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以往膝关节术中放置硅胶膜减少术后肌肉黏连是预防关节僵硬的有效方法,但术后需二次手术将膜取出.实验拟观察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在减少关节术后肌肉黏连的作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选择雄性成年新西兰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在兔的左膝关节内侧切口,切除髌骨上方股直肌股骨面的薄层肌肉和大部分滑膜,实验组将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修剪至合适大小(0.8 cm×1.2 cm),完全覆盖在股直肌下方滑膜切除处,对照组不放膜.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将兔膝关节固定在屈膝90°,持续3周后拆石膏,在术后8周将所有兔麻醉后处死,行病理学检查.检测损伤前及损伤后3,8周的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检测膝关节的局部黏连,组织变化,生物膜的吸收情况.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术后8周对照组黏连较严重,呈致密的纤维性黏连,限制膝关节被动活动.实验组黏连呈松散状,无关节强直发生.②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8周对照组有较多的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形成,与骨皮质或肌肉组织黏连,实验组有较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无致密黏连存在.③兔膝关节屈曲角度比较:实验组术后3,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兔中,术后3,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间比较,术后8周时的角度均小于术后3周,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结论:用聚-DL-乳酸可吸收防黏连膜可减轻术后肌肉周围组织间的黏连,有效预防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2.
选择2004-06/2006-1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3例术后膝关节粘连性僵直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8例,应用粘连松解术 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治疗;对照组25例,单纯进行粘连松解术,未放置聚-DL-乳酸可吸收医用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2.5个月,平均5.5个月。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膝关节屈曲平均达115.6°,对照组术后膝关节屈曲平均95.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聚-DL-乳酸可吸收膜能有效地预防粘连松解术后再粘连,是治疗膝关节粘连性僵直术中较好的生物材料,且未发现材料反应和宿主反应。  相似文献   

3.
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骨折8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骨折应用超高分子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的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关节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部位关节骨折在臂丛麻醉下或硬外麻醉下手术,材料均采用1枚或多枚可吸收内固定物。结果:随访3~12(平均8)个月,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骨折均愈合,对位对线良好,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对骨折愈合无不良影响。结论:PDLLA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关节骨折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背景:A型肉毒毒素通过阻断白细胞介素1的激活而发挥其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作用.目的:验证兔膝关节术后腔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预防关节纤维性粘连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7/10在山东潍坊医学院及潍坊市人民医院完成.材料:A型肉毒毒素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体质量2.8~3.2 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方法:所有实验动物行右后肢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术诱导关节纤维性粘连形成.术后1周实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腔内分别穿刺注射A型肉毒毒素0.6mL(50U)、生理盐水0.6mL,注射1次,周,共3次.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周对所有实验动物右后肢膝关节行生物力学测定、大体观察、粘连程度半定量评分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屈曲挛缩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粘连发生率及半定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P<0.01)光镜下组织学观察,实验组仅有薄而松散的胶原纤维存在,成纤维细胞稀少,对照组有大量厚而致密的胶原纤维堆积,伴大量成纤维细胞.实验组成纤维细胞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型肉毒毒素组膝关节纤维性粘连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A型肉毒毒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膝关节纤维性粘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观察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防治兔膝关节黏连的疗效.