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雪芬 《校园心理》2013,(5):335-337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生命意义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1]。在国外,研究者喜欢用生命意义来诠释生命的目标感,而国内学者则倾向于用生命意识来体现个体对生命意义的探索[2]。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不仅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且也使高等教育的实践者——高校教师产生巨大压力,甚至漠视生命。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已经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作为学生精神的创造者——高校教师的生命意识却被大家忽视了。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2.
管村 《校园心理》2005,3(12):49-49
人一生下来,死亡也就跟着生下来,生命的每一刻都在面向死亡移动。人生短暂,仅那么六七十年时间,至多百十年,若中途有什么意外,恐怕还活不了那么久,我们理所当然应该珍爱生命,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天.抓住生命的每一个瞬间.创造生命的灿烂光辉。  相似文献   

3.
张浩洋 《校园心理》2005,3(7):44-45
已经是鸟啾蝶绕的四月天了,校园里一茬一茬的花开着,谢着,兴高采烈;除了人之外的生物们叫着,闹着,欢庆这个生命复苏的季节。四月有太好的花朵,太好的阳光,可是这一切于我却没有太大的触动。我只用冷漠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用手细细探寻,我触摸到内心深处的生命之花正在暗淡,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能够对重症患者进行快速现场急救以及运送途中急救监护的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生命支持系统能够进行生命体征信号的无线传输和远程定位,实现了院前院内急救之间的无缝衔接。该系统机动性强,能抬、能推,还可以附载于多种运载工具上,实现了医疗救护的及时性和连续性。本文主要叙述了移动式生命支持系统的生命体征信号远程传输及定位功能的实现,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远程监护与定位功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开展以人生纪录片为载体的生命教育课程干预,考察干预效果。方法:以是否选修《电影与心理人生》课程为条件将被试分为实验组(n=95)和对照组(n=65)。实验组开展每周2课时,持续时长17周的课程干预,对照组不进行相关操作。在干预第1周及最后1周用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评估两组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水平。结果:干预前,实验组的生命意义感总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2.521,P0.05),其中实验组的拥有意义感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控制组(t=-3.304,P0.01);干预后,实验组的生命意义感水平(t=-2.126,P0.05)和拥有意义感得分(t=-2.490,P0.05)显著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人生纪录片课程为载体的生命教育形式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拥有意义感,从而提升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高中生中探讨生命意义寻求和生命意义体验的关系.方法:采用生命意义问卷,对1659名高中生进行横断研究,对84名高中生进行三次追踪测查.结果:同时测量的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之间呈正相关,但是在控制干扰变量后,后测体验只受前测体验的影响,与前测寻求没有关系,后测寻求只受前测寻求的影响,与前测体验也没关系.结论:生命意义寻求和体验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两维度之间不相互影响,而是各自预测本维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联伟 《医学信息》2003,16(5):218-219
虽然生命信息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较高的学术价值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但毕竟还不够成熟,需要从事生命信息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探索,完善其学科的理论体系。本论文对生命信息学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笔者粗浅的见解,期待与各位专家学者交流与商榷。  相似文献   

8.
生命信息学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点上生长起来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生产的主流由物质产品转向信息产品,信息科技日益成为当代高新科技的主导与核心。生物学的重心正在由生命硬件转向生命软件,医学和农学已呈现出明显的“信息化”趋势。基因工程、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疗法、心理门诊等信息学疗法,迫切地需要理论上的支持与说明。计算机科学的并行分布式处理急需向生命信息处理过程学习。时代呼唤着生命信息学。生命信息学的创立和发展,不仅需要生命科学 、信息科学工作者的参与,而且需要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心理学、以及许多社会文化方面的学者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活最多也就只有百余岁,与宇宙 相比,充其量不过是沧海一粟。在人类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的生命也就是这么一 瞬间、一刹那,转瞬即逝。因此,对于我们每 一个人来说,与其盲目地去追求未来毫无定 数的享受,不如把握好每一个当下,细细体 味眼前的生活。 我们知道,“活在当下”的真正含义来自 佛,是禅宗的语言,是说人应该懂得放下,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一种适合舰船环境条件下使用的伤病员生命体征支持与监护系统,满足伤病员现场急救和转运的需要.方法 采用单片机技术、射流技术、微电子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综合集成技术,将生命支持功能和生命体征监护功能有机结合.结果 该系统在对伤病员进行心电、血氧、体温、脉率、血压监护功能的同时根据需要可进行间歇正压供氧和加压输液,并能够对生命体征数据进行存储、回放,对异常数据进行判断和报警.结论 该系统体积小,操作简单,智能化程度高,适合船用的同时,兼顾车栽和机载,在伤病员现场急救和转运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珏评 《校园心理》2005,3(12):60-61
136分钟里,寻找不到任何轰轰烈烈、大喜大悲的戏剧化的镜头。事实上,故事才刚刚开始,电影,却已经结束了。如果你是一个把全部注意力都投向结局的看客,那么,将错过看似平淡无奇的过程,那隐藏和挥发的情感。你,将注定是一个,看客。我常常在半醒半寐中哭泣,揪心酸楚。为着过去了的  相似文献   

