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念珠菌是一种近年来出现的酵母,可引起侵袭性感染,对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传统的实验室表型鉴定方法可能会导致错误鉴定结果,需要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或质谱技术区别耳念珠菌与其他念珠菌。因此,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人员的关注,注意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念珠菌菌尿的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2-2004年住院患者中尿培养念珠菌阳性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治疗转归.结果 其间53例患者尿培养念珠菌阳性,女性占64.1%,患者患有糖尿病占39.6%.96.2%患者在发现念珠菌菌尿之前使用过抗菌药物.56.6%患者出现过细菌菌尿.念珠菌菌尿中43.4%由白念珠菌引起,56.6%为非白念珠菌所致.出现念珠菌菌尿后有81.1%患者使用了抗真菌药物,氟康唑是最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占49.1%).结论 患者患有糖尿病和泌尿系统疾病、使用过抗菌药物和尿道插管是住院患者发生念珠菌菌尿的重要诱因,白念珠菌引起的菌尿常见.  相似文献   

3.
耳念珠菌是近期临床微生物学领域、感染性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该菌可以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容易漏检,部分多重耐药菌治疗困难,能引起院内感染暴发。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学组组织专家形成专家组,对耳念珠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鉴定、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源性,以及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处置、预防、控制进行了共识性建议,望引起国内业界对该菌的重视,助力该菌感染诊治防控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摘要:耳念珠菌是近期临床微生物学领域、感染性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该菌可以引起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容易漏检,部分多重耐药菌治疗困难,能引起院内感染暴发。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学组组织专家形成专家组,对耳念珠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鉴定、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同源性,以及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处置、预防、控制进行了共识性建议,望引起国内业界对该菌的重视,助力该菌感染诊治防控难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耳念珠菌作为一类重要的感染性病原微生物,自2009年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多地不断有新的检出病例报道。耳念珠菌感染呈全球流行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已引起各国重视。其作为一类很重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新发病原微生物,容易造成院内爆发和感染事件的发生。该文探讨了当前耳念珠菌感染的现状与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学者和相关部门重视,及时制定感染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案,加强耳念珠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东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患者耳分泌物的病原体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情况,为临床CSO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1892例确诊为CSOM患者耳分泌物标本的微生物学培养结果,对病原体分布、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1054株条件致病菌,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是近平滑念珠菌、聚多曲霉和黄曲霉。葡萄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G的敏感率较低,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7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常用抗假单胞菌药物的敏感率均高于85.0%。近平滑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均具有较高的敏感率;黄曲霉、土曲霉对两性霉素B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较高,橘青霉对于伏立康唑的MIC值较高。结论广东省CSOM患者耳分泌物中病原体以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念珠菌和曲霉菌为主;真菌的检出率较其他地区高;检出的病原体对常用的治疗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耳念珠菌是近年新发现的念珠菌种, 在部分国家尤其是美国呈现耐药性及院内感染暴发态势。"超级病原"及其引申出来的"超级真菌"在真菌领域罕被提及, 但近来"耳念珠菌是超级真菌"的言论却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现有报道及其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 中国耳念珠菌临床发生发展情况与美国不同, 其所引发的感染仍属个案, 且药物敏感度高, 致病性不强于常见非-白念珠菌。因此, 公众无需过度解读, 以致产生不必要的恐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前后对普通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是否发生了改变.方法 采用常规MH药敏试验方法,观察ATCC10231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和其自发变异后得到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9002.9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及其经抗真菌药物诱导形成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临床分离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及变异株返祖后得到的念珠菌株,共11株菌对普通抗细菌药物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红霉素、万古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的敏感性.结果 两株白色念珠菌标准菌株、临床分离类细菌样变异株返祖后的念珠菌株对普通抗细菌药物无抑菌圈;而不同条件下得到的类细菌样念珠菌变异株则对以上普通抗细菌药物有一定的敏感性.结论 白色念珠菌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对普通抗细菌药物的敏感性发生了改变,变异前对普通抗细菌药物不敏感,但发生类细菌样变异后对普通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敏感性,其抗菌谱与普通细菌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致病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的不同之处.方法 分别采集VVC患者和RVVC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念珠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76例RVVC病例经鉴定白色念珠菌60株(78.94%),光滑念珠菌6株(7.89%),热带念珠菌5株(6.57%),克柔念珠菌5株(6.57%),与VV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VVC的念珠菌菌株对药物的敏感率为制霉菌素最高,其次为两性霉素B、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RVVC组与VV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色念珠菌,但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制霉菌素对阴道内真菌的敏感率最高,是治疗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RVVC致病菌株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真菌感染者病情亦十分严重。念珠菌属中有11种对人有致病性,包括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其他念珠菌等等,以白念珠菌最为常见[1]。白念珠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从正常人的口腔、皮肤、胃肠道及阴道分离出,通常不致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或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易引起白念珠菌的继发感染[2]。本文报告白念珠菌致外耳道感染1例。  相似文献   

