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划免疫是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众所周知天花的消灭主要归功于免疫接种,同样脊髓灰质炎的消灭、麻疹的消除,也必将依赖于计划免疫。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每年有外来、动迁儿童20万左右,流动儿童常得不到及时免疫,造成麻疹时有局灶性爆发,因而免疫服务的对象、策略和硬件  相似文献   

2.
健康教育是搞好计划免疫的根本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教育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免疫预防,普及社区人群对传染病的免疫预防知识,增强自愿免疫预防的自我保健能力,可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健康教育是为计划免疫工作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不可缺少的工作环节和手段,是做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区自1990年以来,进行计划免疫健康教育,推动了计划免疫工作顺利开展。1 通过大量的信息传播,让社区人群认识到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可提高接种率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是预防、控制、消除、消灭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传染病的最经  相似文献   

3.
论疫苗供应混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疫苗供应混乱的原因与对策四川省卫生防疫站(成都610031)王敦志疫苗是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几十年来,卫生防疫站依照国家法规,有计划地组织、供应、使用疫苗,开展计划免疫和各项预防接种活动,在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控制以至消灭严重危害群众健...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讨加速麻疹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日照市计划免疫时期和加速麻疹控制时期的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发病率及人群免疫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加速麻疹控制时期麻疹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高于计划免疫时期7.69个百分点.力畦B麻疹控制时期连续进行3次强化免疫,覆盖年龄组14周岁以下,计划免疫时期未开展强化免疫;加速麻疹控制时期较计划免疫时期年平均发病率下降99.83%;不同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GMT,加速麻疹控制时期均显著高于计划免疫时期(χ^2=7.58,P<0.01;t=19.36,P<0.01)。结论建立麻疹监测系统,保持麻疹疫苗高水平的基础免疫,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建立巩固的人群免疫屏障是加速麻疹控制的有效措施,效果明显高于计划免疫时期。  相似文献   

5.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特性,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目的是提高儿童免疫水平,预防和控制并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是保护人群健康方便、经济、有效的手段。我国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  相似文献   

6.
杨国香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1,(10):640-640,639
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适龄儿奄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做好寅传教育,规范操作程序,按照科学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接种质量。改进措施,提高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正常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评价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有计划的开展人群免疫水平监测,为控制麻疹流行采取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是计划免疫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对正常人群进行了麻疹免疫水平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计划外免疫是相对于计划免疫而言的,现行的计划免疫是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求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倪向红 《药物与人》2014,(1S):146-146
人类免疫系统的发育始于胚胎早期,至出生时尚未完善,随着年龄的增长达到成人的水平,故小儿特别是婴幼儿处于生理免疫低下状态,各种疾病尤其是急性传染病的感染几率大,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体健康。传染病的防治主要针对以下三个环节:控制和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计划免疫的实施的结果是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通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防治疾病的措施中,特别是对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来说,计划免疫是一项最简便、最易行、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10.
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在预防传染病工作中,免疫预防是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计划免疫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易感人群的有效接种率,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以降低、控制和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发病。而有效接种率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正确的免疫策略、可靠的疫苗保证以及群众和社会各部门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一、冷链系统的形成所谓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以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目前计划免疫所实施的主要生物制品是: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白破制剂,麻疹疫苗和卡介苗。这些生物制品(疫菌苗)是由减毒或  相似文献   

12.
麻疹强化免疫前后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疫苗是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的常规疫苗之一,能有效地预防麻疹,为了解邵武市部分人群麻疹免疫状况及强化免疫后免疫水平,评价免疫结果,制定麻疹免疫对策,仍至最终消灭麻疹提供科学依据。为此,我市于1995年4月份在市区对2~16岁者开展一次大规模麻疹强化免疫活动,现将本次强化免疫前后麻疹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方法1.1 监测对象 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要求,采2~4岁、6~8岁、13~15岁、25~39岁人群免疫前后各50人,共计161份,159份本次未采成人组血清。1.2 监测点…  相似文献   

