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病之目的是“调节阴阳,以平为期”使阴阳由失去平衡的病理变化,转为阴阳平衡的生理状态。从而达到袪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中医治疗学说的理论根据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天人合一”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为理论基础的。中医临症施治的原则是“治病必求其本”也就是把错综复杂的疾病,用阴阳辨证的方法加以综合、分析,求其病因所在,查其偏胜,从而确定应正治或应反治。治疗时除坚持上述原则外,在临床治疗中,还必须贯彻“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辨证论治精神。也就是施治时必须结合病人的体质,结合自然因素,结合精神因素,结合地理因素,结合风俗习惯,进行综合的、灵活的治疗。同时强调早期治疗之重要性,因此中医治疗是客观的、辨证的、整体的、病因的。而不是主观的、机械的、对症的。中医之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2.
<正>中医理论的特点是“整体现念”与“辨证论治”,二者又是建立在“阴阳学说”之上。《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又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由此可见,治病求本,应本于阴阳。即“平调阴阳”,为治病所求之本[1]。中医认为,人所以生病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可以说致病的原因虽在于邪,发病的关键却在于正,由此扶助正气,祛除邪气,促使疾病向痊愈方向转化,方能达到治病的目的,即扶正与祛邪成为了中医的治疗大法,是“补不足,损有余”的“双向调节”。下面从方剂组方及药理方面加以浅述。  相似文献   

3.
阴阳的本质是信息态的存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阴阳的本质是中医学术界讨论已久的课题。从信息论来定,阴阳具有不确定性、间接性、随机性的信息关系。信息和质量、能量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相互平行的。阴阳的本质是信息态的存在,它与现代哲学的“矛盾”概念不同。用当代信息论思想对中医阴阳学说加以整理提高,对促进中医现代化进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对中医文化影响深远,“阴平阳密”是中医诊病、治病以及养生的指导原则。肾为先天之本,肾虚导致人体虚损与失衡,中医养生注重滋养。肾气,平衡阴阳,为后世医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养生保健、抗老防衰、预防疾病已成为重点科研课题及百姓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5.
宜斐 《医药世界》2007,(12):42-43
初次见到舌苔模型,还以为这是古代某前卫艺术家的雕塑作品。等看清上面“望舌态”、“望舌色”、“望舌形”、“望苔色”的说明,我才恍然大悟。这原来是中医“望诊”中对舌的观察模型。光是看看患者舌头的色泽、形态和舌苔的颜色等,就能与气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病理变化直接对应起来,古时中医医师们练就出的“望、闻、问、切”诊病方式,实在是很了不得。  相似文献   

6.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位在心,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现将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经验介绍如下。 1治病求本,从肾论治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范畴。依据历代医家的认识,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有“白痴”、“痴呆”、“呆痴”、“神呆”等多种说法,虽然名目繁多,但主要以智能低下、愚痴呆傻、不能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为特征。 本病中医的定位在脑,与心、肝、肾等脏腑相关。认为该病是因脑髓不足,五脏阴阳气血虚损,加之血淤、痰浊、气滞而引起。该病可分为年老肾亏、饮食失常、七情内伤、劳逸损伤等类型,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8.
机体五脏六腑、气血津必、肌肉皮毛、筋骨关节等组织的病变是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相互关联和影响的。但都可用中医八纲辨证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概括。而确定其治疗原则时.也不外补与泻即扶正或祛邪.只不过有扶正和祛邪的先后、主次和攻补兼施的区别,同时兼有针对在表或在罩、是热证还是寒证的不同而较具体的治疗方法。而寒热、虚实不太明显的则采用所谓的平补平泻(但严格的说,还是存在有补泻的偏重不同)。以上情形都无不体现了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两大特点。所谓整体观念就是指人体组织与组织,内脏与内腑,体表与体内,机体与自然环境、生活习惯、遗传、家庭史等有相互影响和必然关联。  相似文献   

