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应用吡喹酮治疗9例囊虫病,效果良好。男5例,女4例,年龄6~45岁,病程2~9年。本组脑型囊虫病5例,单纯皮肤肌肉型囊虫病3例,脑型囊虫病和皮肤肌肉型1例。脑型囊虫病5例中,以癫痫为主要症状,以往粪便经常有绦虫妊娠片。经头部CT检查确诊,皮肤肌肉型囊虫病3例均经活检确诊。9例经对症及口服囊虫丸、中药等治疗效果差。改用吡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吡喹酮诊断性抗囊尾蚴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给予特效抗囊尾蚴药物吡喹酮50mg/(kg·d),分3次口服,共12d,根据杀虫反应、临床症状的改善等综合分析而确诊。结果99例脑囊虫病误诊者排除了脑胶质瘤,确诊为脑囊虫病;34例脑转移瘤误诊者排除了脑囊虫病,确诊为脑转移瘤。结论以大剂量吡喹酮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为临床脑囊虫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它弥补了根据临床表现、免疫学和影象学检查诊断脑囊虫病的不足,避免一些非典型脑囊虫病患者的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3.
丙硫咪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发生过敏性休克临床研究刘振声,邱恒(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郑州市450003)本文复习了3700例囊虫病人服抗蠕虫药物后发生过敏性休克1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服内硫咪唑者1989例中发生休克18例(占0.90%),服吡喹酮者171...  相似文献   

4.
丹红注射液在脑囊虫病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步长丹红注射液在脑囊虫病康复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脑囊虫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同时服用相同剂量的阿苯达唑(ALB)、吡喹酮(PQT)杀灭囊虫。治疗组在杀灭囊虫治疗的同时给予步长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脑电图(EEG)改善情况、TCD指标、记忆力改善情况。结果丹红康复治疗组在临床治愈率、影相学治愈率、TCD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EEG好转率、记忆力好转率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红通过活血化瘀,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促进脑再灌注,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等作用机理对死亡囊虫及钙化囊虫有吸收作用,有利于脑囊虫病患者的康复,减少癫痫发作,恢复脑功能,并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甘露醇与吡喹酮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脑囊虫病34例(河南省郑州市153医院450065)胡永兴,彭淑芳为防止因单纯服用吡喹酮后导致颅内高压和病情加重,我们对34例不同类型的脑囊虫病分别采用甘露醇加吡喹酮(二联法),甘露醇加地塞米松加吡喹酮(三联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5岁,农民。因脑囊虫病在家自服吡喹酮4次共1g,出现头痛、头昏、呕吐一天入院。既往于3个月前因癫痫发作,作头颅 CT 扫描结果为脑囊虫病,腰穿脑脊液压力及其它成份均正常,脑脊液囊虫间接血凝试验1:81确诊为脑囊虫病,住我院服吡喹酮10天共30g,完成第一疗程,第二疗程与第一疗程剂量相等,无不良反应出院。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大多持肯定态度。副作用一般以头昏、纳差、恶心、发热、皮疹等较常见。个别病人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颅内压升高,少数诱发癫痫及精神症状,经对症处理,症状可得到控制和消失。本病例第一次住院服吡喹酮无不良反  相似文献   

7.
谢慧群  徐芸  龚志红 《江西医药》2011,46(10):920-921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对91例临床确诊为脑囊虫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吡喹酮30mg/(kg.d),10d,联合阿奇霉素10mg/(kg.d),7d;对照组单予吡喹酮30mg/(kg.d),10d。共2-3个疗程。通过临床症状和头颅MRI复查结果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3例,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8例,无效9例,有效率79.07%。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疗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吡喹酮配合地塞米松治疗脑囊虫病15例报告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李兆熊脑囊虫病是危害人类健康较大的脑寄生虫病之一。基于我省多数农村及城镇仍有猪绦虫病流行,据国内外统计,人类感染绦虫病的患者约37.7%~84.1%同时患脑囊虫病[1、2]因此,本...  相似文献   

9.
笔者应用放射免疫双抗体-PEG法,对1995-03~2001-03我院收治的46例脑囊虫病治疗前后的脑脊液中IgA含量进行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脑囊虫病46例。男性32例,女性14例。年龄7~54岁,平均23岁。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或其他。病程7d至10年。病人全部行头颅CT或MRI检查示脑囊虫病灶1~8个。血及脑脊液囊虫补体均阳性。经吡喹酮20mg·kg-1/d,1个疗程9d,治疗3个疗程后征象消失或好转。对照组20例,为确诊为血管性头痛,单纯性晕厥的非器质性疾病病人,均查脑电…  相似文献   

10.
国内应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已有10多年,许多文献报道疗效肯定,但对重症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治疗难度很大,往往因为服药后颅压迅速增长,被迫停药。我们采用迅速降颅压,延长服药时间,投以小剂量吡喹酮治疗20例,收到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16岁~54岁,平均34.5岁,大多数为40岁以内,占75%。病程0.3~15年,绝大部分为1~5年,占60%。依据1985年中国囊虫病  相似文献   

11.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寄生虫病。其发生是猪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脑内引起的继发性炎症,可造成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智能减退,严重者可致死。占囊虫病的60%-80%。我们收治了1997年11月至2000年11月我科住院的70例脑囊虫病患儿,治疗以吡喹酮驱虫为主,辅以  相似文献   

