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陕西中医》2017,(4):507-508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认为心绞痛发病原因与瘀血密不可分。瘀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老师对血瘀证的表现,形成血瘀证的病因病机,血瘀证的诊断治疗,深有体会。治疗瘀血分八种证型论治,临床疗效显著。总结张老治疗瘀血的经验,以期能够传承国医大师的临床精华。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的用药经验。结果:对筛选出的164个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共出现中药167味,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8个新处方。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肝热血瘀证经验丰富,多用清热平肝、活血化瘀之品;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挖掘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及临床验案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张学文教授多用清心开窍法治疗中风昏迷;滋阴熄风法治疗颤证;化痰开窍法治疗中风失语;滋补肝肾、化痰逐瘀法治疗痴呆。结论:张学文教授运用温病理论治疗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学文教授运用叶下珠治疗乙型肝炎的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张学文教授随证加减运用叶下珠治疗乙型肝炎的概况,为临床应用叶下珠治疗乙型肝炎以及相关病变提供用药配伍方案以及参考依据。通过剖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临床辨证运用叶下珠配伍贯众、板兰根、茵陈、丹参、三七等药物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经验以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叶下珠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41-343
张梅奎教授幼承家父真传,后师承国医大师张学文,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临证经验丰富,在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观点,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用药灵活,组方严谨,疗效显著。兹从六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证治对其经验进行了总结: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眩晕宁汤治疗瘀血阻窍型眩晕;补阳还五汤加减治急性期中风;治癫方调理气血抗癫痫;郁宁汤疏肝解郁治失眠;还少方益肾活血治痴呆。  相似文献   

6.
从血瘀的病因病机、兼夹血瘀的不同证型的治法与方药等方面总结国医大师张学文对血瘀证的论治经验。张学文认为血瘀证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外邪致瘀、七情内伤致瘀、气血阴阳虚致瘀、痰饮内阻致瘀、各种出血致瘀,临床常见兼夹血瘀的证型有气滞血瘀证、气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热毒瘀结证、风痰瘀阻证,治疗上当予理气祛瘀、补气化瘀、温经化瘀、化痰活血、清热解毒化瘀、祛风化痰与活血通络,全面认识血瘀证对于临床上诸多疾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肝热痰瘀致高血压病眩晕病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诊治高血压病眩晕的经验,探讨肝热痰瘀证高血压病的病机,为临床辨治高血压病眩晕提供思路。方法:从肝热、痰浊、瘀血三个方面,针对张学文教授提出的高血压病的肝热痰瘀病机进行深入分析,并搜集现代医学依据予以论证。结论:肝热痰瘀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应该注意以清肝涤痰化瘀为主。  相似文献   

