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和院前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方法选取合肥师范学院2014-2015学年选修了《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的168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意外伤害调查问卷》在《意外伤害与急救》课程授课前和授课后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授课前当面对意外伤害事件时,168名(100.00%)大学生会选择拨打120急救电话求助,其中35名(20.83%)大学生拨打完电话后,会离开现场;133名(79.17%)大学生在拨打完电话后,会在急救人员到现场之前安抚病人。授课前仅有27.38%的大学生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能提供现场伤员的病情,授课后比例(63.69%)明显提高,授课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大学生在拨打120急救电话时能告知意外伤害人数、有无意识丧失的伤员、有无大出血的伤员及有无骨折的伤员者比例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前知晓"运动挫伤后应制动冷敷、开水烫伤后应用流动清水冲患处20min、食物中毒应饮大量清水及催吐、心脏骤停应立即行心肺复苏、对骨折伤员处理应制动固定、对大出血伤口应先止血"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2.50%(21人)、22.62%(38人)、8.93%(15人)、7.74%(13人)、25.00%(42人)和80.36%(135人),授课后学生对这几项急救处理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授课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通过普通网络、专题讲座、普通课程及课程加在线植入4种形式获取急救知识的比例分别为61.31%(103人)、64.29%(108人)、61.31%(103人)及84.52%(142人)。通过课程加在线植入形式学习急救知识的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者比例(73.94%,105/142)明显高于其他3种教学形式。结论开设大学生意外伤害与急救课程,可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和院前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2.
<正>每当伤害、意外、疾病等突然降临时,把危急病人送达医院或医疗急救系统到达现场都有一段漫长的等候期。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流血不止,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停止等症状,如果现场得不到正确恰当的急救,便会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因此具备正确的急救知识及技术非常重要。现场救护,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一旦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人员可以及时、正确地运用救护技能,挽救生命。根据医学知识和有关统计,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即4~6分钟),对伤员进行有效的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则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  相似文献   

3.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4.
普及急救知识、开展现场救护是减少意外伤害、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大学生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1]。同时大学生接受能力强,通过学习院前急救技能,不但可以发挥"第一目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全社区教师、中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为急救知识与技能在学校的普及以及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上海市红十字会现场急救培训教材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虹桥社区249名在职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和552名中学生进行现场急救知识调查。结果有127名(51.0%)教师和258名学生(46.7%)从未接受过急救相关知识培训。教师与中学生在CPR知识、创伤急救、突发意外伤害急救三方面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均较低。是否参与过急救培训的教师和中学生,其急救知识水平测试平均分均存在显著差异(F=16.692,P0.01;F=25.431,P0.01)。接受过培训的高中生测试平均分显著高于初中生(F=7.196,P0.01)。结论虹桥社区教师与中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率较低,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很少。应加强学校急救安全方面投入,加强CPR、创伤急救及意外伤害急救方面知识培训和演练,提高教师与中学生整体急救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培训的需求等情况,推动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开展.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200名在校高二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所有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相关问题全部答对的仅为0.60%;对急救电话、现场救护原则、溺水后水中自救掌握程度相对较好,分别为99.39%、87.35%和79.52%,火灾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仅为7.23%;通过专业培训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的仅占10.84%;91.57%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掌握基本的现场救护知识技能.结论 中学生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应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救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必要的紧急救援常识,如:会拨打120急救电话、创伤止血、包扎及人工呼吸等,以备不时之需。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与技能》第60条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意外伤害发生。另外,周围有人突然发病,如急性心肌梗死或车祸外伤,病情突然发生,而且病情也非常紧急,需要立即进行抢救,否则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托幼机构教师对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的认知现状及需求,探讨普及儿童意外急救知识的可行性方法。方法 2013年6—9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徐州市5个区中抽取420名托幼机构教师进行调查。