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三通喉罩(TLMA)与气管导管(TC)通气用于犬支气管肺灌洗术(BAL)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成年犬随机分为TLMA组(T组,n=10)和TC 组(C组,n=10),在全身麻醉下实施BAL术.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入TLMA/TC前(T1)、插入TLMA/TC即刻(T2)、插入TLMA/TC通气3 min(T3)、10 min(T4)、实施BAL 10 min(T5)、20 min(T6)、30 min(T7)、拔除TLMA/TC即刻(T8)和拔除TLMA/TC后3 min(T9)的SpO2、SBP、DBP 和HR;记录T2、T3、T4、T5、T6、T7的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 C组T2、T3、T8时SBP、DBP和HR显著高于T组(P<0.05); C组Ppeak 在T5、T6、T7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 在犬BAL中,使用TLMA或者TC通气都是安全有效的,TLMA通气优于TC通气,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麻醉与高位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患者麻醉后MAP、HR相对平稳;B组患者麻醉后MAP下降(P<0.05)、HR减慢(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麻醉后呼吸抑制发生较重,SpO2在麻醉后、切皮时及切皮后10 m in均低于基础值。B组麻醉后亦有呼吸抑制,特别在切除腋窝淋巴结时由于静注氯胺酮而引起一过性SpO2下降。B组患者的术中知晓率及麻黄碱和阿托品的应用率均高于A组(P<0.05或P<0.01)。结论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避免了由气管插管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但术中要严密监测,注意呼吸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管型喉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对患者应激反应、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4例行全身麻醉下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47)和B组(n=47)。A组行气管插管麻醉;B组行双管型喉罩通气麻醉。比较两组喉罩或插管开始前(T1)、喉罩或插管即刻(T2)、喉罩或插管后5 min(T3)、拔管后(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脑氧代谢指标[脑氧耗/脑糖耗比值(CMRO2/CMR-Glu)、脑血流量/脑氧耗比值(CBF/CMRO2)]变化,两组间歇通气10 min(T5)、15 min(T6)、30 min(T7)、60 min(T8)的呼吸功能[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相似文献   

4.
喉罩是1981年由英国医生研制的一种人工通气道,1988年正式应用于临床。我院2006年12日将该项技术应用于临床麻醉。我们筛选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Ⅱ级手术病人进行LMA置入全麻,通过观察其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氧饱和度(SpO_2)等的变化,对麻醉安全性及LMA推广使用进行研究,探讨喉罩在外科手术全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乳腺癌术后麻醉苏醒时间及拔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拟全麻下行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艾司洛尔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5例患者。E组麻醉期间以50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注射艾司洛尔,维持至拔管;C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手术结束时以及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麻醉苏醒时间。结果 E组与C组比较,麻醉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舒张压和拔管后5 min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艾司洛尔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气管拔管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6.
胆道手术中,麻醉,手术的刺激及相关因素(如病人的年龄,术前诊断,心电图的改变,有无高血压史,辅助用药,术中麻醉方式的选择及处理等),常常引起循环、呼吸功能的改变。特别是探查、分离胆囊或胆道时引起的“胆一心”反射均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或轻或重的影响。本文就以上因素对循环功能的影响678例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1990年-1995年麻醉记录完整的病例678例。男138例,女540例,年龄16岁-85岁,60岁以上214例。其中术前心电图异常的284例(多为S-T段改变,心肌劳损等。宣早14例,完全右5例,不完全左3例…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根治术通常在高位硬膜外麻醉或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高位硬膜外麻醉,由于麻醉平面高,存在着呼吸肌麻痹、呼吸困难以及血压波动大等风险;单纯气管插管全麻,也存在气管插管和拔管刺激引起强烈心血管反应等危险[1].为此,笔者行乳腺癌根治术40例,均采用喉罩通气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喉罩及气管导管进行麻醉呼吸管理,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导管或喉罩置人后1min(T2)、腹腔注气后5min(T3)及术毕拔管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变化,并记录麻醉用药量、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诱导前MAP、HR及BIS差异不显著,而T2、L时点对照组MAP、HR高于观察组(P〈O.05),T2时点对照组BIS高于观察组(P〈O.05),其他各时点组间比较均差异不显著;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麻醉用药量少、术后苏醒快(P〈O.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喉罩进行呼吸管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小儿脑立体定向术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脑立体定向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观察组)和气管插管组(对照组)各30例。全身麻醉药物诱导完全起效后分别行喉罩和气管导管置入通气,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喉罩(气管插管)置入前、置入后、术后撤除喉罩(气管插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氧饱和度(SpO2)值,并对撤除喉罩(气管插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麻醉诱导前、喉罩(气管插管)置入前的MAP、HR、SpO2相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喉罩(气管插管)置入后、术后撤除喉罩(气管插管)时,观察组的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喉罩通气可安全应用于小儿脑立体定向术全身麻醉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分析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和乳腺托架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调强放疗中的摆位精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68例接受调强放疗(IMRT)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资料。根据体位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组(体膜组,42例)和乳腺托架组(托架组,26例)。在患者的第1、6、11、16、21次治疗摆位后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两组患者在左右(RL)、腹背(AP)、头脚(SI)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记录放疗摆位的时间。比较两组的摆位误差、分布比例、摆位时间,计算出各自的MPTV外放值,并分析多种因素对体膜组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结果 42例体膜组扫描210次,26例托架组扫描130次。