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SLE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中28例患者经治疗后复查CT征象,结合临床表现,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SLE患者常见CT征象中肺实变(14例)、磨玻璃样影(42例),病变比较容易发生变化(好转或加重);小叶间隔增厚(39例)、界面征(28例)、胸膜下线征(16例)、胸膜肥厚(36例)、心包肥厚(8例)、肺内蜂窝样改变6例、肺囊肿样改变4例、胸膜腔积液8例、纵隔及两侧腋下多发10mm大小淋巴结17例,CT复查中淋巴结多无明显变化。SLE肺部小叶间隔增厚、界面征、胸膜下线征、胸膜肥厚和心包肥厚等为常见病变CT征象,且治疗后程度和范围无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分析SLE患者胸部CT征象及其复查CT征象,有利于临床诊断SLE,并且有利于判断SLE患者肺损害程度及可逆性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有肺部浸润的SLE患者28例肺部CT及HR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间质纤维化,以两肺外周分布为主,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样密度为其常见表现。结论应用HRCT检查可以帮助确定SLE浸润肺的程度,并能初步估计预后。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状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部病变高分辨率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高分辨率 CT( HR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E)患者肺、胸膜病变诊断的价值 ,对 62例 SL E患者的胸部进行HRCT扫描 ,并与普通 X线平片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 ,HRCT对 SLE患者肺、胸膜病变较普通 X线具有更高的灵敏性 ,能早期发现肺、胸膜的细微病变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胸膜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效鹏 《江西医药》2003,38(2):90-9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肺胸膜损害。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住院SLE患者的胸部X线片结果。结果:发现肺胸膜改变76例,占71.7%。76例中表现为胸膜炎48例,占63.2%;急性狼疮性肺炎20例,占26.3%,其中有8例合并有胸腔积液;弥漫性间质性肺炎11例,占14.5%;肺不张3例,占3.9%;SLE性尿毒症性肺水肿2例,占2.6%。结论:肺胸膜是一个富含结缔组织和血管的脏器,常可因免疫复合物的沉积而形成免疫损伤。因此,SLE患者应常规定期胸部X线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胸膜改变,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主要表现为多种自身抗体参与,通过免疫复合物等途径造成多系统损害的疾病。在SLE中,呼吸系统受累相当多见,病变侵及胸膜、肺实质、气道、肺血管和呼吸肌等处,其临床表现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亚临床受累也很普遍,在没有呼吸系统主诉时,就可以发现许多患者肺功能异常。SLE肺部病变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二者的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甘龙生  邓靖红 《江西医药》2012,47(11):1006-1007
目的 探讨胸膜结核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23例已确诊的胸膜结核病例的CT资料.结果 渗出性胸膜病变14例,其中单侧性胸腔积液11例,双侧胸腔积液3例,合并活动性肺内结核2例.局限性胸膜病变6例,其中包裹性胸腔积液3例,胸膜结节样增厚2例,胸膜局部钙化1例.慢性胸膜改变3例,其中胸膜弥漫增厚伴弧线状钙化1例.结论 CT可以检出少量胸水和被胸水掩盖的肺内结核灶;能敏感地发现钙化灶,准确鉴别胸膜病变与肺实质病变;有助于判断结核性胸膜病变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肺部表现进行临床分析,提高了SLE患者肺部损害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SLE患者的肺部临床表现及胸片结果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有2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气促、咳血、胸痛肺部表现。其中12例为胸积液,6例为狼疮性肺炎,3例为肺结核,3例为盘状肺不张。结论SLE患者肺部受累发病率高,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汪坚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432-43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播散型-S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肺部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血培养证实的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肺部CT表现。结果肺部CT表现为:①斑片或大片状渗出病变为主型15例;②结节病变为主型7例;④双肺弥漫粟粒病变为主型3例;④肿块病变为主型1例;⑤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为主型4例;⑥弥漫性网格状影为主型2例;⑦其他。上述肺部改变,有20例伴有纵膈淋巴结肿大,5例胸膜增厚,2例子伴有空洞形成。结论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肺部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的一些特征性表现大多数病例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及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6例CT表现正常,13例CT表现异常, CT异常表现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脑梗死、脑萎缩、脑出血等。结论 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消化道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红斑狼疮患者的腹部平片、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结果 2/7例腹部平片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2/7例消化道造影表现为食管明显扩张、空回肠皱襞消失,黏膜皱襞增粗,结肠黏膜呈颗粒状,结肠袋消失;7例CT扫描表现为肠道管壁增厚和肠系膜密度增高,4/7增强见靶征和肠系膜血管呈"梳齿状"排列。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消化道影像改变多样,且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结缔组织疾病的肺损害包括肺间质病变、肺动脉高压、细支气管炎和胸膜病变。其中肺间质病变最常见且影响病人预后 ,可引起肺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 ,晚期可发生以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的呼吸衰竭。1 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慢性肺间质病变是一种主要侵犯周边肺组织部肺泡、肺泡间隔、邻近的小气管和小血管的弥漫性炎症疾病 ,间质性肺病病因已明者占 35 % ,病因不明者占 6 5 %。病毒、细菌、真菌、吸入有害气体、药物、风湿病等均可导致间质性肺病 ,许多全身性疾病都在肺脏表现出各自的临床特征 ,其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包括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多发性肌炎、干燥综合征等 )最具有代表性[1] 。结缔组织病变伴发肺部的病变多种多样 ,如胸腔积液、肺实质浸润、气管支气管病变、肺血管炎、肺内肉芽肿性病变以及肺间质纤维化。风湿性疾病(包括结缔组织疾病 )合并肺间质纤维化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干燥综合征、Wegener肉芽肿为多见 ,从肺科的角度分析 ,间质性肺病原因不明类中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结缔组织病肺部表现和结节病三者多见[2 ] 。肺部感染是肺间质病变的常见并发症 ,并能诱发呼吸衰竭 ...  相似文献   

