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院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情况,对相关问题进行改进,提高死因填报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5年222份死亡死亡医学证明。结果 222份死亡医学证明中,93份填写有缺陷,缺陷率为41.89%;76份死因项填写不规范,不规范率为34.23%;25份死因编码不准确,编码不准确率为11.26%;9份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迟报率为4.1%。结论建立健全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规范上报流程,落实部门职责,密切部门配合,确保人口死亡信息及时性、完整性、一致性,切实提高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PDCA循环质量控制理论在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1—10月采用PDCA循环质量控制法整理的住院病案首页240份为观察组,同时抽取2021年1—12月未采用PDCA循环质量控制法整理的住院病案首页240份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住院病案首页质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病案首页中有无过敏药物、血型、临床路径、是否疑难、是否危重等项的缺失率、病案书写不规范率、填写不规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编码准确率、疾病编码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住院病案首页的缺陷率,提高病案首页资料完整率,提升住院病案首页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死因监测质量,确保死因填报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某医院2010—2013年死亡医学证明书和网络直报信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4年间该医院死亡病人966人,总漏报率为2.0%,总迟报率4.9%,死因判断正确率为92.0%,死因编码正确率为88.5%,死因不明占死亡报告总人数的3.1%。2010年填报错误率最高。结论通过加强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环节的质量控制、对相关人员培训、专人负责等一系列措施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报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死因登记网络上报存在问题并制订对策。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东莞市企石镇1 178份死亡医学证明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主要存在问题有迟报、错报、漏项、作废缺联及漏报。其中死因登记网络错报发生率最高,为18.17%,其主要原因为医生以临床前期临床症状作为死亡原因,未进一步填写引起死亡的根本原因;作废缺联和漏项发生率分别为9.76%和6.03%,其中以信息填写不完整最多,其次是死因疾病编码、死因疾病填写不规范,且对未将错误死亡医学证明书标注作废和未进行回收;迟报和漏报最低,分别为3.90%和0.25%,以未及时送交死亡医学证明书为主,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死亡医学证明被家属带走,且医院未留下存根而无法进行死亡网络直报造成漏报发生。结论完善死因登记网络上报填报制度,可提高死亡医学证明书填报质量,更好地发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效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联合PDCA循环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医院手术室的80件仪器设备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的40件仪器设备设为对照组,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的40件仪器设备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微信平台联合PDCA循环管理方法,比较两组仪器设备每月平均使用率、每月平均维修率、每月平均故障报损率及手术医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仪器设备每月平均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平均维修率低于对照组,手术医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每月平均故障报损率分别为2.50%、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联合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高手术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降低维修率,并提高手术医师对仪器设备的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多参数监护仪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的120台多参数监护仪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9月未实施PDCA管理,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实施PDCA管理,比较PDCA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多参数监护仪的检测一次合格率、维修率及质量控制检测结果。结果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多参数监护仪的检测一次合格率高于实施前,维修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管理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多参数监护仪的故障率,提升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措施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医院1000件手术室腔镜器械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PDCA管理前(2019年5月至2019年8月)500件纳入对照组,实施PDCA管理后(2019年9月至2019年12月)500件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完好率、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以及两组腔镜器械操作合格率、医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率,并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完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腔镜器械操作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升护士腔镜器械操作水平,提高器械术后预清洗合格率、完好率,降低差错率、零部件丢失率,提升医师对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的满意度,提高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质量环在提高医院死因监测工作中的作用。方法我院自2013年开始在全院临床科室采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居民死亡报告卡"填写质量和"死亡登记本"登记情况的管理,并统计在采用PDCA管理前(2012年以前)后居民死亡报告卡填写的合格率,由医院专门负责死亡监测的质控小组进行评价。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居民死亡报告卡"填报的不合格率及死亡病例的迟报和漏报率较PDCA实施前明显下降(P﹤0.05)。"居民死亡报告卡"漏报、缺项、错项、死因链推断、直接死因和根本死因的确定以及迟报和漏报死亡病例等各项得分和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均﹤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理论可以显著提高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有效地杜绝漏报和迟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医院药房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PDCA循环法管理实施时间分组,2012年5月-2013年6月医院药房实施传统管理措施作为对照组,2013年7月-2014年8月医院药房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作为研究组。比较2组药品显效使用率、药品使用明确率、药品不及格报废率、药品复查审核错误率。结果研究组药品显效使用率、药品使用明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药品不及格报废率和复查审核错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法管理药房,可明显提高药房用药质量,减少医疗用药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儿科静脉留置针堵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在平凉市崆峒区妇幼保健院及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输液治疗并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64例,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之前的82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接受治疗的82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外周静脉留置时间,堵管及并发症发生率,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研究组静脉留置时间较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0.05),同时研究组非计划撤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静脉留置堵管、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未出现穿刺点皮肤感染及静脉炎。