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对常压慢性缺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 47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缺氧高二氧化碳处理4wk组(B1)、培哚普利治疗4wk组(B2)、缺氧高二氧化碳处理8wk组(C1)、培哚普利治疗8wk组(C2)。采用常压低氧高二氧化碳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观察肺动脉平均压(mPAP),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 及肺小血管平滑肌外膜、内膜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培哚普利对以上变化的影响。结果 缺氧高二氧化碳使mPAP,AngⅡ上升,超微结构发生变化,培哚普利治疗4wk组mPAP,AngⅡ下降,平滑肌超微结构病变减轻。培哚普利治疗8wk组,平滑肌超微结构病变与对照组相似。结论 提示缺氧高二氧化碳使肺血管重建,且与AngⅡ有关;培哚普利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肺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2.
王建飞  李天德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37-1939
目的 观察洛汀新加用两种不同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及射血分数(EF)等的影响。方法 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90例,随机分为洛汀新10mg(A组)、洛汀新10mg加螺内酯20mg(B组)、洛汀新10mg加螺内酯40mg(C组)三组,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TNF-α、Ald、AngⅡ、左房直径(LA)、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EF值的变化。结果 (1)三组TNF-α、Ald、AngⅡ、LA、LVEDD、LVED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2)心室重塑及EF得到一定改善,EF较治疗前升高(P〈0.01)。(3)C组疗效优于A、B两组。结论 重度心衰患者在常规应用洛汀新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可通过进一步降低TNF-α、Ald、AngⅡ水平而明显改善心室重塑及EF值,且在小范围内有一定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lI(AngⅡ)及其受体AT。在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研究DMP811(AT,受体拈抗剂)、培哚普利(ACEI)对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AT,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24只6周龄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ngII组、AngⅡ+DMP811组、AngⅡ+培哚普利组,每组6只。分别皮下埋藏装有生理盐水或AngⅡ的渗透微泵。1周后观察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的变化,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AT1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输注AngII7d不会明显影响大鼠的体质量,但可使大鼠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显著增加。AngⅡ组较正常对照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重明显增加(P〈0.05);与AngⅡ+DMP811组、AngⅡ+培哚普利组相比.AngⅡ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也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gⅡ+DMP811组、AngII+培哚普利组的心脏质量、心脏质量/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ngⅡ组的ATlmRNA水平较对照组上调(84.5+3.0)%(P〈0.01),DMP811、培哚普利药物干预,可使AngⅡ诱导的ATlmRNA的转录上调有效阻断。而AngⅡ+DMP811组、AngU+培哚普利组的AT,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心肌肥厚时AT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且AngⅡ诱导了AT。mRNA的转录上调。而AngII导致的上述改变能被DMP811、培哚普利有效阻断。为以后防治心肌肥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主要探讨健心颗粒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慢性心力衰竭(HF)时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的作用及机理。方法观察健心颗粒对15周龄SHR大鼠血浆醛固酮(ALD)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结果健心颗粒能显著降低各剂量组大鼠的循环ALD、AngⅡ水平。结论健心颗粒作用于循环RAAS系统,改善SHR大鼠的ALD、AngⅡ水平,进而抑制心肌肥大,逆转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沙坦(Los)对腹主动脉缩窄致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COA)+Vehicle组,COA+Los组,假手术(Sham)+Vehicle组,Sham+Los组。药物干预8周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心室插管法评估心功能,计算左、右心室质量指数(LVMI、RVMI),比色法检测心肌羟脯氨酸(HY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心肌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和比值,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sson三色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OA组相比,COA+Los组大鼠心功能和LVMI等指标明显好转,心肌HYP和Ⅰ型胶原含量降低,Ⅰ/Ⅲ型胶原比值降低;心肌Ang Ⅱ和ALD水平降低;心肌组织形态改变明显好转。结论Los通过阻断Ang Ⅱ与AT1-R结合,抑制心肌Ang Ⅱ和ALD生成,从而改善心肌肥厚和胶原重构所致心室重塑,提高心功能,延缓心力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6.