8.
张学文教授系我国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脑病专家,中医急症专家,首届国医大师,对中风病和瘀血证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与诊疗方法,本文将从个案分析总结其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挖掘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学文教授近5年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病例,采用关联规则、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的用药经验和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103首处方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处方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丹参,其次是瓜蒌、薤白、砂仁、檀香等;药物组合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前5位分别是"薤白,瓜蒌""丹参,瓜蒌""薤白,丹参""薤白,丹参,瓜蒌""砂仁,瓜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显示丹参、瓜蒌、薤白、檀香、砂仁等药物居于网络图中间,均为张学文教授诊治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最常用的中药。结论:张学文教授治疗胸痹气滞痰阻血瘀证以理气、活血化瘀、化痰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0.
周海哲 《新中医》2015,47(4):323-324
分析《金匮要略》中"血不利则为水"的病机和意义,探讨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针对中风、解颅等脑病提出的颅脑水瘀证。强调颅脑水瘀证中瘀血与水湿互结,相互影响,因而病情复杂难愈。并自拟脑窍通口服液,针对颅脑水瘀证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熊可  黄明  吕玲  李霄  李霖  张晗 《天津中医药》2021,38(7):817-820
[目的]探索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张伯礼教授门诊初诊诊断为稳定性冠心病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分析张伯礼教授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辨治及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病例70例,证型以气阴两虚血瘀及气虚痰瘀为主;70个处方总用药频次1143次,共使用中药115种,其中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王自敏教授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以王自敏教授临床医察为基础,总结、分析王自敏教授对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机的认识,探讨其用药规律,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王自敏教授发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患者多为瘦长型体型,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脾肾亏虚的表现。瘦人多阴虚,阴虚生内热,且本病的形成机制又符合中医学血瘀理论,而致瘀热互结。故以健脾益肾,凉血化瘀之法治疗。结论:王自敏教授中医药治疗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经验,对临床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付琳  向光维  李小会 《吉林中医药》2020,40(1):48-51,55
肾性水肿临床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仲景继承《内经》理论,著《伤寒杂病论》并开创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对现代肾性水肿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体系囊括了经络脏腑、气血津液、体质禀赋等理论基础。根据六经辨证理论体系,以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理论为基础,结合各经辨证要点,将《伤寒论》六经辨证引入肾性水肿的临床诊疗。拓展六经辨证理论在肾性水肿临床治疗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瘀阻脏腑;湿毒内蕴、毒瘀内结;因虚致瘀、因瘀致虚。杨文华教授认为骨髓纤维化的治疗应遵个体化,分期治疗。根据骨髓纤维化的临床特点,杨文华教授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注重软坚散结类药物的使用。杨文华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识到,骨髓纤维化临床上辨证可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血两虚夹瘀、阴亏血瘀、阳虚血瘀、毒热血瘀。无论哪种证型,总以"血瘀"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基本大法,针对血瘀不同证型,分别应用不同的化瘀法。杨文华教授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外治作用,运用中药研末外敷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作用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毒副反应。杨文华教授治疗骨髓纤维化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辨清病位,善辨脏腑;调节免疫,预防转白;专药对药,四气五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名中医傅晓骏论治肾性蛋白尿思路方法,用药规律,以推广其临证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方法 通过临证跟随傅晓骏教授中医经典查房,整理其病案医案,从文献认识、药理研究等多方面,阐述傅晓骏教授论治肾性蛋白尿.结果 傅晓骏教授治疗肾性蛋白尿,特别重视从瘀论治,临床注重辨证论治思维,并擅用虫类药物、风类药物以诊治顽固性蛋白尿...  相似文献   

16.
张静生教授认为癫痫系先天不足,后天情志失调,气机逆乱,痰浊血瘀蒙蔽神窍,神失所养,发而为病,病位在脾肝心三脏,后期涉及于肾。临床上可分为脾虚肝旺、脾肾虚损、肝肾亏虚、痰瘀蒙窍四种证型,每种证型常常相互转化,疾病后期也常互见。治疗上宜健脾涤痰,平肝潜阳,养心安神,补益肾精,活血涤痰开窍。因本病需长期治疗,张教授根据证型、病程、年龄等,辨证论治,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摸索出最适合组方和剂量之后,再制作成胶囊,长期服用,同时要求病人尽量避免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17.
张建平主任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主要为外感风寒,寒凝血瘀,脾肾阳虚,病机为虚实夹杂,以邪风和瘀血为标,脾肾阳虚为本。治则为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治疗方法为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养阴补血、温阳通络。将归经理论作为治疗的基本理论,运用引经药、虫类药及风药,妙用神曲、三七粉,神曲,淫羊藿。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总结了陈达灿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通过临床跟诊学习及病案整理,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用药对陈教授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辅以验案加以佐证。陈教授认为岭南地区银屑病的发病以热(血热、或兼风热)、瘀(血瘀)为主,常兼湿邪为患。临床分为血热证、血瘀证、脾虚湿蕴证,治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健脾祛湿化瘀,并且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用药特点,常配伍解毒药物使用,在临床取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饮食失节,情志和体质因素等导致的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发为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导师张兰教授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糖尿病的发病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可兼见湿热、血瘀等病理因素。饮食失节是常见病因,肺脾肾虚弱为常见病机。故临床常分为三个证型,即肺胃热盛证、湿热困脾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治疗上从清热利湿,益气养阴入手,结合患者的症状及舌象、脉象灵活辨证,遣方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