12.
保明芳  朱榆红 《云南医药》1997,18(3):203-204
13例脑囊虫病的诊治经验保明芳*朱榆红*严勇*韩剑虹*脑囊虫病近来渐多见,我们对13例住院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部分病人有过确切的食生猪肉病史。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最高(61.54%)。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检、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诊断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9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3岁10个月~13岁(平均年龄7岁6个月)。5例(55.6%)发病前有前驱感染史,2例(22.2%)有疫苗接种史,2例(22.2%)病前无前驱感染史和疫苗接种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惊厥、意识障碍、瘫痪、颅神经受累的症状、脑膜刺激征阳性、病理征阳性、共济失调。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静脉注入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疗效显著。结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早期明确诊断,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据文献报道,国内癫痛患者约占人群总数的0.78%~1.75%.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喜食生菜,囊虫病发病率较高.脑囊虫病是引起病痛的常见的重要因素,笔者就1991—1997年收治的脑囊虫致癫痛共48例,现分析报道如下.!一投资料48例患者中男37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工36:1;年龄7-59岁;病程2天~11年;有引例患者来自农村,占总数的64.58%;!7例来自城镇(35.4lofo;农民23例(4791%),个体户9例(18.75%),干部、工人及城镇居民9例(18.75叨,中小学生7例(14.58cio.2!田乐表现48例患者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MRI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200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的30例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头颅MRI特点。结果:癫痫发作(66.67%)为脑囊虫病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好发于青少年,头颅MRI具有特征性,不同时期头颅MRI具有不同特点,但确诊需行囊虫抗体检测。结论:青少年癫痫发作并且颅内占位应注意脑囊虫病可能,头颅MRI分析有助于确诊脑囊虫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喹酮、酰乙罗红霉素联合治疗儿童脑囊虫病的疗效。方法给予临床确诊的脑囊虫病60例患儿口服吡喹酮20mg/(kg.d),10d一疗程,共行3个疗程;酰乙罗红霉素5mg/(kg.d),2次/d,每疗程连续服用3d。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计算有效率。结果60例痊愈41例,显效17例,进步2例,有效率96.67%;随访2年,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吡喹酮、酰乙罗红霉素联合治疗脑囊虫病近远期疗效佳,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吡喹酮(Praziquantelum)(Embay8840),为一新型广谱抗寄生虫药。动物实验证明,对日本血吸虫病以及绦虫病、华支睾吸虫病、肺吸虫病等均有效,临床试用有同样的效果。1977年以来,国内外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取得了良好效果。近十年来,用该药治疗脑囊尾蚴病也获满意疗效。目前国内经吡喹酮治疗的脑囊虫病人超过1000例,仅有极少数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死亡。现就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的用法、用量、疗效、不良反应的防治等临床用药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吡喹酮治疗重症脑型血吸虫病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玉其  张娟 《医药导报》2000,19(2):127-128
目的:观察吡喹酮治疗重症脑型血吸虫病的疗效。方法;吡喹酮140mg/kg(总剂量7000 ̄8400mg),即0.4g/次,tid,po,7d为1个疗程,症状有所好转,但疗效不佳,再用药1 ̄3个疗程。结果;2例患者症状均控制,痰病痊愈。结论:在谨慎观察下,大剂量吡喹酮多个疗程治疗重症脑型血吸虫病疗效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脑CT表现为单发、小的、进展性损害(简称SSEL)的癫痫,主要病因是脑囊虫病。我院自1993年3月至1995年4月经门诊和住院治疗的SSEL伴发癫痫患52例,采用丙硫咪唑治疗效果显。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34例,女18倒,年龄14-55岁,平均26.3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3.5年,平均2.4个月。1.2临床表现癫痫发作类型:全身强直性发作31例,局限运动性发作8例,头痛性发作13例。癫瘸发作频度:1~2次/日一3~4次/年。全部病例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未发现有结核及皮下小结。脑电圈检查35倒为局限性异常,14例为广泛性异常,3例为界限性;脑CT扫描52例均显示异常,CT扫描次数,最少2次,最多4次。其中6例平扫未见异常,强化后发现异常病灶,囊虫影24例,高密度阴影n例,囊虫性小脓肿4例,炎症反应7例i病灶部位:额部损害24倒,顶部18倒,颞部7例,枕部3例。1.3诊断依据依据1985年全国脑囊虫病会议拟定脑囊虫病诊断、分型标准,但由于脑囊虫病主要表现是脑积水、癫痫、局部占位病变、炎症反应等.而且不同时期表现不一,有时要明确诊断亦非易事。尤其是脑内单发、小的病灶常意见不一,需要根据流行病学、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特别是神经放射学检查,才可能作出正确诊断。1.4治疗方法丙硫咪唑治疗的剂量15mg/kg·d。一疗程总剂量6~10g,每一疗程间隔半个月,共治疗3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抗癫痫药不中断。治疗过程中有30%的病倒癫痫发作频度增加,对此采用脱水.加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一般第2个疗程症状开始减轻。病灶完全吸收,癫痫发作控制后抗癫痫药可逐渐减量、停用。1.5疗效判断标准痊愈:脑部症状消失,停服抗癫痫药后无癫痫发作.脑电图恢复正常,脑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出现杀虫反应时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患者1 056例,出现杀虫反应者326例(30.87%),其中脑囊虫病300例(92.00%),合并绦虫感染者75例(23.00%),仅有皮肌感染者26例(7.97%).吡喹酮药物剂量均为30 mg/(kg·d)×12 d,分3次口服.结果:杀虫反应表现为发热251例(77.00%),神经系统反应1 85例(56.75%),荨麻疹30例(9.20%),消化系统反应40例(12.27%),喉头水肿1例(0.31%),过敏性休克1例(0.31%).给予退热、脱水、降颅压、抗过敏等治疗,待症状减轻后可继续服吡喹酮抗囊治疗.结论:应用吡喹酮抗囊治疗可出现杀虫反应,服药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对症治疗,对安全度过杀虫反应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