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同期行瓣膜置换术近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及瓣膜置换术的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外科自2001年5月至2004年12月间,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1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变、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瓣膜替换手术。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52~78岁,平均64.5岁。3例以多年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为主诉,近年出现胸痛,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病变;9例以心肌缺血症状为主诉,同时合并瓣膜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单支病变1例,双支病变3例,3支病变8例。合并原发性高血压8例,糖尿病6例,心力衰竭病史5例,心房颤动7例。手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45~87 mm[(56.7±77)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4%~67%(50.3%±11.7%)。心功能NYHAⅠ级1例,Ⅱ、Ⅲ和Ⅳ级分别为8、2和1例。12例患者中MVR(二尖瓣置换)+CABG 9例,AVR(主动脉瓣置换)+CABG 2例,DVR(双瓣置换)+CABG 1例。结果全组术后恢复顺利,随访3个月至2年无1例死亡。结论年龄超过50岁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无论有无心绞痛症状均需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决定是否同期行CABG;冠心病合并二尖瓣中到重度反流及主动脉瓣严重钙化者,应同期行瓣膜置换术。对于冠状动脉病变与瓣膜病变同时存在的病例,2种手术同期进行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ARAD)与冠心病(CAD)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0例临床疑诊或确诊CAD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肾动脉造影,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肾动脉狭窄≥25%~50%、>50%~75%、>75%~100%的3组患者CAD的发生率分别为83.2%、89.4%、80.2%(P>0.05),而各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P<0.05)。结论: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可以预测CAD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远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632例,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65岁),于2012年3月采用电话随访、门诊检查、冠脉造影等随访方式观察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女性(24.5%vs 16.8%,P=0.02)、高血压(72.4%vs 59.5%,P=0.001)、吸烟(27.2%vs 53.6%,P=0.001)比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I术前冠脉造影特征老年组三支病变比例高(44.4%vs 37.3%,P=0.08);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8%vs 9.1%,P=0.15),其他不良事件全因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vs 1.3%,P=0.004);冠脉造影三支病变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vs 8.6%,P=0.23)。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应当积极控制血压,加强老年女性患者冠心病的筛查。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远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资料,从中选择男性年龄≥45岁,女性≥50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结果 在调查461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合并冠心病119例,占25.8%,其中92例行CABG,占77.3%.冠状动脉正常57例,仅占瓣膜置换患者的12.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285例,占61.8%.结论 建议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手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检查的年龄应提前5周岁,这样避免遗漏合并存在的冠心病,给手术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的相关性.方法 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221例,其中单支病变组67例.多支病变组154例,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mini积分系统定量评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狭窄严重程度.以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6例)为对照组,分析空腹血糖与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多支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Gem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空腹血糖水平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32,P<0.01;r=0.284,P<0.05).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与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密切相关,严格控制空腹血糖有助于中老年冠心病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H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我院2008-2010年就诊的60岁以上,曾发生胸闷的206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以高频超声测量患者的IHT及斑块的形态,比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IMT及斑块的形态的发生率.结果 206例中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于50%者130例,同时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72.1%,冠脉基本正常者76例,伴有颈动脉的IMT、斑块发生率为23.3%,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冠脉粥样硬化者中分为多支病变及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82.2%;40.3%)、(P<0.05).结论 颈动脉的IMT及斑块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相关性,在发生胸闷的患者中,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早期诊断冠心病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8.
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瓣膜病(rheumatic valvular disease)简称风心病(RHD),是指急性风湿性心瓣膜炎遗留的慢性瓣膜病,亦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风湿热后约有近半数患者发生瓣膜病变,但5%的患者可无明显风湿热病史.患者多数为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状况并探讨糖耐量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20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冠心病患者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A组正常糖耐量(NGT)患者100例;B组糖耐量下降(IGT)患者47例;合并糖尿病(DM)患者(C组)6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冠状动脉造影的受累情况. 结果 207例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紊乱51.68%;冠状动脉病变C组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36.67%、46.67%)高于B组(29.79%、31.91%)和A组(28.24%、31.21%)(P<0.05);C组单支病变发生率(16.66%)低于B组(38.30%)、A组(38.55%)P<0.05);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程度c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弥漫性病变发生率,(63.33%)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36.17%)与A组(4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多支病变发生率高,病变更严重、弥漫,但糖耐量下降并不影响冠脉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肱动脉内-中膜厚度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方法: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149名.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114名患者为冠心病组,冠脉造影正常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共35名为对照组.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所有患者右侧肱动脉内径、IMT并计算半径与IMT的比值(R/IMT)并进行两组患者间的比较;分析影响肱动脉IMT的危险因素.结果:肱动脉IMT(r=0.301,P=0.000)和R/IMT(r=-0.268,P=0.001)与年龄增长显著相关;冠心病组患者肱动脉IMT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66);肱动脉内径及肱动脉IMT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r分别为0.181和0.230,P=0.038和0.008);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肱动脉IMT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空腹血糖.结论:肱动脉IMT与年龄呈正性直线相关,肱动脉IMT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糖代谢分布及血管造影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  Gao X  Zhang B  Gu Q  Ren LM  Gao 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1689-1692
