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玲 《药学进展》2004,28(1):47-48
Decitabine (商品名为Dacogen)本是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的罕见病药物。而 2 0 0 3年上半年 ,SuperGen公司又获得美国FDA批准进行将其用于治疗镰状细胞性贫血的II期临床试验 ,而且本品还有望用于治疗难治性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和实体瘤。本品结构式 :对decitabine治疗镰状细胞性贫血的研究发现 ,在体外 ,Decitabine可降低镰状红细胞对血小板反应素和层黏素的黏附 ,同时 ,D型纤维蛋白与可溶性VCAM 1水平也降低了。这些发现表明 ,本品可减少镰状细胞病患者的血管病理改变。在一项为期 36周的临床研究中 ,有 7名镰状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医院血液内科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恶性血液病抗真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血液内科出院患者中所有使用抗真菌药物的病历,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中确诊3例(2.1%);行预防治疗26例(18.6%),经验治疗73例(52.1%),诊断驱动治疗33例(23.6%),目标治疗8例(5.7%);血培养、半乳甘露聚糖试验、(1,3)-β-D葡聚糖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2.1%、22.7%、17.9%;联用2种抗真菌药物的患者12例次(7.4%);治疗有效率为85%,平均用药疗程12.93 d;本报道中患者共使用6种抗真菌药物,使用频次最高的为伏立康唑,其次为氟康唑、卡泊芬净。结论该医院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基本符合血液病抗真菌药物治疗指南,但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率7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相关死亡率低,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造血微环境(HME)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各种血液癌中的病理改变,对认识直液病的发病机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骨髓基质细胞(FCFU)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染色体分析、电镜观察和羟基脲自杀试验方法,结合临床对HME的某些生理功能及其在一些血液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作了广泛的讨。1、首先在国内建立了人。  相似文献   

5.
摘 要几乎所有类型的临床药物都可引起粒细胞缺乏(drug induced agranulocytosis, DIA)。虽然药物导致的DIA比较罕见,但其死亡率可高达5%。由于DIA常常可引起严重的脓毒症、深部组织感染、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所以被认为是潜在的严重不良事件。通过查阅文献,本文综述了DIA的流行病学、病理机制、诊断、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症状、干预措施和常见的DIA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口服马法兰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例以口服马法兰为主的预处理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临床观察药物的毒副反应并评估造血重建速度及患者预后。结果所有患者中,5例出现胃肠道不适,心前区不适及口腔炎等毒副反应,经对症治疗好转。口服马法兰无明显的毒副作用,预处理总有效率为70%,不同剂量对疗效无差别。结论口服马法兰为主的预处理方案用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是安全有效的;黏膜炎及胃肠道反应是静脉马法兰应用后最常见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以"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收住入院患者的可疑致病药物种类、可能肝损时间,共同提高临床医生及药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因药肝住院的病例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166例中引起肝损伤的药物简单分为10类,包括中草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精神系统疾病用药、甲状腺疾病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解热镇痛类药物、降糖药、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中草药94例(56.6%),其中17例(18%)由服用何首乌引起;使用可疑致病药物4周内、2个月内、超过2个月发生药肝比例分别为20.5%、56%、44%。结论中草药、抗菌药、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类药物是引起药肝的主要致病药物,大多数发生在累计用药1年内;用药时间越长,发生药肝几率及严重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8.
赵蓉  陈晶 《贵州医药》2005,29(12):1108-1109
自FAB《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分类的建议》一文中提出巨核细胞病态造血,随着对正常和病理巨核细胞生成的不断深入,巨核细胞与各种血液病的诊断及相互联系更受重视。FAB将巨核细胞质异常分为:微小巨核细胞,单个大核的巨核细胞,与多个小而核分散的巨核细胞。国内至今还在采用。参考国外FAB的形态分类,我们对7种血液病的BM涂片进行观察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报告常见药物引起的综合征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与血液病患者常用药间的药物相互作用,指导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2015-2017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应用伏立康唑预防或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的血药浓度资料,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法,考察血液病患者常用药物与伏立康唑联用时的相互作用。结果伏立康唑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分别为8.24 L·h^-1和163 L。群体药动学模型显示碱性磷酸酶对伏立康唑的清除率有显著影响(P<0.005)。联用兰索拉唑或环孢素时,伏立康唑的清除率分别降低33.4%、32.8%,而联用地塞米松使伏立康唑的清除率增加41.0%。结论临床上伏立康唑与兰索拉唑、环孢素或地塞米松联用时,需注意相互作用的产生,并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相似文献   