12.
吴洪华 《校园心理》2009,7(6):422-423
<正>近年来,我们时常看到一些有关中学生自杀或杀人的报道。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惨剧正是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生命教育迫在眉睫。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对学生的成才教育,而忽视进行尊重生命、珍视生命的教育,学生很难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极容易做出一些漠视生命甚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大学生生命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提供参考。采用《大学生生命观调查问卷》《自杀态度问卷》对延安大学353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在生命观现状的研究中,大多数大学生对生命观持有积极的认识。②生命态度的研究中,来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亲密好友数量在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认为大学生对生命观持有积极的认识,不同群体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与极性的结构,借鉴国内外已有量表的相关项目编制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与极性量表。方法:对334名大学生进行量表初测,经过项目分析及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包含9个项目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量表和包含13个项目的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量表。对1608名大学生进行正式量表的施测以进一步验证量表结构并分析量表的信效度。结果:1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包含人与社会和人与己两个维度,人与社会的方差解释量较大,能够解释31.888%的总方差变异量,是生命意义极性的主要维度;生命意义强度由生活目标与热情以及执着追求两个维度组成,生活目标与热情的方差解释量较大,能够解释33.410%的总方差变异量,是生命意义强度核心维度;2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与强度量表以及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1~0.858;量表及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在0.625~0.787。两份量表的总分及各维度与效标均达到显著性正相关;3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量表的项目平均分高于生命意义强度,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较为积极,生命意义强度较弱。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极性与强度量表的信效度均达到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工具;大学生生命意义强度总体较弱但生命意义较为积极。  相似文献   

15.
16.
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现状,分析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及其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随机抽取成都市某高校大学新生194名,使用《生活目的测试》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52.1%的大学新生的生活目标及意义不明确,34.0%的学生处于生命无意义状态;2自主感、逃避的得分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7.64,P0.01;F=6.58,P0.05),自主感、逃避的得分以及生命意义感总分在不同学科类别之间存在差异(F=7.56,P0.01;F=6.18,P0.05;F=4.83,P0.05);3生命意义感总分与"偏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7,P0.05);4"对未来期待"可以显著预测心理健康状况(β=-0.18,P0.05)。结论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李宗荣 《医学信息》2000,13(12):644-645
本文的目的是回顾八年来关于生命信息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并就这个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在今后几年的发展提出若干设想。概略地说,可以把相关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关于生命信息学基本思想和概念的形成(1992~1995),二是其知识体系基本框架的逐步确认(1995~1998),三是作为学科特定术语集的初步建立(1998~2000)。今后的几年内,关于生命信息学的研究任务是在深入、细化总论的同时,展开对各论的研究,构成生物分子信息学、细胞信息学、个体信息学、社会信息学四大分支,并逐步填平跨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鸿沟。  相似文献   

18.
李宗荣 《医学信息》1999,12(9):24-25
生命信息学是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点上生长起来的新兴边缘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生产的主流由物质产品转向信息产品,信息科技日益成为当代高新科技的主导与核心。生物学的重心正在由生命硬件转向生命软件,医学和农学已呈现出明显的“信息化”趋势。基因工程,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疗法,心理门诊等信息学疗法,迫切地需要理论上的支持与说明。  相似文献   

19.
《校园心理》2006,4(12):31-31
男性在买衣服时,通常只要看了价钱,就能在短时间内决定要不要买。女性呢?则是到处看看,到处问问,才会决定买不买。这乃是因为女性对流行有着强烈的追求。她们总是会配合着自己的个性来穿着。  相似文献   

20.
徐文畅 《校园心理》2007,5(5):53-53
<正>一天,一个农民来到磨坊磨面。农民看到石磨伤痕累累的样子就对石磨说:“你每天走不记程的路,别人向哪个方向推你,你就向哪个方向运转,你的生命不累吗?上个月看你还是厚厚的一块,今天怎么就成了薄薄的身躯了?”石磨高傲地说:“那有什么累的呢,我什么也不用操心,我的生命方向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