方法 2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只,实验组完成膝关节手术后,于该膝关节腔内注射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对照组完成膝关节手术后,于该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术后第4周处死动物,膝关节离体标本测试关节被动活动度.结果 实验组健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35.6±9.2)°,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14.3±10.1)°,患侧较健侧活动度下降(21.3±8.3)°.对照组健侧膝关节活动度为(135.7±8.5)°,患侧膝关节活动度为(93.6±6.9)°,患侧较健侧活动度下降(42.1±4.8)°.经t检验,两组活动度下降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裂霉素脂质体复合物在防治兔膝关节黏连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表明,低频脉冲超声能促进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延缓实验性早期骨关节炎的病变进展。水通道蛋白3存在于关节软骨及滑膜上.并在骨天节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低频脉冲超声对实验性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软骨及滑膜水通道蛋白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兔左后膝关节用管型石膏固定于伸直位制动6周制备实验性兔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予以低频脉冲超声治疗(频率为1MHz,功率为2.0w),1次/d.15min/次:对照组不接受超声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4,8周,采用免疫组纵化学方法观察兔关节软骨及滑膜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结果与结论:随着造模后时间的延长,各组兔芙节软骨及滑膜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均有所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哭节软骨及滑膜水通道蛋白3表达明显降低(P〈0.01)。说明低频脉冲超声能降低实验性兔膝骨关节炎关节软骨及滑膜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从而缓解关节肿胀,延缓软骨及滑膜的退变,具有软骨及滑膜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临床应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初始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约为皮质骨的4倍及20倍,其力学性能不能随骨愈合过程动态变化,出现医学上的"应力遮挡效应",影响骨愈合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与聚L乳酸复合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动物体内降解后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腰背部左侧皮下植入聚L乳酸可吸收棒状材料为对照组,右侧植入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棒状材料作为实验组。于术前及术后4,8,12,16,24周观察两组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扭转强度。结果与结论:降解过程中两组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扭转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趋势;术后12,16,24周实验组材料弯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材料(P〈0.05)。术后4,8,12,16,24周实验组材料剪切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材料(P〈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材料扭转强度均稍高于对照组材料,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材料的体内降解速度较纯聚L乳酸慢,其力学强度能维持较长时间,可满足松质骨骨折的固定及骨组织愈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膜、聚乳酸纳米纤维膜,通过大鼠腹腔黏连动物模型,对比观察这两种材料预防术后腹腔黏连的作用。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2只,采用盲肠刮伤法制造大鼠腹腔黏连动物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对照组(A组)、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膜组(B组)和聚乳酸纳米纤维膜组(C组)。在关腹前,B组和C组创面分别用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膜与聚乳酸纳米纤维膜覆盖,对照组创面不做处理。于术后2周处死大鼠,行大体、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两种纳米纤维膜可以很容易的黏附到损伤的腹膜表面和盲肠浆膜表面,在2周内逐渐被机体降解。术后2周,实验组的黏连分级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黏连的程度和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对照组纤维组织增生及炎性反应程度较实验组活跃。扫描电镜下见实验组创面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纳米纤维膜均为生物可吸收降解材料,均可降低大鼠术后腹腔黏连的发生率和黏连程度。聚乳酸纳米纤维膜可以引起更轻微的纤维化和炎性反应,其作用优于聚乙二醇纳米纤维膜。  相似文献   

9.
笔者于1995~1997年曾用关节石膏固定股骨骨折19例,无1例发生膝关节僵直,疗效满意,现将此方法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19例,男18例,女1例,均为车祸。其中陈旧性骨折2例,畸形愈合1例,骨不连1例,均无膝僵直。治疗方法:19例均采用切开复位,术后石膏管型固定,同时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3次/d,每次10min,术后2周改用关节石膏固定允许屈曲膝关节,屈曲< 15°,并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次/d,每次10min以后,随骨折愈合程度,渐加大膝关节屈伸角度,要求2月内达到膝关节屈曲90°,关节石膏制备方法:术后2周不考虑水…  相似文献   

10.