9.
中医模糊理论的建立一.什么叫模糊医学?研究目的何在? 模糊是“暧昧”的意思.也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语言.应用在医疗学上,以阴阳两性分类,没有精确标准的“八纲与八法”去治病,这叫“模糊医学”.日常习惯用的病名:“伤风、伤寒、表寒、表热、里寒、里热、里虚、里实、气虚、血虚或阴虚盗汗、阳虚自汗”等无精确数据标准,仅是一些“模糊信  相似文献   

10.
“治病必求于本”这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大法,祖国医学理论认为:病因虽有内因,外因,及不内外因之区别,但其病理机制不外乎机体阴阳矛盾不协调以致生理功能失常,呈现出一系列的临症病态。中医诊治疾病,先以望、闻、问、切四诊来了解病况,收集有关该病的各种资料,便于分析归纳,然后再用阴阳表里虛实寒热八纲来进行辩证,从而得出诊断意见,这一诊断过程是由疾病反映的现象深入了  相似文献   

11.
牛黄降压丸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围,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是脏腑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其病位在肝肾,可产生肝阳上亢、肝风、瘀血、痰浊,临床以虚实夹杂较为多见。若病人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腰腿酸软,口咽干燥,心悸失眠,属阴阳俱虚型,治以滋阻助阳法,可选用金匮肾气丸等药。若病人主要表现为头重头沉,胸闷腹胀,形体肥胖,倦怠,时吐痰涎,属痰浊内蕴型,治以祛痰化浊法,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痛为中医内科常见疾病,通过和解和调和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证候及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以改善,则胃痛之疾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3.
李民  邱玲 《现代临床医学》2002,28(5):288-289
“虚则补之”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基本法则 ,《内经》说 :“邪气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精气”即正气 ,不外阴阳气血而已。对于阴阳气血不足的疾病 ,就应当使用补法。这个道理似乎非常简单 ,但在临床应用中 ,却因疾病的复杂性而使补法的应用变得难以掌握 ,这就需要我们在深刻理解中医治疗思想的基础上 ,充分汲取古人的经验 ,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从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的补法 ,不仅仅是人参、黄芪补气 ,首乌、熟地补血 ,附子回阳 ,枣皮养阴等 ,如果这样 ,则未免把中医机械化、简单化了。要深刻理解中医的补法 ,除了要全面掌握中医…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则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的种种情形不同,往往能反应出患病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不可不细察。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讲平衡依照辨证施治的整体平衡法则:西医也讲平衡,但讲的是区域平衡,局部平衡。何谓平衡?中医的平衡观即阴阳观。总括阴阳,括天地日月四时万物阴阳虚实之枢机。中医辨证即把握平衡,驾驭平衡,以达实现人体整体平衡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赵姝娜 《自我药疗》2012,(11):60-61
《中医话“虚”》在上篇文章里讲到了虚实的概念,在此复习一下:虚是对应实而言的,“虚实”是中医辨证中的理论基础之一。从疾病角度而言,虚实是表现正邪斗争的强度与现状;从体质而言,则表示素体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就虚证来说可以有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体质。常表现为相应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中医所称“不寐”或“不得卧”系指失眠为主症的一些疾病。不寐有虚实之分。虚证多由阴血不足,重在心脾肝肾。实症则由食滞痰浊,壅遏胃腑所致。  相似文献   

18.
一、辨证论治概述辨证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它既有指导中医临床工作的理论原则,又有解决诊断治疗等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它主要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对病人进行仔细的临床观察,然后将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反映出来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按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进行辨证,在此基础上结合六经辨证、三焦  相似文献   

19.
中医分形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理论与中国哲学多是建立在自相似的“朴素分形论”基础上的,但没有数学化.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八纲、八卦等都是古典古老的中医分报集,其分形线数分别为1、1.4650、2.1827、2.2619、4等.并由此揭示了中医脏腑“系统”的(结构)本质“分形关系”,“自身调节-细胞(群)社会学-体液神经”分形经络等。  相似文献   

20.
咳嗽,它是一种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疾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主要是因外邪侵袭人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至肺造成肺气不利所致。历代医家曰:“咳嗽一证,由外感内伤之分,阴阳虚实之别”。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以咳嗽为主症的疾病。5年来,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因人而异,实施辩证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