13.
徐斐  朱玉斌 《职业与健康》2000,16(12):103-105
本文对南京市自1981年全面实行儿童计划免疫(EPI)后人群接种百日咳疫苗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首先应用灰色GM(1.1)动态模型对实行计划免疫后的百日咳的发病率进行了累积滚动预测;然后分别计算了实行计划免疫期间人数接种百日咳疫苗所减少的百日咳归病数及所需的成本(投入)与机会效益(产出);最后计算得自实行计划免疫后人群因接种百日咳疫苗而保护了11425人次免于生病,同时接种百日咳疫苗的效益成本之比为16.56。表明实行计划免疫后人群接种百日咳疫苗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而且每进行一个单位的投入就可以获得16.56个单位的产出,其经济效益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卢文 《中国保健》2008,16(10):273-273
计划免疫是根据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儿童人群免疫状况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儿童群体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以至最后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域之间经济差别的存在,使人口流动剧增,流动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上升,流动儿童的免疫是当前计划免疫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何管理流动儿童及提高这部分人的免疫接种率,是当前计划免疫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我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情况及对策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黄冈市健康人群疫苗免疫效果,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黄冈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报的2011q012年健康人群疫苗抗体水平检测i12总表,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计划抗体检测人数130671人,实际检测人数136701人.检出抗体阳性123733例,抗体阳转率为90.51%;在13种疫苗中,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最低(73.55%),其余12种疫苗抗体阳转率均较高(均〉90.00%)。2012年计划抗体检测人数190026人,实际检测人数190026人,检出抗体阳性119003例,抗体阳转率为62.62%;在12种疫苗中,甲肝、脊灰和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较低,分别为36.96%、39.20%、70.95%,其余9种疫苗抗体阳转率均较高(均〉80.00%)。结论保持较高疫苗免疫抗体阳转率,加强对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疫苗及时补种是实施长远免疫策略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母婴传播产前阻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乙型肝炎疫苗于1992年就已纳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系统,并于2002年1月由国务院颁文对儿童全面实施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十多年来,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取得了大城市中5岁儿童乙肝病毒(HBV)携带率下降至1%以下的可喜成就。然而,不少边远地区新生儿的乙肝疫苗的普种率尚末达到国家计划要求,易感人群的普查和接种尚未有计划地开展,  相似文献   

17.
2004-2006年玉林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2004--2006年玉林市麻疹疫苗局部强化免疫的实施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为加速控制麻疹工作提供对策依据。方法利用2004--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资料、人群麻疹抗体监测资料、麻疹高危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探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效果。结果2004--2006年玉林市麻疹高危县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快速评估接种率均〉90%。经过3a的局部地区强化免疫,人群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几何平均滴度(GMT)均显著升高,与局部强化免疫前的2001—2003年相比,麻疹发病锐减。结论玉林市2004--2006年麻疹高危县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已建立了麻疹免疫屏障,但强化免质量有待提高,在提高常规免疫覆盖率及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局部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推广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方法:对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做法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计划免疫科学管理水平,提高疫苗接种率、接种质量、疫苗利用率,确保安全注射。有利于规范有价疫苗的免疫接种,促进计划免疫保偿的开展。可为计划免疫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奠定基础。预防接种针对传染病得到进一步控制。结论: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是计划免疫深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种值得推广,也是可推广的接种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焦作市解放区计划免疫疫苗在人群中的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综合评价疫苗接种效果与免疫预防服务水平。方法于2017年在解放区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l个乡/办事处作为基本监测点。进行麻疹、风疹、腮腺炎、乙肝、甲肝等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免疫水平监测,以及麻疹、风疹、甲肝、乙肝等免疫成功率调查。结果不同传染病的抗体水平明显不同,性别、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疫苗抗体阳转率不同,不同性别抗体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放区计划免疫疫苗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存在差异,麻疹、乙肝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较高,甲肝免疫水平和免疫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宁波市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宁波市自1984年实行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并控制在较低水平.为评估预防接种效果,了解人群免疫状况,1997年以来进行了连续6年的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