研究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为73.17%,明显高于对照组(40.24%,P0.05)。研究组静脉留置规范操作考核通过率为92.5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χ~2=0.017,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通过强化静脉留置操作技能;加强冲管封管的培训,优化对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儿静脉留置堵管及外渗发生率,改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运用计划、执行、检查以及调整(PDCA)循环理论的实际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医院未实施PDCA循环理论从中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医院实施PDCA循环理论从中选取20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就医环境、诊治过程、医疗技术、护士服务态度、医生服务态度和满意度观察组评分均显著较高(P<0.05);病历书写合格率和处方书写合格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各维度得分均较高,提升了满意度,且加强了病历书写合格率和处方书写合格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带教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0月在静安区某两家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教学基地学员16例为对照组,再选取2019年1-10月学员1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学员以传统模式开展全科医师社区培训,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全科医师社区培训质量控制管理.项目结束后,对两组全科学员的教学效果、满意度及患者对学员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全科学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对全科学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改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基地带教质量,提高学员带教满意度及患者对学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PDCA循环法在临床危急值管理检验中的实践过程以及实行PDCA循环法管理后的危急值管理质量与医疗干预时间及抢救成功率。方法本次试验从2017年7月-2018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检验危急值患者中选取13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管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管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法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危急值管理质量中危急值回报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登记数量、登记率及登记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疗干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中将PDCA循环法应用于临床危急值管理检验中可有效降低危急值管理的回报时间及医疗干预时间,提高危急值管理中的登记数量、登记率及登记合格率,充分提高医院危急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实施PDCA循环前后医疗绩效管理的效果。方法医院每季度进行一次绩效管理考核,分为核心制度、病历质量、用药情况、耗材情况和医疗效率5个维度。2019年第一季度绩效管理开始引入PDCA循环,以第一季度各维度得分作为基础值,对比分析引入PDCA循环前后各维度得分,以手术科室为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核心制度、病历质量、耗材情况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情况、医疗效率维度得分比较,均P>0.05,但各季度得分相比基础值均逐渐升高,第四季度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疗绩效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有效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医疗质量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5.
沈伟 《中国卫生产业》2020,(2):28-29,32
目的探究三方协同管理对消化内科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于2016年5月-2019年1月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84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实施医生、护士及家属三方协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医护人员满意率。结果研究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方协同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同时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现代化管理方法应用于医院药学管理的可行性。方法该院于2017年7月开始在医院药学管理中实施现代化管理措施,具体实施的管理方法有品管圈法、精益管理法以及PDCA管理法,将2017年7月—2019年1月实施管理后的工作人员资料作为观察组,于2016年5月—2017年6月未实施管理措施的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每组15名,对比统计两组管理质量、药学工作情况以及人员工作能力。结果观察组在管理措施实施后的药品管理质量、药剂调配质量以及护理满意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其不合理用药、抗菌药的重复率以及处方配伍出错率等均比对照组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的工作能力对比,观察组人员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药学管理中有机结合现代管理措施可进一步优化药学管理质量,降低临床用药不安全事件,值得药学临床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17.
魏敏 《中国卫生产业》2020,(5):19-20,23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在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期间,共34名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与常规管理期间的手卫生管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PDCA循环管理的实践应用价值。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知晓率(97.06%)、洗手依从性(97.06%)及手卫生合格率(97.06%)较高,与实施前各项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晓率,规范其洗手行为,提升妇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合格率,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提升医务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在终末病案质量管理中的管理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的病案1 000份,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0份,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病案管理法进行管理,实验组选取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分析比较两组的病终末病案质量管理水平以及病案首页完整规范性和病历完整性。结果实验组的终末质量甲级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终末质量乙级率(28.00%)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的病案首页完整规范性和病历完整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地使用临床路径病案管理法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终末病案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病案终末质量,值得在临床应用当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