郭俊玲  吴曼  李颖  陈智 《中国药师》2022,(5):765-771
摘要:目的: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探讨延胡索乙素减轻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肥厚及心功能下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延胡索乙素组(20 mg·kg-1)、阳性对照组(培哚普利,0.36 mg·kg-1)、通路抑制剂组(SB203580,800μg·kg-1)、通路激活剂组(茴香霉素,10 mg·kg-1)、延胡索乙素+激活剂组(20 mg·kg-1+10 mg·kg-1),每组20只;建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采用苏木-伊红(HE)、马森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及胶原纤维密度变化;检测左室功能及心肌肥厚指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AngⅡ-激活蛋白激酶C(PKC1)-MAPK/ERK-心肌增强因子(MEF2A)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损伤及纤维化严重,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肥厚指数升高,左心室功能下降,血清AngⅡ及ALD水平升高,PKC1-MAPK/ERK-MEF2A介导的与心肌细胞肥厚及纤维化发展有关的通路蛋白升高(P<0.05)。延胡索乙素可缓解大鼠心肌梗死损伤,改善心肌肥厚及心室功能,抑制PKC1-MAPK/ERK-MEF2A通路活化(P<0.05),且其抑制通路活化及改善心衰作用与阳性对照组及MAPK通路抑制剂组相近。MAPK/ERK通路激活剂可加重心肌梗死及心衰症状,并减弱延胡索乙素的上述作用(P<0.05)。结论:延胡索乙素可通过抑制MAPK/MAPK通路活化,降低心肌肥厚、改善心功能,对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合并房颤在临床上常见,常与终点事件联系在一起。目前一些临床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剂(ARB)在有房颤危险因素(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患者中以及对电复律后的患者可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提示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可能和心房的结构重构及电重构有关,ACEI和ARB可通过预防、减轻甚至逆转心房的重构过程而降低房颤的发展。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培哚普利用于治疗房颤的报道尚少。本文旨在探讨合用培哚普利能否提高胺碘酮对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复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苓桂术甘汤对大鼠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含量的影响,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理。方法用阿霉素经腹腔注射法制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大鼠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给苓桂术甘汤灌胃,治疗结束经大鼠股静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PRA、Ang Ⅱ、ALD含量的变化。结果苓桂术甘汤能显著降低心衰大鼠的PRA、Ang Ⅱ、ALD水平。结论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衰大鼠的PRA、Ang Ⅱ、ALD含量,调节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逆转心室重塑有关,同时存在着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心血管内科医生常用药物。机制是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血压效应。包括依那普利、西拉普利、奎那普利、雷米普利、苯那普利、培哚普利、咪达普利普利、福辛普利、卡托普利等。  相似文献   

10.
陈震  陈宇清  刘华 《江苏医药》2006,32(4):377-378
目的比较贝那普利与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成本一效益。方法选取70例心功能Ⅱ、Ⅲ级患者,分别予贝那普利、卡托普利8周。用药前(0周)和用药后(4、8周)超声心动图测定、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和收缩末期内径(Ds)、每搏射血量(SV)、射血分数(EF)、EF变化值(AEF,与0周比较)、小轴缩短率(FS),并进行成本一效益分析。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心脏结构均显著改善(P〈0.05)。8周时贝那普利组Ds、EF改善较卡托普利组显著(P〈0.05)。成本一效益分析提示每提高EF1%,贝那普利组成本较卡托普利组高。结论两种药物在改善心功能、延缓心肌重塑方面均显示出良好的效益。贝那普利组效益更佳,卡托普利有助于减轻经济负担,可获得更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盐敏感性和非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上海市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2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盐敏感性检测分为敏感组(66例)和非敏感组(62例),研究开始后两组患者均口服培哚普利片4 mg/d;吲达帕胺缓释胶囊1.5 mg/d,并根据血压逐渐调整用量,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结果 敏感组和非敏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0%、70.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和LVMI均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且敏感组减少程度更为显著,与非敏感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AngⅡ和ALD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敏感组AngⅡ水平低于非敏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能够调节患者血浆AngⅡ和ALD水平,对盐敏感和非盐敏感性高血压均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且对盐敏感性高血压降压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肌纤维化及干预治疗。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6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冠心病组31例,风湿性心脏病组23例,扩张型心肌病组22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Ⅰ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ⅠNP)、Ⅲ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ⅢNP)含量。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风心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Ang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心衰组血浆ALD和PⅠNP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风心病组、扩张型心肌病组PⅢN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扩张型心肌病组Ⅰ/Ⅲ型胶原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胶原合成增加,血中AngⅡ、ALD在胶原沉积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病因心衰患者均应给予抗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邓昌明  黄晶  刘东  罗开良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12):1053-1054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35例和24例正常对照组心肌细胞外基质血清学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以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醛固酮(ALD)含量,将AngⅡ、ALD分别与PCⅢ、LN、HA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血浆AngⅡ、ALD浓度明显增高,AngⅡ、ALD分别与PCⅢ、LN、HA密切相关。