体膜组和托架组在RL、AP、SI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2.12±2.01)和(2.38±1.92)mm、(3.29±2.46)和(3.88±2.76)mm、(3.47±2.29)和(4.11±3.15)mm,其中两组在AP和SI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5、-2.16,P<0.05);SI方向体膜组摆位误差≤ 3 mm的次数占总扫描次数的比例较高,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P<0.05);当AP和SI方向体膜组摆位误差>5 mm的次数占总扫描次数的比例较低,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9.29,P<0.05)。体膜组的摆位时间较短,优于托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P<0.05)。RL、AP、SI方向体膜组计算的MPTV值均小于托架组。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方式对高龄(≥ 60岁)、体质量指数(BMI)≥ 24 kg/m2和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治疗时间≤ 2周)的患者会造成AP和(或)SI方向的摆位误差偏大。其中,SI方向<60岁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高龄患者(≥ 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5);AP和SI方向BMI<24 kg/m2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BMI ≥ 24 kg/m2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2.04,P<0.05);AP方向治疗时间>2周的患者摆位误差较小,优于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的患者(治疗时间≤ 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5)。结论 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MRT放疗时应用改良头颈肩热塑体膜可以降低腹背和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同时缩短摆位时间。对于≥ 60岁、BMI ≥ 24 kg/m2和对放疗过程相对不熟悉(治疗时间≤ 2周)的患者,要关注腹背和头脚方向的摆位,以保证放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光学体表监测系统(OSMS)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放疗颈胸膜固定中的摆位流程,与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方式的摆位精度及其计划靶区体积(PTV)外放边界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癌放疗的20例患者摆位数据,根据摆位方式分为OSMS摆位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组,每组10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刚性配准靶区微调后获取床左右(x轴向)、升降(y轴向)、进出(z轴向)、床旋转(Rtn)、进出倾斜(Pitch)、左右转动(Roll)配准误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统计误差绝对值和误差分布;最后由PTV外扩公式计算CTV-PTV外扩范围。结果 OSMS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组6维度配准误差取绝对值后平均值依次为0.18和0.18 cm、0.12和0.13 cm、0.13和0.23 cm、0.55°和0.74°、0.63°和0.99°、0.67°和0.68°;标准差依次为0.13和0.12 cm、0.09和0.09 cm、0.11和0.16 cm、0.37°和0.55°、0.53°和0.65°、0.42°和0.55°。两组病例摆位误差在z和Pitch方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3、2.98,P<0.05),两组z方向误差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90,P<0.05)。OSMS组和传统体表标记线组xyz轴向CTV-PTV外放边界分别为0.28和0.26 cm、0.21和0.20 cm、0.24和0.35 cm。结论 建立和应用OSMS引导乳腺癌术后患者摆位流程,其摆位精度整体优于传统体表标记线摆位方式,且在z、Pitch方向摆位精度提升显著,z方向PTV外扩边界明显缩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经常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扫描后获得的肿瘤血流动力学及形态学特征预测术后复发时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术后复发的乳腺癌患者58例,依据复发时间分为早期复发(术后≤2年)组33例,晚期复发(术后>2年)组2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常规DCE-MRI扫描,通过计算机提取肿瘤三维容积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在每一个期相下的肿瘤形态学特征及纹理特征。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患者间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比较分别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和Mann-Whitney U检验,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计算特征联合预测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的诊断效能。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预后,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的差异。结果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患者背景实质强化、病灶边缘、病灶内部强化特征、病灶形态、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和全乳血管增加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的对比剂最大浓度值(Max Conc)、时间信号曲线下面积(AUC)及时间信号曲线最大斜率值(Max Slop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8期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参数,第3期形态特征参数球度(sphericity)在早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UC、Max Conc、Max Slope和第3期形态特征参数球度预测早期与晚期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659、0.684、0.670,上述4个参数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特异度为63.6%,灵敏度为84.0%,预测效能高于单变量。58例患者随访时间17~6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7个月。早期复发组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均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术前无创性常规DCE-MRI获取的肿瘤血流动力学特征联合形态学特征预测乳腺癌患者的术后复发时间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99^Tc^m-SC不同配置条件及注射部位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检出的影响,探讨进行乳腺癌SLN活检术(SLNB)的最佳方法.方法 制备99^Tc^m-SC时将煮沸时间分别控制在3 min(显像剂1)和5 min(显像剂2),分别测定显像剂1和显像剂2放置10 min、1h、2h和4h的放化纯及胶体大小分布.将147例乳腺癌患者用抽签法分成3组:A组40例,于乳晕周围乳腺组织内注射显像剂1;B组40例,于乳晕周围乳腺组织内注射显像剂2;C组67例,于肿块周围乳腺组织内注射显像剂2.所有患者均于术前0.5~1 h行SPECT/CT显像,并在肿块上方皮下注射蓝染料.比较3组患者腋窝及内乳SLN显像成功率及术中检出率.分别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r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显像剂1和显像剂2的放化纯在放置10 min、1h、2h及4h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67、-0.794、0.826和-0.977,均P>0.05);显像剂2与显像剂1相比,粒径<100nm的粒子所占百分比明显减少[(65.25±3.56)%与(73.72±2.36)%;t=6.436,P<0.05],平均有效粒径明显增大[(75.59±7.04) nm与(45.27±6.42) nm;t=7.315,P<0.05).3组患者内乳SLN的检出率分别为70.0% (28/40)、47.5% (19/40)和17.9% (1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525,P<0.05);3组患者腋窝SLN的检出率分别为100% (40/40)、95.0%(38/40)及97.0%(6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2.686,P>0.05).结论 通过缩短煮沸时间减小99^Tc^m-SC胶体粒径,经肿瘤上方皮下注射蓝染料、乳晕周围乳腺组织内注射核素及SPECT/CT断层显像,可获得较好的乳腺癌腋窝和内乳SLN检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