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常见的老年病病理基础及病因进行分析,提出以中医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情况,并以实际案例分析治疗的效果。结果:补肾活血法对老年病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病情。结论:老年病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就是肾虚血瘀,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需要坚持治疗,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范振域名老中医以最初的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后逐渐转为治疗各科疑难杂症,而临证所遇尤以老年病人为多,逐渐形成了以"通法"治疗老年病症的学术思想,近年来多以"肾虚血瘀"为基本病机,采用以补肾活血法为主,扶正祛邪兼顾,维护后天之本为要的治疗思路。本文将范老运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眩晕的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补肾活血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肾虚血瘀是妇产科领域许多疾病的病理基础 ,根据近年来国内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认为肾虚血瘀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病机 ,补肾活血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基本治则。应进一步加深补肾活血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 ,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结合祖国医学基础理论,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基本病机,认为肾虚血瘀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补肾活血法为该病治疗之本,当贯穿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过程的始终,临床灵活辨证施治,可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结合祖国医学基础理论,探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基本病机,认为肾虚血瘀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补肾活血法为该病治疗之本,当贯穿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治疗过程的始终,临床灵活辨证施治,可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中药配伍及机理.方法:对人工流产相关操作、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相应症状进行分析,结合临床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肾虚血瘀是人工流产术后月经过少的主要病因病机,使用补肾活血法进行论治切中病机,配伍得当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始于《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认为心脑与生命的关系最为密切,且经络是沟通心脑与防治老年病的内在桥梁.故而从心脑论治老年病具有充实的理论研究基础.心脑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瘀和虚,瘀为淤血阻络,虚为血不养神.淤血阻络、血不养神所致的脏腑亏虚是老年病的基本病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都证实了心脑论治老年病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不断深入探讨了心脑论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和活血通络法、养心安神法的作用机理,从心脑论治已经成为老年病相关疾病研究和防治的重要方向及思路.  相似文献   

8.
现代中医认为肾虚血瘀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基本病机,补肾活血法为其治疗大法。本文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补肾气,通胞脉"、"补肾生脉"、"阴阳平衡"等角度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机制,为进一步认识补肾活血法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肾虚痰瘀是中风后遗症的基本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文献分析和临床研究,提出以下观点:肾虚是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肾虚痰瘀是中风后遗症的基本病机;补肾化痰通络法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病机多以肾精亏虚为本,血瘀、痰浊雍盛为标,据此确立补肾活血化痰法为治疗血管性痴呆基本治法。根椐补肾活血化痰法自拟方药对证治疗,多年运用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对于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值得深入探讨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运用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思想,从痰瘀方面论治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结果:痰瘀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医病理因素。结论:痰瘀是贯穿代谢综合征主要证候的中心病理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相似文献   

12.
8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证候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中医证候规律,并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方法:多中心前瞻性收集8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UA患者,采用因子分析对其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在提取的5个公因子中,F1为心肾阴虚,F2为心脾两虚,F3为痰瘀互阻,F4为气虚血瘀,F5为阳虚寒凝。其中以F4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大,并且初步建立了各个证候的诊断条件。结论: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因子分析能够帮助进行中医证候的分类研究和初步建立证候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Ⅱ型呼吸衰竭病例中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下降的中医病机。方法:采用SAS8.2,统计分析Ⅱ型呼吸衰竭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组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组以及应用中药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前后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小板数量。结果: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人组与COPD病人组以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络闭阻、肺痿为其主要中医病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因病机的认识及其治疗的系列方法、方剂进行归纳性的回顾,探讨其治疗的临床思维。方法:选取近20年的核心医学期刊和相关的中医药书籍,从中收集中医论治RA的方法,综合论述目前中医药治疗RA的研究进展。结果: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外感风寒湿热、痰瘀互结、伏邪致痹;RA的治疗大致有辨证分型论治、专方应用、宣发膜原法等。意义:通过总结历代医家治疗RA的临床思维,了解目前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的研究成果,并发现其不足,以深入研究,补充和完善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医骨痹证的相关中西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揭示出中医骨痹证的中医病因病机在于内、外因结合所致的痰瘀阻络,以及病久气血衰微,骨骼不荣。其现代研究的病理变化包括局部炎性反应、骨质破损和骨质增生3个方面,病变部位的局部炎性反应是引发骨痹疼痛的主要原因。火针传统意义上的治疗作用是借火助阳,温通经络;开门祛邪,散寒除湿及行气开郁,以热引热3个方面。而对于火针的现代研究证实其治疗骨痹的效应机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大的刺激量对人体感痛系统的调整;热效应对血液循环与局部新陈代谢的改善;灼伤产生的局部组织性质变化对局部微环境的改善和对炎性物质的消除。  相似文献   

16.
以中医学的"气血津液"理论与汉方医学的"气血水"说的异同为出发点,比较中医学与汉方医学合方的思维与处方特点。中医学合方多针对病机复杂的疾病,且对原方用药与剂量有所调整,呈现出"复方多法"的思维;日本汉方医学重视"方证相对",以此辨别具有针对性的证候与腹证,合方运用以数个方证并存为主要依据,对用药剂量与比例有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17.
认为气一元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指导着中医的辨证论治。中医现有的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五脏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等都是为实现人体阴平阳秘状态所采用的认识病机的方法。中医病机,实质上是指以中医的视角和思维认识从健康到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而气为一元与阴阳、藏象、气血津液、六经等学说共同构成了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具有现代医学微血管病变的典型特征和中医阴虚血瘀的典型证候表现.阴虚是消渴之本,血瘀是消渴之标,阴虚血瘀是其根本病机.滋阴生津、活血通脉是中医调理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香港地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初步调查与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调查香港地区20~50岁人群疲劳与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发病情况及其中医证型与症状,探讨CFS的病机.方法:按流行病学方法,参照英国Chalder等制订的疲劳量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制定的CFS诊断标准及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指导原则的要求制定调查表,对香港地区20~50岁的普通公民进行非随机抽样调查.研究疲劳症状、CFS及常见的中医证型与症状.结果:1 013位公民中,有疲劳症状的为585人,占57.8%;符合CFS诊断标准的65人,患病率为6.4%.在中医证型中,以气虚血瘀较为多见,占35.7%.在调查的54种中医症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8位症状依次为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疼痛、失眠、健忘、脉络瘀血及头晕眼花.舌象多见舌质淡胖、淡暗,舌苔薄白、薄腻;脉象则多见沉细.结论:CFS在香港地区20~50岁人群中的患病率为6.4%.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为主.CFS的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以气虚、肾虚为本,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20.
中医辨证论治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俊兰 《医学综述》2009,15(20):3160-3163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属于祖国医学肺胀、胸痹、心悸等病范畴,其病机为心气虚引发心阳虚,进而血瘀痰阻所致。祖国医学从整体观念上认识该病,采用补偏救弊、扶正祛邪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降低了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继续发挥中医药优势、深化本病辨证论治的研究,对本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