结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AngⅡ、ALD分泌明显过多,在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贾艳彩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80-278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T1)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40%,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试验组给予贝那普利10 mg/d,缬沙坦80 mg/d.治疗随访8周,观察两组用药前后左室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改善,左房及左室内径均减少.以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组疗效更明显.结论 贝那普利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缬沙坦与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缬沙坦(valsartan)与培哚普利(pefindopril)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150例CHF患者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B受体阻断剂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75):口服缬沙坦80mg/d。培哚普利1.25~10mg/d;B组(n=75):口服培哚普利1.25~10mg/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行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圈、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束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心输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LVEDV、LVESV、EF、FS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CHF优于单用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1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剂的主要问题是首剂后血压过度下降,尤其心衰患者。血压下降幅度受控于年龄、原先利尿剂治疗和用药前血压水平。长时间血压过度下降多见于大剂量拌利尿剂治疗或用药前血压低的老年病人。72例临床稳定的心衰患者,心功能D~W级。停服利尿剂24~48小时。随机分为6组(每组u例):分别口服安慰剂、卡托普利6.25mg、依那普利2.5mg或培哚普利(Per1MoPr丑)2mg‘静脉滴注依那普利拉(enalaPrilat)2.5mg或培哚普利拉(Penn-dorat)1.0mg(6小时滴完)。结果发现,卡托普利立即引起短暂的(1~4小时)血压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iyme inhibitor,ACEI)能改善心功能和心室重构,在我国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受体拮抗剂作用于高血压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的影响研究不多。本研究将Ang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irbesartan)和ACEI贝那普利(benazepril hydroehioride)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培哚普利与硝苯地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纤溶系统及其他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 68例老年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给予培哚普利(4 mg,1次/d)或缓释硝苯地平(20 mg,2次/d)治疗8周.治疗前后测定血压、心率,并测定血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纤维蛋白原(FIB)、血管紧张素(Ang)Ⅱ、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培哚普利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收缩压/舒张压降幅平均为11.5/5.8 mmHg和17.9/6.6 mmHg.缓释硝苯地平组收缩压下降更显著,心率较前增加(P<0.05).两组基线tPA和PAI-1浓度相似(P>0.05).血浆PAI-1在培哚普利治疗后下降26%(P<0.05),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增加28%(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对于tPA和FIB,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基线血清ACE、AngⅡ和血浆NE浓度差异无显著意义.培哚普利治疗后血清ACE和AngⅡ显著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缓释硝苯地平治疗后血浆NE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同缓释硝苯地平相比,培哚普利能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PAI-1,增加纤溶活性,并通过抑制ACE降低AngⅡ.而缓释硝苯地平则使交感活性增加.对于有血栓倾向的高危高血压患者,需注意降压药物对纤溶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斌  李淑梅 《上海医药》1998,19(8):26-27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液动力学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23例病情相对稳定的CHF患者给予培哚普利4mg口服,Qd,用于药前及用药后1小时,6小时,24小时分别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以放免法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及内皮素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培哚普利对心衰患者进行慢性或急性治疗后的神经激素、血管内皮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伴随的临床和急性血流动力学作用。选择77例心衰患者,其中35例在口服利尿剂和地高辛常规治疗抗心衰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mg/d,治疗6个月后进行自身对照比较;32例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10例口服单剂培哚普利4mg后进行24小时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和心房肽治疗后有极其明显的下降,血管肾素活性有极明显的升高,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也有极明显的下降,上述变化在对照组未见到。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提示培哚普利可恢复自主性平衡和自主性调节功能。治疗组患者平均运动耐量明显增加,室壁活动指数、心衰记分和心胸比例均有明显下降或缩小,心功能分级也明显改善。口服单剂培哚普利后平均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下降,而心排指数明显上升,无一例发生症状性低血压,24小时神经激素测定可见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显著下降,提示培哚普利有良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且具良好耐受性,是老年中重度患者首选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