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分析接受内窥镜鼻窦手术且术后定期随访的慢性鼻窦炎患者36例临床资料,对黏膜标本进行采集,对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TR)采用糖精实验法,且电镜观察黏膜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术后MT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黏膜显微结构趋于正常。结论与术前相比,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1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均予以内窥镜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纤毛传输速度为(7.31±1.25)mm/min,相比较手术前(3.87±1.23)mm/min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纤毛排列紊乱,手术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经治疗,手术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出现显著改变,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3.
杨娜 《中国实用医药》2013,(36):115-116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诊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均予以内窥镜手术治疗,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后纤毛传输速度为(7.12&#177;2.1)mm/min,比手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纤毛排列紊乱,术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慢性鼻窦炎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出现较大改变,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4.
慢性鼻窦炎属于鼻窦慢性化脓性炎症,通常有多鼻窦同时受累。慢性鼻窦炎可致使患者呼吸道感染症状加剧,严重时可引发颅、眼、肺等并发症,造成视力下降。对慢性鼻窦炎进行治疗时,主要治疗目的是对病变部位予以彻底清除,开展鼻腔重建,促使鼻窦黏膜与鼻腔的形态与生理功能得以有效改善与恢复[1]。现将54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治疗后黏膜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术前和术后鼻黏膜结构及功能差异,探讨鼻黏膜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愈合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对2006年12月至2011年1月间开展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109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前和术后糖精试验纤毛传输速率分别为(3.91±1.16)mm/min和(7.27±1.74)mm/min,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纤毛柱状细胞减少,粗细不等、相互粘连、排列紊乱、纤毛融合,杯状细胞增多,桥粒连接不清,内质网扩张,细胞间连接疏松,线粒体空泡变,核形不规则,间隙增宽.术后细胞间隙仍较宽,但形态基本正常,纤毛数目增加,并见短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粗细较均匀,排列较整齐、密集,可见"9+2"结构,内质网及线粒体结构正常.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内窥镜鼻窦手术术前及术后鼻黏膜形态及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讨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 我院2007年02月至2010年0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内窥镜鼻窦手术(EES),并术后定期随访的慢性鼻窦炎患者3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黏膜标本进行采集,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MTR)采用糖精试验法及电镜观察黏膜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术前组相比,术后组纤毛传输速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术前相比,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 2009年08月至2011年0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患者均接受内窥镜鼻窦手术(EES),术后并进行定期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术前组纤毛传输速率(3.98±1.11)mm/min相比,术后组纤毛传输速率(7.02±1.36)mm/min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组细胞间隙仍较宽,但细胞形态转为正常,纤毛数目由术前的较少变得增加,并见短纤毛和微绒毛,纤毛由术前的粗细不等变为粗细均匀,纤毛排列由术前的排列紊乱变为术后的整齐、密集,并且可见9+2结构,内质网及线粒体由术前的内质网扩张,线粒体空泡变,核形不规则,变为术后的结构正常.结论 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与术前相比,术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患者手术前后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变化。方法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鼻腔黏膜结构和中鼻道黏液纤毛清除速率。结果患者经过手术后,鼻腔内黏膜的纤毛传输速率由术前的(3.79±1.24)mm/min,增加至术后的(7.48±1.52)mm/min。手术后患者的纤毛传输速率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患者手术治疗后鼻腔内黏膜的结构明显改善(P〈0.05)。结论手术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腔内黏膜的结构及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鼻内窥镜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于1997年11月至1999年11月应用鼻内窥镜及全自动电动切割器(Hummer-2),在电视直视下为60例患者施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21~59岁,平均40岁。均有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按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分型分期:Ⅱ型1期17例,Ⅱ型2期34例,Ⅱ型3期6例,Ⅲ型3例。术前常规做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水平位冠状位CT扫描。 1.2 方法 采用日本欧林帕斯广角鼻内窥镜,视角为0°、30°、70°及光源摄录像电视监视系统。美国史赛克第二代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8年10月-2001年10月完成鼻内窥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2 30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30例患者中治愈181例占78.7%;好转30例占13.0%;无效19例占8.3%.