本次发放问卷42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95.2%。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整理,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托幼机构教师对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总体掌握欠佳,其中对狗咬伤、中暑、扭伤以及骨折等这几种情况的应对方法掌握较好,而对晕厥、气管异物、判断心脏骤停、化学性眼伤、心脏按压以及抽搐惊厥等的处理方法掌握较差,正确率均低于30%。92.8%的教师希望接受急救知识的培训,87.5%的教师选择专业人员讲解并结合模拟演示的培训方式。结论托幼机构教师对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的掌握状况不佳,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可结合托幼机构教师感兴趣的培训方式,普及幼儿园教师急救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验培训效果,进一步提高医学生应急救护培训质量。方法组织60名完成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学员参加急救模拟演练。结果考评成绩、急救技术、制定方案和现场组织不合格率低于12%,急救意识和人文关怀不合格率在30%以上。结论通过演练的反馈信息检查培训效果,促进今后培训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认知水平、培训现状、急救知识知晓途径、施救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等,为增强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提高应急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咨询,自主制定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芜湖市2所医学院校部分在校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掌握心肺复苏术中按压部位的人数最多,占18.41%,其他急救知识中掌握本地急救电话人数最多,占33.89%;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48.95%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别人施救;影响学生不愿意实施急救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自身能力不足,占47.28%。结论芜湖市医学院校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现状不佳,需大力提高其现场急救能力和加强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兰州市某中医院校大学生院前救护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兰州市某中医院校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70份。数据统一录入Excel表格。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14名学过急救课程的学生急救知识的正确率为61.40%(70/114),156名没学过急救课程的正确率为55.13%(86/15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7,P0.05)。127名曾受过意外伤害的学生正确率为61.42%(78/127),143名未受过意外伤害的正确率为56.64%(81/14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P0.05)。270名调查对象对创伤止血的掌握程度比搬运坠落者高,判断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掌握程度比对心肺复苏和开放气道掌握程度高,对地震和火灾急救措施的掌握程度比对溺水、触电和食物及药物中毒的掌握程度高。结论 兰州市某中医院校大学生对现场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较差,亟需加强急救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大学生面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时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自主学习救护知识的意愿,探讨开展大学生救护常识及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随机抽取兰州市4所本科院校(其中2所医学院校,2所非医学院校)的400名三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的359名本科生(181名医学生和178名非医学生)救护常识及技能知晓情况:完全知道的为59人(16.43%),知道一点的为218人(60.72%),完全不知道的为82人(22.84%)。医学院校类学生的知晓率高于非医学院校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被调查学生的96.66%学习救护常识和接受急救技能培训的意愿强烈,医学类学生有94.48%、非医学类学生有98.88%的学生愿意学习。结论大学生的救护常识及技能水平的普及培训亟待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成熟社区中青年居民应急救护能力现状。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朝阳区3个成熟社区中青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人群基本情况、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378份,有效回收370份。应急救护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76. 8%,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调查对象占77. 8%。知晓率最高的4项知识依次为"救护车呼叫号码"、"触电处理"、"中风辨别"和"跌倒处理",分别为96.5%、95.7%、90.0%和90.0%;知晓率最低的2项知识为"气道异物梗阻辨别"和"中暑处理",分别为44.1%和35.1%。文化程度(X~2=6.505, P=20.039)和职业(x~2=12.359, P=20. 030)是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职业中医务人员是影响调查对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因素(OR=18. 156, 95%CI:2.100~156. 989)。调查对象希望获取应急救护知识的途径依次为手机、电脑(68.1%),电视、广播(66.8%),培训、讲座(52.7%),报纸、杂志、书籍(50.0%);希望获取的应急救护知识依次为意外伤害(79.2%)、常见急症(78.1%)、外伤(72.2%)、心肺复苏(57.3%)和逃生避险(65.7%)。结论需进一步提高北京市成熟社区中青年居民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兰州市托幼机构保教人员儿童意外伤害救护能力与培训情况,为开展普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问卷、随机抽样对316名托幼机构保教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面对突发意外伤害,71.33%(214名)的保教人员对儿童实施急救时没有信心;参加过急救培训的保教人员为24.34%(73名);不同工龄、不同性质保教人员儿童意外伤害救护信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保教人员缺乏对儿童意外伤害救护的信心,急救培训率低,应大力开展急救培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吉林省中小学生拨打求助电话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为制定提高求助电话相关技能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长春市、吉林市的14 533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将"可以对应号码说出该号码为何种求助电话,且对应特定情景说出该情景下应拨打何种求助电话"者视为对该类求助电话认知正确。