中还需调配剂 ,用葱汁、酒、油、蜜、菊花露、银花露、丝瓜叶捣汁 ,凡士林等调敷。本人在临床运用中 ,发现传统的调配剂有几点不足之处 ,简述如下 :其一 ,取材较为烦琐 ,如在制作方面的葱捣汁 ,丝瓜叶捣汁 ,制取菊花露、银花露等 ;其二 ,传统调配剂不便于贮存 ,特别是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和夏、秋季节 ;其三 ,传统调配剂还受季节采集、地点采集的限制 ,故本人在多年外科临床实践中研制出一种新型多用调配剂———呋喃硫痒液。1 药物组成…  相似文献   

5.
"围城必阙"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意为:围城之战,需要留出一门,这样守方以为留有一线生机,作战便不会以全力相对,故而便于攻方破城。肿瘤绿色治疗特别重视中医外治疗法的应用,讲求内外同治。箍围疗法作为中医外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箍围药布局在恶性肿瘤周围,对其进行围困,进而缩小肿瘤范围,并且在肿瘤周围人为的营造出一个"护场",进一步抑制肿瘤生长,在肿瘤的治疗上具有相当的优势,与"围城必阙"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石博伦  张学勇 《河南中医》2022,(8):1157-1160
周围血管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PVD)病理因素以血热、湿热、血瘀、气虚为主。初期,以湿热外邪为主,此期病程较短,正气充足,正邪交争明显,宜用金黄散外敷,箍束邪毒,同时佐以辛散之品或灸法,透达体内之邪,热毒较重者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肢体肿胀、气机郁结者用柴胡、郁金等宣散之品。PVD进展期,湿、热、瘀蕴结于内,正邪交争激烈,在拔毒排脓的同时加扶助正气药物,用生肌玉红膏、通络生肌膏、朱红膏纱条联合围刺法,给邪出路,促邪外出,防止疾病传变。PVD后期,久病气血凝滞,或湿邪蕴结,日久化湿生寒,用温阳散瘀散、回阳生肌膏、温阳扶正外洗药、股肿洗剂等温阳益气,活血通络,扶正补托,托邪外出,使寒性病邪局限而散于外。箍围法不只是“围”,也在局限邪毒同时促进正气来复,以生肌长肉。  相似文献   

7.
金季玲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名老专家,博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市名中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 40 余载,医术精湛,经验颇丰,精于妇科,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关键在于肾虚肝郁.笔者有幸侍诊在侧,现就金师运用药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笔者多年来采用自配药物,治疗多种外科疮疡,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其中血栓外痔10例,肛痈10例,化脓性指头炎6例,血栓性浅静脉炎5例,臂痈5例,乳痈4例。以上病例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确诊,病程3~7天,年龄19~62岁,患者均有患处肿痛、肿胀、结块等表现。2 治疗方法药物制作:选全虫、大黄、藤黄各10g,莪术、白芨各200g,三棱20g,冰片10g,共辗细末,过200目筛,用时以醋、酒、姜汁或葱汁等为药引调膏备用。用法:备适量调好药膏,消毒患处,将药膏敷于患处,用塑料薄膜(用来保…  相似文献   

10.
临床药对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吴朝华 《河北中医》2008,30(3):266-268
药对是指2味中药以相对固定的形式配伍组成的一对药,由于其组成严谨,用之临床往往收效显著。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常用以下药对治疗某些病证,均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黄连配佩兰治疗口臭黄连为苦寒之品,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常用于胃肠湿热壅滞所致脘腹痞满,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翁凤泉 《新中医》1992,24(12):50-50,49
虫类药多具有驱风通络,熄风化痰,活血祛瘀功效,走窜之力较强,故用于风、痰、瘀等症,疗效较显著,历代应用甚广。笔者常运用治疗骨伤科疾病,每获良效,现举3例于下:  相似文献   

12.
围刺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尧杰 《四川中医》2002,20(5):79-79
围刺是一种多针刺法 ,源于《灵枢·官针》 ,具有阻止邪气扩散、强化局部经脉联系、促进局部气血旺盛的功能。临床上可按具体病情确定针刺的数量、深浅和方向 ,从而达到扶正祛邪 ,病除体安。  相似文献   