目的调查首次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的糖代谢分布,分析血管造影特点。方法对553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测量形体参数,检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用1999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评价糖代谢分布,美国心脏病协会规定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判标准和Gensin i评分系统对造影结果进行定量评价,根据造影结果及糖代谢状态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研究对象平均年龄60岁(60.1±9.7),277例(50.1%)糖耐量正常,276例(49.9%)糖代谢异常,其中糖调节受损127例(23.0%),新诊断糖尿病61例(11.0%),已知糖尿病88例(15.9%)。冠心病组中糖代谢异常者多于非冠心病组(56.4%和34.5%,P<0.05)。糖尿病组多支病变发生率和Gensin i积分均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3.8%和44.1%,15分和20分(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人群糖代谢异常多见,糖尿病患者多支病变发生率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外科术前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庆地区近年来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病率以及预测指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12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临床资料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心脏瓣膜病中104例为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为82.3%,并发冠心病的患病率为5.55%。心脏瓣膜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阳性预测指标为年龄。结论心脏瓣膜病的病因仍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合并冠心病的患病率较低。无多项冠心病危险因素合并存在时,选择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可能更符合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王雁  胡申江 《浙江医学》2010,32(11):1604-1606
目的通过测定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冠心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评估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并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二支及三支病变组,同期另择非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对象FPG、2hPG以及HbAlC水平,并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与血糖的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2hPG及HbA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二支及三支病变组2hPG、HbAlC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血糖正常者84例,糖调节受损32例,糖尿病36例,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44.7%。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各组间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逐渐增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样,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加重,多支病变率(二支及三支病变)也逐渐增加。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较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FPG、2hPG、HbAlC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糖调节受损的患者多支病变率、弥漫性病变程度与糖尿病患者相似。应加强糖调节受损人群的早期发现及干预,防止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严重度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严重度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选择130例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病例,对冠状动脉病变进行Gensini评分,并分为对照组(39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31例)和三支病变组(30例);CAG前1个月内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和PNN50。结果:冠心病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冠心病多支病变组心率变异指标(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均P<0.05)。所有病例的心率变异指标(PNN50除外)与反映冠脉病变严重度的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百分比、Gennisi评分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HRV)降低不仅与冠脉狭窄严重度有关,而且与冠脉病变的广泛程度有关,提示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HRV降低的重要因素,HRV降低程度对冠心病严重度可能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检测344例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血浆LPA,并行冠脉造影,以病变支数及评分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并分析与LPA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无CAD者(冠脉评分=0分)与CAD者LPA水平差异有显著性[(1.27±0.36)μmol/L vs(1.89±0.90)μmol/L](u=9.01,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冠脉评分与LPA水平间有差异(F=9.69、F=53.37,P〈0.05);在排除影响因素后,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PA是冠脉病变的危险因子。结论血浆LPA水平升高可以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发冠心病(PCAD)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方法:对98例PCAD—AMI患者(PCAD组)、114例晚发冠心病(LCAD)AMI患者(LCAD组)及82例非冠心病者(非冠组)的传统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危险因素分析显示,PCAD组阳性家族史的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PCAD、LCAD两组与非冠组比较,各项危险因素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PCAD组单支病变比率比LCAD组高(P〈0.01)。PCAD组的单支闭塞率与LCAD组相近,未见双支闭塞者。PCAD组的每例单个支架置入比率显著高于LCAD组(P〈0.01)。结论:PCAD—AMI患者的发病与传统危险因素密切相关;PCAD组的冠状动脉病变轻于LCAD组;经皮冠脉介入术是PCAD—AMI患者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分析冠状动脉与弓上动脉(包括颈内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椎动脉颅外段及颅内段)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怀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且颈动脉彩超或经颅多普勒或脑血管增强CT检查提示存在弓上动脉狭窄的180例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心脑血管联合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1)非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2)CAD组:冠状动脉狭窄≥50%,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弓上动脉各段病变的关系,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颅内段、颈动脉颅外段及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在CAD与非CA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6、0.146、0.128);椎动脉颅外段狭窄在CAD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CAD组(P=0.010)。结论 冠状动脉病变可能与椎动脉颅外段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类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用中和抑制法对107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AV-IgG抗体进行了检测,同时运用液相免疫沉淀散射比浊法测定了C反应蛋白水平,并与59例非CAD的心血管病人进行了对比观测。结果 CAD患者甲肝lgG抗体阳性为75.7%,明显高于59例非CAD的心血管病人(37.3%)和正常对照组(51.O%)。而CAD组CRP水平与非CAD组没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对照组,CAD组CPP阳性率(55.1%)明显高于非CAD组(30.5%)和正常对照组(15.0%)。结论 HAV的感染可能在CAD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费利霞  陈洁  田刚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594-1596,1601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74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脉造影(CAG),57例空腹血糖正常者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根据CAG结果分冠心病组(CAD)、非冠心病组(非CAD),分析危险因素的差异;冠心病组分为糖尿病组(DM)、糖调节受损组(IGR)、正常血糖组(NGT),观察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4,P<0.05)。冠心病IGR组和DM组多支病变患病率,分别75%和50%,NGT组单支病变患病率55.6%,重度病变患病率DM组80%,NGT组77.8%。男性、DM、IGR、吸烟、危险因素累计数在CAD组与非C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高,48.6%通过OGTT诊断,OGTT应列为心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病变重而弥漫,正常血糖以单支病变多见,病变重而局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中缝隙链接蛋白(connexins,Cx)表达量与稳定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论将患者分别归入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在造影手术时采集患者冠状动脉血样并分离单核细胞;采用单盲法用qRT-PCR定量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冠状动脉血单核细胞中Cx37、Cx40、Cx43、Cx46的表达差异。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组间分析。结果 共纳入81名患者,平均年龄(66.1±10.2)岁,63.5%为男性。其中35例归入冠心病组、46例归入非冠心病组。qRT-PCR定量分析提示:冠心病组患者Cx37、Cx40、Cx43、Cx46表达量均低于非冠心病组患者。经校正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冠心病组Cx43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OR=0.63,P=0.04,95% CI:0.41~0.98)。结论 Cx43缺失可能是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