1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以外周血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细胞增生减低而无异常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根据病因不同,再障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获得性再障占绝大多数。先天性再障除支持治疗外,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最终其造血衰竭治疗依赖造血干细胞移植(SCT)。获得性再障对其严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药物性肝炎的致病因素及防治。方法对国内外近5年公开发表的有关药物性肝炎致病因素及其防治的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多种药物可引起药物性肝炎,其治疗方法除使用保肝药物外,还可结合中成药或中草药汤剂进行治疗,并应从用药方面注意对药物性肝炎的预防。结论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在用药时应重视药物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90例,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B组患者使用氟康唑进行治疗,C组使用两性霉素B进行治疗,将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发现,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且组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效果显著,且伊曲康唑不良反应较少,故更适合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血液病病房主要收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上述疾病均可有白细胞减少,尽管一些急性白血病病人白细胞高,但分类大多是原始,幼稚细胞,及易并发感染.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感染在血液病病房管理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文静  张永  许静 《医药导报》2021,(3):404-407
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高血压发生的原因并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高血压患儿的临床资料、药物治疗情况,对高血压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策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患儿血压变化调整药物品种及剂量,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患儿血压升高的原因可...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伦根 《药品评价》2006,3(5):339-341
肝纤维化是一组临床和病理学综合征.其自然转归通常缓慢.是一种主动性病变过程。肝纤维化的治疗与慢性肝炎的总体治疗原则类同.主要是祛除病因、抑制肝细胞炎症、防止肝细胞坏死和损伤、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增殖、促进HSC凋亡、促进细胞外基质(ECM)降解等多环节。临床治疗应满足安全、有效并对肝脏具有特异性靶向,药物或治疗方法应针对肝脏内细胞、ECM及介质分子等方面。鉴于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多阶段不同的启动因素和持续致病因素存在的差异.且体内正负反馈交叉调节,故治疗不应限于发病环节的某一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体外增殖分化特点.方法:用H4434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68例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14 d,分析贴壁梭形细胞形态和生长等级特点;CD29、CD44、α-SMA、α-醋酸奈酚酯酶和碱性磷酸酶组化染色鉴定MSC特性和分化特点.结果:所有患者贴壁细胞为梭形,核圆或椭圆形,瑞氏染色胞浆淡蓝,核为紫红色;α-醋酸奈酚酯酶染色阳性.所有患者贴壁细胞的CD29和CD44阳性率在90%~95%之间,碱性磷酸酶和α-SMA阳性率分别为25%和30%.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疾病4组患者贴壁细胞生长等级不同,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分别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MSC非诱导体外培养广泛表达骨和肌型细胞标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MSC生长等级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已经与恶性肿瘤一起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因。据统计,在我国,随着老年化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心肌梗死、脑卒中、糖尿病的重要致病原因[1,2]。高血压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肥胖、高盐饮食  相似文献   

19.
探讨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各种因素,增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杜志强  王静 《中国药师》2007,10(4):371-371
患者,男,18岁。2003年8月17日以"上腹痛7 d,黄疸2 d"入住我院。体检:T 36℃、Bp:110/80 mmHg、HR:53次/min、皮肤、粘膜、巩膜黄染,肝功化验:TBil:121.10μmol·L~(-1),DBil:97.40μmol·L~(-1),ALT:1 144.80 u·L~(-1),ALP:192.80 u·L~(-1),GGT:62.40 u·L~(-1)血常规检查:WBC:2.9×10~9·L~(-1),Plt:97×10~9·L~(-1),RBC:4.36×10~(12)·L~(-1),Hgb:140 g·L~(-1),诊断为爆发性肝炎。处理: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