13.
虫类药大都性猛气锐,对临床上一些沉病痼疾有奇独的疗效,但应用不当,亦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通过对虫类药的广泛应用,取得了一些肤浅的认识,现归纳总结如下。1 常用虫类药的功用分类归纳1.1 息风止痉 搜剔络中风痰,平肝阳、熄内风,止痉厥。常用于中风、癫痫、眩晕、口眼歪斜、破伤风等病证。代表药有全蝎、蜈蚣、僵蚕、乌梢蛇等。1.2 散热定惊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对虫类药的应用,有着悠久历史。虫类药效专力宏,具画龙点睛之功。从虫类药的应用源流以及临床具体应用方面进行分析、论述,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袁春意 《新中医》2003,35(4):32-32
益母草属唇形科植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经、利尿消肿的功能。临床常与许多药物配对组成方剂,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将益母草与川芎、贯众、香附和鹿衔草4对常用药对介绍如下。1益母草与川芎益母草活血化瘀,利尿消肿。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二者为伍,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可用于头痛眩晕及青光眼患者。尤其是交通性脑积水、脑梗死、颅内血肿及前庭迷路水肿引起的眩晕头痛。益母草50~60g,利尿消肿、活血化瘀,可明显降低颅内压,使病变部位的梗死水肿渐进性消退。川芎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作用,可抗凝血,降低颅内压。与益…  相似文献   

16.
袁春意 《中医杂志》2003,44(11):812-812
中药药对常作为方药的核心广泛用于临床。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通经、利尿消肿的功效。临床常与许多药物配对组成方剂,治疗多种疾病,价廉效宏。现将益母草与川芎、贯众、香附和鹿衔草组成药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钱斌 《江西中医药》2002,33(1):24-25
江苏名医朱良春 ,善用虫治法 ,笔者学有所得 ,启用虫药试治各种顽症 ,疗效颇著 ,现举隅如下 :1 顽固性哮喘张某某 ,女 ,47岁 ,工人。自幼有支气管哮喘病史 ,近年有加重趋势 ,经常使用激素药 ,此次因受凉后再发。症见喉中痰鸣 ,端坐呼吸 ,气粗息涌 ,胸高胁胀 ,张口抬肩 ,咳痰黄粘 ,胸闷面赤 ,口渴汗出 ,口唇微绀 ,吐词单一 ,神志尚清 ,舌质红、苔黄腻 ,脉滑数。查体 :R 2 8次 /分 ,P 10 7次 /分 ,两肺满布哮鸣音和少许细湿罗音 ,肺气肿征 (+)。全胸片示 :两肺纹理增多伴肺气肿。中医诊断为哮证 ,热哮 ,痰热郁肺、肺肾两虚证。西医诊断为支…  相似文献   

18.
吴敏  霍晓玲张毅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38-1839
箍围法是中医外科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就其概念、历史沿革进行探索,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箍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箍集围聚,收束疮毒作用,达到清热消肿,散瘀定痛的目的。通过分析近10余年相关文献,显示箍围法不再局限于外用膏粉剂的使用,也包括凝胶软膏等不同剂型、针刺、负压引流等应用技术。临床文献显示,箍围法在其优势病种——外周血管疾病中变形及应用,可视为中医传统外治方法的延伸应用。  相似文献   

20.
潜阳封髓丹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阳丹是清代名医郑钦安的独创方剂,他临床注意扶阳,擅用大剂量姜附等辛热药,创立了"火神派".笔者近2年来有幸跟随火神派名家张存悌教授出诊,从其临证遣方用药领略了"火神派"的用药风格,可谓别有洞天,在中医学领域里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潜阳封髓丹为温肾潜阳、纳气归肾之方,是由潜阳丹和封髓丹二方合成,前者为郑氏独创,后者为《医宗金鉴》方,郑钦安十分推崇该方,临床用于虚阳上浮之证时多与潜阳丹合用,疗效卓著,后世医家常承继郑氏方法,将二方合用,吴佩衡称为"潜阳封髓丹",该方用药独特,临床疗效妙不可言,对真气上浮或虚阳上越之证屡试屡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