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213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其中Ⅰ型47例,Ⅱ型95例,Ⅲ型71例。结果 Ⅰ型治愈率为96%,Ⅱ型治愈率为84%,Ⅲ型治愈率为81%,手术并发症为6.5%。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术后综合处理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邓碧凡  邱荣敏  廖敏  高波  张云桂 《河北医药》2012,34(13):1944-1945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效果,并对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09年4月收入的行鼻内窥镜的慢性鼻窦炎患者268例,观察慢性鼻窦炎患者临床分型分期、上颌窦自然开孔开放大小、鼻窦炎手术史、术后清理术腔频率、使用鼻减充血剂情况、有无合并变应性鼻炎和(或)哮喘以及有无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异常以及营养障碍等各项情况,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268例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2年,平均随访1年;治愈163例,好转48例,无效57例,总有效率78.3%.Ⅲ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55.8%,显著低于Ⅰ型及Ⅱ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P<0.05).不同上颌窦自然开孔开放大小疗效比较中,孔径≤1.0(上下径)~1.5 cm(前后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6.1%,孔径>1.0(上下径) ~1.5 cm(前后径)患者治疗有效率89.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鼻窦炎一般情况及术后用药对比中,术后清理术腔<2周/次的患者有效率为87.4%,而>2周/次患者有效率6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分型分期、术后清理术腔、上颌窦自然开孔开放大小等三项与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术前详细病史和准确的临床判断、术中合理的手术操作及术后规律系统的辅助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杨子江  张梅  聂渝琼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0):3165-3166
目的对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进行观察与评价。方法对507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手术治愈率为80.67%,好转为14.79%,无效为4.54%,总有效率为95.46%,并发症为眼睑淤血24例,鼻腔粘连19例,上颌窦开口狭窄4例。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较好的疗效取决于术前良好准备、麻醉方式与正确的术中及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4.
吕霆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89-1990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以来在我科就诊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9例、根据病变类型选择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治愈45例(65.22%),好转19例(27.54%),无效5例(7.24%),总有效率(92.76%).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掌握手术要领,彻底清除病灶,加强术后随访是保证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嗅觉功能减退等症状.近年来患病人数有增多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随着我院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对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提高.本文就我院2009年6月-2010年10月治疗的52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头痛、鼻塞、流涕、嗅觉功能减退等症状。近年来患病人数有增多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随着我院鼻内窥镜手术的开展,对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皮洞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88-3288
我院耳鼻喉科2007年1~6月,对9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通过精心护理,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93例,其中男53例,女40例,所有患者均患慢性鼻窦炎。照1997海口分型标准,可分为Ⅰ型73例,Ⅱ型15例,Ⅲ型5例。  相似文献   

18.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出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导致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出血量多少的原因与其分期分型的关系 ,从而使我们在术前对手术出血量有充分的估计 ,并做好充分的止血准备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 对 93 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分期 ,并分别统计各型各期鼻内窥镜手术时出血量的多少。对各型期手术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将鼻内窥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出血情况按出血量多少分 4组 ,分别为 1组 0~ 5 0ml ,2组~ 10 0ml,3组~ 2 0 0ml,4组 >2 0 0ml。在我们的统计结果中 ,Ⅰ型一期及二期手术出血量大多在 1组 ,少部分在 2组 ;三期手术出血量主要在 1、2组 ,少部分在 3组 ;Ⅱ型一期手术出血量亦多在 1组 ,少数在 2组 ;二期则在 1~ 4组均有发生 ,但以 2组所占比例最高 ;三期手术出血量多在 3组 ,并在部分出血量 >2 0 0ml者 ;Ⅲ型与Ⅱ型三期接近 ,手术出血量均超过 5 0ml,多发生于 2、3组 ,部分手术出血量 >2 0 0ml。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出血量的多少 ,除一些人为因素、麻醉方式、所选择的病人是否有血液疾病及高血压病等因素外 ,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分型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寻求更好的治疗途径。方法选取我院五官科2009-2013年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65.6%)。治疗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也对临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