我们自2003—06以来将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聚-DL-乳酸可吸收防粘连生物膜应用于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取得了较好的防粘连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如何使肌腱修复后少发生或不发生粘连,尽快实现其滑动功能又不影响肌腱本身的愈合?目的:观察聚乳酸防粘连膜在肌腱损伤修复后的防粘连效果。方法:选择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收治的手部屈伸肌腱断裂患者60例(共95根肌腱),随机分为2组。生物防粘连膜组采用弘健医用膜包裹吻合口1.5~2.0cm;对照组不使用生物防粘连膜。修复后6个月屈肌腱采用TAM系统评定,伸肌腱采用Miller分级法评定,比较其综合优良率。结果与结论:修复后均随访达半年以上,生物防粘连膜组综合优良率为90%(45/50),高于对照组综合优良率67%(30/45)(P<0.05)。提示聚乳酸防粘连膜临床应用简单便捷,有效降低了肌腱修复后粘连的形成,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聚-DL-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I_A)可吸收生物膜联合丹参注射液预防腰椎全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效果。方法将60只新西兰大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实验1组(明胶海绵片组)、实验2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组)、实验3组(PDLLA可吸收生物膜组)、实验4组(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2只。5组以行腰椎(L5-7)全椎板切除术来建立动物模型。模型建立成功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分别在椎板缺损处覆盖明胶海绵片、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将丹参注射液0.5mL倒入明胶海绵片中)、PDUA可吸收生物膜及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将丹参注射液0.5mL倒人明胶海绵片中,上面再覆盖PDUA可吸收生物膜)。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采用Rydell肉眼评判标准和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判标准对5组术后2、4、8及12周大体标本及光学显微镜下组织学变化的情况进行观察、评判(肉眼观察和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4组的硬膜外光滑、无增厚,有硬膜外腔隙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实验1组、空白对照组的硬膜外纤维组织增生或粘连明显,硬膜外腔隙基本消失。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术后Rydell评级为0、Ⅰ、Ⅱ及Ⅲ级瘢痕粘连的例数均显著少于实验1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实验3组、实验4组术后Rydell评级为0、Ⅰ、Ⅱ及Ⅲ级瘢痕粘连的例数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2组、实验3组和实验4组术后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级为0、0.5及1级瘢痕粘连的例数均显著少于实验l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1),实验3组、实验4组术后改良Nussbaum组织学评级为0、0.5及1级瘢痕粘连的例数与实验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明胶海绵片+丹参注射液+PDLLA可吸收生物膜具有良好的防止硬膜外瘢痕粘连作用。是一种临床上预防术后硬膜外粘连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背景: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造模方法可以获得稳定的退行性关节炎模型。目的:观察兔膝关节腔内注射木瓜蛋白酶诱导骨关节炎后,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的水平变化与药物注射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周组、4周组、6周组。将木瓜蛋白酶水溶液分别在实验开始的第1,4,7天分别注射入兔右膝关节腔内,建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于首次药物注射后第2,4,6周3个时间点分别将相应组实验动物处死后检测膝关节滑膜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浓度。同时切取2周组造模兔的左膝正常滑膜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与结论:2周时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水平比正常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4周时白细胞介素1,6、白三烯水平与2周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周时白细胞介素1,6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周时白三烯水平比正常组升高(P〈0.05);比4周时降低(P〈0.05)。说明兔膝关节首次注射木瓜蛋白酶后4周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4.