12.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2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治疗与转归。结果12例患者类风湿关节炎5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2例,干燥综合征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皮肌炎1例,多发性肌炎1例。呼吸系统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活动后胸闷气短;肺部体征以Velcro啰音为主;肺部高分辨CT( HRCT)检查表现为磨玻璃样影、条索状影、网状影、斑片状影、肺大泡和蜂窝样影,全胸片表现为条索状影和斑片状影;1例干燥综合征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肺间质病变发现较早,经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症状缓解,肺间质病变发现较晚者,经糖皮质激素和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改善,预后差。结论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早期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肺部HRCT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1990年~2000年共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肺、胸膜损害32例,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的CT征象、诊断价值及操作的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经病理、真菌培养及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继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的CT表现。结果白血病化疗后肺部感染患者37例中CT征象表现为毛玻璃阴影11例,炎性浸润性实变8例,肺部多发结节影7,肺部肿块合并多发结节影5例,肺部肿块、多发结节及炎性实变并存6例;其中9例出现"晕征",12例合并空洞,4例有"含气新月征",9例合并胸膜反应,13例有楔形实变影。病灶在肺内的分布无特殊性。结论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为病变呈多种形态,具有多灶性、多态性,且多肺段改变,应注意与其他临床肺部感染性疾病加以区分,真菌感染的"晕征"是早期肺部真菌感染的较特征性CT表现,CT扫描能较好地反映真菌在肺部感染的基本病理变化,提高诊断水,平在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临床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胸部CT检查资料20例.分析其不同病理时期的螺旋CT表现及治疗后的CT随访.结果 本痛在不同的病理时期及治疗阶段,具有不同的CT影像特点.典型CT表现为以两肺实质弥漫性渗出性改变为主的磨玻璃型,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网格状影状、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织结节影.相对少见的表现为肺部薄壁小气囊性改变、胸膜下"月弓征"、胸水、纵隔淋巴结肿大、小片实变.结论 SCT特别是HRCT可以充分地显示PCP的病变征象,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简析系统性硬化病肺部影像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性硬化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方法9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对其肺部影像学的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常规X线显示肺纹理增多,紊乱,但不如CT明显,HRCT扫描显示网格样,蜂房样变,小叶间隔增厚,间质病变明显。结论HRCT对观察系统性硬化病的肺部改变及预后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慢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肺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进而提升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100例发病24 h内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别行X线与CT检查。结果慢性心源性肺水肿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在肺部X线和CT影像学下都表现为肺野透光度降低,小叶间隔线增厚如克氏线、胸膜下线出现和肺实质膜玻璃样变等间质性肺水肿改变,肺血重新分布,肺纹理增重、增多等现象,比较征象检查率结果显示肺部CT的征象分辨率高于X光的征象分辨率,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则主要表现为肺泡性水肿,在X线与CT影像学下均表现为腺泡斑片状、结节以及大片融合影。空气支气管像,病变边缘模糊的现象也时而可见。病变进展时除少数典型者出现“蝶翼征”现象,大多数均为双肺出现广泛的密度均匀实变阴影。二者在病变征象检出率方面结果接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源性肺水肿通过肺部CT检查的征象检出率较高,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更多诊断信息,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通过对肺部进行X线与CT征象表现相似,临床诊断率相当,无特别区分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在血液病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血液病患者治疗中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双肺13例,右肺3例,左肺2例。所有病例都有明确微生物学检查,病源菌以曲霉菌9例者最为常见,其次白色念珠菌7例,克柔假丝酵母菌2例。7例行2次以上CT复查。病变多分布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CT影像学表现为单发、多发结节状、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晕征、空洞、空气半月征。结论 MSCT在血液病治疗中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对结核病的易感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红  孙丽梅 《河北医药》2004,26(9):700-70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自身免疫疾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近年来SLE患者并发结核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有人报道一组311例SLE患者,其中16例(5%)并发结核,王玉岳等收集并整理18例SLE尸检材料,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及胸膜改变,肺结核6例,其中无反应性肺结核1例,干酪性肺炎1例,较人群的结核患病率相差甚远。据2000年第4次全国结核流行病学调查,全国活动性肺结核的患病率为367/10万。这说明SLE对结核存在易感性,本文对这一现象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假性肠梗阻(IPO)患者的腹部CT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放射线科医生对此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假性肠梗阻腹部CT增强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以假性肠梗阻症状为首发,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CT增强出现典型的"靶环"及"梳齿"状改变,其中1例可见右侧肾盂轻度积液.实验室检查:3例患者血清狼疮细胞、抗核抗体均为阳性.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CT表现为小肠和结肠广泛肠壁水肿、增厚,主要表现为小肠的广泛扩张,肠系膜充血,并多伴有腹水和泌尿系受累.临床及时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剂及胃肠动力药治疗,病情稳定,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