11.
一、各种念珠菌病的病原菌构成 有关念珠菌病病原菌流行病学和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很多,有代表性的研究包括ARTEMIS研究和SENTRY计划,两者均为全球性多中心系列研究.该2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念珠菌感染的病原菌中白念珠菌最常见(各占65.3%和53.2%),但比率趋下降,非白念珠菌比率上升.最常见的5种念珠菌包括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它们占全部分离念珠菌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孔海深  徐卫益  江琴 《检验医学》2003,18(6):336-33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Sensititre 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0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0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8株(7.4%)、15株(13.9%)、2株(1.9%),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MIC90值最低,6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2株耐氟康唑,3株耐伊曲康唑,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10株光滑念珠菌中4株耐氟康唑,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7株耐伊曲康唑,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2/6)外,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手段的使用增多,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感染有明显增加趋势.针对念珠菌感染或预防感染而使用抗真菌药物的结果又导致耐药性念珠菌的产生[1],尤其对于念珠菌感染病人抗真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时,进行念珠菌分离鉴定及药敏测定往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卫生官员透露,已发现一种罕见的耐药真菌感染。在英国超过55所医院的200余例患者发生这种感染。英国卫生部(PHE)表示,大约有四分之一病例出现有症状的耳念珠菌感染,其中27例为血流感染患者。8年前,耳念珠菌感染在日本首次发现,它虽然罕见但存在医院内患者之间传播的倾向。自从2009年日本从1例患者的耳道中分离出耳念珠菌之后,至少在韩国、科威特、印度、委内瑞拉等8个国家有报道该菌与血流感染、伤口感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手段的使用增多,念珠菌引起的深部感染有明显增加趋势.针对念珠菌感染或预防感染而使用抗真菌药物的结果又导致耐药性念珠菌的产生1,尤其对于念珠菌感染病人抗真菌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时,进行念珠菌分离鉴定及药敏测定往往非常重要.为此,我们对分离自临床标本的100株念珠菌进行了菌种鉴定及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为1999年1月~1999年9月从临床送检标本(血液及骨髓7株、痰液及咽拭子61株、粪便2株、尿液17株、…  相似文献   

16.
真菌性阴道炎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特点及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运用API-20C 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和ATB-Fungus药敏系统进行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495例标本中共检出真菌96株,检出率为19.4%.临床分离菌以白色念珠菌居多(69.8%);其次为光滑念珠菌(18.8%);较少的有热带念珠菌(5.2%)与克柔念珠菌(4.2%),偶见新型隐球酵母菌及酿酒酵母菌(各占1%).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均在90%以上;耐药率以5-氟胞嘧啶为最高(32.3%),其次为咪康唑(22.9%).结论真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离菌除了白色念珠菌外,尚有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等菌种,制霉菌素与两性霉素B对真菌的敏感性较好,而5-氟胞嘧啶与咪康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阴道中光滑念珠菌耐药性及氟康唑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 分离、鉴定阴道分泌物中的光滑念珠菌,并进行药敏实验.抽提光滑念珠菌总RNA,通过RT-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CDR2和ERG1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光滑念珠菌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的药物敏感性最好,5-氟胞嘧啶次之,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41.00%~67.00%)较高;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44.00%.RT-PCR结果显示,光滑念珠菌氟康唑耐药组CDR1、CDR2和ERG11基因高表达.结论 光滑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光滑念珠菌耐药基因CDR1、CDR2和ERG11的高表达,与临床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18.
821株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预防真菌感染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821株真菌感染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及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真菌感染常见主要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为主,分别占47.5%和21.9%;分离出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制霉菌素敏感性高分别为93.6%、93.7%、94%;酮康唑耐药率已达14.9%.结论 真菌感染菌株构成比与以往有所不同,白色念珠菌比例下降,非白色念珠菌比例升高.由于咪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已产生一定耐药株,临床医师应根据实验室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结合临床,选择用药,以提高治愈率,并应提高对真菌感染的认识,重视临床真菌感染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抗生素滥用造成真菌感染率逐渐增加 ,抗真菌药物在临床广泛使用 ,也使得一些菌株产生了耐药性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解我们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 ,给临床正确选择抗真菌药和有效控制念殊菌感染提供依据 ,测定了 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分离的 2 2 6株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来源及鉴定   受试菌 2 2 6株 ,来自临床送检的血液、痰液、阴通分泌物和尿液等标本。其中 ,白色念珠菌 16 8株 ,热带念珠菌 31株 ,副秃念珠菌 16株 ,光滑念珠菌 11株。鉴定卡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患者中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的菌型及其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结果 临床112例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者中白色念珠菌82例(73.21%)、近平滑念珠菌16例(14.29%)、光滑念珠菌4例(3.57%)、无名念珠菌4例(3.57%)、其他念珠菌6例(5.36%),药敏分析结果:念珠菌属对制霉菌素(98.21%)、酮康唑(91.07%)、氟康唑(67.86%)敏感,而对咪康唑(35.71%)、嗌康唑(33.04%)、伊曲康唑(42.86%)和特比奈酚(20.54%)的中介度和耐药性较高.结论 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的念珠菌除了对多烯类药物敏感率高外,对唑类抗真菌药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不同菌型其药敏谱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