背景: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作为炎症递质,其水平与骨性关节炎病情相关。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性关节炎报道较少。目的:川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早期骨性关节炎,观察关节软骨T2值及血清肿瘤坏死闪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并进行分析。方法: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兔仅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在造模后笫4周左膝关节腔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在治疗后第2周,1,2,3个月行左后膝关节核磁共振及血消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检查。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T2值降低,无关节腔积液;血清肿瘤坏死因了α和白细胞介素1β水平降低:软骨T2值变化与二者呈正相关。MRI能够反映早期关节软骨的生物学改变,可用于评价骨性关节炎治疗前后的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关节腔内可向软骨分化,为早期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传统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采用标准内侧髌旁入路,但其手术创伤大、康复时间长,且易对股四头肌腱在髌骨上极的止点造成干扰。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作为一种不干扰伸膝装置的入路方式,由于其无法提供充分的术野暴露,易对股肌造成损伤,目前其应用及安全性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分析内侧髌旁和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82膝)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41膝)和对照组(39例41膝),治疗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对照组采用内侧髌旁入路。观察两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加,但其置换后伤口引流量明显减少、直腿抬高时间及下地行走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两组置换前、置换后12周的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组置换后1周、6周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置换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MMT分级均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置换后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MMT分级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6%和15.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股内侧肌下方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伸膝装置影响小,可促进置换后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减少置换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外消旋聚乳酸(PDLLA)复合藻酸钙(CAG)制备的三维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细胞相容性,为进一步改善材料性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大鼠成骨细胞与PDLLA、PDLLA/CAG支架材料联合培养,倒置显微镜、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将支架材料植入大鼠肌袋中,观察局部伤口情况,术后2,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复合支架材料在细胞贴壁时间和细胞活性方面均较单纯支架优良;两种支架材料在体内均无明显炎症反应。MTT法测定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组细胞数量都明显增加,各时间点PDLLA组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5.091,-154.681,-72.794,-81.306,P<0.01);PDLLA/CAG组细胞数高于PDLL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97.156,-167.687,-84.900,-103.103,P<0.01)。结论:PDLLA/CG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支架材料,有望在骨组织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开腹手术后常造成腹膜粘连,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至今仍没有发现一种有效的药物或方法能够完全预防腹膜粘连,羧甲基壳聚糖是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是理想的预防腹腔粘连的生物材料。目的:研究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冲洗液预防大鼠术后腹膜粘连的效果,探讨其防粘连的作用机制。 方法:取56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盲肠刮伤/腹壁缺损的动物手术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医用透明质酸、医用几丁糖和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冲洗液涂布于盲肠刮伤面及腹壁缺损处。术后2,3周进行粘连分级和病理组织观察,同时测定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血液中白细胞数量及羟脯氨酸含量。 结果与结论:透明质酸组、几丁糖组粘连分级评分结果优于生理盐水组(P 〈0.05),羧甲基壳聚糖组粘连分级评分结果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 〈0.01)。血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羧甲基壳聚糖防粘连冲洗液与医用透明质酸和医用几丁糖一样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可通过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减少羟脯氨酸的合成,抑制腹腔粘连发生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8.
背景:睾酮对骨关节炎的作用尚无一致的观点,其调节软骨代谢的作用鲜有文献报道。目的:观察睾酮对膝骨关节炎雄兔关节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兔随机分成4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右膝骨关节炎模型;假去势组不切除睾丸,其余3组切除双侧睾丸。第8周末处死假去势组和去势8周组兔取材。第9周开始,激素组肌注生理剂量十一酸睾酮(6mg/kg,2周1次),去势16周组正常喂养,并于16周末处死并取材。结果与结论:大体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各组兔膝关节软骨的病变程度为假去势组优于去势8周组,激素组优于去势16周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所有兔膝关节软骨中均有表达,阳性细胞个数假去势组高于去势8周组(P〈0.05),激素组高于去势16周组(P〈0.05),去势8周组与去势16周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睾酮可通过上调去势雄兔关节软骨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延缓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19.
背景: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13能促进软骨细胞的分解代谢,抑制软骨细胞的合成修复能力,引起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骨关节炎的发生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兔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对照组,每组10只。治疗组和模型组均采用改良伸直位固定6周,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造模后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1次,能流密度0.1 mJ/mm2,冲击次数1000次。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兔于治疗后4周处死,取膝关节液和关节软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各组膝关节病理学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治疗组和模型组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关节液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 〈0.05)。治疗组和模型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较模型组下降(P〈0.05)。治疗组和模型组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果可见体外冲击波能下调膝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促进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合成,从而对膝骨关节炎起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持续主被动活动联合为理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运动,刺激机体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并了解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例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行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被动训练装置CPM机行功能锻炼,治疗间隙2组均采用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物理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个月后的后续治疗,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有了进一步的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说明早期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或CPM机配合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同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恢复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