结果吉林省中小学生对"110"、"120"、"119"和"122"4类求助电话的认知正确率分别为84.9%、83.4%、85.0%和77.0%;对4类求助电话综合认知正确者仅占总体的66.7%;不同性别、年级、城市的学生间的答题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求助电话技能培训的学生认知正确率高于无培训经历的学生;接受过求助电话技能培训的学生仅占调查总体的45.2%。结论吉林省中小学生拨打求助电话相关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应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中小学生安全应急与避险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温州市初二学生安全与急救知识需求及获取途径,为开展学生安全与急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在温州市抽取11所初级中学初二学生进行调查,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收集学生的基本情况、健康信息行为、安全与急救知识需求及获取途径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2 306份,回收有效问卷2 230份,回收有效率为96.70%。初二学生防避自然灾害、灾后疾病预防、急救互救和意外伤害预防知识需求率分别为80.94%、74.66%、89.96%和75.11%,通过大众媒体、新媒体、教师授课、健康教育资料和应急演练获取安全与急救知识比例分别为61.93%、73.72%、57.31%、33.90%和65.61%。城市学生通过健康教育资料获取安全与急救知识比例高于农村学生(P0.05)。安全与急救知识需求率及通过大众媒体、教师授课、健康教育资料、应急演练获取安全与急救知识比例随学生对本地灾害信息关注程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主动学习急救技能的学生防避自然灾害、灾后疾病预防和意外伤害预防需求率及通过大众媒体、教师授课、健康教育资料和应急演练等获取安全与急救知识比例高于不主动的学生(P0.05)。具备安全与急救素养学生相关知识需求率及通过教师授课、健康教育资料、应急演练获取安全与急救知识比例高于不具备的学生(P0.05)。结论温州市初二学生安全与急救知识需求迫切,获取途径主要为新媒体、应急演练和大众媒体,应重点针对农村、不关注或不主动获取相关知识的学生进行多元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伤害如车祸、中毒、溺水和急危重症疾病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大学生中普及推广现场救护知识与技能,提高大学生的自救、互救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特殊情况下发挥"第一目击人"的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本文通过了解非医学类大学生急救知识能力和需求状况,为普及和提高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能力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所大学1 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最高,为91.1%;知晓率最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仅为9.2%;总知晓率为30.5%.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和专业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6,0.190,2.250,1.075,P值均>0.05),而是否受过急救培训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7,P<0.05).看电视是被试者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2.2%.文科生为“社会急救培训班”(79.6%),理科生为“自己亲身经历”(90.7%).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北京市成熟社区居家老人应急救护能力现状。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方法,于2017年1月在朝阳区3个街道内,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98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结果调查对象应急救护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6.8%,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调查对象占53.0%;知晓率前3位的依次为"救护车呼叫号码""中风辨别"和"跌倒处理",知晓率最低的两项为"气道异物梗阻辨别"和"中暑处理"。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和文化程度是影响调查对象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较高文化程度是影响社区老人基本应急救护知识水平的保护因素,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的社区老人比识字很少/小学文化程度的具备基本应急救护知识的可能性高4.059倍(95%CI=2.184~7.545)。86.1%调查对象未接受过应急救护相关培训,79.2%调查对象认为"急救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结论北京市成熟社区老人应急救护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幼儿园保育员进行安全培训前后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知识、态度、信念(知信行),及其是否接受培训对认知情况的比较,探索幼儿园保育员对儿童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应掌握的知识要点等。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280名保育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保育员对儿童意外伤害知识了解及认知情况,现场回收调查表。结果对儿童意外伤害急救知识了解的比例只有15.7%,80%以上的保育员部分了解或不了解。对火警、医疗急救、火场逃生电话知晓的比例较高,均在90%以上。认为意外伤害是一种疾病的在20%以上。认为儿童意外伤害可以预防的有占87.22%,认为儿童意外伤害危害性很大的占85.04%。仅61.24%的保育员经常对儿童开展安全教育。将保育员分为参加过意外伤害培训组和从未参加过培训组的2组再次比较,两组保育员在认为儿童意外伤害是否致残(χ2=8.468,P=0.014)、是否是儿童第一死因(χ2=4.809,P=0.028)、掌握急救知识(χ2=17.892,P=0.000)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调查的保育员进行专题培训后,全部掌握调查表内容。结论保育员儿童意外伤害知信行情况不容乐观,强化幼儿园安全管理和教育很有必要,专题培训是提高幼儿园保育员儿童意外伤害知信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